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二〇七章 苏文灿

第二〇七章 苏文灿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拿下台州水营之后,护卫军将这里的人员和缴获的物资全部装船拉走。
    十二艘梭船以及那些海沧船则交给了卓一清统领的私掠舰队。
    董良又将缴获的粮食和弹药全都留下,张明也将带着十几艘火箭艇暂时留下协助卓一清。
    然后董良才带着俘虏和缴获的金银离开。
    这次在黑旗帮和台州水营一共缴获了金银财物合计价值上百万两白银。
    这一战是净赚无疑,董良也算是不虚此行。
    等华族私掠舰队发展起来了,董良就可以控制浙江外海的航线,同时也能够为华族今后对江浙地区的攻略提前打下一个前站。
    黑旗帮和台州水营的俘虏加在一起也有五六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
    这些人只要劳动改造一段时间就能够发展成为自己人,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董良在本土作战的时候都是能够俘虏就俘虏,尽量少造杀孽。
    华人虽多,但是在董良的眼中都是有用之人。
    随着董良回归八重山,对东番岛的征伐提上了日程。
    护卫军的规模几乎达到了极限,再这样下去,琉球已经容纳不下华族的发展了。
    ……
    当董良还在八重山的时候,一条从湖北传来的消息引起了董良的重视。
    自去年十一月底,太平军从湖南长沙北上,于12月3日占益阳,13日克岳州,获大批粮饷、军械、船只。
    最重要的是太平军以岳州当地的船民、纤夫为基础重建了“水营”。
    17日,10余万太平军撤离岳州,水陆并进,直趋湖北省会武昌。
    此时武昌清军仅3000余人,湖北巡抚常大淳、提督双福将城外兵勇悉撤城内。
    21日,自湖南来援的总兵常禄、王锦绣所部千余人亦赶到,入城固守。
    22日,陆路太平军六七千人抵武昌城外,占领城东洪山、小龟山诸要点,并向南北展开,挖沟筑垒,内围武昌城,外阻清军,水路太平军抵武昌江面,经一昼夜激战,攻占汉阳,后又夺占汉口。
    典水匠唐正才率部于汉阳、武昌间江面以铁索巨舟搭成浮桥。
    24日,清军向荣部万余人自岳州赶到武昌城南,随后分兵城东,多次对太平军发起进攻,均被击退。
    自25日起,太平军日夜环攻武昌城。清军依城高墙厚,拼死抵御。
    虽然太平军攻破武昌的消息还没有传来。
    但是董良早就知道了这场战斗的结果。
    清军没有在长沙之战彻底消灭太平军,是战略上的一次重大失败。
    实际上岳州之战才是最重要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太平军的水师早就在流窜的过程中损失殆尽。
    占领岳州之后,太平军从新获得了水师战船,这极大地加强了太平军的机动性。
    从而为太平军争取到了在长江流域作战的主动权。
    ……
    董良回到西表岛之后,立即召开了推迟的年会,暂时将华族接下来的工作给确定下来。
    然后陈得利回到福州城,继续北上建设琉球馆。
    而孙延平这次也跟着一起离开,他要回本土秘密发展暗部的力量,同时组建华族复兴会在本土的各个分部。
    之前投送出去的《告华族同胞书序言》已经在沿海的一些港口城市暗中传播。
    这样一份华族复兴宣言,果然有一定的市场。已经有人开始主动打听这份宣言的来源。
    董良觉得是时候继续推进这件事情了,在这个时候推出华族复兴会,让这些迷失的小鹿找到自己的组织。
    东海之上,五艘老闸船偏离了传统的航线,向八重山海域开去。
    苏文灿为了见到苏达,连年都是在船上过的。
    他先是到鸡笼港休整了两天,然后就直奔八重山群岛而去。
    因为这里以前没有修建港口,除了被风浪吹过来的船只,很少有商船会主动靠近这里。
    苏文灿终于看到了西表岛上的山峰,按照苏达所说,这里应该有一座港口。
    就在这时,有几艘小型的帆船巡逻艇飞快地靠近船队。
    那速度快的惊人,苏文灿跑了这么多年海,竟然都没有见到过这样快的帆船。
    这帆船果然是华族的官方巡逻艇。
    琉球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在那霸。
    八重山是不对外开放的,一方面这里没有合适的商业港口,另一方面董良还要对外保持华族的隐秘性。
    苏文灿似乎知道自己要被拦截,招呼手下船队乖乖地停了下来接受检查。
    巡逻艇上,几个穿着蓝色军装的军人跳上了货船。
    态度倒是还好,对方一上来就问各种问题。
    苏文灿都一一做答。让苏文灿感到惊讶的是对方竟然认识自己的儿子苏达。
    苏达一直被岛上众人看作是元首的大弟子,他为人成熟、成绩优异,深受元首的喜爱。
    护卫军就那么点人,圈子并不大,巡逻艇上的守备队员认识苏达也不足为奇。
    上原港上,苏达站在码头翘首以盼。
    巡逻艇编队已经提前派人将消息送回了港口。
    苏达原本正在教师里上课。今天是董良给他们授课。他经过允许就急匆匆赶到港口。
    回到上原港的董良又恢复了自己上课、种田的生活中。
    身边多了一个赵烈文,董良的工作又减轻了很多。
    赵烈文的学识和见识都要远超杨瑛瑛,在工作和编写《告华族同胞书》方面对董良的帮助更大。
    赵烈文最近研究了董良原本写好的手稿,已经可以主动帮董良代笔写一部分内容。
    这让董良有更多的时间来授课。
    这段时间,董良还开了一个培训班,从华族各部门以及各个大队,抽调人员组建一支工作队,准备在拿下东番岛之后,派到当地组织行政工作。
    军队方面,也对教导大队进行了扩充,同样为了到东番岛之后的扩军做准备。
    这就是未雨绸缪。
    苏文灿找到了岛上,董良并没有亲自去迎接。
    他让苏达去迎接,也许更加符合苏文灿的心意。
    苏文灿到了码头,被突然出现的崭新码头震惊到了。
    对于海上航行的人来说,这里就像是一座世外桃源一般。
    大家都知道八重山这里是琉球的蛮荒之地。
    现在突然出现了一座建设得如此整齐的港口,岂能不让人感到诧异。
    还有在港口入口处高大的炮台。
    一般的舰队想要攻进这座港口似乎很难。
    他的目光投到了港口上。
    一个瘦瘦高高的少年站在空旷的码头上。他身着蓝色的长衫,长衫的下摆在海风中飘起,露出了脚上的黑色布鞋。
    苏文灿的眼睛微微眯起,试图看的更加清楚一些。
    是自己的孩儿苏达,一年未见,这孩子又长高了半头。
    这个时候苏达向船上挥起手来。
    ……
    “孩儿不孝,让父亲担心了。”
    码头上,苏达跪在自己的父亲面前。
    其他人都离的远远的。仿佛在此刻,码头上只有父子二人。
    “起来吧,这次不怪你,咱们自从出海那一刻起就跟出征的将士一般将脑袋别在腰带上。”苏文灿这次说话不像他原本严厉刻板的模样。
    苏达起身看着自己的父亲,心中万分激动。
    此时他最想做的就是向父亲讲述自己的经历。
    尤其是自己跟董良学习之后的感受。
    就像是一个表现优异的孩子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成绩,希望得到长辈的肯定。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466/20627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