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可不可信不重要
推荐阅读:
可不可信不重要
电影公司涉足院线在美国不是什麽稀罕事,早在二十年代,好莱坞就完成了电影公司与院线的合流。
当时美国形成了五大电影公司(派拉蒙丶米高梅丶华纳丶福克斯和雷电华)
和三小电影公司(环球丶联美和哥伦比亚)对美国放映市场的垄断。
直到1938年,美国司法部起诉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垄断电影行业,违反了反垄断法,这个官司一直持续了10年,这就是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派拉蒙法案」。
最终美国电影公司妥协,卖掉了自己的院线,只管影片制作和发行,院线经营实现了独立自主,现代意义的院线制确立。
但到八十年代以后,美国政府放松了对制片公司的监管,哥伦比亚丶环球丶
派拉蒙丶华纳等公司再次先后购买了美国的电影院线业务,至今已占据了美国全部大概22000张银幕中的约16%。
另外相当大一部分院线则是由Regalentertainmentgroup丶amc和cinemark等几大院线所控制。
陶玉书喊出「5亿美元,10%股份」的价格,高是高了点,但以索尼的财大气粗,只要他们看好,拿出这笔钱并非不可能。
有了这笔钱,陶玉书就有了额外的资金,可以拿下一部分美国的院线资源,
那麽林氏影业就有了上牌桌的资格,而非只能作为砧板上的鱼肉存在。
再加上索尼影业这个援手,林氏影业未来在美国的发展可保无虞。
而且引入索尼影业这个跨国资本,也可以让好莱坞放松对林氏影业的敌视。
除了对林氏影业本身发展的影响,索尼影业入股还有一个隐形好处。
日本是如今仅次于美国的全世界天地的奔达中心内外一片忙碌,这两天全港最大的电影公司林氏影业即将搬入华章天地。
「华章」寓意辉煌成就,陶玉书很喜欢这个名字。
以后华都置地所收购的物业,都将以「华」字为首命名。
「喷喷!」陶玉墨一边参观着华章天地大楼,一边喷称奇,满眼都是喜爱。
「姐,你们现在可真是鸟枪换炮了。这麽大的办公楼,装下一两万人办公都不成问题吧?」
陶玉书神色轻松的说道:「又不是都给林氏用。十万平的面积,九万五千平都是用来出租的。」
「一年光收租就六七个亿,你还有什麽不知足?」陶玉墨的语气中透着满满的艳羡。
今年一开年,香江写字楼的租金又涨价了,中环的许多写字楼已经涨到了每吹每月50块的价格,简直就是抢钱。
华章天地是中环的核心c位,价格还要更高一点,就算扣除了维护丶税金丶折旧,一年收入也有5个亿。
花了十几亿港元,银行贷款利息又可以轻易覆盖掉,再加上建筑升值和抵押资金周转再利用的投资效益,这笔买卖可谓大赚。
「什麽时候我们泡泡宇宙也能搞一栋这麽大规模的写字楼啊!」陶玉墨带着无限的憧憬说道。
「你别好高警远了,还是想着怎麽把公司经营好再说。」陶玉书叮嘱道。
「什麽叫好高骜远,这叫梦想,平凡人也有梦想,说出你的梦想!」
陶玉墨说这话时眉毛不由自主的飞了起来,模仿的是星空卫视当家主持洪朝丰的语气和动作。
「说出你的梦想」这句话是年后星空卫视又一档重磅综艺节目《达人秀》当中,洪朝丰在采访选手时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达人秀》是星空卫视继《亚洲偶像》之后,又一档投资超5000万港元的重量级综艺节目。
节目的构思不算新颖,借鉴的是英国在1949年播出的《Talentcontest》,
但星空卫视在《Talentcontest》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贯彻到底,节目内容表演无限制,动作表演丶
歌唱丶舞蹈丶杂耍丶相声丶魔术丶口技乃至很多稀奇古怪,无法被归类的神奇表演纷纷登上节目。
只用了一期时间便让《达人秀》勇夺收视冠军宝座,并在此后几周一路高歌猛进,表现出较《亚洲偶像》更加出圈的影响力。
《亚洲偶像》举办至今已经3年,再火爆的节目也有自身的寿命,不可能永远火爆下去。
天地顶楼的办公室。
「看起来有好消息?」陶玉书语气轻快的问道。
「是。」梁伯韬乾脆利落,「经过这段时间的关注,我们已经筛选出了一批可疑的帐户,这些帐户很有可能就是新闻集团提前布置好的暗线。」
听他这麽说,陶玉书的眉头轻,「确定吗?有证据?」
「确凿的证据很难抓,但交易数据不会骗人。」梁伯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语气慎重道:「而且我掌握到了一个信息。」
陶玉书的脸转向梁伯韬,她知道这才是梁伯韬要说的重头戏。
「什麽信息?」
「就在一周之前,滙丰银行批了一笔高达4亿美元的贷款!」
4亿美元!
换算成港元就是差不多30亿,不管是在香江还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笔庞大的贷款数字。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如此庞大的贷款等闲公司是不可能借到手中的。
放眼香江,能让滙丰给予这种待遇的公司也是屈指可数。
「查不到放贷对象,对吗?」陶玉书问。
「对。」
如果是香江的大公司贷款,没必要隐瞒消息,想要隐瞒这种消息也很困难,
那麽就只能是外资贷款。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大规模资金流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外资通过贷款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也很正常。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普通的经营活动可是很难贷这麽大一笔钱的,除非是涉及到大规模的收并购或者是投融资。
最近香江的商界风平浪静,至少在陶玉书和梁伯韬的层面还未听说过有哪家外资即将有大动作。
如此一来,这笔贷款资金去向的可能性指向就越来越明确了。
「伯韬,我记得李家大公子现在是滙丰银行董事吧?」
陶玉书的一阵见血,让梁伯韬陷入了沉默。
李嘉诚的发家史港人再熟悉不过,其中有一个关键节点就是他结识了当时滙丰银行的大班沈弼。
可以说,没有当年沈弼的鼎力相助,就没有如今名震香江的首富李嘉诚。
因此多年以来,李嘉诚一直与滙丰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八十年代初期,李嘉诚便已担任滙丰银行董事职务,数年之后更是成为了滙丰银行董事局执行副主席。
然而就在1992年,李嘉诚先是将香江「商委会」的名字让给了长子李泽巨。
这个会议被称为「香江商务局」会议,在商界地位非凡,意义重大,历届出席该会议的无一不是香江商界极其有名望丶地位显赫的人物。
那一年的商委会,一共有18位商界名流和3位非官方议员参加,时年仅有28岁的李泽巨在一众大佬当中年轻的可怕。
就在那一年,李嘉诚还干了一件让香江商界为之大跌眼镜的事。
他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辞去了滙丰银行执行副主席职务。
这一做法在当时立刻引发了外界的种种猜疑,以为是不是长实内部发生了什麽变动。
就在众人纷纷瞪大了眼晴准备一探究竟时,滙丰银行的一则对外公告尽消大众疑虑一一李泽巨进入滙丰银行董事局,担任董事职务。
先后两件事,李嘉诚向香江社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他在为长子接班而铺路。
李嘉诚是梁伯韬的伯乐,而且多年来对他一直颇为照顾。
如果这件事真的有李家参与,那麽梁伯韬将不得不考虑避嫌的问题。
陶玉书见他面露疑难之色,神色淡然,她刚才的那句话,既是试探,也是敲打。
商业竞争,合纵连横,在香江这个小社会里,陶玉书与李家处在同一个圈层,如果真的是双方竞争,那麽他们很难规避开熟人的问题。
梁伯韬能将滙丰银行贷款这件事告知陶玉书,赢得了陶玉书的部分信任,但这种信任并不牢固,显然梁伯韬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心思纠结中带看一丝志志,沉默了好一会儿,说道:「李家与新闻集团联手,确实有这个可能性。一来是因为他们历来就希望掌握媒体,二来星空卫视曾经一度在李家手上,现在星空卫视发展的这麽好——」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但我想这种概率还是比较低,他们顺水推舟的概率比较大。」
说完这些话,梁伯韬看向陶玉书,神色沉稳而诚恳。
「林太如果觉得不放心,我们百富勤可以退出这件事——
陶玉书摆手打断了梁伯韬的话,她无心去分析梁伯韬这一招是以退为进,还是问心无愧,但这些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她向落地窗前踏了一步,窗外摩天大楼林立如云,凝聚一城之精华。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伯韬,我旗下的这几家企业能走到今天,你和百富勤功不可没。
我们之间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亲密无间,我不会因为一个模棱两可的揣测就放弃了一个长久的合作夥伴。」
陶玉书的话令梁伯韬心中感到几分温暖,他脸上的线条柔和下来,「林太,
感谢您对我和百富勤的信任,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决不让您和企业蒙受半点损失。」
听着梁伯韬的表忠心,陶玉书轻笑着点了点头。
梁伯韬又问,「林太,现在指向性的信息越来越多,我们是不是可以筹备针对新闻集团的反击了?」
陶玉书度着说道:「这件事嘛,不着急,请君入瓮是需要时间的。」
赖万琴礼送着梁伯韬出了办公室,陶玉书转回身看向玻璃窗外,眼眸中倒映着耸立的楼群,似乎将这一城繁华都装入了眼中。
「你觉得他可信吗?」
陶玉墨不知什麽时候进了办公室,陶玉书对此表示不满,「你就不知道敲门吗?」
「我看你门没关。」
「没锁上就代表没关,是吧?」
陶玉墨大咧咧的坐到大班椅上,转了一圈,神色轻松,毫无被老板诘问的紧张。
「这椅子可真不错!」
陶玉书静静的看着她,享受了片刻,陶玉墨起身来到窗前,与姐姐并肩站立,饱览高处风景。
「你还没回答我呢,你觉得那个梁伯韬可信吗?」
陶玉书平静的说道:「他可不可信不重要。」
揣摩着陶玉书的语气,陶玉墨问:「听你的意思,他可能没办法参与到这件事里了?」
「不,当然会参与,只不过———」陶玉书凝神望向窗外,「是以不那麽重要的身份。」
陶玉墨闻言若有所思。
一周后,《新报》突然传出一则新闻,称东方报业正与南华早报集团接触,
试图收购对方。
此消息一出,顿时引起香江新闻界一片热议。
东方报业和南华早报集团可都是香江排名前五的报业集团,一旦双方合并,将立即成为香江的报业龙头。
哪怕是如今市值已经突破130港元的明报企业,恐怕也要矮上三分。
外界众说纷纭,一时之间,东方报业和南华早报集团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如此重要的新闻界大事件,引来了诸多媒体的探究和调查。
很多记者联系两家公司,得到的答案却都是否定的。
但同时,南华早报集团的回应却又带着几分暖味意味。
.. ...南华早报集团致力于打造亚洲顶级新闻传媒,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十分乐意与香江新闻界同仁合作。」
南华早报集团的这段回应引发了大众媒体的很多猜想,但终究没有实证,只能把它当做是南华早报集团的一种对外释放信号。
至于他们的目的是不是吸引潜在投资者,大家不得而知。
南华早报集团在新闻界引起的热议没有实证,终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只短短三四天后,这股新闻便无人关注了。
之后几天里,林氏影业联合星空卫视举行的全球剧本徵集活动受到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剧本徵集这种事按理说属于专业领域内的新闻,不该有什麽大众关注度,但架不住林氏影业和星空卫视出手阔绰。
本次剧本徵集活动,面向全世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以中英双语为主,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共计14部,同时还有30部优胜作品名额。
按照活动规定,30部优胜作品可进入林氏影业以及星空卫视的版权库,编剧将获得10万港元的奖励。
日后若电影被林氏影业相中制作,编剧将享受作品盈利分红。
而一二三等奖作品的条件要比优胜作品更加优厚,奖金分别为200万港元丶100万港元和50万港元。
除此之外,这些作品都将获得制作机会,在未来一到三年内陆续启动拍摄。
如一等奖获奖作品,将会成为林氏影业和星空卫视内部的s级项目,不仅投资上限高,制作班底也是业界最顶尖的,包括后续的宣传丶发行待遇,都是一等一的。
一次全球剧本徵集活动,林氏影业和星空卫视仅仅是奖金就撒出去了1000方港元,而且剧本费用和分红还是另算的。
林氏影业如今在中丶美丶日丶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千金市骨之下,这场活动立刻成为了当地电影丶电视行业备受瞩目的项目,引来了许多年轻从业者的关注和参与。
时间一晃来到4月,最近新闻界又传出了一个新闻,说是南华早报集团大股东新闻集团正在接触大马富豪郭鹤年所控制的嘉里传媒,似乎有意出售。
大半个月前,就有东方报业和南华早报集团接触的消息传出,现在又传出了个嘉里传媒,许多媒体认为,南华早报集团的出售看来并非是空穴来风。
站在中环的最高处,陶玉书居高临下。
她身后的办公桌上,是今早的《信报》,上面正刊登着南华早报集团与嘉里传媒疑似洽谈出售的新闻。
这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赖万琴走进办公室,「林太,她来了!」
陶玉书转过身微微颌首,示意赖万琴将来人带进来。
「蔡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陶玉书嘴角挂着自信明媚的笑容。
电影公司涉足院线在美国不是什麽稀罕事,早在二十年代,好莱坞就完成了电影公司与院线的合流。
当时美国形成了五大电影公司(派拉蒙丶米高梅丶华纳丶福克斯和雷电华)
和三小电影公司(环球丶联美和哥伦比亚)对美国放映市场的垄断。
直到1938年,美国司法部起诉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垄断电影行业,违反了反垄断法,这个官司一直持续了10年,这就是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派拉蒙法案」。
最终美国电影公司妥协,卖掉了自己的院线,只管影片制作和发行,院线经营实现了独立自主,现代意义的院线制确立。
但到八十年代以后,美国政府放松了对制片公司的监管,哥伦比亚丶环球丶
派拉蒙丶华纳等公司再次先后购买了美国的电影院线业务,至今已占据了美国全部大概22000张银幕中的约16%。
另外相当大一部分院线则是由Regalentertainmentgroup丶amc和cinemark等几大院线所控制。
陶玉书喊出「5亿美元,10%股份」的价格,高是高了点,但以索尼的财大气粗,只要他们看好,拿出这笔钱并非不可能。
有了这笔钱,陶玉书就有了额外的资金,可以拿下一部分美国的院线资源,
那麽林氏影业就有了上牌桌的资格,而非只能作为砧板上的鱼肉存在。
再加上索尼影业这个援手,林氏影业未来在美国的发展可保无虞。
而且引入索尼影业这个跨国资本,也可以让好莱坞放松对林氏影业的敌视。
除了对林氏影业本身发展的影响,索尼影业入股还有一个隐形好处。
日本是如今仅次于美国的全世界天地的奔达中心内外一片忙碌,这两天全港最大的电影公司林氏影业即将搬入华章天地。
「华章」寓意辉煌成就,陶玉书很喜欢这个名字。
以后华都置地所收购的物业,都将以「华」字为首命名。
「喷喷!」陶玉墨一边参观着华章天地大楼,一边喷称奇,满眼都是喜爱。
「姐,你们现在可真是鸟枪换炮了。这麽大的办公楼,装下一两万人办公都不成问题吧?」
陶玉书神色轻松的说道:「又不是都给林氏用。十万平的面积,九万五千平都是用来出租的。」
「一年光收租就六七个亿,你还有什麽不知足?」陶玉墨的语气中透着满满的艳羡。
今年一开年,香江写字楼的租金又涨价了,中环的许多写字楼已经涨到了每吹每月50块的价格,简直就是抢钱。
华章天地是中环的核心c位,价格还要更高一点,就算扣除了维护丶税金丶折旧,一年收入也有5个亿。
花了十几亿港元,银行贷款利息又可以轻易覆盖掉,再加上建筑升值和抵押资金周转再利用的投资效益,这笔买卖可谓大赚。
「什麽时候我们泡泡宇宙也能搞一栋这麽大规模的写字楼啊!」陶玉墨带着无限的憧憬说道。
「你别好高警远了,还是想着怎麽把公司经营好再说。」陶玉书叮嘱道。
「什麽叫好高骜远,这叫梦想,平凡人也有梦想,说出你的梦想!」
陶玉墨说这话时眉毛不由自主的飞了起来,模仿的是星空卫视当家主持洪朝丰的语气和动作。
「说出你的梦想」这句话是年后星空卫视又一档重磅综艺节目《达人秀》当中,洪朝丰在采访选手时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达人秀》是星空卫视继《亚洲偶像》之后,又一档投资超5000万港元的重量级综艺节目。
节目的构思不算新颖,借鉴的是英国在1949年播出的《Talentcontest》,
但星空卫视在《Talentcontest》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贯彻到底,节目内容表演无限制,动作表演丶
歌唱丶舞蹈丶杂耍丶相声丶魔术丶口技乃至很多稀奇古怪,无法被归类的神奇表演纷纷登上节目。
只用了一期时间便让《达人秀》勇夺收视冠军宝座,并在此后几周一路高歌猛进,表现出较《亚洲偶像》更加出圈的影响力。
《亚洲偶像》举办至今已经3年,再火爆的节目也有自身的寿命,不可能永远火爆下去。
天地顶楼的办公室。
「看起来有好消息?」陶玉书语气轻快的问道。
「是。」梁伯韬乾脆利落,「经过这段时间的关注,我们已经筛选出了一批可疑的帐户,这些帐户很有可能就是新闻集团提前布置好的暗线。」
听他这麽说,陶玉书的眉头轻,「确定吗?有证据?」
「确凿的证据很难抓,但交易数据不会骗人。」梁伯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语气慎重道:「而且我掌握到了一个信息。」
陶玉书的脸转向梁伯韬,她知道这才是梁伯韬要说的重头戏。
「什麽信息?」
「就在一周之前,滙丰银行批了一笔高达4亿美元的贷款!」
4亿美元!
换算成港元就是差不多30亿,不管是在香江还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笔庞大的贷款数字。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如此庞大的贷款等闲公司是不可能借到手中的。
放眼香江,能让滙丰给予这种待遇的公司也是屈指可数。
「查不到放贷对象,对吗?」陶玉书问。
「对。」
如果是香江的大公司贷款,没必要隐瞒消息,想要隐瞒这种消息也很困难,
那麽就只能是外资贷款。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大规模资金流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外资通过贷款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也很正常。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普通的经营活动可是很难贷这麽大一笔钱的,除非是涉及到大规模的收并购或者是投融资。
最近香江的商界风平浪静,至少在陶玉书和梁伯韬的层面还未听说过有哪家外资即将有大动作。
如此一来,这笔贷款资金去向的可能性指向就越来越明确了。
「伯韬,我记得李家大公子现在是滙丰银行董事吧?」
陶玉书的一阵见血,让梁伯韬陷入了沉默。
李嘉诚的发家史港人再熟悉不过,其中有一个关键节点就是他结识了当时滙丰银行的大班沈弼。
可以说,没有当年沈弼的鼎力相助,就没有如今名震香江的首富李嘉诚。
因此多年以来,李嘉诚一直与滙丰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八十年代初期,李嘉诚便已担任滙丰银行董事职务,数年之后更是成为了滙丰银行董事局执行副主席。
然而就在1992年,李嘉诚先是将香江「商委会」的名字让给了长子李泽巨。
这个会议被称为「香江商务局」会议,在商界地位非凡,意义重大,历届出席该会议的无一不是香江商界极其有名望丶地位显赫的人物。
那一年的商委会,一共有18位商界名流和3位非官方议员参加,时年仅有28岁的李泽巨在一众大佬当中年轻的可怕。
就在那一年,李嘉诚还干了一件让香江商界为之大跌眼镜的事。
他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辞去了滙丰银行执行副主席职务。
这一做法在当时立刻引发了外界的种种猜疑,以为是不是长实内部发生了什麽变动。
就在众人纷纷瞪大了眼晴准备一探究竟时,滙丰银行的一则对外公告尽消大众疑虑一一李泽巨进入滙丰银行董事局,担任董事职务。
先后两件事,李嘉诚向香江社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他在为长子接班而铺路。
李嘉诚是梁伯韬的伯乐,而且多年来对他一直颇为照顾。
如果这件事真的有李家参与,那麽梁伯韬将不得不考虑避嫌的问题。
陶玉书见他面露疑难之色,神色淡然,她刚才的那句话,既是试探,也是敲打。
商业竞争,合纵连横,在香江这个小社会里,陶玉书与李家处在同一个圈层,如果真的是双方竞争,那麽他们很难规避开熟人的问题。
梁伯韬能将滙丰银行贷款这件事告知陶玉书,赢得了陶玉书的部分信任,但这种信任并不牢固,显然梁伯韬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心思纠结中带看一丝志志,沉默了好一会儿,说道:「李家与新闻集团联手,确实有这个可能性。一来是因为他们历来就希望掌握媒体,二来星空卫视曾经一度在李家手上,现在星空卫视发展的这麽好——」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但我想这种概率还是比较低,他们顺水推舟的概率比较大。」
说完这些话,梁伯韬看向陶玉书,神色沉稳而诚恳。
「林太如果觉得不放心,我们百富勤可以退出这件事——
陶玉书摆手打断了梁伯韬的话,她无心去分析梁伯韬这一招是以退为进,还是问心无愧,但这些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她向落地窗前踏了一步,窗外摩天大楼林立如云,凝聚一城之精华。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伯韬,我旗下的这几家企业能走到今天,你和百富勤功不可没。
我们之间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亲密无间,我不会因为一个模棱两可的揣测就放弃了一个长久的合作夥伴。」
陶玉书的话令梁伯韬心中感到几分温暖,他脸上的线条柔和下来,「林太,
感谢您对我和百富勤的信任,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决不让您和企业蒙受半点损失。」
听着梁伯韬的表忠心,陶玉书轻笑着点了点头。
梁伯韬又问,「林太,现在指向性的信息越来越多,我们是不是可以筹备针对新闻集团的反击了?」
陶玉书度着说道:「这件事嘛,不着急,请君入瓮是需要时间的。」
赖万琴礼送着梁伯韬出了办公室,陶玉书转回身看向玻璃窗外,眼眸中倒映着耸立的楼群,似乎将这一城繁华都装入了眼中。
「你觉得他可信吗?」
陶玉墨不知什麽时候进了办公室,陶玉书对此表示不满,「你就不知道敲门吗?」
「我看你门没关。」
「没锁上就代表没关,是吧?」
陶玉墨大咧咧的坐到大班椅上,转了一圈,神色轻松,毫无被老板诘问的紧张。
「这椅子可真不错!」
陶玉书静静的看着她,享受了片刻,陶玉墨起身来到窗前,与姐姐并肩站立,饱览高处风景。
「你还没回答我呢,你觉得那个梁伯韬可信吗?」
陶玉书平静的说道:「他可不可信不重要。」
揣摩着陶玉书的语气,陶玉墨问:「听你的意思,他可能没办法参与到这件事里了?」
「不,当然会参与,只不过———」陶玉书凝神望向窗外,「是以不那麽重要的身份。」
陶玉墨闻言若有所思。
一周后,《新报》突然传出一则新闻,称东方报业正与南华早报集团接触,
试图收购对方。
此消息一出,顿时引起香江新闻界一片热议。
东方报业和南华早报集团可都是香江排名前五的报业集团,一旦双方合并,将立即成为香江的报业龙头。
哪怕是如今市值已经突破130港元的明报企业,恐怕也要矮上三分。
外界众说纷纭,一时之间,东方报业和南华早报集团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如此重要的新闻界大事件,引来了诸多媒体的探究和调查。
很多记者联系两家公司,得到的答案却都是否定的。
但同时,南华早报集团的回应却又带着几分暖味意味。
.. ...南华早报集团致力于打造亚洲顶级新闻传媒,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十分乐意与香江新闻界同仁合作。」
南华早报集团的这段回应引发了大众媒体的很多猜想,但终究没有实证,只能把它当做是南华早报集团的一种对外释放信号。
至于他们的目的是不是吸引潜在投资者,大家不得而知。
南华早报集团在新闻界引起的热议没有实证,终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只短短三四天后,这股新闻便无人关注了。
之后几天里,林氏影业联合星空卫视举行的全球剧本徵集活动受到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剧本徵集这种事按理说属于专业领域内的新闻,不该有什麽大众关注度,但架不住林氏影业和星空卫视出手阔绰。
本次剧本徵集活动,面向全世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以中英双语为主,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共计14部,同时还有30部优胜作品名额。
按照活动规定,30部优胜作品可进入林氏影业以及星空卫视的版权库,编剧将获得10万港元的奖励。
日后若电影被林氏影业相中制作,编剧将享受作品盈利分红。
而一二三等奖作品的条件要比优胜作品更加优厚,奖金分别为200万港元丶100万港元和50万港元。
除此之外,这些作品都将获得制作机会,在未来一到三年内陆续启动拍摄。
如一等奖获奖作品,将会成为林氏影业和星空卫视内部的s级项目,不仅投资上限高,制作班底也是业界最顶尖的,包括后续的宣传丶发行待遇,都是一等一的。
一次全球剧本徵集活动,林氏影业和星空卫视仅仅是奖金就撒出去了1000方港元,而且剧本费用和分红还是另算的。
林氏影业如今在中丶美丶日丶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千金市骨之下,这场活动立刻成为了当地电影丶电视行业备受瞩目的项目,引来了许多年轻从业者的关注和参与。
时间一晃来到4月,最近新闻界又传出了一个新闻,说是南华早报集团大股东新闻集团正在接触大马富豪郭鹤年所控制的嘉里传媒,似乎有意出售。
大半个月前,就有东方报业和南华早报集团接触的消息传出,现在又传出了个嘉里传媒,许多媒体认为,南华早报集团的出售看来并非是空穴来风。
站在中环的最高处,陶玉书居高临下。
她身后的办公桌上,是今早的《信报》,上面正刊登着南华早报集团与嘉里传媒疑似洽谈出售的新闻。
这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赖万琴走进办公室,「林太,她来了!」
陶玉书转过身微微颌首,示意赖万琴将来人带进来。
「蔡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陶玉书嘴角挂着自信明媚的笑容。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66/20659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