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青豆

推荐阅读:林北林天策谍海孤雁都市无敌战神军婚七年不圆房,她提交离婚申请替嫁给清冷世子后,娇软婢女要翻身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林北苏婉_荡宋强制爱!狂情大佬为爱不折手段靠药神空间带猎户相公混得风生水起

    陈石头手里拿了个簸箕,跟在陈友河身后出了院子。
    三丫想跟着出去看爹爹杀鱼,却因为五丫给拌住了。
    出院子,走了几丈,转下走几步就是一块水田,这田属于肥力比较差的水田。雨水充足时也能做稻田种。雨水不足时却只能种耐旱作物。
    不过,今年地里种的是黍(高粱),这块是属于山丘边上开垦的旱地。
    靠近田埂边上种了两排菽,菽苗长得挺高了,叶子泛着青绿,不少叶片上还有许多虫子吃过后留下的大小不等却密密麻麻的洞。
    陈友河把鲤鱼开膛破肚,掏出里面的内脏,又挖了鳃,石头接过鱼肠,拿了根筷子一点点的把鱼肠翻开来。
    陈友河把鱼卵装进碗里,看着儿子翻鱼肠手法有些生疏,但方法是对的。
    “爹爹,我们家种的黄豆在什么地方?”
    石头问。
    陈友河道:“在野狗丘那块地里。你忘记了,当时还带着三丫四丫一块去呢?”
    “需要除草了吗,有没有这上边田埂上的长得好?”
    石头问。
    “是要去除草了,下午过去看看吧?好多天没过去看了。石头你问这做甚?”
    石头道:“爹爹,割几株黄豆来吃吧,现在的豆豆应该很好吃!”
    “爹爹,咱家院子前边那有块地的黄豆种得太密了。再过段时间,那豆苗要生病呢?”
    陈友河在井里打了水,正要上肩。
    听到儿子说的话,把他弄糊涂了,黄豆苗植株过密,容易生病,坏苗,他是知道的。可是,由于通风条件不同,不一样的地块种植黄豆需要留存的间距又有些不同。
    这臭小子,他是如何知道的?
    猛然间想起,当初自己种植黄豆的时候,种豆的间距也是挺密的。
    “说甚胡话呢?这黄豆还没长成呢,怎么吃?”
    陈友河道。
    “爹爹不信,不如下午去割几株来试试。石头听白胡子爷爷说青豆可好吃得紧。还能长不少肉肉呢?”
    陈石头也不反驳,低头在水里清洗鱼肠。仿佛在随便说着什么。
    陈友河将信将疑,心里感觉石头有些怪怪的。
    又说不上怪在何处。
    以前石头也挺聪明,只不过一直体弱多病,话就比较少。这次被水淹了一回,人反而变聪明了。
    他有点担心石头还是不是自己的石头。
    “老天爷,可千万别被水鬼上身了。”
    抬头看了看天,眼见正要到午时。石头却能在外边行动自如,应该是正常人吧。
    又想起石头醒来那日的天雷,心道,“总该不会是坏鬼,要不然早被雷公老爷收了。”
    想通此关节,他才放心下来。
    石头,抬头见爹爹怔怔看着自己。咧嘴道:“爹,我就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爷爷,他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这些都他教我的。”
    嗯,好吧,陈友河确确实实没发现儿子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的。
    一切都挺正常,说话声音,表情,神态一切一切都是那个自己熟悉的石头。
    “好,下午爹去地里割几株黄豆苗回来,看看青豆是不是像石头说的那么好吃!”
    陈友河低声说。
    石头笑笑低头继续洗鱼肠。
    谢氏的手艺还挺不错,至少今天的水煮鱼还是挺好吃的。
    石头吃了好几块鱼肉,谢氏怕儿子被鱼刺卡喉咙,一直叮嘱儿子吃慢点。
    米饭是白米拌着些许高粱米,石头没敢多吃,想着爹爹下午还有活干,需要大膀子力气。
    “友河,这屋里蚊子太凶,我寻思着明天赶集,去向我哥借点钱,买两尺蚊帐。”
    谢氏开口后看着陈友河。
    “新宅子这边靠近山林和田地,蚊子的确多些。只是再开口向大哥借钱,估计嫂子的脸色又不好看了!”
    陈友河没说不让去向大舅哥借钱。心里很担心妻子被娘家嫂子冷眼。
    石头看向娘道:“娘,不用借钱买蚊帐。石头一会做一些能驱蚊虫的物件出来。保准今天夜里没有蚊子叮咬三丫五丫。”
    “石头,你要做甚?”
    谢氏问。
    石头道:“就是寺庙里点的那种一大圈的香。晚上咱们自己做能驱蚊虫的香,能点燃一晚上,就不会有蚊子进房间了。”
    石头放下碗筷接着道:“一会爹爹用木头帮我做两块模子出来。娘陪我捣些艾叶,薄荷,紫苏,还得去弄些槐树皮,嗯,对了院子外边那苦橘也弄些树皮。”
    谢氏和陈友河都没听说过什么能驱蚊虫的香。正开口要问石头是怎么知道的。
    石头自己开口了:“我梦里白胡子爷爷说的!”
    好家伙,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东西,点上香,蚊子就跑了。
    她两都活了二十七八岁了,从来也没听说过这么神奇的东西。
    被儿子一句梦里白胡子爷爷说的,顶着,谢氏竟然找不出反驳的话语。
    谢氏忽然觉得石头很聪明,这小脑袋瓜子里什么都有,真是奇怪了。
    “娘,小叔公回来了。”
    石头忽然开口道。
    谢氏侧着头看儿子。
    “你小叔公去府城科考回来了?你看到他了?“
    谢氏问。
    石头道:“我没看到他,不过我去借小叔婆家柴刀的时候,听到小叔公的声音,他在教四蛋和五蛋读书。”
    陈友河道:“四蛋和五蛋已经取了名字,以后不要叫他两小名。要叫新杰,新桥。”
    “可是,石头和三丫也六岁了,石头和三丫也想要大名。不要乳名。”石头低着头道。
    陈友河看看谢氏又看看石头。
    陈家有规矩,新生小孩,为了好养活,也为了不占用名字排号,各个小房头的孩子在六岁前不取辈字名。
    由于很多新生婴儿在六岁之前就没了。一个有辈字的名字就这么废了,后来出生的新生儿很难取合适的名字。
    当然,这主要是沙洲村陈氏祖宗在一百八十多年前为躲避江淮兵祸,从江淮不远千里跑到这南岭地界来。
    由于,当时陈家祖宗学识有限,只读了两三年私塾,而南岭附近又多数还未开发。附近人口稀少,读书人那都是稀罕事物,根本找不到几个识字的人。
    老祖宗为了不浪费脑子里仅有的几百个大字,无奈之下做的规定,新生儿六岁之后才能取大名,才能被冠以族中字辈的名字。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597/21268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