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一三九一章 凛冬战歌

第一三九一章 凛冬战歌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在风云变幻的战争舞台上,每一个决策都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影响着整个战局的走向。
    林文察那大胆而又极具野心的作战计划,在经过一系列紧张的筹备与权衡后,终于呈递到了大本营。
    董良在看到这份计划的瞬间,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不悦。林文察擅自扩大战役规模,这一举措让后方的协调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仿佛后方已经被搅得像钓起了一群翘嘴鱼般混乱无序。
    “哼,看来真的要将这个林文察给调回来了,也要让他感受一下后方协调的困难。十个草原骑兵师,至少有五万名征召骑兵,这些人每家送去五吨草料,另外还要给一笔额外的补贴,总计数十万华元。前线的数十万将士每人要增加一件棉大衣,狗皮帽子就要二十万顶,老徐那边知道后又要骂娘了。”
    董良满脸愁容,这些气话不由自主地就对着身边的赵烈文说了出来。
    他心里清楚,只能在这里发发牢骚,要是传出去,估计立刻就会有人在背后编排林文察,给这位前线将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在这个关键时刻,边疆的统帅最需要中枢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这是一场关系到国运的大战,任何有利的因素都必须被充分调动起来,不能因为内部的矛盾与猜忌而影响了大局。
    “确实有些困难,不过相对于这些后勤物资,我最担心的还是草原军团能否经受住严寒的考验,现在的草原人可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草原人了。”赵烈文紧锁眉头,眼中满是担忧地说道。
    他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冬季作战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更何况是让草原军团在这冰天雪地中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
    时代在变迁,草原人的生活方式和战斗能力也发生了变化,谁也无法确定他们在面对极端严寒时的真实表现。
    “他们不是安排过冬季行军训练吗?我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都是两条腿,沙俄人也不是天生耐寒,人的体质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决定耐寒与否的是人的意志以及物质条件。”
    董良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他认为既然草原军团进行过相关训练,就应该具备应对严寒的能力。
    而且在他看来,人类的体质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关键在于意志和物资的保障。只要战士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再加上充足的物资支持,就能够克服严寒带来的困难。
    “元首,实战和训练总是有区别的,而且我们对西西伯利亚的情况了解的太少。”赵烈文并没有被董良说服,他继续强调着自己的担忧。
    实战中的复杂情况远远超出训练的范畴,战场上的压力、敌人的抵抗以及各种突发状况,都会对士兵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冲击。
    更何况他们对西西伯利亚这片陌生的士地了解甚少,那里的气候、地形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战争中的变数,这无疑让草原军团的任务更加艰巨。
    董良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心里清楚,他们在这里担忧也无济于事,战争的机器一旦开启就很难停下来。
    如今留给护卫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珍贵。
    在巴尔瑙尔城外,陆军第七师正在紧锣密鼓地挖掘战壕,士兵们的身影在工地上忙碌穿梭;而城内的守军也不甘示弱,同样在积极修筑工事,双方各干各的,忙得热火朝天,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
    “轰隆隆……”一辆重型推士机缓缓驶过,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士兵们手持铁锹,紧密地跟在后面。
    为了加快工事修建的进度,护卫军从后方调来了大量的重型机械,在西北主持行政工作的刘峰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甚至将一些农场中的农用机械都调动过来了。
    这些机械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工事的建设得以迅速推进。
    然而,这一景象却让城内的沙俄人看呆了,他们满脸疑惑,心中暗自揣测:华族人这是要干嘛,难道他们不打了,准备在西西伯利亚过冬吗?
    在沙俄人的原本计划中,他们只需坚守到冬季,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天气变冷,华族人就会主动退走。
    毕竟冬季作战困难重重,很少有军队愿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继续战斗。
    但现在的情况却让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主动进攻,他们实力不够,根本无法与护卫军抗衡;可如果不进攻,对方真的围上一个冬天,那他们的处境将变得极为艰难。
    城内的人哪怕粮食能够维持,可柴火又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因为战争的原因,三镇到现在还没有准备过冬木柴,而城内由于坚壁清野,又多出了那么多张嘴,这无疑让本就紧张的物资供应雪上加霜。
    在托木斯克城头上,加斯弗尔德望着城外忙碌的护卫军,不禁皱起了眉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总督大人,好在尼古拉大公提前回去了,要不然他也要被围在城内。”副官站在边上,脸上带着一丝庆幸地说道。
    在他看来,尼古拉大公的离开至少避免了更大的危机,要是大公也被困在城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你觉得华族人这是要干嘛,他们不会真的在这里过冬吧。”加斯弗尔德转过身,看向副官,眼中满是疑惑地问道。他实在无法理解护卫军的意图,这些奇怪的举动让他感到无比的不安,仿佛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应该不会吧,他们要是在这里过冬,那么米留金元帅一定会出兵援助我们的。我觉得还是要将这里的情况告诉米留金元帅。”副官思索片刻后,建议道。
    他试图从米留金元帅的角度来分析局势,认为护卫军如果真的打算在冬季作战,米留金元帅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出兵救援。因此,及时将这里的情况告知元帅是至关重要的。
    加斯弗尔德点了点头,他的心中同样充满了疑虑,华族人的部署越来越让他看不懂了。
    他手中原本的三个步兵师和三个骑兵师都已经被华族人重创,失去了机动兵力,而华族人却源源不断地得到了大量步兵的支援。
    按道理这个时候,华族人应该主动发起进攻才是,凭借他们的兵力优势,完全有能力一举拿下三镇。但是华族步兵开到城外之后,除了拔掉托木斯克外围的几个据点之外,几乎是一枪未放。
    现在看来他们似乎真的要将三镇给分割包围,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加斯弗尔德此时已经失去了与新西伯利亚以及巴尔瑙尔的联系,三座孤城孤零零地被华族包围在东方,最近的大城市鄂木斯克距离这里还有上干公里。
    没有援军的话,他们哪怕是在城内,也很难熬过这个冬天。西西伯利亚的冬天,要是没有足够的木柴点燃壁炉的话,哪怕是耐寒的沙俄人也会被冻死的。想到这里,加斯弗尔德的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仿佛被一层浓厚的阴霾所笼罩。
    与此同时,在城外的护卫军阵地上,工程师们正在向基层军官讲解自己设计的战壕图纸。
    “每隔五十米建立一座士堡,容纳五人执勤,冬天的时候哨兵可以在里面设置机枪阵地,士堡内通地龙,保证里面的温度。战壕内部设置地窖,用来居住和存放物资。”
    他详细地阐述着每一个设计细节,让军官们清楚地了解到工事的功能和作用,确保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执行。
    “木材一定要准备充足,分开存放在战壕的底部,等到冬季的时候,我们可以烧热水,在战壕的前面制造一个冰带,这样敌人将很难对我们的阵地发动偷袭。战壕既是防御阵地,又是我们的生活区。不过现在必须要要加快进度,确保在冬季来临前将阵地建好。”
    工程师继续介绍着工事的优势和特点,他对工程的进度充满信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按时完成工事的建设,为即将到来的冬季作战提供坚实的保障。
    冯裕强受的是轻伤,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这个时候已经康复。他带着一部分康复的战士,主动要求参与到阵地的建设当中。在他看来,能够为保卫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哪怕是在后方参与工事建设,他也觉得无比自豪。
    姚宏这家伙福大命大,在卡尔梅克岭的战斗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此时已经临时代理一营长的职务。整个三团现在能够回到战场上的人数也就一个营而已,团部更是只剩下冯裕强,所以他现在能领导的人就剩姚宏了。
    “团长,上面这什么意思,搞了这么多拖拉机过来,这是要大兴士木啊。”姚宏只穿了一件背心,额头上满是汗珠,一边挥舞手中的镐子,一边气喘吁吁地说道。
    他对上面的决策感到十分好奇,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调动这么多拖拉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工事建设。
    “自然是要将沙俄人给困死,只要最后能够将沙俄人消灭不就行了。”冯玉强笑着回答道。
    他的笑容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在他看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们已经逐渐走出了上一次战斗留下的阴影,不得不说,战场是疗伤的最佳场地,在这里,他们能够将心中的痛苦和恐惧转化为战斗的力量,为了国家和战友,奋勇拼搏。
    他接着道:“咱们团的牺牲还是有价值的,没有咱们,骑兵军团等不到大部队的支援,也就无法重创那三个沙俄骑兵师。”
    回忆起之前的战斗,冯玉强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三团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的付出并没有白费,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和拼搏,为骑兵军团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让大部队得以顺利支援,从而成功重创了沙俄的骑兵师,为整个战局的扭转做出了重要贡献。
    护卫军大本营的嘉奖已经下来了,三团被授予了铁盾三团的称号,还有一面绣着盾牌的团旗也一并送到了前线,此时就骄傲地插在三团的阵地上。
    这面旗帜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三团全体将士英勇奋战的象征。
    因为大量减员,三团的阵地比别的团小,但是没有人会小瞧三团。相反,其他团的将士看到这面盾牌旗都是一脸的羡慕,他们深知三团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也对三团的英勇表现充满了敬佩。
    “姚宏,你今天下午带人去收集木材,只要堆到路边就行,拖拉机会帮你们运回来。”冯玉强吩咐道。
    军部下达了明确的命令,各团要自行准备过冬木材。这样分工到团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有些人偷懒,为了自己能够熬过冬天,大家一定会全力以赴地收集木材。
    同时每个团的阵地也都是自己人参与挖掘,他们都已经知道,自己要在城外的阵地中过冬。有了足够的木材和食物,城外的阵地未必比城内难熬。
    不远处就是沙俄人的城池,那巍峨的城墙在冯玉强的眼中更像是一座监狱,将沙俄人困在其中。
    城头上的沙俄人小心地警戒着城外的华族人,这在冯玉强看来甚为可笑。
    情报已经证实,沙俄人虽然在城内储备了一些粮食,但是木材占空比较大,他们通常只会在冬天来临前的一个月内才会准备。
    而他们现在却没有那个机会了,随着护卫军的包围逐渐形成,他们的物资供应被彻底切断,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而护卫军则在积极地准备着,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精心的部署,有信心在这场冬季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尊严与荣耀。.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466/20651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