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明朝永远不缺能臣当官(二更)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综英美]第二人生在哥谭、直播圈钱,榜一大哥大姐们就宠我!、和霸总离婚后,他从不在意变求复婚、战龙归来、战龙归来林北苏婉、牧者密续、大造化剑主、人住超神,渣在诸天、战龙归来林北林楠、
“蠢货!蠢货!这是要害我一起死啊!”
锦衣卫指挥佥事萧震听完手下秘报,气得脸色通红,红里又透着黑,黑里则发着白。
去年领队抄了二张兄弟的侯府,从里面搜出了甲胄衮服,就是他带的队伍。
后来也是他雷厉风行,将二张兄弟及其府上豪奴的罪证收集完毕,将这对国舅爷打入无底深渊。
但陛下要震慑群臣,便不满足于只在锦衣卫内部审问,便让他将犯人和案子移交三法司。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这起案件的性质就变味了。
因为大伙儿都发现,二张这些年作恶之多,连他们自己都弄不清楚,同时经过锦衣卫的审讯后,两位国舅和其麾下的豪奴也彻底崩溃了,什么事情都认。
你们敢认,那就好办了啊!
于是乎,卷宗越来越厚,越来越厚,最后整整弄出了十大本!
哦,原来这些年那么多恶事,都是张鹤龄、张延龄做的啊!
现在真相大白,普天同庆,皆大欢喜!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下帷幕了,结果一出市井谣传,再度将张家兄弟的案子推到了风口浪尖,当时萧震就意识到不对劲,赶忙派出人手去追查散布谣言之人。
但那里还未有结果,大理寺少卿汤沐的旧案爆发,一下子将众人拖下了水。
事情发展得太快了,萧震这边还未及时沟通,那里三法司已经想要捂住盖子了,一如他们以前所做的一样。
三法司以为能够办到,因为揭开旧案的,并非大权在握的张璁桂萼,而是的一心会,更是存在感并不强的吏部左侍郎严嵩。
可显然,他们碰上了刺头。
“严嵩在武宗朝就是出了名的硬骨头,连官都不当,自个儿躲在老家进学!威胁他?是不是以为自己比刘瑾还能耐呐?”
“汤沐最是可恨,本来弃了自己的儿子,自己贬官外放,过个三年五载,我们还能捞他,现在把大伙儿都拖下水,想一起死么?”
萧震恨不得拔出绣春刀,一刀将罪魁祸首汤沐给砍死,再把刑部右侍郎姚景阳、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润一并送下黄泉。
跟着这群蠢物一同执政,怎么能坐得稳高位呢?
深深吸了一口气,知道一味的怒火并不能解决问题,萧震开始琢磨如何撇清自己:“汤沐、姚景阳涉案过多,必死无疑,张润只是知情不报,若是可行,还是要保他一保的!”
这并非顾忌同僚情谊,是因为他的罪名其实也是知情不报,可大可,如果左都御史张润能平稳地,那他身为锦衣卫,更不会如何。
当然萧震清楚,当今陛下杀心甚重,或者对于杀臣子来,根本无所顾忌。
能够让陛下改变主意的,不是严苛的恶名,而是朝局的稳定。
“事到如今,干脆让汤沐把更多的六部京官拖下水,让严嵩投鼠忌器,最后陛下才会只诛首恶!”
萧震思路很快清晰起来。
张阁老整顿吏治,本来就已经罢免了一批不合用的官员,弄得各部人心惶惶,再大肆牵连,那官场的震荡就要产生不可避免的恶劣影响了。
讲白了,哪怕手底下的人不干净,可把他们都罢免了,谁来办事呢!
若从地方上调任提拔,大规模的人事任命不是那么简单,极容易形成新的派系。
官员结党营私是历朝历代天子都最为痛恨的事情,萧震清楚陛下对于大礼议新贵的敲打,连那群昔日立下大功的臣子都被警惕,更别提其他。
所以这条路走得通。
萧震稍作沉吟,唤来心腹,他来口述,让对方写信,分别传给汤沐和姚景阳。
这方面他向来做得谨慎,别署名了,连字迹都不会留下破绽,即便对方不阅后即焚,事后也攀咬不到自己的头上。
同时萧震又招来另一批亲信嘱咐:“王佐那边要盯住了,切莫被抓住把柄,再以查案不利为由,把你们的人手给排挤出去了!”
锦衣卫若以官职排名,首推指挥使,正三品,是为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其次是指挥同知,从三品副职,设两人,其下便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
别瞧指挥佥事,这已是锦衣卫里绝对的决策官员,足以立起一个山头。
比如萧震,他就和都指挥使王佐向来不合。
哪怕王佐的都指挥使是特赐正二品,因宠信获此兼衔,萧震依旧敢跟对方抗衡。
因为这也是天子默许的。
锦衣卫里面绝不能只有一个声音,他与王佐相互敌视,彼此制衡,才能让那位不被蒙蔽。
萧震最可惜的是,王佐抢先一步,收了陆炳当弟子,自己没能搭上这条潜邸旧臣的线,其余的怡然不惧。
现在同样如此,在他的指挥下,心腹亲信有条不紊地动了起来,很快朝堂上的局势一如期望的发展。
六部人心惶惶,越来越多的官员被迫站到了汤沐等人身后,抱成一团,希望免于责罚。
期间倒也发生了两个插曲。
一是夏言出面,服了部分朝臣,让他们自承罪责,请陛下宽恕。
此举让萧震颇为惊讶,看来以前还是觑了这个给事中,竟真有几分能耐。
二是严嵩常入乾清宫面圣,据第一次还触怒了陛下,可惜黄锦嘴严,没有将具体原因传出。
不过萧震也能大致猜测,那位吏部左侍郎肯定是坐了蜡,进退维谷。
这种浑水不是好蹚的,此案过后,这位在国子监祭酒上崭露头角,如今又历任礼部吏部的高官,不定就得黯然退出中枢高层,去南京养老了。
萧震坚信这个判断,直到一个消息传来。
“司礼监内侍去了颜颐寿的府邸探望?”
颜颐寿,前任刑部尚书,祖上据能追溯到唐朝名臣颜真卿。
此人是弘治三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嘉靖四年奉召任左都御史,升刑部尚书,奉命审问李福达一案,触怒天子,被打入大牢,后见其年岁已高,放出牢狱,罢职闲住。
算算年岁,今年已经七十岁高龄了,威望确实不低,却早就精力不济。
‘朝廷怎么会突然想起这个人?’
‘难不成要平反李福达一案的罪臣?’
‘呵!怎么可能呢!’
萧震连连摇头,只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并未深入参与武定侯一案,缺少了这关键一环,当然不会认为那位对待反对朝臣一向手段残酷的天子,会如此宽宏大量。
只是内心深处,又隐隐不安起来。
如果一向心眼的当今天子,难得大度起来,这回的案情,又将以何种方式收场呢?
……
“东楼兄!东楼兄留步!”
严世蕃脚下放缓,特意路过,果不其然呼唤声传来。
开口的是国子监生颜绍芳,也是前任刑部尚书颜颐寿的幼子。
自从颜颐寿罢职去官,这位尚书之子的日子颇为难熬,但此时此刻,眉宇间洋溢的都是喜意,到了面前深深一躬:“此番若无严侍郎直言,我父再无起复之日,颜家上下皆感激此等大恩!”
严世蕃云淡风轻地还礼,轻轻仰首,眼神里仿佛映出一道刚正不阿的伟岸身影:“家严从教导我,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此番他不过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颜绍芳肃然起敬,眉宇间愈发敬仰。
再了几句,严世蕃目送这位转回学堂的背影,侧过脸来,笑容已经压抑不住。
但笑到一半,又猛地止住。
因为赵文华站在不远处,也对着他露出巴结的笑意。
严世蕃轻咳一声,恢复仪态:“元质啊!你怎么来了?”
赵文华颇有些低声下气:“东楼兄,弟此来是拜会陛下的御笔亲书……”
“哦!”
严世蕃不置可否,对于这一位,他现在是有警惕的,太能溜须拍马了,让他极为看不惯!
但也知道,此番赵文华立功颇大,若不是此人提供刑部内的种种隐秘揭露,更是找到了那个外号黑无常的南监一霸孙黑虎,案情进展不会如此顺利。
到孙黑虎,严世蕃眼珠转了转,突然道:“有件事我之前就有些怀疑,狱卒孙黑虎是南监一霸,为何会对你言听计从,如此轻易地透露出了关键的情报?”
赵文华干笑一声:“弟与他确实颇有几分交情……”
“我看不对吧!”
严世蕃脸色沉下:“若非此番由明威出手,坚定我们一心之念,更有家严出面,为陛下分忧解难,此案对于我们可是祸非福!我倒是觉得,那个孙黑虎故意给我们设套呢!”
赵文华断然摇头:“不会的,不会的,孙黑虎不敢如此!”
严世蕃瞪起眼睛:“原因呢?事到如今,你还敢隐瞒?我看你也是包藏祸心!”
“弟对一心会一片赤诚,绝无半分隐瞒之意,只是此事与弟的身份有些不符,才没有详……”
赵文华支支吾吾,最后叹了口气:“其实孙黑虎之所以肯听弟的话,是因为我卖给他一种药酒,之前也和东楼兄提过,就是那‘百花酿’!”
锦衣卫指挥佥事萧震听完手下秘报,气得脸色通红,红里又透着黑,黑里则发着白。
去年领队抄了二张兄弟的侯府,从里面搜出了甲胄衮服,就是他带的队伍。
后来也是他雷厉风行,将二张兄弟及其府上豪奴的罪证收集完毕,将这对国舅爷打入无底深渊。
但陛下要震慑群臣,便不满足于只在锦衣卫内部审问,便让他将犯人和案子移交三法司。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这起案件的性质就变味了。
因为大伙儿都发现,二张这些年作恶之多,连他们自己都弄不清楚,同时经过锦衣卫的审讯后,两位国舅和其麾下的豪奴也彻底崩溃了,什么事情都认。
你们敢认,那就好办了啊!
于是乎,卷宗越来越厚,越来越厚,最后整整弄出了十大本!
哦,原来这些年那么多恶事,都是张鹤龄、张延龄做的啊!
现在真相大白,普天同庆,皆大欢喜!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下帷幕了,结果一出市井谣传,再度将张家兄弟的案子推到了风口浪尖,当时萧震就意识到不对劲,赶忙派出人手去追查散布谣言之人。
但那里还未有结果,大理寺少卿汤沐的旧案爆发,一下子将众人拖下了水。
事情发展得太快了,萧震这边还未及时沟通,那里三法司已经想要捂住盖子了,一如他们以前所做的一样。
三法司以为能够办到,因为揭开旧案的,并非大权在握的张璁桂萼,而是的一心会,更是存在感并不强的吏部左侍郎严嵩。
可显然,他们碰上了刺头。
“严嵩在武宗朝就是出了名的硬骨头,连官都不当,自个儿躲在老家进学!威胁他?是不是以为自己比刘瑾还能耐呐?”
“汤沐最是可恨,本来弃了自己的儿子,自己贬官外放,过个三年五载,我们还能捞他,现在把大伙儿都拖下水,想一起死么?”
萧震恨不得拔出绣春刀,一刀将罪魁祸首汤沐给砍死,再把刑部右侍郎姚景阳、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润一并送下黄泉。
跟着这群蠢物一同执政,怎么能坐得稳高位呢?
深深吸了一口气,知道一味的怒火并不能解决问题,萧震开始琢磨如何撇清自己:“汤沐、姚景阳涉案过多,必死无疑,张润只是知情不报,若是可行,还是要保他一保的!”
这并非顾忌同僚情谊,是因为他的罪名其实也是知情不报,可大可,如果左都御史张润能平稳地,那他身为锦衣卫,更不会如何。
当然萧震清楚,当今陛下杀心甚重,或者对于杀臣子来,根本无所顾忌。
能够让陛下改变主意的,不是严苛的恶名,而是朝局的稳定。
“事到如今,干脆让汤沐把更多的六部京官拖下水,让严嵩投鼠忌器,最后陛下才会只诛首恶!”
萧震思路很快清晰起来。
张阁老整顿吏治,本来就已经罢免了一批不合用的官员,弄得各部人心惶惶,再大肆牵连,那官场的震荡就要产生不可避免的恶劣影响了。
讲白了,哪怕手底下的人不干净,可把他们都罢免了,谁来办事呢!
若从地方上调任提拔,大规模的人事任命不是那么简单,极容易形成新的派系。
官员结党营私是历朝历代天子都最为痛恨的事情,萧震清楚陛下对于大礼议新贵的敲打,连那群昔日立下大功的臣子都被警惕,更别提其他。
所以这条路走得通。
萧震稍作沉吟,唤来心腹,他来口述,让对方写信,分别传给汤沐和姚景阳。
这方面他向来做得谨慎,别署名了,连字迹都不会留下破绽,即便对方不阅后即焚,事后也攀咬不到自己的头上。
同时萧震又招来另一批亲信嘱咐:“王佐那边要盯住了,切莫被抓住把柄,再以查案不利为由,把你们的人手给排挤出去了!”
锦衣卫若以官职排名,首推指挥使,正三品,是为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其次是指挥同知,从三品副职,设两人,其下便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
别瞧指挥佥事,这已是锦衣卫里绝对的决策官员,足以立起一个山头。
比如萧震,他就和都指挥使王佐向来不合。
哪怕王佐的都指挥使是特赐正二品,因宠信获此兼衔,萧震依旧敢跟对方抗衡。
因为这也是天子默许的。
锦衣卫里面绝不能只有一个声音,他与王佐相互敌视,彼此制衡,才能让那位不被蒙蔽。
萧震最可惜的是,王佐抢先一步,收了陆炳当弟子,自己没能搭上这条潜邸旧臣的线,其余的怡然不惧。
现在同样如此,在他的指挥下,心腹亲信有条不紊地动了起来,很快朝堂上的局势一如期望的发展。
六部人心惶惶,越来越多的官员被迫站到了汤沐等人身后,抱成一团,希望免于责罚。
期间倒也发生了两个插曲。
一是夏言出面,服了部分朝臣,让他们自承罪责,请陛下宽恕。
此举让萧震颇为惊讶,看来以前还是觑了这个给事中,竟真有几分能耐。
二是严嵩常入乾清宫面圣,据第一次还触怒了陛下,可惜黄锦嘴严,没有将具体原因传出。
不过萧震也能大致猜测,那位吏部左侍郎肯定是坐了蜡,进退维谷。
这种浑水不是好蹚的,此案过后,这位在国子监祭酒上崭露头角,如今又历任礼部吏部的高官,不定就得黯然退出中枢高层,去南京养老了。
萧震坚信这个判断,直到一个消息传来。
“司礼监内侍去了颜颐寿的府邸探望?”
颜颐寿,前任刑部尚书,祖上据能追溯到唐朝名臣颜真卿。
此人是弘治三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嘉靖四年奉召任左都御史,升刑部尚书,奉命审问李福达一案,触怒天子,被打入大牢,后见其年岁已高,放出牢狱,罢职闲住。
算算年岁,今年已经七十岁高龄了,威望确实不低,却早就精力不济。
‘朝廷怎么会突然想起这个人?’
‘难不成要平反李福达一案的罪臣?’
‘呵!怎么可能呢!’
萧震连连摇头,只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并未深入参与武定侯一案,缺少了这关键一环,当然不会认为那位对待反对朝臣一向手段残酷的天子,会如此宽宏大量。
只是内心深处,又隐隐不安起来。
如果一向心眼的当今天子,难得大度起来,这回的案情,又将以何种方式收场呢?
……
“东楼兄!东楼兄留步!”
严世蕃脚下放缓,特意路过,果不其然呼唤声传来。
开口的是国子监生颜绍芳,也是前任刑部尚书颜颐寿的幼子。
自从颜颐寿罢职去官,这位尚书之子的日子颇为难熬,但此时此刻,眉宇间洋溢的都是喜意,到了面前深深一躬:“此番若无严侍郎直言,我父再无起复之日,颜家上下皆感激此等大恩!”
严世蕃云淡风轻地还礼,轻轻仰首,眼神里仿佛映出一道刚正不阿的伟岸身影:“家严从教导我,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此番他不过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颜绍芳肃然起敬,眉宇间愈发敬仰。
再了几句,严世蕃目送这位转回学堂的背影,侧过脸来,笑容已经压抑不住。
但笑到一半,又猛地止住。
因为赵文华站在不远处,也对着他露出巴结的笑意。
严世蕃轻咳一声,恢复仪态:“元质啊!你怎么来了?”
赵文华颇有些低声下气:“东楼兄,弟此来是拜会陛下的御笔亲书……”
“哦!”
严世蕃不置可否,对于这一位,他现在是有警惕的,太能溜须拍马了,让他极为看不惯!
但也知道,此番赵文华立功颇大,若不是此人提供刑部内的种种隐秘揭露,更是找到了那个外号黑无常的南监一霸孙黑虎,案情进展不会如此顺利。
到孙黑虎,严世蕃眼珠转了转,突然道:“有件事我之前就有些怀疑,狱卒孙黑虎是南监一霸,为何会对你言听计从,如此轻易地透露出了关键的情报?”
赵文华干笑一声:“弟与他确实颇有几分交情……”
“我看不对吧!”
严世蕃脸色沉下:“若非此番由明威出手,坚定我们一心之念,更有家严出面,为陛下分忧解难,此案对于我们可是祸非福!我倒是觉得,那个孙黑虎故意给我们设套呢!”
赵文华断然摇头:“不会的,不会的,孙黑虎不敢如此!”
严世蕃瞪起眼睛:“原因呢?事到如今,你还敢隐瞒?我看你也是包藏祸心!”
“弟对一心会一片赤诚,绝无半分隐瞒之意,只是此事与弟的身份有些不符,才没有详……”
赵文华支支吾吾,最后叹了口气:“其实孙黑虎之所以肯听弟的话,是因为我卖给他一种药酒,之前也和东楼兄提过,就是那‘百花酿’!”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495/20744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