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169章 幼鸟大了,就是要飞出去的!

第169章 幼鸟大了,就是要飞出去的!

推荐阅读:庶女翻身:不做帝王宠丫鬟王妃穿梭诸天从神庙逃亡开始具现化无赖圣尊一念成魔大明:寒门辅臣吞噬古帝狼少的贴身小女佣最强魔妃替身情人夜缠绵

    许是苏远河直到现在也是猫嫌狗弃的年纪。
    苏远山丝毫不讲兄弟情义的把他爪子拍开,无语道:
    “远河,不行就去看看大夫!”可别耽误病情!
    苏远河被接二连三地打击。
    他不可置信地看了眼大哥,随后大喊一声:
    “润子!哥想死你了!”
    苏远山无奈摇头,跟苏丰一起把门外的村人打发走。
    苏远河一路狂奔去堂屋找苏润。
    但门都没进,就被苏安福安排去磨坊,喊李氏他们晌午过来吃饭。
    苏润这下总算注意到苏远河了。
    他笑眯眯地问:
    “远河哥,我考上秀才了,你准备什么时候成亲?你的新婚贺礼我都买好了!”
    为了他潜心备考,苏远河等了他一年呢!
    “我就知道润子不会忘记我!”
    苏远河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爹早就找人合了生辰八字,又挑了良辰吉日,就在这月末!”
    “润子,你到时候得陪哥去接亲啊!”
    亲事一年前定下后,苏安福就找人合了八字,定在了今年九月廿六。
    成亲用的器物,两家准备了一年。
    本来以为今年院试推迟,这日子可能跟不上。
    没想到。
    苏润这时间倒是卡得刚刚好。
    “没问题!咱俩谁跟谁!”
    苏润拍拍胸脯,满口答应:
    “我肯定帮远河哥风风光光把嫂子娶回来!”
    苏远河得了苏润保证,兴高采烈去磨坊送信。
    苏行将苏润买的礼物拿出来分给众人。
    大伯娘周氏得了一个金镯子,推辞了两句,被苏家兄弟劝着收下了。
    不多时,苏兴旺、李氏、张氏等人都赶来了。
    李氏见着两个弟弟,又是一通关心。
    张氏与苏行小别胜新婚,凑到一起嘀嘀咕咕,周身的粉色泡泡,真是让苏润没眼看。
    苏家现在日子好过得很,晌午吃饭,足足做了二十多道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饭桌上,苏兴旺提醒苏润明日要去祠堂,将他取中案首,成为秀才的事情敬告祖宗。
    本着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放的原则。
    苏安福让苏丰陪着一起,将他升官,调任的事情也告诉祖宗一声。
    又提醒他们得去给爹娘上坟。
    苏丰兄弟俩一一应下。
    听完长辈叮嘱,就轮到了小辈说明自己日后的规划。
    苏行最先道:
    “大伯,小叔,大哥下月中旬就要到府衙报到,润子下月廿一也得入府学。”
    “所以侄儿已经在府城买了座三进的宅子,等到远河成亲后,我们就要迁往府城常住了。”
    “日后磨坊就辛苦大伯和小叔帮忙打理,侄儿也会经常回来的。”
    先前,事情没定下来,苏丰他们也就没张扬。
    只是关起门,一家人商量了一番。
    但苏润他们没说,不代表苏安福没感觉到。
    从玉泉县去一趟府城要四五日。
    苏丰和苏润都是每旬才能休息一日。
    除了逢年过节,肯定回不来的。
    至于苏行?
    大哥,小弟都走了,他还得经常四处跑着送货。
    留张氏一人在家中度日,也是孤单。
    何况李氏和苏丰定然不放心弟弟弟妹在外头。
    如此,张氏也得去府城。
    这么一来,的确是全搬去府城,只苏行隔一段日子,回来住几日好些。
    苏远河尚且震惊在‘润子不要哥了’的打击中。
    苏安福就已经点头了:
    “幼鸟大了,就是要飞出去的!”
    “大伯这把老骨头,还能帮你们扛几年,你们放心去府城,村子、族里,大伯都会打理好。”
    “至于磨坊,有你们小叔带着远川、平安,你们不用担心!”
    家族企业有弊端,但也有好处。
    正如眼下,苏润想走,自有亲人在后头撑着。
    “就知道大伯和小叔靠得住!”
    苏润笑嘻嘻给两个长辈夹菜,张嘴就开始画大饼:
    “侄儿给大伯、小叔和堂哥们都留了房间。”
    “大嫂还打算在青阳府开个豆腐店,大伯和小叔什么时候想侄儿了,就跟着货队一起来,住个一年半载!”
    “侄儿日后要是考了解元、会元、状元,就让他们来村子报喜,把牌坊都建在咱村村口!”
    “谁来问,侄儿都说是大伯、小叔教得好。”
    “等侄儿有出息,一定让全天下都知道,侄儿家里有这么好的大伯和小叔!”
    ……
    苏润一通吹捧,把苏安福和苏兴旺哄得红光满面,酒一杯接一杯下肚。
    只有苏行心疼自己被苏润用同样话术骗走的银票:
    “小骗子!”明明前些日子还说自己出息是二哥教的!
    苏丰听此,哭笑不得地拍拍苏行,示意他别跟小弟计较。
    然后又转头说起了正事。
    苏润考了秀才,能免除五十亩地的田税。
    不过苏丰、苏安福和苏兴旺三家加起来,也就三十亩出头。
    剩下一、二十亩地的名额当然不能浪费,所以苏丰就打算让苏安福来安排。
    至于自家的十二亩地,也得找人来种。
    苏安福很快就做了决定:
    “磨坊每月都给族里一笔钱,现在也是个不小的数额了。”
    “大伯打算把这笔钱拿出来一部分,购置田产作为族田,雇人来种。”
    “小丰家的地顺便就种了。”
    “等收成的时候,看你们是想要粮食还是银子?”
    数额就那么多,给谁家都不合适,还不如直接归了族里,也免得多生事端。
    闻言,苏丰却道:
    “收成就归族里吧,只要别让地荒了就行。”
    他们家现在不差这点。
    苏丰只是不忍心看田地荒废而已。
    苏润也顺势提议:
    “都有族田了,不如就办个族学,好让孩子们都读读书。”
    “不求考功名,至少认字。”
    “要是有好苗子,也能送到我夫子的学堂里再读几年。”
    族田加上他们家的十二亩地,足有三十亩,还不用交税。
    光凭这,请夫子足够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306/19746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