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古武大佬在六零 > 第146章 解忧

第146章 解忧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提起这个,让他想起了几年前胡家找上门的模样,和当时胡林的样子。
    不由的有些唏嘘。
    当初的迫于无奈之举,现在却是心甘情愿。
    “胡军上大学的地方需要你开一份举荐信,你可以让胡家人用这个来换举荐信。”
    胡林说出自己的目的。
    闻言,杨井诧异的看向胡林。
    以往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破了功。
    “胡家用来换了,你们家今年也跟着没了。你舍得?”
    杨井说着,又喝了一口水,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震惊。
    她没想到胡林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来帮他们。
    “不是我舍不得,是胡家舍不得。
    咱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我家什么情况你是清楚的。
    也不需要这点,但胡家,有那么多口人。
    要说占便宜,他们才是大头。”
    去年她就想解除这个约定了,但苦于没有机会。
    “既然这样,那行吧。”
    不用再拿自家粮食填补胡家,何乐而不为。
    “不过你爷,能答应吗?”
    这么多好处,就为了换取一份举荐信?
    “等等,胡军不用下乡插队吗?”
    杨井忽然意识到,事情有哪里不对劲儿了。
    他去县里开会的时候,上面明明说的是所有知识分子都要下乡插队,进行再教育。
    “对,所以你这份举荐信至关重要。
    能直接影响到他是否会下乡,所以胡家一定会答应你的要求。”
    胡林把事情夸大了些。
    搞科研和做研究不同。
    现在策略是重科研。
    胡军上头有人保他,这两封信只是摆在明面上,堵住悠悠众口的东西。
    就算胡军没拿到,也不影响,只是会受些非议。
    但这在胡家就不一样了。
    失去了一个大学生,而另一个大学生也岌岌可危。
    知青下乡的冲击会让他以为胡军是最后的大学生,是胡家最后的希望。
    为了不让这么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他们会拼命的抓住一切,托举胡军上青云。
    “行吧,我算是看明白了。
    你这丫头,都算计好了。我只管配合你就是。”
    杨井乐呵呵的说着。
    “其他也没什么事儿,我就回去了。”
    胡林起身要走。
    “行,去吧。”
    杨井看着胡林离开的背影,最后视线又放到胡林没一口糖水的搪瓷杯上。
    这孩子,长大了,也不喜欢喝甜水了。
    一晃眼,五年了。
    胡林今年都十岁了。
    回头跟媳妇儿说说,以后胡林上家里来,就别给她准备糖水了。
    处理完这些事儿,胡林和李爱花又全身心的投入到挣钱事业中去。
    隔了几天,就听见李爱花跟她闲聊许翠跟她说的,胡家去他们家开举荐信的事儿。
    胡林笑笑,没搭这话,问:“你和干妈卖鸡蛋的事儿,她家的知青不知道吧?”
    “不知道。我跟翠姐儿耳提面命了好几次,她自个儿注意着呢!”
    李爱花就着滚烫的水,快速的拔着鸡毛。
    今天周三,是给赵医生送肉的日子。
    “还会用成语了,看来杨青确实教得不错。”胡林调侃了一句。
    “嗐!学好几年了,也要学以致用嘛。”
    李爱花现在也没以前那么害羞了,逐渐坦然的接受别人的夸奖。
    “以后走出去做生意,就是文化人了。签合同,看契约这些,也不怕被骗了。”
    胡林打趣。
    “读书不的作用不就是这些。”李爱花笑了笑。
    “还有好些呢!用得上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教育都是具有超长的延迟性的,胡林说完话一转,
    “接下来卖菜的时候要更注意点,你记得提醒干妈。蔬菜不像鸡蛋那么好隐藏。”
    “我会的,这点你放心。我们配合默契着呢!”
    李爱花利落的把鸡毛拔完,开始清理内脏。
    *
    去年下乡的那些知青都素质挺好的。
    没听说出过什么事儿,和入住的人家基本都相处和谐。
    虽然她们饭后,没参与过村里的集体八卦时间,但胡孝义每天都在上工。
    从他嘴里也能知道些村里最近的一些时兴事儿。
    她的兔肉还是爆销品,红烧鸡也很不错。
    每年能卖七个月,卖熟食以来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
    她的小金库已经到了一个很可观的数字,有六千多块钱了。
    摇身一变,她就成了千元户。
    李爱花比起她要差一些,但也有两千左右的存款。
    只是现在她们还没和胡家分家,不好拿钱出来盖房子。
    不然胡家又要来吸血了。
    只是这机会,实在是难找。
    这都和胡家闹了这么多矛盾了,胡春生居然还不分家。
    她也算是是开了眼了。
    要是明年再不分家,她就主动出击,无论如何也要彻底分家。
    必须得把房子盖起来。
    69年是个很重要的节点,她得提早做准备。
    炎炎夏日一过,秋收前,村里又拉回来了一批知青,这次有二十个人。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471/20675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