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文豪1978 > 第535章 诺贝尔文学奖的苗子

第535章 诺贝尔文学奖的苗子

推荐阅读:历史云盘之周王朝开局挖到一吨黄金黑西游:师父别开枪掐指一算:不可,那是你姐!我在日本当剑圣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守护火影世界金手指不够强,卡bug不就好了秦晚殷无离白华漫天,仙族永恒

    诺贝尔文学奖的苗子
    距离燕京亚运会开幕还有三天的时候,林朝阳一家整整齐齐的坐上了飞回燕京的飞机。
    为了这次的亚运会开幕式,陶玉书放下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陶玉墨放下了公司琳琅满目的零食丶冬冬和晏晏放下了并不繁重的课业,林朝阳放下了茶杯。
    受妹妹的启发,陶玉书也给公司员工送了点福利。
    请30名员工去看燕京亚运会,顺便还让《明报》策划了「燕京亚运会」的专题报导。
    金秋九月,燕赵大地天高云淡,阳光正好。
    林朝阳一家下了飞机,感觉今天的首都机场都比平时要忙碌了不少。
    临近亚运会开幕,各国体育代表团丶游客纷至沓来,首都机场忙一点也很正常。
    从机场出来这一路上,到处都是亚运会的元素,道路两旁的鲜花,墙上随处可见的亚运会标语,还有充斥在街头巷尾的吉祥物盼盼。
    整个燕京打扮得花枝招展,迎接四海宾客。
    休整了一晚上,《办完亚运盼奥运》,将昨晚亚运会闭幕式上出现在看台上的一幕讲述给了全国人民。
    但凡是有点政治嗅觉的人,在看到《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文章时,都能够察觉到这其中的不同寻常。
    亚运会刚举办完,莫非中国马上就要申办奥运会了?
    本来还沉浸在亚运会落幕馀温的老百姓们,一不小心被《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文章弄的热血沸腾。
    更有不少热心群众,纷纷像燕京市zF丶亚组委丶中国奥委会等多个部门写信丶致电表达热切的心情与朴素的愿望,
    借着亚运会的馀热,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关于申办奥运会的热烈讨论。
    亚运会结束了,10月的第一周也结束了。
    在亚运会期间,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两德统一!
    这桩足以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其实酝酿已久,去年东德政局动荡,
    今年2月东德总理莫得罗访问西德,3月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两德统一步伐已经不可阻挡。
    今年5月两国建立货币丶经济和社会联盟,6月柏林围墙拆除,8月东德人民议院决议并入西德。
    到10月,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在举国关注亚运会的氛围下,这个消息并未在国内掀起太大的波澜,毕竟从去年到今年,两德统一已经宣扬了一年多时间。
    老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唯一的感叹是:那些我们家失散的游子,何时才能回家?
    亚运会结束,又在燕京待了两天,林朝阳正打算带着孩子回香江,却被王蒙带着马烽拦在了家门口。
    「这是什麽情况?」看着两人如此兴师动众,林朝阳面露讶色。
    「干什麽去?」
    「回香江啊!」
    马烽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丶亢奋之情,问:「你不知道?」
    「知道什麽?」林朝阳被马烽问的一愣。
    「你获奖了!」马烽高声道。
    获奖?
    林朝阳立刻反应过来,马烽说的应该是纽斯塔特国际奖。
    之前芦安·瓦尔特就说过,纽斯塔特是在10月份公布评奖结果。
    「纽斯塔特国际奖?」林朝阳问。
    马烽重重的点头,「没错!」
    他急着问道,「没人联系你吗?」
    「联系过,那都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美国那边的出版社打电话,说我提名入围了。」
    林朝阳最近都待在国内,不方便接打国际电话,兰登书屋是不太好联系上他的。
    马烽满心庆幸,没想到他们文协竟然是第一个来跟林朝阳报喜讯的。
    「多亏了聂华苓联系我们。昨天她听说了纽斯塔特国际奖的结果,一看竟然是中国人,立马就联系上了我们。」
    聂华苓是华人作家,六十年代定居美国,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教书。
    她在1967年筹资创立了「国际写作计划」,旨在邀请美国以外的知名作家到美国来进行短期写作和文化交流。
    到七十年代中后期,聂华苓组织的国际写作计划规模扩大,开始邀请诸多中国作家参与其中。
    萧乾丶丁灵丶艾青丶汪曾祺丶茹志鹃丶王安仪等诸多知名作家都在近些年都通过这项活动到美国交流过,王蒙也是其中的一员。
    聂华苓也因此与国内界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原来如此,林朝阳听马烽说完情况了然的点了点头。
    王蒙一脸笑眯眯的调侃道:「你小子行啊,不声不响的又拿了个国际大奖!」
    「这算什麽国际大奖,聂华苓没打电话之前,你们知道这个奖吗?」
    「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王蒙哼了一声,「我怎麽就不知道?」
    他去美国访问交流过,还真就知道纽斯塔特国际奖的一点情况,反观他旁边的马烽面色有些尴尬,马烽是真不知道。
    不过这都不重要,现在不是知道了嘛!
    「朝阳,这下子你可又为我们中国争光了!」马烽拍着林朝阳的肩膀,
    表情严肃,目光欣慰。
    「过奖过奖。」
    「没过奖!没过奖!」马烽说。
    马烽之前确实没听说过纽斯塔特国际奖,而他之所以把这个奖项看得这麽高,主要是因为聂华苓的一番科普。
    比起芦安·瓦尔特的谨慎,马烽从聂华苓处接受到的信息多少带了些抬高的意味。
    聂华苓跟马烽提起了纽斯塔特国际奖当年创办的初衷,说当年《今日世界》对诺贝尔奖一直以欧洲中心主义自傲的风格很不满意,多次发表过对评奖结果的不满和批评意见。
    于是在1969年,刊物的爱沙尼亚裔主编伊凡·伊万斯克便提出了要创办一个国际奖项,用以对抗他们对诺贝尔奖的不满。
    新生的纽斯塔特国际奖在评奖规则突出一个开放,它要求每位评委只允许参加一届评奖,并且每届只允许提名一位入围获奖者。
    对入围者的国籍丶书写语言不做任何要求,只看成就和过往作品水平。
    除此之外,在评审过程中,入围者要逐轮进行淘汰,每一位评委都要针对提名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而这些看法和意见都将在奖项结果公布之后,随之公开。
    无论怎麽看,纽斯塔特国际奖的开放性都要比实行评委终身制的诺贝尔奖高多了。
    因而在这个奖项诞生之后,它也很快被美国界所接受并认可,被冠以了「美国的诺贝尔奖」的称呼。
    马烽真正看重的就是这个名号一一「美国的诺贝尔奖」
    而且聂华苓可说了,过去二十年间,纽斯塔特国际奖的获奖者中,拿下诺贝尔奖的人可不在少数。
    在马烽眼中,此刻的林朝阳,那就是一颗发着金光的诺贝尔奖的苗子啊!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66/20653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