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文豪1978 > 第550章 名家云集

第550章 名家云集

推荐阅读:贫道姓张,嚣张的张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斩神:月神?王者女神修炼法则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逍遥四公子万圣毒仙全民:求生游戏,我有空间戒指权力之巅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名家云集
    这些留学生把林朝阳当作炫耀的资本,就跟某些人在酒桌上炫耀自己有个富豪或者高管亲戚一样,主要是方便抬高自身价值。
    当然,这其中也有些「亲不亲,故乡人」的乡情。
    自七十年代末,国内的留学风潮渐起,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经蔚然成风。
    去年过年林朝阳一家人还在餐桌上谈论过这个问题,连学校都组织托福班,
    把出国留学当成是产业,也难怪出国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哥大校园里的中国留学生不算多,加在一起十多个人,今天全来了,甚至还有一位已经留校的助教。
    但这个数量也比俄克拉荷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多多了,那里整所大学两万人,就一个中国留学生,叫曹国伟,林朝阳特地多跟他聊了两句。
    前几天,林朝阳领取纽斯塔特国际奖的消息已经见诸报端,哥大的这些留学生也关注到了。
    恰好这个时候,哥大方面开始宣传林朝阳要来做演讲的消息,这些留学生立刻兴奋了起来。
    直到今天,大家拉帮结夥的都跑了过来,
    喧闹的场面过后,林朝阳身旁聚集的十多个中国留学生都没走,因为他说要请大家吃个午餐。
    有几个人下午还有课,林朝阳就把午餐选在了哥大的校园餐厅。
    正当林朝阳准备和留学生们一起去吃饭的时候,有两个白人学生找到了林朝阳。
    两人自称是哥大新闻学院的学生,他们希望林朝阳能够充许他们将今天的演讲内容整理后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
    哥伦比亚大学以新闻传媒专业闻名于世,新闻学院自然是学校最强势的学院,着名的普立兹奖的评选机构就设立在哥大新闻学院,每一届的评选结果也是由哥大校长来宣布。
    作为哥大的王牌专业,新闻学院不仅有自己的刊物,而且不止一份。
    有全美的成为了兰登书屋的一员。
    到87年,罗伯特·戈特利布受萨缪尔·纽豪斯的邀请到《纽约客》担任总编,但依旧保留了兰登书屋编辑顾问的身份。
    读者见面会来的人不少,至少不比美国的一些畅销书作家办的见面会来人少,看起来至少有一百多人。
    林朝阳还在其中看到了几个熟面孔,是那些哥大的留学生,他们今天特地来给林朝阳捧场。
    见面会开始后,芦安·瓦尔特简单的串场后就是林朝阳和罗伯特·戈特利布的对谈。
    两人一个作家丶一个编辑,对谈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创作。
    罗伯特·戈特利布一眼看上去就是典型的白人精英,在对谈时表现的也很强势。
    林朝阳与他恰恰相反,表现的有些温吞,但每一句话都能说到点子上。
    「林,你的作品我只看过《楚门的世界》,我看兰登书屋给我的履历上,说你至今已经写了超过10部长篇小说。
    以你的年纪,这真难以想像!」
    罗伯特·戈特利布的话中藏着一丝质疑,他又问:「能谈谈你创作的秘诀吗?要知道你这样的产量和效率,在作家当中可是不多见的。」
    林朝阳脸色轻松,「秘诀?如果说有秘诀,那只有一样。」
    「什麽?」
    「笔耕不辍。」林朝阳抛出一个短句。
    进而又说道:「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天道酬勤。很多人把创作当成搞艺术,当然是艺术,但在它还未成为艺术之前,首先是努力和技术的堆叠。」
    「很多初入这行的人总把灵感看得太重,灵感这玩意儿大概只相当于火花,
    你不储备足够的燃料,是无法点燃创作的熊熊烈火并持之以恒的燃烧下去的。」
    「当作家从来不是一件舒坦的事,我们要和世界较劲丶和自己较劲,每一部杰作诞生的背后,都是作家弹精竭虑的结晶。』
    「想要轻轻松松的写出好东西,那只存在于无聊的幻想中。」
    林朝阳回答的很认真,他对于创作的严谨态度赢得了戈特利布的赞赏。
    戈特利布这人从年轻时就是个工作狂,在它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下班或者休假一说。
    过去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完全的放假仅有不到10天时间。
    如此变态的工作狂,即便是陶玉书看到了都要甘拜下风,他的这种工作态度也让曾经和他合作过的作家们瑟瑟发抖。
    「林,真希望你是我负责的作家!」戈特利布感叹了一句。
    林朝阳就是条咸鱼,刚才那些话不过是放个嘴炮,见戈特利布如此欣赏他,
    好像下一秒就要跟他约稿,他连忙转移了话题。
    两个多小时的见面会,前一个小时是林朝阳和戈特利布的对谈,后一个小时是林朝阳和读者们的交流,最后还有签售环节。
    等见面会结束,戈特利布握着林朝阳的手,向他发出了邀请。
    「林,明天我组织了一场聚会,如果你明天还在纽约的话,希望你能来参加。」
    林朝阳欣然答应了下来,不出意外的话,他这几天应该都会在纽约。
    等到兰登书屋那边跟罗恩·伍德鲁夫联系上了之后,他才有可能离开纽约往西部去。
    次日,读者见面会换了个地方举办,依旧热闹非凡,也算是印证了林朝阳如今在美国读者群体当中的号召力。
    「连续两部小说长时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又因为纽斯塔特国际奖获得了不少的曝光,你现在的影响力可要超过一般的畅销书作家了。」
    芦安·瓦尔特的语气中满是欣慰,林朝阳是他负责的作家,能够如此受欢迎,无论如何对他来说都是好事。
    傍晚,芦安·瓦尔特的奥兹莫比尔停在路边,林朝阳从车子上下来。
    车子里传来芦安·瓦尔特的喊声,「林,真的不带我一起去吗?」
    「可以,我就跟戈特利布先生说,你是我的经纪人。」
    「算了吧,没人邀请去了有什麽意思!」芦安·瓦尔特说道,又嘀咕了一句:「那老家伙可真是势利眼!」
    说完车子一股烟没影了,林朝阳笑着摇了摇头。
    罗伯特·戈特利布的家在长岛格萨港,这里属于纽约的富人区,为绿树和绿地包围的独栋别墅,很有美国电影里的氛围。
    「欢迎你,林!」
    林朝阳来的比约定时间早了十多分钟,聚会还没开始,但戈特利布家里已经坐了几个人。
    一进门,戈特利布就热情的拉着他给大家介绍。
    早到的几个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丶约瑟夫·海勒丶麦可·克莱顿。
    林朝阳与三人打了招呼,轻松的坐到了沙发上,同时心中不免感慨所谓的圈子。
    罗伯特·戈特利布是美国二战后最重要的编辑之一,能来他家做客的也都不是一般人。
    多丽丝·莱辛,笔名简·萨默斯,早在六十年代便凭藉着作品《金色笔记》
    扬名西方世界,这部小说至今销量已经破百万册。
    这些年多丽丝·莱辛数次被提名诺贝尔奖,但可惜都擦肩而过,按照正常的时间轨道,她应该在2007年以88高龄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年龄最大的获奖者。
    约瑟夫·海勒就不用说了,一部《杂碎」这些菜名。
    「你可以去唐人街找个懂行的厨师来当顾问。」林朝阳说。
    朱迪斯·琼斯并未察觉出他语气中的推脱,说道:「你可以给我推荐几道家常菜,就是那种做起来很容易,但味道又不赖的菜。」
    林朝阳想了想,想到了一道对于老美来说很简单,也容易符合大众口味的菜。
    「你可以尝试一下拍黄瓜。」
    「拍黄瓜?」
    「就是黄瓜沙拉!」
    换了个说法,朱迪斯·琼斯立刻明白了,林朝阳又给她讲了一遍做法,听起来确实简便易学。
    朱迪斯·琼斯到冰箱里翻了一下,还真被她找到了一跟黄瓜,这玩意在戈特利布家是做三明治配菜的。
    「我来试试!」
    她说着洗了洗黄瓜,操起菜刀就要切黄瓜。
    「不不不!」
    林朝阳连忙制止了她,朱迪斯·琼斯一脸疑惑的看向林朝阳,不明白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要拍!拍,懂吗?你这麽切是没灵魂的。」
    朱迪斯·琼斯看了看手中尖尖的厨师刀,一脸疑惑。
    林朝阳无奈的走过去,洗了手接过刀。
    西餐的厨师刀确实不方便拍黄瓜,但不是不能拍,他一手握刀柄,一手按刀背,轻轻用力,用按压代替了拍,效果是一样的,他又顺手在「户体」上来了几刀。
    」amazing!'」
    看着在动作下四分五裂的黄瓜本体,不光是是朱迪斯·琼斯,连其他几个人也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
    往常林朝阳做菜时,身旁要有人这麽捧场,他少不得要炫一番刀功,可今天他实在兴不起炫技的心思。
    好家夥,拍个黄瓜都能引起围观,屋里这几位充分诠释了什麽叫十指不沾阳春水。
    其实朱迪斯·琼斯几人惊叹的不是他拍黄瓜,而是林朝阳那如同闲庭信步一般娴熟的动作。
    所谓「专业」,其实就是一种范儿。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林朝阳几个轻松动作的背后是他精湛厨艺的体现黄瓜都拍完了,这菜也算是做完一半了,秉持着送都送到西的精神,林朝阳又了两瓣大厨用来给法餐提味的大蒜,
    跟刚才的动作一样,轻轻一压,不需要动手去扒,蒜衣已经自行脱落,众人对这种小技巧更感神奇。
    把裂开的蒜瓣剁成蒜末,再用盘子将黄瓜和蒜末装好。
    林朝阳又被调味给难住了,戈特利布的厨房里有盐丶酱油和墨西哥辣椒,却没有醋和味精。
    醋这位调料在老美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味精早些年曾经在老美风靡过,六十年代以后被污名化,基本没有美国人用了。
    于是林朝阳就往菜里挤了点柠檬汁,又加了点糖。各样调料齐活了,随便一搅拌,然后他就把菜端上了桌。
    拍黄瓜,后世曾经在洋抖里风靡过的一道中国凉拌菜。
    刚才朱迪斯·琼斯让林朝阳给推荐简单易做又美味的中国菜,林朝阳想来想去,觉得凭老美的动手能力,这道菜已经是大众能接受的极限了。
    菜上了桌,众人都没动,反而在那饶有兴致的看来看去。
    大家倒不是对这道菜有多大的期待,而是对林朝阳三下五除二做出一道菜来感到稀奇,这速度比他们拌份沙拉还要快了不少。
    最后是朱迪斯·琼斯想起来了这道菜是林朝阳应她的请求做的,才握着叉子打算试一试。
    她叉起一块带着汁水的黄瓜送进了嘴里,细细咀嚼,完全是拿出了美食家品鉴的架势。
    众人见状不由得好奇的张望着她的反应。
    「嗯~」
    朱迪斯·琼斯发出了一声鼻音,却没有说话,她继续咀嚼着口中的食物,只有眼角那几道细碎的皱纹暴露了她味蕾的愉悦。
    她的反应把本来对这道菜的味道没什麽期待的众人的胃口给吊了起来。
    「怎麽样?」爱泼斯坦问。
    终于将口中的黄瓜咽了下去,朱迪斯·琼斯好像美食节目的评委,表情严肃的品评道:
    「很神奇的味道。保持了黄瓜的清香丶脆爽口感,味道咸咸的丶酸酸的,还有些鲜甜,很适合当开胃小菜。」
    众人听完她的评价,也忍不住去拿餐具打算尝试尝试。
    他们这些人一年里总会参加几次聚会,但在聚会上大多是谈工作丶聊艺术丶
    分享经历,跑到聚会上搞美食品鉴还是第一次,大家都觉得很新鲜。
    尝过了拍黄瓜之后,大家觉得朱迪斯·琼斯的评价很中肯。
    这道菜不是那种一吃就令人惊艳的味道和口感,但却很让人上头。
    「对于不喜欢黄瓜的人来说,这种做法是个不错的尝试。」戈特利布说,然后又夸赞了一句林朝阳,「林,你的厨艺可真不赖!」
    朱迪斯·琼斯问林朝阳:「林,像这样简单的菜,在中餐里多吗?」
    「中餐的分类有很多种方式,这属于凉菜,可以类比成沙拉,做法都大差不差,这个是相对简单的。」
    「你会的多吗?」
    「我?还成吧,一般的菜系都会一点。」
    听到「菜系」这个单词,朱迪斯·琼斯说道:「我知道,中国有很多种烹饪方式,是按照省份来分的。」
    「你有没有兴趣出一本烹饪图书?」朱迪斯·琼斯接着问道。
    林朝阳毫不迟疑的摇了摇头,「没兴趣。」
    见他如此乾脆的拒绝,朱迪斯·琼斯以为他是看不起烹饪图书,便给他科普起了如今烹饪图书在美国的销量和影响力。
    朱迪斯·琼斯至今编辑的烹饪图书超过10部,每一部的销量都是百万册起步比如她在1972年编辑的《素食主义的品味》,因其反传统饮食习惯的文化内容和语言使素食得到推广,随之掀起素食主义运动,这本书在十几个国家发行数百万册。
    林朝阳听她讲了半天,说:「朱迪斯,烹饪不仅是为了裹腹,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艺术,甚至是道!」
    他的语气平静,不带什麽情绪,可在朱迪斯·琼斯的眼中却看出了满满的优越感。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66/20654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