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文豪1978 > 第338章 《火烧圆明园》上映

第338章 《火烧圆明园》上映

推荐阅读: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斯莱特林的养蛇人风流杀手伤心暂停,姐要干翻娱乐圈第41周生存报告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俄罗斯风云录

    《火烧圆明园》上映
    听着林朝阳的话,陈怀恺努力回忆了一下,燕影厂是《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协助拍摄单位之一,电影在故宫拍摄时,陈怀恺还去参观过,对于梁家辉有些印象。
    林朝阳这么一说,他想起梁家辉的那张脸,他脸上一下子笑开了。
    “你别说,这个演员确实挺合适。”
    可他刚高兴了几秒,突然反应了过来,“不对啊,他是香江演员吧?”
    面对陈怀恺征询的目光,林朝阳点了点头,“没错,香江的。”
    陈怀恺顿时大失所望,“那你说他干嘛,我这又不是合拍电影。”
    “事在人为嘛!”林朝阳轻飘飘的说了一句。
    陈怀恺脸上露出几分不忿,“你说的轻巧,有能耐你把他拉来。”
    “你是导演。”
    “你还是编剧呢!”
    两人互相瞪了一眼,谁也说不过谁,陈怀恺无奈的叹气道:“咱们还是说点实在的吧,还有没有合适的人员推荐了?”
    “没了。”林朝阳干脆道。
    陈怀恺被他堵在那里,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那我回去再想想。”
    “好。”
    陈怀恺郁郁寡欢的离开了林朝阳家。
    傍晚,陶玉书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林朝阳问她:“什么事这么高兴?”
    陶玉书掏出一份《人民》,封面上写的是“1983――8”的字样。
    “八月的样刊出来了,新编委会可印在了上面呢!”
    她挥着杂志,脸上满是得意与骄傲。
    经过王的努力,在崭新的《人民》编委会里,老一辈作家几乎都退了个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人民》的几位资深编审和国内如今名气最大的一批知名作家,林朝阳的名字赫然列在其中。
    正如王所说的那样,林朝阳成为了《人民》最年轻的编委。
    其他编委中最年轻的是43岁的姜子隆,与林朝阳整整差了18岁,几乎是断崖般的差距。
    因此林朝阳的名字出现在《人民》的编委名单中,多少有些扎眼。
    林朝阳打趣道:“这么说玉书同志以后上面有人了?”
    他的话一语双关,陶玉书如何能不明白他的意思,狠狠的啐了他一口。
    “还有件高兴事。”
    “什么高兴事?”
    陶玉书指着目录上署名为“汪曾琪”的短篇小说《故里三陈》说道:“我经手的。上回提的那个作家也联系上了,给我发了一篇短篇来,写的很不错,下期发。”
    “厉害!”林朝阳立马竖起了大拇指。
    陶玉书冲他皱了皱鼻子,表现出对他刻意吹捧的不满,可眼中却是笑意。
    夫妻俩说说笑笑,晚饭后陶玉墨找到陶玉书,“姐,你把工资给我结了吧。”
    明天就是她上班的日子了,陶玉墨只能先放下大外甥这颗招财树。
    从姐姐那接过票子,她往手指上啐了一口,财迷般的数了起来。
    暑假打工四十三天,一共收获工资64块5毛钱,跟她上班工资差不多了。
    陶玉墨分配到政法大学得从助教做起,,这些人的出发点当然不是讨论电影本身,而是为了抹黑和威慑那些倾向内地的香江z派电影人。
    但好在《火烧圆明园》在香江上映后很争气,首日票房便突破了80万港元,香江新闻界的多家z派媒体立刻为这部电影大吹法螺。
    香江《文汇报》称:《火烧圆明园》场面豪华,排场罕见,完美的还原了圆明园这座民族瑰宝的毁灭过程。这一场景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深刻反思。
    《大公报》报道认为:刘晓庆、梁家辉等主要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对角色的诠释成功的向观众传达角色的情感深度。导演李翰祥的镜头语言精妙,视觉效果震撼,使观众有置身于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真实感。
    电影上映两三天后,除了z派媒体,陆陆续续也开始有中立媒体对这部电影发表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赞扬。
    媒体的热炒让《火烧圆明园》成了九月份香江影坛的当红炸子鸡,上映后票房一路长虹,引发了香江市民阶层的观影热潮。
    十一前李翰祥专门打长途电话联系林朝阳,向他分享了《火烧圆明园》的盛况。
    数年心血,一朝功成。
    电话中李翰祥得意非凡,光听声音便能感受到他的意气风发。
    八十年代是香江电影的黄金时代,这座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港口城市诞生了一批杰出的电影人,影响力辐射两岸三地以及东亚、东南亚地区。
    在1983年这个当口,香江电影还处于起势阶段,本地票房正在经历一轮爆发。
    1980年香江电影全年票房还只有1.82亿港元,到了1982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4.04亿港元。
    一部电影公映周期普遍在25~30天,能卖到600万港元就已经能挤进年度票房前二十,称为大卖之作了。
    而这个数字,《火烧圆明园》上映仅仅一周就达成了,不出意料的话,它将会成为83年香江电影票房排行前三甲的有力争夺者。
    票房大卖,代表的不仅是电影的成功,也代表了李翰祥给投资人赚了钱。
    《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投资不菲,数百万港元撒出去,李翰祥的压力也很大。
    如今以《火烧圆明园》表现出来的票房趋势,这一部电影已经回本还有得赚,更别提《垂帘听政》还没上映呢。
    所以,李翰祥的意气风发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翰祥在电话里聊了几分钟的电影,又问起林朝阳,他怎么没参加电影局的代表团来香江一趟。
    “人家是官方代表团,我属于编外人员。”林朝阳笑哈哈的说道。
    李翰祥遗憾道:“可惜你没来,我还想给你介绍几位香江电影界的朋友。大家对你写的剧本赞不绝口,我说你们还没看到他写的话剧,那才叫绝!”
    林朝阳平时跟李翰祥时不时的就互相调侃、挖苦,冷不丁听他夸奖自己,还有些不太适应。
    心里想着这老李背不住是有什么事要让他出力吧?
    果不其然,李翰祥夸完他之后,就又说道:“朝阳,《火烧圆明园》大获成功,下个月《垂帘听政》也要上映,借着这股东风,票房肯定不会差的。我们继续合作慈禧这个一代妖后的故事怎么样?”
    “你还要拍慈禧?”
    “是啊,电影这么赚钱,大家都在劝我继续拍下去。”
    林朝阳沉吟起来,问:“那我们先谈谈稿费。”
    李翰祥嫌弃道:“你这个人就是把钱看的太重,满身铜臭味。”
    “别人说我满身铜臭味可以,你有什么资格说?”
    互相挖苦了两句,李翰祥才说回正题,“两万块,怎么样?”
    林朝阳闻言嗤之以鼻,“老李,你赚的盆满钵满好歹也让我喝口汤啊,我给我们内地的电影制片厂写剧本都不止这个价。”
    “你写《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才三万块的稿费。”
    “你还提这事!我一部剧本让你拍了两部,没找你要稿费就不错了!
    两万拍不了,少十万免谈。”
    李翰祥出离愤怒,“你狮子大开口啊!”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66/20174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