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 陈晨卫筱 > 第420章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第420章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啊?”
    “地效飞行器?”
    “吴工你都连名字想好了,真会拍马屁啊。”
    苏雪松以为吴前在给陈晨的想法现起名,佩服的不行。
    “什么叫起名,地效飞行器是本来就有的东西!”
    吴前无语的不行。
    这哪儿是发明,这明明就是张冠李戴。
    气垫船和地效飞行器完全是两个东西。
    前者是通过自身搭载的能源输出为动力,自主的在船身下制造高压空气层,减少和水面的阻力。
    而后者是提供过高速低空的飞行,让机翼下方的气流被压缩成高压区,利用的是空气动力,不需要自身输出动力。
    两种载具都是贴水面飞行,但原理本质不同。
    陈晨的想法,完全就是地效飞行器的变种,不存在发明创造。
    面对吴前的质疑,陈晨也抛出了一个问题:“有区别吗?”
    “有啊,这就像三轮和汽车一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载具类型。”
    “你管他三轮和汽车呢,你就说能不能跑吧?”
    “…能”
    陈晨才不在乎那些个东西。
    名字、类型都是瞎几把扯。
    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目前他们面临的问题细掰扯下来,无非就是吴前不想前功尽弃,舍不得。
    他千辛万苦搞出来的气垫船项目,不想就这么被毙掉,所以要找到出路。
    而实话实说,气垫船确实有点被时代抛弃了。
    气垫船需持续供气维持气垫,且高速航行时动力需求极高,导致燃料损耗巨大。
    单艘造价和维护费用远超普通两栖船,且需专门港口设施支持,所以运营成本也很高。
    再加上环境适应性交叉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缺陷,导致气垫船只能在快速突击、极地救援这些特种领域小规模保留,具备光谱性。
    所以要想让吴前的心血不白费,那就只有一个办法。
    逐个解决这些缺点。
    “如果气垫船变成飞机,利用飞行器造成的气流提供升力,能源损耗是不是会大大降低?”
    吴前五官紧皱:“…好像…”
    “如果变成飞机,它是不是不需要港口维护?”
    吴前:“…好像…”
    “如果变成飞机,你的项目是不是能保留下来?”
    “好……”
    “别好像了。”陈晨预判了他的回答。“你别项目叫什么,只要我们达成目的,叫啥都一样。”
    “确实……”
    是啊。
    陈总替他打开了新的世界观。
    叫气垫船,还是叫地效飞行器,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
    最终的功能还是运输,二者大的形式都是贴水面飞行。
    最后的结果还是吴前自己的科研成果得以保留。
    甚至思路打开之后,气垫船的一些固有的劣势会完全消失,又会完全获得地效飞行器有点。
    速度快、能耗低、还不需要码头!
    换一个角度,自己的短处会变成长处。
    想到这里,吴前对于陈晨又有了一些敬畏。
    任总诚不欺我。
    这位小老板,还真是深不可测。
    以前吴前和陈晨单独打交道的机会不多,知道他是个天才,但具体有多少才华,说不准。
    他以为陈晨就是年轻一代科学家的翘楚,本专业才华拉满的那种,但也只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没想到。
    陈总的思维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框架,而是有一种战略者的眼光。
    刚才那些感悟,正常应该从七老八十的人精嘴里说出来。
    可陈晨看着才不到三十岁,太突兀了。
    如此,吴前不再抱着抬杠的心理和陈晨交流,而是发自内心的请教切磋。
    “地效飞行器的话,其实也有点道理,只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我不是搞飞行器的。”
    陈晨摆手:“你看,又固化思维了吧?你是船舶科学家,还是空气动力学家,那不都是一张嘴的事儿吗?我以前也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大帅比,也不是搞飞机的,现在不也是搁所谓的无人机专家?”
    “呃……”
    陈晨切入正题:“我的意思是,地效飞行器和气垫船是有点相通的,能让你把项目保下来。”
    “首先,地效飞行器,无非就是空气动力学白嫖术。”
    “贴地飞行一时爽,一直贴地一时爽。”
    “还不用像气垫船一样,用自身的动力制造升力,能耗低到极值。”
    “说是飞机,它大部分的飞行区域还是在海上。”
    “这样的话,船和飞机有区别吗?”
    吴前已经接受了这个设定:“这个我明白,但有一说一,地效飞行器没有发展起来,也是不冤的啊。”
    地效飞行器和气垫船其实差不多,概念都很老。
    打有狗那年,就有这俩玩意了。
    为什么没成主流呢?
    因为二者都有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
    气垫船因为高能耗和高维护成本,只能沦为短程突击的备选。
    而地效飞行器更惨一些,到现在连应用的地方都没有。
    全世界也就搞出了那么一架,而且一直在吃灰。
    因为这种载具,只能在理论情况才运行。
    它要进行贴水面飞行,非得是那种风平浪静的环境。
    一旦水面上有浪,别说十几米的滔天巨浪了。
    就算是一米来高的小涟漪,撞上也是机毁人亡,几乎没有应用前景。
    但这次吴前预期很委婉:“地效飞行器产生也好几十年了,耐波性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的嘞。”
    陈晨摆手:“好像说的你气垫船的耐波性解决了一样。”
    “不一样的,气垫船好歹是船,最多开个100公里,这个速度就算耐波性差,也不至于导致毁灭性的后果,可地效飞行器的速度……一撞就是一个不吱声。”
    陈晨的目光逐渐变得深邃:“我的意思是,同样面临问题,我们解决问题即可,如果耐波性解决了,地效飞行器和气垫船二选一,你选哪一个?”
    “那当然是地效飞行器了,关键是怎么解决?”
    随着吴前的疑问落地,陈晨的目光来到了一旁的苏雪松身上。
    此时的苏雪松正在外甥女婿的茶吧台抽屉里翻找,看看有没有坚果雪饼之类的。
    反正不管是飞行器还是船,都不关他的事儿。
    他已经汇报完了,只想填饱肚子。
    可是。
    接近一分钟的寂静之后,苏雪松只觉得头皮发麻。
    “看我做什么?”
    “啊?说话啊!”
    “我既不懂船,也不懂飞机,你们打我主意干嘛?”
    陈晨指着苏雪松说道:“刚才苏总说了,他们的智驾大模型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度,正好能解决你们的问题。”
    “锤子,我那是小轿车的智驾大模型。”苏雪松满脸拒绝。
    他有些急了,隐隐觉得有一口锅正朝着自己扣过来。
    好家伙。
    我只是来汇报个工作,怎么还揽上活儿了?
    吴前不太理解:“大模型对于我们有什么帮助?”
    “可以解决最重要的耐波问题。”
    苏雪松:“喂喂喂!看得见我吗?说话啊!我怎么解决耐波性问题,我都不知道奶波形咋写。”
    陈晨:“这套智驾系统我是了解的。”
    “核心之一,交通要素解算的算法,很出色。”
    “苏总也说了,他们在交通高峰进行了多次的试验,成功率很高。”
    “同样的功能,也能用在海面上。”
    苏雪松:“我咋不知道呢?”
    可吴前此时已经有些明白了:“您的意思是……地形解算?”
    “对。”
    苏雪松对支架系统进行测试时,面对的交通参与要素很复杂。
    尤其是在钱江这样的大型城市。
    最难以捉摸的不是街上的小汽车。
    因为这些小汽车绝大部分的行动规律,都是可以预测的,毕竟有交通法管着。
    真正难以预测的,是那些急着跑单的骑手,下班买菜的老头老太太,交通优先等级最高的抢红灯路人。
    这些特殊要素,不确定性太强,完全是随心所欲,没有任何规律的。
    可苏雪松的智驾系统能在晚高峰时取得99%的成功率,说明大模型已经能够预判这些不规则运行的要素的动作,完全够用。
    如果同样的功能,用来预测地形,简直就是手拿把掐。
    海面上的波浪看似无序,实际上规律的一匹。
    有高精度传感器的配合,再加上算法这个最强大脑。
    当一波小涟漪进入传感器的探测范围之时,后方有多少波大浪,将会在什么时候来到,解算出结果都是一瞬间的事儿。
    陈晨大致预测了一些:“在地效飞行器上打在地形匹配算法,就可以让载具提前预估海浪的到来,从而调整高度。”
    “如此一来,波涛汹涌的海面,和风平浪静的海面没有区别,飞行器可以自动跳浪。”
    “耐波性对于地效飞行器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
    吴前双手狠狠一拍:“对啊!简直就是如履平地。”
    “如果耐波性解决了,那说地效飞行器是飞机,其实他在功效上更像船。”
    由于只能贴水面飞行的特性,飞行器能够承担的功能,其实更像船。
    由此,陈晨联想到了许多应用场景。
    “这种产品,民用起来的性价比不高,可要是军用的话,香的很。”
    “带上一肚子的炸弹,以飞行器的速度运行。”
    “我想不出有什么能够阻拦它的办法。”
    海上作战,舰船速度是抠死了的。
    但如果一架飞行器拥有船的运载特性以及飞机的飞行速度,那将会是王炸。
    吴前有些顾虑:“军用的话,地效飞行器庞大的目标在雷达上看起来就像是灯塔,估计隐蔽性是个问题。”
    “巧了,晨盾在搞无人机隐身方面小有建树。”
    陈晨觉得不是问题。
    一言至此。
    吴前茅塞顿开。
    对啊!差点把这茬都忘了!
    晨盾生产出来的拖拉机都是有隐身涂层的。
    人家当年送快递的时候,就已经用上信号隐身的技术了,现在给地效飞行器隐身,很合理。
    “有了这个框架,下面的就很好延展了。”
    “以晨盾的某一款运输机为原型,对其进行海面适应性改装。”
    “都不用大改,启动外形上搞的像一个安瓿瓶,比例调整一下就行。”
    “材料上选择耐海水腐蚀的材料,外形基本就确定了。”
    “表面上隐身涂层,规格都不用太高,因为海面杂波本身就能隐藏一部分信号。”
    “载重也不用像老传统地效飞行器那样搞的巨大,有个二十分之一,弄出两三吨,能背几枚导弹就行。”
    “主打一个突防,专盯着敌人的航母干。”
    “由于跳浪特性的存在,身背导弹的地效飞行器本身就是打水漂弹道,咱都不用特意设计。”
    “想想就觉得很香嘛。”
    吴前头点的跟开了连点器一样。
    香,香麻了。
    陈总的这一套联想,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他赶紧拿出笔记录重点,但又觉得陈总的每一句话都是重点。
    说是地效飞行器,实际上是一枚接近马赫,还具备不规则弹道的鱼雷。
    就凭这个特性,这个想法就能在某些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吴前忍不住联想:“如果这玩意儿我们造出来,说不定能拿到海军的一些订单。”
    陈晨推开窗户,看到林枭的车还停在院子里。
    “我都不用你造出原型,只要项目立项,我保证你拿订单,而且不会少。”
    “整个项目的唯一难点,就是你和苏总配合,搞出海浪结算的大模型。”
    “其余的部分,我会让晨盾的人帮忙。”
    吴前点点头:“明白了!我这就去准备和苏总对接!”
    兴奋过头的吴前一个箭步冲出了办公室。
    只剩下办公室内的苏雪松一脸懵逼。
    ???
    我……我不是搁这呢?
    服了真的是!
    我特么来汇报工作走过场,一切都解决了,准备蹭点茶水雪饼什么的.
    雪饼没吃到嘴里,莫名其妙接了个大活。
    “外甥女婿,你是认真的吗?”
    陈晨一脸严肃:“工作时不要乱说,称职务。”
    “……”苏雪松一脸丧。
    “陈总,你刚才说的是开玩笑的吧?我应该不用参与这个地效飞行器的项目吧。”
    “开什么玩笑,你是核心,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谁让你是AI的龙头呢?”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456/20576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