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冉冉升起的传媒帝国
推荐阅读: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斯莱特林的养蛇人、风流杀手、伤心暂停,姐要干翻娱乐圈、第41周生存报告、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俄罗斯风云录、
冉冉升起的传媒帝国
李嘉诚无奈的摇了摇头,「那还叫什麽商量?通知而已。」
「我想不到你不同意的理由,这不是笔好买卖吗?」
面对儿子的质问,李嘉诚张了张嘴,却无话可说。
20亿卖了卫星电视,是不是笔好买卖?
当然是好买卖!
半年净赚10亿港元,即便是在和记黄埔这种香江顶级财团内部,也算是一等一的投资受益了。
这位林太,真是好手段啊!
李嘉诚的心中升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李家和林家同住在深水湾的别墅群,又都是巨富之家,按照中国人的处世习惯,两家应该多有走动。
可林家入住深水湾两年时间,却十分低调,鲜少与邻居们走动。
林家的这种风格并不仅体现在与邻居们的交往上,放在商场上也是一样凡是香江的大家族,多有联姻丶合作丶共营之举,这麽多年来彼此之间早已盘根错节。
但林氏是个特例,大多数时候深居简出,如同一头商场独狼,却每每总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
短短五六年间,积攒百亿家资,每一步都算的清清楚楚丶明明白白,连他都不得不叹为观止。
他这个小儿子自小就行事大胆,骨子里崇尚投机,这次陶玉书找上小儿子,一出手就是20亿,出手无比精准果决。
不仅是拿捏住了几子的性格缺点,更拿捏住了他要证明自己的心态,和李家的内部分化。
李嘉诚甚至猜想,陶玉书不在私下里找小儿子,而是出现在和记黄埔中心,也是算计着儿子的虚荣心,知道他急于在和黄内部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想到这里,他望着眼前兀自得意非凡的儿子,心中冷不丁冒出一句古诗。
生子当如孙仲谋啊!
「老爸!」李泽楷见父亲迟迟没有说话,忍不住催促了一声。
李嘉诚回过神来,眼神复杂的看着这个小儿子,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从7岁就不听我的了,何况现在马上27了。」
听到这话,李泽楷大喜过望,「这麽说你同意了?」
李嘉诚收起心中的失望,说道:「卖电视台可以,你跟我借的钱要立马归还。你的的时候能够抵挡得住攻势。
卫星电视被收购的消息传出来这天是周五,沸沸扬扬的闹了一整个周末,到周一市场才安静下来。
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两家公司依旧处于停牌状态,一直到第二个周五,
《明报》突然发表了一篇新闻稿,详细披露了收购案的个中内情。
其中各种利益谈判的细节较之《信报》的报导清楚了不知道多少,立刻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让本已经沉寂下来的收购案再次获得了市场的关注。
有意思的是,《明报》的报导并未把笔墨完全放在两家收购方上,在这篇报导里,负责卫星电视有限公司实际经营的李家次子李泽楷似乎成了主角。
豪门出身,初生牛犊不怕虎,以5亿资金(只计算卫星电视牌照费)半年时间博得21亿,这绝对要算是香江商业史上最短平快丶最具性价比的投资了。
如此巨大的成功也令李泽楷这位超人次子一战成名,成为了这个八月里香江商业界最耀眼的明星。
在《明报》的带动下,诸多新闻媒体连篇累渎的报导着卫星电视收购案,李泽楷「小超人」之名不胫而走。
最近李嘉诚在与不少商业夥伴交流时,动不动就会听到「后继有人」丶「虎父无犬子」这样的评价。
他听了是既憋屈又欣慰,憋屈的是他十分清楚,媒体突然之间一窝蜂的吹捧儿子,必定是出自于那位林太的手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她大抵也是明白最近风头出的太大了,为了减少她自己的受关注度,便将儿子推到了台前。
以她手中所掌握的媒体力量,操弄如此级别的舆论,易如反掌。
可即便是明百陶玉书的居心用意,李嘉诚却也不能完全怪罪。
因为儿子虽然当了挡箭牌,却也结结实实的在香江商业界乃至亚洲商业界扬了一次名。
年轻人初入生意场,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一朝成名的。
在商业圈子里,「名声」不一定等于「钱」,但一定等于「势」
刘銮雄为什麽在当年成为香江股坛人人谈之色变的「股市狙击手」?
一战庄士集团丶二战华人置业丶三战中华煤气-后生小辈挑战名门望族,将大佬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便是以名聚势的好处。
儿子的扬名,与刘銮雄的「恶名」完全不同,但结果是趋于一致的。
年纪轻轻就在商界一战成名,以后只要稳扎稳打,发展必定顺遂,这也是李嘉诚欣慰的原因。
每每思想这其中的奥妙,李嘉诚也不得不暗自佩服那位林太的手腕之高明。
让人即便被利用,也甘之如怡。
8月的最后一周,停牌十天的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正式复牌。
股价在遭遇开盘一波抛售潮之后,很快又拉升到高位,显示出市场对这次收购的强大信心。
许多关注股市的人看到两家公司这样的表现,心中不由得叹服,对操盘此次收购案的陶玉书生出一种高山仰止之感。
你说她收购花钱吧,她公司股价涨的比收购价还高;你说她没花钱吧,
20多亿港元她眼晴都不眨的就花出去了。
这般羚羊挂角,妙到毫巅的商业操作,即便是那些见惯了大场面的商场巨鳄见了也要赞一声高明!
尽管大众和商业界对陶玉书的手腕叹为观止,讨论不休,但自两家公司停牌之后,报纸上就鲜少见到有关于她的影子了。
这便是手中握有媒体力量的好处,想高调就高调,想低调就低调,一切主动权操之在手,不假于人。
外界的舆论陶玉书并不在意,她现在正在为卫星电视的后续发展而冥思苦想。
正所谓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外面的人只看到了她花钱的风光,却没看到她为了经营的弹精竭虑。
「唉!你说,我是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难题?」
思索了半天,陶玉书愁眉苦脸的问林朝阳。
她学中文出身,原来做编辑算是本行,来了香江之后,先做电影,后做新闻,现在又干上了电视。
事业触角每向外扩张一次,对她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和历练。
如果光是学习也就罢了,关键是每一次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一个不小心就是以千万计的损失,她根本不敢有丝毫解怠。
「玉墨有句话说得对。你啊,别那麽追求完美。什麽事都要了解的那麽透彻,那麽细致,要学会抓大放小。」林朝阳说。
「你说的轻松。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做生意不是为了试错的感受看她的烦闷和忧愁,林朝阳心怀愧疚,轻轻将她搂在怀里。
「要不然,我给你出出主意?」
陶玉书哼了一声,「有主意你不早说。」
其实从林朝阳摄着她收购卫星电视的时候,她就知道丈夫肯定是有全盘的策略。
夫妻俩相处这麽多年,她太了解这个人了,上辈子就是属松鼠的,就喜欢囤货。
不过她却忍着一直没有开口询问,而是示之以弱,引诱林朝阳主动开口。
她在外界是女强人形象,但在家里不能也总这样,得适当当个「小女人」才行。
你看现在,唉声叹气几句,他不就乖乖把肚子里那点存货都交出来了吗?
「我这不也是才理顺了想法嘛。」林朝阳信口胡道。
陶玉书不去理会他的狡辩,「赶紧说。」
「咱们先给卫星电视改个名字吧?」
「改名?改什麽名?」
「叫星空传媒怎样?」
陶玉书想了想,说:「名字倒是不错,怎麽突然想着要给公司改名字?」
「也没什麽,就是觉得『卫星』这两个字不符合电视台的气质。』
林朝阳总不能说他觉得这家电视台后世的名字更好听点,就随便找了个理由。
陶玉书没有纠结名字的问题,「行,那就改个名字,还有什麽?」
「卫星电视目前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内容,二是受众。
作为一家卫星电视公司,它现在绝大多数的节目内容都是外部采购,美国丶英国丶日本丶湾岛——
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没问题,但长久来看,对于电视台的经营是非常不利的。」
林朝阳说到里点子上,和黄压根没有做电视的经验,李泽楷掌握了卫星电视之后,仓促之间只能动用钞能力。
自前卫星电视仅有的1200小时时长的电视节目全部都是外购的,花费不菲,电视人才他倒是招揽了不少,但短时间内还未形成战斗力,自然也没出什麽成绩。
「自制节目势在必行,晚做不如早做。」
陶玉书说道:「我也明白。但现在的问题是,收购卫星电视已经花费了一笔巨款,再大量投入资金,我们力有不逮,这才是我为难的地方。」
林朝阳说:「卫星电视现在有中文台丶体育台丶合家欢台丶电影台四个频道,你要是短时间内仓促进行大面积节目,不投入十亿八亿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集中力量办大事?」
陶玉书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先集中办好一个频道?」
「对。不仅是要聚焦到一个频道,还要聚焦到精品节目上。
任何一家电视台都不可能做到全天24小时的节目都能吸引住观众,我们完全可以先抓住观众的两个小时。」
陶玉书点了点头,「有道理,可集中到哪个频道,打造那些精品节目,
你有想法?」
林朝阳得意道:「小生不才,恰好有那麽点想法。」
「别得瑟了,赶紧说。」陶玉书眼神娇媚的催促了他一句。
「四个频道,电影台现在有林氏影业的支持,短时间内不需要大投入,
可以放在后面。
体育台之前李泽楷已经投入了一大笔钱购买转播版权,想要有起色,就得买那些级别更高丶知名度更高的赛事转播权,性价比太低。
中文台有新闻节目,很容易碰到敏感事件。
合家欢台以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为主,比较适合进行娱乐化改革。'
林朝阳的逻辑清晰丶条理分明,陶玉书认可道:「不错。就是合家欢台现在只在香江落地———
卫星电视的四个频道,目前只有卫视中文台在香江丶湾岛落地了,内地的广东部分地区也可以看到,其馀的三个频道都只在香江播出。
「饭要一口一口吃,卫星电视落地的事没那麽容易的,咱们先修炼好内功。」
陶玉书脸色轻松下来,「也对,急也解决不了问题。你快说,节目要怎麽做?」
「别急,咱们一点一点排除。」林朝阳不紧不慢,很享受的当着狗头军师。
「既然是跟本港的电视台竞争,那我们就要看看自己的优劣势。两家收费电视台先不去管他们,我们最大的劲敌是无线和亚视。
这两家电视台都是二三十年的老台了,人才底蕴深厚。
要是把重点放在电视剧上的话,卫星电视有林氏影业支持,也不差,但很难说有什麽优势,电视剧的优先级可以往后放一放,先筹划一批项目。
综艺节目是个很好的突破口,它最需要节目形式的创新,不受人才储备的影响,而且见效快,可以边播边调整。
我们完全可以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综艺节目?
李嘉诚无奈的摇了摇头,「那还叫什麽商量?通知而已。」
「我想不到你不同意的理由,这不是笔好买卖吗?」
面对儿子的质问,李嘉诚张了张嘴,却无话可说。
20亿卖了卫星电视,是不是笔好买卖?
当然是好买卖!
半年净赚10亿港元,即便是在和记黄埔这种香江顶级财团内部,也算是一等一的投资受益了。
这位林太,真是好手段啊!
李嘉诚的心中升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李家和林家同住在深水湾的别墅群,又都是巨富之家,按照中国人的处世习惯,两家应该多有走动。
可林家入住深水湾两年时间,却十分低调,鲜少与邻居们走动。
林家的这种风格并不仅体现在与邻居们的交往上,放在商场上也是一样凡是香江的大家族,多有联姻丶合作丶共营之举,这麽多年来彼此之间早已盘根错节。
但林氏是个特例,大多数时候深居简出,如同一头商场独狼,却每每总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
短短五六年间,积攒百亿家资,每一步都算的清清楚楚丶明明白白,连他都不得不叹为观止。
他这个小儿子自小就行事大胆,骨子里崇尚投机,这次陶玉书找上小儿子,一出手就是20亿,出手无比精准果决。
不仅是拿捏住了几子的性格缺点,更拿捏住了他要证明自己的心态,和李家的内部分化。
李嘉诚甚至猜想,陶玉书不在私下里找小儿子,而是出现在和记黄埔中心,也是算计着儿子的虚荣心,知道他急于在和黄内部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想到这里,他望着眼前兀自得意非凡的儿子,心中冷不丁冒出一句古诗。
生子当如孙仲谋啊!
「老爸!」李泽楷见父亲迟迟没有说话,忍不住催促了一声。
李嘉诚回过神来,眼神复杂的看着这个小儿子,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从7岁就不听我的了,何况现在马上27了。」
听到这话,李泽楷大喜过望,「这麽说你同意了?」
李嘉诚收起心中的失望,说道:「卖电视台可以,你跟我借的钱要立马归还。你的的时候能够抵挡得住攻势。
卫星电视被收购的消息传出来这天是周五,沸沸扬扬的闹了一整个周末,到周一市场才安静下来。
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两家公司依旧处于停牌状态,一直到第二个周五,
《明报》突然发表了一篇新闻稿,详细披露了收购案的个中内情。
其中各种利益谈判的细节较之《信报》的报导清楚了不知道多少,立刻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让本已经沉寂下来的收购案再次获得了市场的关注。
有意思的是,《明报》的报导并未把笔墨完全放在两家收购方上,在这篇报导里,负责卫星电视有限公司实际经营的李家次子李泽楷似乎成了主角。
豪门出身,初生牛犊不怕虎,以5亿资金(只计算卫星电视牌照费)半年时间博得21亿,这绝对要算是香江商业史上最短平快丶最具性价比的投资了。
如此巨大的成功也令李泽楷这位超人次子一战成名,成为了这个八月里香江商业界最耀眼的明星。
在《明报》的带动下,诸多新闻媒体连篇累渎的报导着卫星电视收购案,李泽楷「小超人」之名不胫而走。
最近李嘉诚在与不少商业夥伴交流时,动不动就会听到「后继有人」丶「虎父无犬子」这样的评价。
他听了是既憋屈又欣慰,憋屈的是他十分清楚,媒体突然之间一窝蜂的吹捧儿子,必定是出自于那位林太的手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她大抵也是明白最近风头出的太大了,为了减少她自己的受关注度,便将儿子推到了台前。
以她手中所掌握的媒体力量,操弄如此级别的舆论,易如反掌。
可即便是明百陶玉书的居心用意,李嘉诚却也不能完全怪罪。
因为儿子虽然当了挡箭牌,却也结结实实的在香江商业界乃至亚洲商业界扬了一次名。
年轻人初入生意场,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一朝成名的。
在商业圈子里,「名声」不一定等于「钱」,但一定等于「势」
刘銮雄为什麽在当年成为香江股坛人人谈之色变的「股市狙击手」?
一战庄士集团丶二战华人置业丶三战中华煤气-后生小辈挑战名门望族,将大佬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便是以名聚势的好处。
儿子的扬名,与刘銮雄的「恶名」完全不同,但结果是趋于一致的。
年纪轻轻就在商界一战成名,以后只要稳扎稳打,发展必定顺遂,这也是李嘉诚欣慰的原因。
每每思想这其中的奥妙,李嘉诚也不得不暗自佩服那位林太的手腕之高明。
让人即便被利用,也甘之如怡。
8月的最后一周,停牌十天的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正式复牌。
股价在遭遇开盘一波抛售潮之后,很快又拉升到高位,显示出市场对这次收购的强大信心。
许多关注股市的人看到两家公司这样的表现,心中不由得叹服,对操盘此次收购案的陶玉书生出一种高山仰止之感。
你说她收购花钱吧,她公司股价涨的比收购价还高;你说她没花钱吧,
20多亿港元她眼晴都不眨的就花出去了。
这般羚羊挂角,妙到毫巅的商业操作,即便是那些见惯了大场面的商场巨鳄见了也要赞一声高明!
尽管大众和商业界对陶玉书的手腕叹为观止,讨论不休,但自两家公司停牌之后,报纸上就鲜少见到有关于她的影子了。
这便是手中握有媒体力量的好处,想高调就高调,想低调就低调,一切主动权操之在手,不假于人。
外界的舆论陶玉书并不在意,她现在正在为卫星电视的后续发展而冥思苦想。
正所谓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外面的人只看到了她花钱的风光,却没看到她为了经营的弹精竭虑。
「唉!你说,我是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难题?」
思索了半天,陶玉书愁眉苦脸的问林朝阳。
她学中文出身,原来做编辑算是本行,来了香江之后,先做电影,后做新闻,现在又干上了电视。
事业触角每向外扩张一次,对她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和历练。
如果光是学习也就罢了,关键是每一次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一个不小心就是以千万计的损失,她根本不敢有丝毫解怠。
「玉墨有句话说得对。你啊,别那麽追求完美。什麽事都要了解的那麽透彻,那麽细致,要学会抓大放小。」林朝阳说。
「你说的轻松。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做生意不是为了试错的感受看她的烦闷和忧愁,林朝阳心怀愧疚,轻轻将她搂在怀里。
「要不然,我给你出出主意?」
陶玉书哼了一声,「有主意你不早说。」
其实从林朝阳摄着她收购卫星电视的时候,她就知道丈夫肯定是有全盘的策略。
夫妻俩相处这麽多年,她太了解这个人了,上辈子就是属松鼠的,就喜欢囤货。
不过她却忍着一直没有开口询问,而是示之以弱,引诱林朝阳主动开口。
她在外界是女强人形象,但在家里不能也总这样,得适当当个「小女人」才行。
你看现在,唉声叹气几句,他不就乖乖把肚子里那点存货都交出来了吗?
「我这不也是才理顺了想法嘛。」林朝阳信口胡道。
陶玉书不去理会他的狡辩,「赶紧说。」
「咱们先给卫星电视改个名字吧?」
「改名?改什麽名?」
「叫星空传媒怎样?」
陶玉书想了想,说:「名字倒是不错,怎麽突然想着要给公司改名字?」
「也没什麽,就是觉得『卫星』这两个字不符合电视台的气质。』
林朝阳总不能说他觉得这家电视台后世的名字更好听点,就随便找了个理由。
陶玉书没有纠结名字的问题,「行,那就改个名字,还有什麽?」
「卫星电视目前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内容,二是受众。
作为一家卫星电视公司,它现在绝大多数的节目内容都是外部采购,美国丶英国丶日本丶湾岛——
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没问题,但长久来看,对于电视台的经营是非常不利的。」
林朝阳说到里点子上,和黄压根没有做电视的经验,李泽楷掌握了卫星电视之后,仓促之间只能动用钞能力。
自前卫星电视仅有的1200小时时长的电视节目全部都是外购的,花费不菲,电视人才他倒是招揽了不少,但短时间内还未形成战斗力,自然也没出什麽成绩。
「自制节目势在必行,晚做不如早做。」
陶玉书说道:「我也明白。但现在的问题是,收购卫星电视已经花费了一笔巨款,再大量投入资金,我们力有不逮,这才是我为难的地方。」
林朝阳说:「卫星电视现在有中文台丶体育台丶合家欢台丶电影台四个频道,你要是短时间内仓促进行大面积节目,不投入十亿八亿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集中力量办大事?」
陶玉书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先集中办好一个频道?」
「对。不仅是要聚焦到一个频道,还要聚焦到精品节目上。
任何一家电视台都不可能做到全天24小时的节目都能吸引住观众,我们完全可以先抓住观众的两个小时。」
陶玉书点了点头,「有道理,可集中到哪个频道,打造那些精品节目,
你有想法?」
林朝阳得意道:「小生不才,恰好有那麽点想法。」
「别得瑟了,赶紧说。」陶玉书眼神娇媚的催促了他一句。
「四个频道,电影台现在有林氏影业的支持,短时间内不需要大投入,
可以放在后面。
体育台之前李泽楷已经投入了一大笔钱购买转播版权,想要有起色,就得买那些级别更高丶知名度更高的赛事转播权,性价比太低。
中文台有新闻节目,很容易碰到敏感事件。
合家欢台以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为主,比较适合进行娱乐化改革。'
林朝阳的逻辑清晰丶条理分明,陶玉书认可道:「不错。就是合家欢台现在只在香江落地———
卫星电视的四个频道,目前只有卫视中文台在香江丶湾岛落地了,内地的广东部分地区也可以看到,其馀的三个频道都只在香江播出。
「饭要一口一口吃,卫星电视落地的事没那麽容易的,咱们先修炼好内功。」
陶玉书脸色轻松下来,「也对,急也解决不了问题。你快说,节目要怎麽做?」
「别急,咱们一点一点排除。」林朝阳不紧不慢,很享受的当着狗头军师。
「既然是跟本港的电视台竞争,那我们就要看看自己的优劣势。两家收费电视台先不去管他们,我们最大的劲敌是无线和亚视。
这两家电视台都是二三十年的老台了,人才底蕴深厚。
要是把重点放在电视剧上的话,卫星电视有林氏影业支持,也不差,但很难说有什麽优势,电视剧的优先级可以往后放一放,先筹划一批项目。
综艺节目是个很好的突破口,它最需要节目形式的创新,不受人才储备的影响,而且见效快,可以边播边调整。
我们完全可以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综艺节目?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66/20655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