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为母则刚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朱佳慧听到响动,抬眼看见是丈夫和儿子回来了!心里好生喜欢,上前猫腰抱住老七,柔声道:“你个臭老七,上次没有跟我就跑了。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见到前世的母亲,蒋梦言百感交集。此时的母亲应该四十刚出头呀!眼前人却是身形瘦消、面色蜡黄、满脸细纹,俨然已经五十多岁。
    望着眼前瘦羸弱的母亲,想到后世刚有条件过好日子的时候,母亲却患病不治。蒋蒋梦言心如刀搅,哑着嗓子喊了一声“妈!”心中无边的心疼无法克制,“哇”的一声打开了情绪的闸门,呜哩哇啦地大哭了起来。
    朱佳慧以为是儿子思念母亲的缘故,却不知是六十岁的幺儿穿越了五十多年的时光回来了!她紧紧地抱着儿子,拍打着他的后背,柔声地安慰他:“好了、好了,妈这次就不打你了,下次你要再敢瞎跑,就把你的屁股打乱!”
    蒋梦言“噗”的一声破啼为笑,手捧着母亲的脸颊,认真地:“妈,你要多吃一点。看你瘦的!”
    朱家慧闻言,眼圈泛红,拍了一下七的屁股,感动地:“我的七也会心疼人了!”随后将他放回地上。又摸摸他的头:“自己去玩吧,妈妈要给你们烧饭去。”
    朱家慧1928年生人,圆脸,脚,中等身材。与蒋和顺同为河南上蔡县朱里镇人氏。在上蔡县域,两家都是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前清末期,两家甚至还都出过一个秀才。到民国初年,两家相继败,末了,两家就沉沦为一般富农家庭。所以,贾朱两家的联姻,是真正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朱家慧17岁嫁进蒋家。对蒋和顺要弃农经商的想法非常抵触。但她挡不住蒋和顺的倔劲,只好嫁狗随狗地跟着这个货郎离了乡。从河南上蔡辗转漂泊到湖北通江口,近千公里的距离,又是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这个脚女人跟随自己的丈夫,一路行商求生,一路躲避战乱。这其间经历了怎样艰难困苦,不可想像!
    好在老天爷垂伶!在这千里行商、颠沛流离的三年里,朱佳慧没有怀孕。否则,这条命就会丢在半道上了。
    解放后,经“公私合营,化私为公”的转换,朱家慧幸运地获得了供销社的正式工作,夫妻双职工,收入稳定,家庭负担不重,是过得最轻松的几年。
    但好景不长,1953年国家遭遇了粮食欠收,发生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1959年到61年,由于“***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史称“三年困难时期“。
    1961年到64年,又因中苏交恶,中国还不起14亿600万新卢布的各项借款及应付利息,只能用粮食、猪肉、鸡蛋、水果等农产品抵债。这样一来,雪上加霜,加重了中国境内粮食、布匹、副食品、及其他生活用品的短缺。
    为应对这一连串的困难和危机,中央政务院发布命令:全国非农户籍实行粮食计划供应,未成年孩按年龄大,每月定量十到十八斤不等。成年女性每人每月定量二十八斤。成年男性每人每月定量三十二斤。至此,粮票、布票及各种其他限量票证陆续进入中国社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的票证时代。
    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年代,朱家慧犹如母鸡护仔一般的照顾着自己孩子,她把有限的粮食供应尽量匀给孩子们,自己则以最低的进食量维持生命。近十年间,粮食供应时好时坏。好时,全家有基本温饱;不好时就只能忍饥挨饿的硬扛。
    在粮食危机最危重的60年底,粮店仅供应红薯、土豆、细米淬及少量麦米。再加上老大老二已长成半大子,食量又大,家里的粮食缺口更大!孩子们用“碎米野菜糊糊”和少量麦米饭果腹,朱佳慧则每日靠土豆汤和一两个蒸红薯维持着最基本的热量摄入。
    她多次徘徊在被饿毙的边沿。是“同龄姆妈”用自己的体己钱买了一担猪都不吃老芥菜梆子,接济了在饥饿中挣扎的好姐妹。朱家慧把“同龄姆妈”送来的芥菜梆子用盐淹了匍在几个坛子里,饿的实在慌了,就去抓出一把塞在嘴里咀嚼续命!坚强的女人就是这样的活下来的。
    十年艰辛十年饥寒,把正值当打之年的朱家慧消磨的清瘦羸弱,观感年龄比实际年龄几乎大了一轮。但“为母则刚”!只要能看到前面还有生存的希望,她就扛得起哺育一众儿女的千斤重担。只要能看到自己孩子们懵懂而顽强成长,她就能在饥饿与疲惫中换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量。
    最终,七个儿女无一人在饥荒中夭折。她战胜了饥荒,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62/19531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