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秋税

推荐阅读:贫道姓张,嚣张的张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斩神:月神?王者女神修炼法则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逍遥四公子万圣毒仙全民:求生游戏,我有空间戒指权力之巅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行,我改改!”苏行接过板子。
    他们都无心关注孙家的事,只一心扑在水车上。
    短短一个月。
    那几块构建水车框架最重要的木板,就打磨出来了。
    但苏行还没动手,就听正磨石头的苏远河大发感慨:
    “啧!以前看孙风兰那股矫情劲儿,我真恨不得一脚把她踹河里醒醒脑子!”
    “但现在她真落得这么个下场吧……我倒是有点同情她了!”
    “心里不知道是啥滋味!”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苏远河看不惯孙风兰是真。
    背后也说过气话:希望孙风兰恶有恶报。
    但眼看着孙风兰落入虎口,心里也不得劲。
    人果然是个矛盾体啊!
    苏平安头也不抬地干着活,大大咧咧接话:
    “那也没办法,谁让她爹娘狠心呢?”
    “当年拾窜闺女使劲折腾,现在又不把闺女当人!”
    苏行手下动作一顿。
    沉默片刻后,他突然试探道:
    “自作自受罢了!”
    “管她孙风兰嫁给谁,都跟我们没关系!又不是我们害的!”
    “一家子缺德玩意!”
    说完,苏行定定地看着苏润,小心观察他的脸色。
    “二哥,你干嘛用这么猥琐又诡异的眼神看着我?”苏润被盯得浑身起鸡皮疙瘩。
    苏行脸拉下来,没好气地哼了一声。
    但见苏润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似是完全不在意。
    他终于放心了。
    “过去的就过去了,以后再找个好的!”苏行拿着木板,敲敲苏润手臂,安慰道。
    苏润倒是对这方面没有太多想法。
    心中无女人,拔剑自然神。
    开磨坊、赚钱、读书、科举、做官……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缘分到了,人自然就来了,不着急。”苏润淡淡道。
    “就是,润子还怕找不到媳妇?有哥在,哥给你找……”苏远河正拍着胸脯,准备牵红线。
    默不作声的苏远山突然踹过来一脚:
    “少胡咧咧!”
    “你自己都没媳妇,还给润子介绍?”
    “你可别嚯嚯他了!”
    再者说。
    润子上头有两个哥哥。
    再不济还有他爹和小叔。
    除非倒着轮,不然绝对轮不到苏远河这种没谱的人替苏润做媒。
    苏远河摔了个屁股墩。
    奈何动脚的是他大哥。
    苏远河也只能忍气吞声,自己拍拍屁股坐回去。
    佯装无事发生地转移话题:
    “咳咳!”
    “给你们说点正事!”
    “上面已经派人下来收秋税了,估计再过两天就轮到我们村了!”
    “收秋税?”
    这话果然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苏远山皱着眉头问:
    “爹那儿还没消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苏远河骄傲的扬起脑袋,自信道:
    “我是谁,我可是十里八乡……”
    “别说废话!”苏行这个急性子打断道。
    苏远河笑容一滞,怨念的看了眼苏行。
    看的苏行想给他一木板。
    “直接说从哪儿听来的?”
    苏远河蔫下来:
    “前两天,有个邻村的兄弟来找我,顺便提了一嘴。”
    “他们村刚交完税粮……”
    大炎王朝实行两税法。
    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
    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
    北方一般春种粟米,秋种麦子。
    因着产量普遍不高。
    所以夏税每亩收一斗麦、秋税每亩收两斗粟。
    秋税除了田税,还得交丁税。
    男子年满二十,每年征丁税一钱,直到六十岁为止。
    若是没钱交税,就要从军入伍来抵。
    而边境连年战事,最缺的就是兵丁了。
    上了战场,九死一生。
    “孙风兰这么快就被嫁出去,八成也有孙家交不起税的原因。”
    “不过总比唯一的儿子上战场送命强!”苏远河巴拉巴拉的说着。
    苏远河可是一棵交际草。
    只要他在,十村八店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
    所以众人也没怀疑什么。
    苏润家有十二亩地。
    这次要交两石四斗粟米,还有两钱银子的丁税。
    苏远河家田税虽然少点,但成年男丁足有三个。
    每年光是丁税就要不少钱。
    得了苏远河的提醒。
    三家当日就回家,将税粮分出来,装好。
    果不其然。
    小寒刚过,小吏就到村子里,给苏安福传话。
    过几日轮到柳林村交税!
    苏安福当即组织村人做准备。
    三九天的时候。
    小吏冒着风雪来收税。
    村口一敲锣。
    村人纷纷挑着粮食,揣着银子,从家门口出来,排着队交税。
    苏丰和苏行两人挑着担子。
    苏润扛了一个麻袋。
    李氏帮着提了十多斤粟米,又拿着两串铜钱,一起去了村口。
    ******
    村口的草棚中。
    苏安福拄着拐杖,站在一个小吏旁边。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306/19745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