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锦衣卫帮忙排除错误选项(二更)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正午。
刑部衙门的大门敞开,一股冷飕飕的风扑了进来,几个身着青袍的低阶官员走进大院,脚步比往日轻了许多,院中也静得出奇,连平日里高声吆喝的差人都压低了嗓门,只敢用眼神交流。
唯独一位年轻主事并不畏惧:“姚侍郎昨夜被带走了……”
“嘘!”
他敢,听的人却一阵哆嗦,急忙拽了他一把,眼神惊恐地扫向四周。
恰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廊下传来,几名官员立刻噤声,低头垂手站好,却发现只是三四名书吏抱着一摞摞卷宗匆匆走过,同样脸色发白,好似身后有恶鬼在追。
“那些都是姚侍郎经手的案子吧?”
等到书吏消失在视线里,当先一人才道:“没想到会是严侍郎下手!呵!我刑部的侍郎,居然被吏部拿了,颜面何存呐!”
另一位年迈的员外郎突然喃喃自语,手指不停地捻着佛珠:“老夫当年给姚侍郎送过一方砚台,这……会不会被牵连啊?”
没人敢接他的话,甚至都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半步,仿佛这位已经是戴罪之身。
穿过二堂,往日喧闹的各司房今日门可罗雀,几个郎中躲在值房里,门缝紧闭,连灯都不敢点得太亮,偶尔有人进出,也是低着头快步疾走,连招呼都不敢打。
依旧是那位最不怕事的年轻主事皱起眉头:“这般不成啊!人心惶惶,草木皆兵,刑部的职责重大,万万耽搁不起!”
“不必担心,颜尚书要回来了!”
正想着呢,一道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他转身一瞧,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赵文华?你还赖在京师不走么?”
赵文华有些尴尬,却还是拱了拱手:“君弼兄多日未见,风采依旧啊!”
此人是他的同年,都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姓郭名宗皋,字君弼,山东福山人士,本选为了庶吉士,不久前因谏言犯上,被罢为进士,授刑部主事一职。
郭宗皋同属于头铁的那一类,甚至比同时期的徐阶还头铁,历史上嘉靖的长子生下来两个月就早夭,大同又发生兵变,这位就上书劝嘉靖要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嘉靖大怒,将其打入诏狱,杖刑四十后释放。
以郭宗皋的脾气,对于赵文华这种品性的同年当然是万分看不惯,方才直呼其名,就是一种羞辱。
见赵文华没有发怒,郭宗皋更加不屑,瞥了同行的海玥和严世蕃一眼,直接转身离去。
赵文华自己遭了羞辱,和颜悦色,眼见海玥受到冷遇,顿时露出忿忿之色:“太失礼了!他怎么能对会首这般态度!”
严世蕃嗤了一声:“还不是被你拖累的?赵元质,你卖了那么多酒,人缘也不成嘛!”
海玥不以为意:“走吧!去司房!”
之前他们来的都是监狱牢房,专门审问郝氏,整理卷宗,现在的刑部司房,则存放着来自于天下各州县的卷宗,里面的胥吏自然不少。
赵文华之前就在这里办公,一路引着两人走入堂内,对着一位吏招招手:“潘子,过来!”
不是谁都有郭宗皋的胆量和底气的,吏明显想要避让,却没躲过去,只能心翼翼地上前招呼:“赵主事……”
赵文华直接道:“周老病故后,他的替役者是哪一位?让此人来见我!”
一路上,他也介绍了,那个老吏叫周世安,据弘治年间就在刑部任职,勤勤恳恳地干了三十多年,精通《大明律》条文,擅长从案牍中找出矛盾漏洞,再加上书法工整,所录的案卷无一字涂改,因此每每被上官夸赞老成持重,还给了一个铁笔先生的外号,倒也不算名不见经传。
一介吏能得先生之称,可谓极其难得了,赵文华也是听其名气,初任刑部主事后,有意亲近,尊称其为周老,才有了后来发生的事情。
而今要仔细查一查这个人,赵文华认为不难,毕竟吏胥不比官员,是代代世袭的,老吏死了没关系,还有其子孙接替其职位。
不料那位吏潘子愣了愣,低声道:“周老没有替役者啊……”
赵文华怔住:“没有替役?怎么可能?周老又没有犯错!”
《大明会典》规定,吏役缺员时优先从“原役亲族”中选拔,也就是吏胥的职位,常由子侄或亲属继任,称“顶补”或“替役”,由此形成了家族垄断。
当然,继任者也需通过基础考核,如识字、算数等,按理不得滥竽充数,但基本上不会严苛,多的是将就之辈,除非原吏胥因贪腐获罪被革职,其亲属自然被禁止继任。
老吏周世安一辈子勤勤恳恳,病逝后职位理应由他的子侄亲属继承。
吏解释:“周老有两子,长子重病在床,次子是个跛子,瘸得严重,当不了差,原本有一亲属,是要从家乡赶过来接班的,结果路上遭了匪,人被害了,他的职位就由别人顶补了,赵主事要的去唤那人么?”
“不用不用!”
赵文华急了:“既然没有替役,那他的两个儿子呢?把家中住址予我,本官要去探望!”
吏道:“搬走了啊!回老家了!俺们还去送别的呢!”
“啊?”
赵文华呆了。
海玥冷眼旁观。
如果不揭晓“百花酿”的祸害,那个老吏周世安对于赵文华是有功劳的,结果人死后,赵文华却丝毫不关心其后人的待遇问题,可见其天性凉薄。
当然现在的关键是,人没了。
老吏死去,儿子回乡,全家搬离了京师。
‘真有问题啊!’
赵文华之前下跪恳求,是被吓住了,但渐渐的,也难免生出些疑虑。
海玥和严世蕃不会是想要过河拆桥,反悔收其入一心会的承诺,才故意夸大其词吧,事实上他的百花酿根本与那个秘密结社无关!
可此时此刻,赵文华也觉得不对劲了。
一个混迹刑部近四十年的老吏,连个替役的继承人都安排不好,直接丢了职位,全家就消失了?
或许有意外,比如想要进京接替的亲属中途遇害,但结合之前的调查,真就这么巧合?
“完了!”
旋即赵文华的脸就猛地惨白,身躯晃了晃,险些栽倒在地:“我真要进诏狱了?”
严世蕃嘿嘿冷笑,既有些快意,又有些遗憾,叹了口气:“真难抓啊!”
如今看来,这确实是一条有用的线索,可惜对方太过阴险,把线给提前斩断了,扑了个空!
不然的话,相比起让赵文华倒霉,严世蕃还是更希望立功的。
父亲严嵩已经在陛下面前崭露头角,一心会再抓到秘密结社的端倪,那往后的朝堂上,还不是他们父子了算?
哦,还要带上明威~
海玥却不似这两位心情大起大,看向刑部吏:“你认得周世安的家吧?”
吏刚刚还去送别的,总不好否认,低声道:“认得。”
“带我们过去,此事干系甚大,你当好了这份差,刑部的风波绝对波及不到你!”
海玥没有承诺太多,对于一位吏胥来,能安安稳稳度日,就是他们最渴望的。
果不其然,吏脸色好看了些:“是!几位官人请随的来!”
周世安家住城南宣北坊,居所为一进院。
去年年初出售,如今已住了另一户人家,待得一行人抵达,吏上前敲了敲门,却没有人应,海玥三人也就在门外打量,同时听对方描述。
“里面的正房是四间灰瓦屋,东间为书房,周老放了不少刑部旧档与私抄注本,西间是周老主卧,设佛龛,他信佛,供着地藏菩萨,另外两间就是两子所住。”
“厢房的南厢,住一名老仆,照顾病重的长子,北厢为灶屋,檐下挂着肉肠,周老心善,常常接济邻里呢!”
听到这里,严世蕃皱起眉头:“如此来,此人广结良缘?”
赵文华也涩声道:“如果此人是秘密结社的一员,肯定会有其他人与之暗中往来,那怀疑的目标是不是太多了?”
海玥稍作沉吟,提供了一个思路:“现在我们采用锦衣卫查案的路线,如果锦衣卫发现了周世安的蹊跷,顺着这条线索调查下去,会怎么做?”
严世蕃道:“既然邻里受过周世安的恩惠,那么这群人锦衣卫肯定是要带回去审问的!”
赵文华道:“既然周世安信佛,还设佛龛,那他常去的庙宇,或许也要被搜查?”
严世蕃接着补充道:“这家买了周世安宅子的,肯定也会倒霉!”
“这些错误选项基本就可以排除了……”
海玥又环视周遭:“此地身处闹市,往来频繁,周世安如果有联络者,当要防备人多眼杂!那么存在不存在一类人,即便与周世安有着固定的接触,锦衣卫也不会将其拿入牢狱中审问呢?”
严世蕃和赵文华面面相觑:“有这样的人么?”
吏听着几个人的交谈,脸色已是变了,眼珠子转了又转,不敢吱声。
他不话,海玥却看了过去:“潘子,你来!”
吏无奈,唯有心翼翼地道:“三位官人,可是在找缉事差役?”
严世蕃奇道:“缉事差役?”
吏道:“负责巡查街巷、访查民情的差役,京师每块街坊都有一位……”
赵文华不解:“那锦衣卫为何不抓人?”
“因为那就是锦衣卫自己的人啊,五城兵马司的缉事差役不顶用了,近些年都是锦衣卫派人探访的……”
到这里,吏缩了缩脖子,干笑道:“的也是听旁人的!不作数!不作数!”
海玥断然道:“去查一查,在周世安活着的时候,这几年走访这里的缉事差役是哪一位!”
刑部衙门的大门敞开,一股冷飕飕的风扑了进来,几个身着青袍的低阶官员走进大院,脚步比往日轻了许多,院中也静得出奇,连平日里高声吆喝的差人都压低了嗓门,只敢用眼神交流。
唯独一位年轻主事并不畏惧:“姚侍郎昨夜被带走了……”
“嘘!”
他敢,听的人却一阵哆嗦,急忙拽了他一把,眼神惊恐地扫向四周。
恰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廊下传来,几名官员立刻噤声,低头垂手站好,却发现只是三四名书吏抱着一摞摞卷宗匆匆走过,同样脸色发白,好似身后有恶鬼在追。
“那些都是姚侍郎经手的案子吧?”
等到书吏消失在视线里,当先一人才道:“没想到会是严侍郎下手!呵!我刑部的侍郎,居然被吏部拿了,颜面何存呐!”
另一位年迈的员外郎突然喃喃自语,手指不停地捻着佛珠:“老夫当年给姚侍郎送过一方砚台,这……会不会被牵连啊?”
没人敢接他的话,甚至都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半步,仿佛这位已经是戴罪之身。
穿过二堂,往日喧闹的各司房今日门可罗雀,几个郎中躲在值房里,门缝紧闭,连灯都不敢点得太亮,偶尔有人进出,也是低着头快步疾走,连招呼都不敢打。
依旧是那位最不怕事的年轻主事皱起眉头:“这般不成啊!人心惶惶,草木皆兵,刑部的职责重大,万万耽搁不起!”
“不必担心,颜尚书要回来了!”
正想着呢,一道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他转身一瞧,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赵文华?你还赖在京师不走么?”
赵文华有些尴尬,却还是拱了拱手:“君弼兄多日未见,风采依旧啊!”
此人是他的同年,都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姓郭名宗皋,字君弼,山东福山人士,本选为了庶吉士,不久前因谏言犯上,被罢为进士,授刑部主事一职。
郭宗皋同属于头铁的那一类,甚至比同时期的徐阶还头铁,历史上嘉靖的长子生下来两个月就早夭,大同又发生兵变,这位就上书劝嘉靖要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嘉靖大怒,将其打入诏狱,杖刑四十后释放。
以郭宗皋的脾气,对于赵文华这种品性的同年当然是万分看不惯,方才直呼其名,就是一种羞辱。
见赵文华没有发怒,郭宗皋更加不屑,瞥了同行的海玥和严世蕃一眼,直接转身离去。
赵文华自己遭了羞辱,和颜悦色,眼见海玥受到冷遇,顿时露出忿忿之色:“太失礼了!他怎么能对会首这般态度!”
严世蕃嗤了一声:“还不是被你拖累的?赵元质,你卖了那么多酒,人缘也不成嘛!”
海玥不以为意:“走吧!去司房!”
之前他们来的都是监狱牢房,专门审问郝氏,整理卷宗,现在的刑部司房,则存放着来自于天下各州县的卷宗,里面的胥吏自然不少。
赵文华之前就在这里办公,一路引着两人走入堂内,对着一位吏招招手:“潘子,过来!”
不是谁都有郭宗皋的胆量和底气的,吏明显想要避让,却没躲过去,只能心翼翼地上前招呼:“赵主事……”
赵文华直接道:“周老病故后,他的替役者是哪一位?让此人来见我!”
一路上,他也介绍了,那个老吏叫周世安,据弘治年间就在刑部任职,勤勤恳恳地干了三十多年,精通《大明律》条文,擅长从案牍中找出矛盾漏洞,再加上书法工整,所录的案卷无一字涂改,因此每每被上官夸赞老成持重,还给了一个铁笔先生的外号,倒也不算名不见经传。
一介吏能得先生之称,可谓极其难得了,赵文华也是听其名气,初任刑部主事后,有意亲近,尊称其为周老,才有了后来发生的事情。
而今要仔细查一查这个人,赵文华认为不难,毕竟吏胥不比官员,是代代世袭的,老吏死了没关系,还有其子孙接替其职位。
不料那位吏潘子愣了愣,低声道:“周老没有替役者啊……”
赵文华怔住:“没有替役?怎么可能?周老又没有犯错!”
《大明会典》规定,吏役缺员时优先从“原役亲族”中选拔,也就是吏胥的职位,常由子侄或亲属继任,称“顶补”或“替役”,由此形成了家族垄断。
当然,继任者也需通过基础考核,如识字、算数等,按理不得滥竽充数,但基本上不会严苛,多的是将就之辈,除非原吏胥因贪腐获罪被革职,其亲属自然被禁止继任。
老吏周世安一辈子勤勤恳恳,病逝后职位理应由他的子侄亲属继承。
吏解释:“周老有两子,长子重病在床,次子是个跛子,瘸得严重,当不了差,原本有一亲属,是要从家乡赶过来接班的,结果路上遭了匪,人被害了,他的职位就由别人顶补了,赵主事要的去唤那人么?”
“不用不用!”
赵文华急了:“既然没有替役,那他的两个儿子呢?把家中住址予我,本官要去探望!”
吏道:“搬走了啊!回老家了!俺们还去送别的呢!”
“啊?”
赵文华呆了。
海玥冷眼旁观。
如果不揭晓“百花酿”的祸害,那个老吏周世安对于赵文华是有功劳的,结果人死后,赵文华却丝毫不关心其后人的待遇问题,可见其天性凉薄。
当然现在的关键是,人没了。
老吏死去,儿子回乡,全家搬离了京师。
‘真有问题啊!’
赵文华之前下跪恳求,是被吓住了,但渐渐的,也难免生出些疑虑。
海玥和严世蕃不会是想要过河拆桥,反悔收其入一心会的承诺,才故意夸大其词吧,事实上他的百花酿根本与那个秘密结社无关!
可此时此刻,赵文华也觉得不对劲了。
一个混迹刑部近四十年的老吏,连个替役的继承人都安排不好,直接丢了职位,全家就消失了?
或许有意外,比如想要进京接替的亲属中途遇害,但结合之前的调查,真就这么巧合?
“完了!”
旋即赵文华的脸就猛地惨白,身躯晃了晃,险些栽倒在地:“我真要进诏狱了?”
严世蕃嘿嘿冷笑,既有些快意,又有些遗憾,叹了口气:“真难抓啊!”
如今看来,这确实是一条有用的线索,可惜对方太过阴险,把线给提前斩断了,扑了个空!
不然的话,相比起让赵文华倒霉,严世蕃还是更希望立功的。
父亲严嵩已经在陛下面前崭露头角,一心会再抓到秘密结社的端倪,那往后的朝堂上,还不是他们父子了算?
哦,还要带上明威~
海玥却不似这两位心情大起大,看向刑部吏:“你认得周世安的家吧?”
吏刚刚还去送别的,总不好否认,低声道:“认得。”
“带我们过去,此事干系甚大,你当好了这份差,刑部的风波绝对波及不到你!”
海玥没有承诺太多,对于一位吏胥来,能安安稳稳度日,就是他们最渴望的。
果不其然,吏脸色好看了些:“是!几位官人请随的来!”
周世安家住城南宣北坊,居所为一进院。
去年年初出售,如今已住了另一户人家,待得一行人抵达,吏上前敲了敲门,却没有人应,海玥三人也就在门外打量,同时听对方描述。
“里面的正房是四间灰瓦屋,东间为书房,周老放了不少刑部旧档与私抄注本,西间是周老主卧,设佛龛,他信佛,供着地藏菩萨,另外两间就是两子所住。”
“厢房的南厢,住一名老仆,照顾病重的长子,北厢为灶屋,檐下挂着肉肠,周老心善,常常接济邻里呢!”
听到这里,严世蕃皱起眉头:“如此来,此人广结良缘?”
赵文华也涩声道:“如果此人是秘密结社的一员,肯定会有其他人与之暗中往来,那怀疑的目标是不是太多了?”
海玥稍作沉吟,提供了一个思路:“现在我们采用锦衣卫查案的路线,如果锦衣卫发现了周世安的蹊跷,顺着这条线索调查下去,会怎么做?”
严世蕃道:“既然邻里受过周世安的恩惠,那么这群人锦衣卫肯定是要带回去审问的!”
赵文华道:“既然周世安信佛,还设佛龛,那他常去的庙宇,或许也要被搜查?”
严世蕃接着补充道:“这家买了周世安宅子的,肯定也会倒霉!”
“这些错误选项基本就可以排除了……”
海玥又环视周遭:“此地身处闹市,往来频繁,周世安如果有联络者,当要防备人多眼杂!那么存在不存在一类人,即便与周世安有着固定的接触,锦衣卫也不会将其拿入牢狱中审问呢?”
严世蕃和赵文华面面相觑:“有这样的人么?”
吏听着几个人的交谈,脸色已是变了,眼珠子转了又转,不敢吱声。
他不话,海玥却看了过去:“潘子,你来!”
吏无奈,唯有心翼翼地道:“三位官人,可是在找缉事差役?”
严世蕃奇道:“缉事差役?”
吏道:“负责巡查街巷、访查民情的差役,京师每块街坊都有一位……”
赵文华不解:“那锦衣卫为何不抓人?”
“因为那就是锦衣卫自己的人啊,五城兵马司的缉事差役不顶用了,近些年都是锦衣卫派人探访的……”
到这里,吏缩了缩脖子,干笑道:“的也是听旁人的!不作数!不作数!”
海玥断然道:“去查一查,在周世安活着的时候,这几年走访这里的缉事差役是哪一位!”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495/20744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