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52章 李治的小烦恼和大问题

第252章 李治的小烦恼和大问题

推荐阅读:傲盖九天三界忘情游凌道战神温柔小子神选帝皇农场大亨江小川张美芳修真小妖超级盗版碟孬魔邪圣那一年我来到了群侠时代

    “香炉、文房四宝、博古架上的古玩……这些皆是我多年悉心收藏之物,尔等心收拾,莫要遗漏或污损了。
    “呔!卷得心些,那画卷可是顾恺之所画的《洛神赋图》!画卷若被撕破一丝,我就撕了你这个人!”
    洛阳魏王府,李泰正挺着大肚皮,吆五喝六地指挥家丁收拾行李细软。
    他要跑路了。
    速通长安的一阶段战略,因为李治的突然反水搅局而宣告失败。
    他就算联合其他六位庶出藩王,将兵力合为一处,也终究没能突破程知节镇守的潼关天险。
    打仗打的就是一口气,气儿散了,人心也就乱了。
    在李治的文攻武吓、威逼利诱之下,诸王联盟很快就土崩瓦解。
    大家带着各自的军队回到封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而失去了那些挡风的草包,李泰就不得不直面从关中刮来的凛凛西北风了。
    天太冷水太凉,李泰并不打算自己刚正面。
    他打算抢在李治的西军到来之前,裹挟着剩下的部队跑路。
    “殿下?这……”
    执失思力一进魏王府,就被这热火朝天的搬家景象给吓到了。
    “您这是要离开洛阳?”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洛阳就是这堵危墙。
    “呼……身外之物太多,累死我了。”
    李泰坐在椅子上,大冬天的也扇着那把文玩扇。
    虽然你什么也没干,但还是辛苦你了……执失思力在心里吐槽。
    洛阳作为几朝古都,有着完善的城防系统,又能背靠黄河运输,比长安还要难打得多。
    只要别碰上天可汗那样的战争怪胎,坚守上几年并不成问题,完全没有必要仓皇逃跑。
    不过,执失思力并没有将这个想法告诉李泰的打算。
    放过城里的百姓,放过历史悠久的东都吧。
    李治再怎么不济,在他治下的洛阳也不会比在李泰手下更糟。
    况且,和李泰打交道久了,他也发现,李泰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
    别看李泰现在优哉游哉的,心里肯定慌得一批。
    让这个只会阴谋和享乐的王爷,困守孤城、打一场硬仗,还不如劝他把魏王的称号让给自己来得现实。
    “那您准备逃到哪里去呢?”执失思力问道。
    李泰原本靠着椅背翘着二郎腿,一听见执失思力的“妄言”,腿也不翘了,整个人立刻坐直,颇为严肃地瞪着这位手下大将:
    “什么逃……我这是转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难道一定要把自己逼到弹尽粮绝的境地,让手下将士和无辜百姓和自己殉葬,才叫勇气,才叫气节吗?”
    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
    要不是听多了魏王的漂亮话、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执失思力几乎都要被动了。
    “鉴于潼关之战后诸王的情况,我终止自己在东都的活动。我做出这个决定,是基于为国为民的原则考虑的。”
    李泰继续为自己涂脂抹粉地叨咕着,即便他唯一的听众,是早已经熟知他真实面目的执失思力。
    “但是我这绝不是向篡居长安的乱臣贼子妥协,更不是向李逆治投降。
    “薛延陀历来是我国的友好邻邦,真珠可汗夷男无法坐视李逆治的倒行逆施,向我伸出援手,邀请与我共管河北山东之地,以图后效……”
    “你与薛延陀结盟?并且把广大河北之地割让与他们了?”
    执失思力从李泰所的辞藻中翻译出了真正的意思,不禁又惊又怒:。
    “铁勒人正在河北烧杀掳掠,殿下您不驱除虏寇还则罢了,怎么还向对方称臣了?”
    执失思力最看不起向异族投降、卖国求荣的渣滓了。
    什么?你执失部也是异族,他在十几年前也向唐朝出卖了东突厥?
    大唐可是天朝上国,那能一样吗?
    再者,突厥人是唐朝人的奴隶,而铁勒人过去又是突厥人的奴隶。
    这回唐朝人倒反天罡去当铁勒人的奴隶,那他岂不是成了奴隶的奴隶?
    执失部不要面子的吗?
    越混越魄,这降唐不是白降了吗?
    “您与铁勒人苟且,那河北当地的老百姓怎么办?”
    执失思力话也不为尊者讳了,直言道。
    李泰皱了皱眉,很快把不满的情绪掩藏起来,耸了耸肩膀无所谓道:
    “河北民风粗野,是需要治他一治了。”
    “殿下您就不怕失去天下民心?”执失思力追问。
    “呵,民心?贵族相争,与群氓有何干系?”李泰几乎笑出了声: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如果谁得民心谁就得天下,那窦建德怎么输的?李明又怎么会被驱赶到辽东一隅?”
    话都到这份上了,执失思力也不知道自己该什么了。
    “执失将军,那你有什么打算呢?你也一起去河北吗?”
    李泰重新靠回了椅背,慵懒地看着他。
    执失思力的脸上现出了纠结之色。
    德,对一个政治人物来,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属性。
    领袖可以不讲礼,也可以偶尔为一个崇高的目的而动用一些缺德的办法。
    但是,如果一个领袖从目的到手段都卑鄙无比,那就很让手下人难受了。
    “我……唉。”
    执失思力叹了一口气,没有明确接受,但是也没有拒绝。
    这也是因为,他无处可去。
    在经历了阿史那结社率、阿史那思摩相继背叛陛下,把大唐搅成了一锅粥以后,朝野内外对他们突厥人的信任已经降到了零点。
    大唐人民才不管你是姓阿史那还是姓执失,一视同仁,统统歧视。
    颇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
    因此,除了在李泰这个主动勾结蛮族的内夷手下,执失思力也无处可去。
    如果他转投李治,多半会被安在哪个无关紧要的岗位发霉,而自己的部众被流放到全国各地,从此再也成不了气候吧。
    “如果没有异议,那就请执失将军集合部众,做好长途跋涉的准备吧。”
    看着执失思力看不惯自己、却又不得不和自己建设新大唐的纠结模样,李泰由衷地露出笑容:
    “去河北这几千里路,需要借道我弟弟们的领地,可不能随意劫掠。”
    这露骨的嘲讽,让执失思力忍不住面颊抽搐。
    …………
    “哦?四哥放弃洛阳城了?”
    太极宫太极殿。
    大朝会之后,李治大大方方地坐在龙榻上,听取着长孙无忌的汇报。
    他终究不是李明,没有忍住御座的诱惑。
    在某天大朝会上,安排长孙无忌喊了一句“请摄政上座”,演了一出三辞三让的戏码以后。
    他就毫无心理负担地坐上了父皇的宝座。
    即使父皇李世民,以及继承顺位比他靠前的监国李明和太子李承乾,现在都还没死呢。
    “是的,魏王离心离德,一场战败后,他的拥趸便作鸟兽散了。”
    李治微微点头:
    “四哥并不擅长治理,想必在当地也不得什么人心。
    “不过他也无所谓什么人心向背就是了。”
    看人看得这么透彻,你居然是这样的晋王……
    长孙无忌对深藏不露的外甥感到毛骨悚然,嘴角挣扎着往上翘,凹出了一个夸张的笑脸:
    “现在魏王仓皇逃窜,再也没有谁能够阻止殿下登临大宝了。”
    这一场虎头蛇尾的八王之乱也终于要结束了……他在心里补充一句。
    只打了两场仗,李泰就提桶跑路了,实在是太菜了。
    “嗯……如果能回归太平,对天下苍生自然是好事……”
    李治心不在焉地应付着,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冷场了。
    长孙无忌等待着少主的指示,等了半天也没有结果,忍不住问:
    “殿下,要派兵追赶魏王吗?”
    总不能放一个不稳定因素乱跑吧?
    “不必,追不上的。”李治轻描淡写地否决了这个想法。
    果然,摄政殿下知道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情况,但是不告诉我……长孙无忌心中不无酸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理智地决定闭嘴。
    老陛下还在的时候,君臣之间何曾有过如此的隔阂?
    甚至在李明得势、房玄龄成为文官之首以后,李世民陛下也没有这么对长孙无忌藏着掖着……
    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当了个假首席,心中憋闷无比。
    “那……臣告退。”他低地。
    “嗯。”李治简单地点头。
    长孙无忌慢慢从席位上站起身,又补充道:
    “今年冬季较暖,下雪不多,明年春耕时恐怕会生虫害。”
    “嗯。”李治还是心不在焉地点点头,并没有从龙榻上挪开屁股的意思。
    很显然,摄政殿下还要与另一位更亲密的心腹重臣,进行一场密谈。
    这场密谈并不需要长孙无忌的参与。
    又是瓦岗寨那伙人?雉奴怎么就那么信任那些粗鄙武夫……长孙无忌肚皮里打着官司,向上座一拱手,心中愤懑地离开了。
    眼看着舅舅走远了,李治微不可查地撇了撇嘴,向身边的宦官点了点头:
    “叫他上殿吧。”
    不多时,一位身材平平无奇、长相过目就忘的大众脸大臣,亦步亦趋地登上了太极殿。
    张亮,曾是李世民手下的密探头子。
    在他的继任者李君羡被李明砍了以后,张亮又被李治委以重任,重拾情报大权。
    “臣亮,拜见陛……殿下。”
    张亮假装漏嘴,以觐见皇帝的礼仪,跪坐在席位上长长一拜。
    太极殿的宦官们看着这堪称造反的一幕,嘴巴动了动,没有吱声。
    “尚书请起。”
    李治温和地,假装没有发现对方逾越礼制的行为。
    张亮这懂事的态度,让他心花暗爽。
    所以他这么喜欢瓦岗寨的人,非常有眼力见。
    “关于我的几位兄弟,不知张尚书查得怎么样了?”
    李治直入主题。
    “臣的诸多义子遍布各个王府和重要州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
    张亮胸有成竹地对答道:
    “被魏王蛊惑作乱的诸位藩王,虽然同时从潼关撤军,但各自的军队并没有回到都督府,而是留在了各自的封地。”
    这条关键的情报,让李治不由得眉头皱起。
    藩王所遥领的都督府,和他们所居住的封地,往往不在一个地方。
    比如韦贵妃的儿子、纪王李慎,他的封地在青州,而遥领着秦州都督府的都督一职。
    军队不开回都督府,而是留在了封地之中……
    “我的那些兄弟们究竟想干什么?拥兵自重?他们还想反抗朝廷?”李治严肃的目光扫过张亮。
    张亮微微一笑:
    “或许只是希望用军队作为筹码,向您多索取一些利益而已。”
    “就像顽童利用吵闹,要挟父母多买一块麦芽糖?呵。”李治轻蔑地笑了一声:
    “他们要,就给他们呗。”
    反正等到自己正式当上皇帝以后,这些利益又可以随时收回来。
    那些庶出的皇子,果然没有什么智慧。
    造反这条路,要么别走,踏上了就一条路走到黑。
    像这样内战打到一半不打的,算什么意思?
    外臣可以有投降的选择,但皇子没有,他们先天就是皇权的威胁。
    等天下安定下来,他们彻底被剥夺了军权、失去了依仗,自己迟早要收拾这帮眼高手低的废物。
    相比之下,李泰就比那些臭鱼烂虾高明多了。
    知道自己没有回头路,必须负隅顽抗到底。
    “其他藩王的动向知道了,那魏王呢?他往哪儿跑了?”
    李治问到了关键问题。
    张亮立答:“经过诸藩王的领地,开往河北。”
    李治眉头一挑。
    “河北,不是正在被薛延陀蹂躏么?他去守国门去了?”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李泰才不是这种有家国情怀的人。
    也就是……
    “他与薛延陀合流,打算以铁勒人为后盾,利用河北的人力物力,和我继续打下去?”
    李治咂着嘴,觉得事情开始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他虽然把持着“首都”和“朝廷”这两件公器,占据着最有利的位置。
    然而,对李泰的优势并不是压倒性的。
    首先,他对南方的控制并不强。
    江南、湖广、巴蜀各地听调不听宣,官僚主义非常严重。
    让他们提供粮草兵饷可以,让他们直接出兵、乃至于只是提供民夫,便很困难了,各种推三阻四。
    李治知道他们并不是真的效率低下,而是利用“官僚主义”这层皮,对李治的命令有选择性地执行。
    让他吃了不少软钉子。
    而他还拿那些老官油子们没办法。
    加上初唐时期,广大南方地区经济和人口全方位后于北方。
    因此,导致李治的势力范围看着挺大,但真正堪用的主力仍然是老李家的基本盘——关中。
    至于李泰让出的中原地区,则被诸藩王的封地分割得七零八,他还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精力进行吞并与整合。
    “又是关中对河北……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李治手指弹着扶手,又问张亮:
    “魏王与薛延陀合流,也就是,李明所言皆是事实?
    “之前那些针对父皇和皇族的多次暗杀,包括九成宫之变等,皆是魏王的阴谋?”
    张亮点头:
    “确实如此。”
    “呼……”李治长长出了一口气。
    看来,又多了一个必须和李泰死磕到底的理由。
    李明老弟的情报很是灵光啊,这么早就看穿了李泰的真正面目……
    “起来,我的那位弟弟近况如何,在辽东可曾安生?”
    李治放松了一些,好奇地问。
    他觉得李明已经被淘汰出局了,不可能在鸟不拉屎的辽东掀起什么风浪。
    而且,在自己给他留了一条后路、满足了他“被贬为庶人”的梦想以后,那个弟弟也不该有动机造反了。
    他这么问,纯粹是出于好奇。
    不料,张亮的神情却凝重了起来:
    “臣……不知道。”
    “嗯?”
    李治的表情顿时玩味了起来:
    “还有事情能逃出张尚书的法眼?”
    全天下还能有你张亮不知道的事情?
    你豢养的那些鹰犬……抱歉,“义子”们,难道都是吃干饭的?
    张亮低下了头:
    “臣派往辽东的探子无数,但从没有送出来一封密信。”
    “什么叫没有送出来一封信?”李治觉得很不可思议:
    “辽东虽然只是国土东北角的一隅,但也据有两州之地,十数万人。
    “更何况河北大乱以后,不少人口都向那边逃亡,人员流动复杂。”
    李治认真地看着张亮:
    “正所谓人多嘴杂,那里怎么可能传不出任何情报?那些探子人呢?”
    张亮的鼻尖冒出了冷汗,声音颤抖,似乎比李治本人更觉得难以置信:
    “自从他们进入辽东地界以后,便杳无音信,没有人回来。
    “好像……就这么消失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669/21592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