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港积电的梦幻开局

推荐阅读:至尊魔瞳凌峰苏琳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潜修十五年,开局一品绝巅!我是开发商,爱组歌舞团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麒麟肾不结婚生子,你非要举世无敌?灰烬领主重生2001,我能掌控生死被抄家?我搬空皇宫娇养废将军葬剑棺

    周建华在跟尹照棠握手后,便坐回沙发上,看着传闻中的香江大老板,笑着道:“尹老板好年轻,在港岛做什么生意?”
    “主营电子厂,兼办些服饰鞋业,对外贸易。”尹照棠跷起二郎腿,大马金刀地坐着,翻开都彭,烧红雪茄,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
    商业谈判,绝不能弱了气势。
    周建华微微颔首,抽着烟道:“果然是大老板,梁副社长才会亲自出面协调。这样讲,尹老板的电子厂是要研发新产品了?”
    尹照棠笑道:“老产品,新产线。”
    周建华道:“什么产品,不是商业机密吧?”
    尹照棠吐着烟圈:“自己人,倒用不着保密,其实就是卡式收音机,想做出来在港岛卖。”
    周建华点点头:“卡式收音机是好东西,南京和上海好几个厂都正在研发,尹生的工厂竟然能造出来。”
    国内收音机是最早普及的电器之一,在六十年代基本走进家家户户,但主要是电子管收音机。
    只能接收无线电信号,不能播放磁带录音,卡式收音机便是八十年代,港岛街头最常见的便携式收音机。
    可以播放音乐磁带,和接收电台,甚至能进行窃听。
    用元器件分类,属于“集成电路收音机”,已涉及半导体制造。
    尹照棠道:“忠和电子只是一个厂,当然搞不定。很多元件跟技术要买,比如贵公司的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
    梁漫平插话道:“周厂长,忠和电子的产能不错,不仅在境外销售,在粤,桂,闽,赣多地都很受欢迎。”
    周建华笑道:“这我都知道,杂牌水货都是他造的嘛。有个神通广大的大老板,一纸文件,把我从上海车间,千里迢迢调过来,总得查清楚背景。”
    “但光刻机是国家机密,除非电子工业部的批文,否则,绝无外销可能。”
    电子工业部前身是“四机部”,跟负责军工的“五机部”一样,已完成改革,除留有行政领导机构外,下面各单位进行市场化。
    但跟五机部改革,导致大批三线建设时期的厂倒闭不同。四机部的业务比较尖端,以雷达、通讯、无线电、计算机、元器件等行业为主。
    各厂除了军工订单外,还有相当部分的外贸和市场订单。
    例如元器件行业,以“上电十四厂”为例,每年产值还有三千多万,分布在上海的“上元电产业群”,年产值过亿,是八十年代的支柱产业。
    上电十四厂的代表有些傲气可以理解,但他拍电报把人叫来,不是来吹水的,当即蹙起眉头,出声道:“没得谈?”
    周建华道:“光刻机没得谈,但集成电路板,可以直接出口。”
    尹照棠马上调转目光:“平哥,能联系电子工业部,拿到批文吗?我要的是技术储备,不是电路出口。”
    “纯粹的电路集成板,东芝、尼康都要更便宜。”
    梁漫平手肘抵在沙发扶手处,爽快答应:“好,我去联系。”
    尹照棠立即起身,向周建华伸出手:“多谢周厂长,有机会再聊。”
    周建华愣愣地再握手,就见他跟梁漫平已快步离去,愕然道:“这就走了?”
    跟来办事的杜子华,进入酒店套房,把包一丢,翻找着柜子,抱怨道:“不知天高地厚,来送外贸订单还扮大晒。”
    “饿死他呀!”
    尹照棠接着扔来的汽水,并不为之生气:“人家也是商人,要谋利的。”
    杜子华骂道:“爱做商人是商人,爱做官是官,哪个身份对他有好处,他就是什么喽。”
    过渡时期,类似的乱象很多,深究不完。但好在尹照棠都不止双重身份,在当前的环境如鱼得水,正可用魔法打败魔法。
    他来内地的目标很纯粹,购买国产第四代光刻机,打造忠和电子的第二条产品线——袖珍卡式收音机。
    即索尼制造在79年上市的“随身听”,配有耳机的磁带播放器。以集成电路板技术,把大型的“手提收音机”,缩到可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收音机后,再进一步的缩体型。
    产品继续迭代,之后还有“微型收音机”,“内置收音机”,但两者都是隐藏部件,作为其它电器的功能件,装在MP3,CD播放机,手机等产品内。
    可以从收音机开始卷技术,便是正式加入电子行业的蓝海,可以从80年代流行的产品,一直做到最尾。
    并且以商业订单量,支持国产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投入的资金足够,甚至可以领先时代。
    因为,80年代初期,国产半导体行业的技术,便是世界前二,仅此于美国。
    在“一五”计划期间便立项的电子元件项目,北青两所顶尖学府同时发力,黄昆,谢希德等国士领衔。
    国产第一块集成电路板,只比美国晚了 7年,和日本相当,甚至比韩国还要早了 10年。
    1980年,第四代国产光刻机达到世界主流水平,光刻精度为3微米,并且地商用。技术上已领先日本,向美国看齐。
    后世大名鼎鼎的卡脖子大王“台积电”,86年才立项,87年才在美国的技术转移下成立。
    在80年代初期,要立足电子行业,并且不甘心做一个组装商,想自力更生做产品研发。
    其实不是去日本,也不是去台岛,韩国找技术,而是应该去国内找技术!至于美国根本不会卖技术给华人,想都别想。
    并且80年代是一个窗口期,错过80年代初,里根访华后,日本,美国的集成电路板和元器件,将大批涌入市场,冲击国产半导体行业。
    那时“上电十四厂”,“上海电元三厂”等支柱公司,纷纷破产,国内的集成电路板缺少销量,半导体技术自然渐渐后,在下一个电子业井喷期中,成为技术收割的对象。
    这些“镰刀式”行业布局,和向日台的技术转移,其实是在中美蜜月期前,美方便策划好的,国内无非是以开放市场的方式,换取经济发展。没有意识到,开放浪潮中倒闭大量行业里,可能有某些便是未来的增长点。
    哪怕意识到也根本干不过美方,充分明“后就要挨打”。
    尹照棠在以call机组装立足电子业后,已花费接近两年时间,搭建起一个成熟的生产团队。
    里面有本地工人,台岛工程师,美国工程师,现在制造研发集成电路,进军收音机行业其实是个非常好的时机。
    因为,港岛乐坛即将迎来八十年代的爆发期,在粤语流行音乐方面,已诞生许官杰、林姿祥、Beyond,以及偶像派的谭永麟、陈佰强、梅雁芳和张帼荣等。
    跟乐坛一起爆发的还有“卡式磁带”以及“卡式收音机”。跟培养歌手有限的收入相比,磁带录制行业的收入更高,卡式收音机制造带来的收益和前景,则是整条产业链最尖端的一个领域。
    就如同00年代国语流行音乐爆发,促使CD,mp3,mp4等产业发展,最后优胜者会脱胎为国内手机制造商一样。
    毕竟,一间唱片公司的资源有限,能培养出的巨星很少,加上唱片业竞争者众多。一张正版磁带卖二十港币,大量的盗版却只有十几,甚至会贬值到几块。可一台随身听至少要五百港元,型卡式收音机都要三百多,是真正的高新,高技术领域。
    以国内光刻机加上日岛购买的配件技术,忠和电子要是成长起来,便能保留国内领先的技术火种,让国内的梦幻开局,一直维持到最后的爆发期。
    忠和电子便有望成为“港积电”,带整动新界百万人致富绝无问题。
    当然,港积电的宏伟蓝图,其实跟国内“电子攻坚”战略有所冲突,买技术装备的时候,决不能宣之于口。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447/20566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