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文豪1978 > 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

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
    林朝阳在之前听别人聊天时听到过文讲所的事,丁灵口中的文讲所全名是中国文协讲习所,最早成立于1950年,1957年停办,眼前的丁灵便是文讲所的创始人。
    今年1月份,讲习所刚刚恢复,最近正在筹备办学。
    林朝阳刚才听大家说,这届全国优秀短篇奖的许多获奖作者都收到了文讲所的邀请,比如姜子隆、陈世旭、艾克拜尔等人,这些人几天之后便会成为文讲所的光年这时笑着调侃道:“朝阳的水平去当学员有些可惜了,当个老师倒是不错。”
    林朝阳可以说是近两年来,中国文坛最受瞩目的青年作家,无论是短篇还是中篇,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坛是极其少见的。
    也因此,在许多读者和界人士看来,他的水平是远超同辈作家的,所以章光年说出这样的话也并不奇怪。
    一旁的刘昕武听到他的话,也说道:“朝阳对当代颇有研究,他之前写的那篇关于伤痕的文章就很有见地。”
    刘昕武这句话说完,周围几个获奖作家的表情微妙起来。
    《伤痕的必然兴起与衰落》发表在去年年中,当时正值界惜春派和偏佐派的大争论,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为此林朝阳没少挨骂。
    如今时过境迁,刘昕武突然提起这件事,众人都有些看好戏的心理,因为今天在场的很多评委便是惜春派和偏佐派大争论的幕后大佬。
    可刘昕武这句话说完之后众人等了半天,在场的大佬们依旧谈笑风生,丝毫没有介怀的意思,这让等着看热闹的一些人感到失望。
    “最近伤痕不太火了,反思倒是蛮火的,朝阳这篇《牧马人》好像也位列其中。”章光年又调侃道。
    “我记得丁灵还给《牧马人》写过一篇评论吧?这個就叫慧眼识人。”
    座谈会的气氛依旧轻松愉快,一直到结束,晚上又有文协组织了宴会,人比白天少了很多,主要是有一些评委身体不好,座谈会后便离开了。
    林朝阳骑着自行车回到家中已经是八点多钟的事了,他的进门声像是闹铃声,一下子引来了陶家人的注意。
    看起来,一大家子人似乎都在等着他,大家目光齐刷刷的看着林朝阳。
    外出了一天,他的中山装已经发皱,脸上也带着几分疲色。
    陶玉墨耀中一口气冲上楼,来不及多喘两口气,一脚踹开了332宿舍的门,把里面刚吃完饭正准备休息的几个同学吓了一跳。
    “耀中,你吃错药了?”李彤喊道。
    章耀中没时间理会李彤的不满,大喊道:“朝阳的得奖了!全国优秀短篇奖!”
    众人闻言没有丝毫惊讶,李彤说:“我当什么事呢?那不是正常的吗?不得才奇怪。”
    《牧马人》发表一年半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造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去年全国优秀短篇奖评奖它没选上是因为发表时间晚,今年是耀中大声疾呼道:“朝阳得奖的不是一篇,而是两篇作品!”
    这个时候刚刚躺下的陈健功终于反应过来了,他与林朝阳平日里便相熟,对林朝阳发表的作品也多有了解,他起身问道:“两篇?还有哪篇?他就一篇短篇吧?《小鞋子》和《高山下的花环》不都是中篇吗?”
    其他人闻言也露出了好奇之色,就发表了一篇短篇,怎么会有两篇得奖呢?
    见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自己身上,这回章耀中不着急了,往凳子上大刀阔斧的一坐,“哎呀,跑了半天,口渴了!”
    “出息!”李彤骂了一句,但还是起身给他的搪瓷缸倒了点水,“喝吧!”
    章耀中吨吨吨的将缸中的凉白开一饮而尽,“痛快!”
    其他人催促道:“别磨叽,赶紧说!”
    见众人的胃口都被吊足了,章耀中这才开口道:“朝阳确实是有两篇得了奖,一篇是《牧马人》,另一篇是《秋菊打官司》。”
    “秋菊打官司?”
    李彤嘴里念叨着名字,其他人也是皱着眉头思索。
    名字倒是有点耳熟,朝阳什么时候写的这篇?
    就在众人思索之际,陈健功一拍大腿,“《沪上文艺》!这篇是《沪上文艺》发的!”
    章耀中冲他竖起大拇指,“老陈真是博闻强记!”
    李彤不解的问道:“朝阳在《沪上文艺》上发表过吗?我怎么不记得?”
    陈健功不说话,直接跑到床尾的简易书架里翻找杂志,没用一分钟,他便找到了一本《沪上文艺》。
    他迫不及待的翻开杂志目录页,其他人也都立刻凑上来。
    顺着陈健功手指的位置,众人看到了一行目录——
    《秋菊打官司》………………王庆来
    众人满脑袋狐疑,还没反应过来,李彤呆呆的问道:“这不是王庆来写的吗?”
    章耀中嫌弃的看了他一眼,“王庆来就是朝阳,这是他的另一个笔名。”
    “另一个笔名?他到底有几个笔名?”李彤总算是反应了过来,有些不敢相信。
    “你问我,我问谁?反正《人民日报》上是这么说的。”
    “《人民日报》?”陈健功惊讶的反问了一句。
    章耀中解释道:“今天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昨天全国优秀短篇奖授奖仪式的专稿报道,上面特意提到了朝阳,说他以‘许灵均’和‘王庆来’为笔名写的两篇都得了奖,还讲话了呢!”
    众人咋舌的互相看了看,一时有些难以消化这个消息。
    普通人写个发表都困难,可林朝阳却可以轻轻松松的用两个笔名同时发表作品,最关键的是还都能得奖。
    以前林朝阳总时不时的跑到中文系来蹭课,跟大家关系都不错,以至于大家总习惯以平视的角度看他。
    今天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和林朝阳之间的差距是如此遥远。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66/20159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