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睡莲牌电风扇

推荐阅读:飞灭上山十几年,下山即无敌旅途永无止尽高冷老公隐秘爱:宝贝,火辣辣父子都选白月光,我回现代当团宠天降好孕娇软雌性,九个兽夫宠疯末世文恶毒女配?嚣张一日是一日逃婚北大荒,锦鲤医妻被军少宠翻了!医修之上我的农场在星际

    谁都知道进厂上班好,虽说大集体的企业比不上国企的待遇好,可再怎么样,也比下地挣工分强啊!
    “我……我没那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你现在不就是在逃避集体劳动,拒绝并且抵触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吗?”
    一顶大帽子扣过去,孙良元这下彻底没话说了,可让他就这么走了,又实在不甘心。
    地里的活,尤其是插秧,他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
    这几天干下来,腰都快累断了。
    想到未来要常年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就感觉很绝望。
    “没话说就哪凉快哪待着去,让你们干啥,就干啥!还挑肥拣瘦的。”
    李天明可没时间安抚这些知青的情绪,早晚都要返城的人,还不值得他多费心。
    见孙良元等人还不走,一旁的李学庆不耐烦了。
    “咋?还没完了?村里啥事都有安排,啥时候轮到你们做主了?不愿意上工,就去睡大觉,到了年底分不下口粮,饿死活该。”
    呃……
    这话说得就有点儿过头了。
    不过,李天明也没拦着,李家台子对待知青已经够好的了。
    不折腾他们,不扣他们的口粮,还想咋滴?
    干活哪有挑三拣四的。
    嫌地里的活累,要不要把村主任的位子给他干?
    面对李天明,孙良元还敢争辩几句,可对上李学庆,他本就不多的那点儿勇气立刻就消耗殆尽了。
    当初,他可是亲眼看到,这个李老浑子把县革委的白副主任骂得狗血淋头,连还嘴都不敢。
    他们哪敢执拗,来村里这段时间,也从老知青的口中听说了不少李老浑子的光荣事迹。
    不光骂人厉害,脾气上头,直接动手。
    五个新来的知青灰溜溜的走了。
    “咋还少了一个。”
    李天明也看出来了。
    “那个姓靳的女知青没来。”
    “还行,总算有一个懂事的。”
    既然是个懂事的,就该表扬。
    “等插完秧,让那个姓靳的知青去养殖场。”
    电风扇厂的用工名额已经满了,不能为任何人破例,可养殖场扩大生产之后,缺了不少人手。
    孙嘉璐之前已经提过好几次了。
    可李家台子的人口就这么多,现在的养殖场,未来的电风扇厂,还有地里的活,哪样都不能耽搁。
    “行,等插完秧再说。”
    转天,该上工上工,晚上收工以后,所有登记在册的电风扇厂工人,全部到厂房集中,按照不同的岗位接受培训。
    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星期,随着插秧结束,市物资局、钢铁厂、电机厂的配件陆陆续续的到了。
    电风扇厂立刻投入生产。
    没搞啥花里胡哨的仪式,王作先下了死命令,一个月内交付5000台电风扇,从开工第一天,他们就要抢时间。
    第一次做工,难免生疏,但大家主要负责的是装配。
    唯一具有技术含量的,就是用冲压机,为扇叶塑形。
    李天明和李学庆从早到晚在车间里巡视,挂在嘴边的始终是两个词。
    质量、安全!
    第一批生产的成品,如果质量不过的话,他们这个厂只能关门大吉。
    必须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到底是在为谁干活。
    乡亲们都是有股份的,将来厂里赚了钱,全有分红。
    就算是没有股份的知青,也得让他们明白,厂子要是倒了,他们都要被打回原形。
    不想种地,那就要严把质量关。
    看着一台台装配好,经过了质量检测的电风扇。
    李学庆依旧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他们这些老农亲,以往只会打粮食,种菜,现在竟然也做起这精细活了。
    纯白色的框架,淡绿色的扇叶,支架上有一朵粉色的睡莲图样。
    这是刚定下来的品牌。
    在为村里生产的电风扇取名字的时候,还闹了不少笑话。
    有人建议就叫李家台子,被李天明直接否决了。
    现在人们的品牌意识淡漠,但未来可就不一样了。
    用“李家台子”,不但叫起来拗口,乡土气息也太浓。
    还有人说叫天明电风扇。
    理由也很简单,电风扇厂是李天明的主意。
    李天明同样一票否决。
    突出个人,淡化集体,这是要害他啊!
    李学庆也跟着凑热闹,说牌子叫睡得香。
    吹着这种电风扇,噪音小,风柔和,可不就能睡得香嘛!
    解释得倒是很贴切,可就是不够响亮。
    最后还是宋晓雨的主意,结合了李学庆的睡得香,正式命名为睡莲牌电风扇。
    村里人不知道睡莲是个啥,可听着总比别的名字顺耳。
    于是,就有了支架上那朵睡莲的图案。
    “天明,照这个干法,咱能按时交货吗?”
    李天明在生产上,还引入了流水线的作业模式,每一组只负责一个生产工序。
    此外还有质检组和后勤组,质检组负责质量检验,后勤组更像是救火队员,平时负责车间内的卫生,整理配件,哪个岗位如果出现空缺的话,随时都要顶上。
    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工第一天,就已经陆陆续续的装配完成了几十台电风扇。
    如果按照这个日产量的话,王作先下达的任务肯定完不成。
    “这才第一天,大家还不熟悉,过两天就能成熟练工。”
    不停的重复同一道工序,就算是再笨的人,脑子跟不上,身体也会形成肌肉记忆。
    正如李天明说的那样,随着开工日久,刚刚完成身份转变的乡亲们,一个个逐渐的掌握了自己负责的那一道工序。
    活到了手里,根本不用琢磨,干就完了。
    日产量在第三天就突破了100台,第五天来到了150台,第十天已经达到了200台,此后便稳定在这个标准。
    李天明看过天生统计的产量数据,心里也明白,这大概就是厂里的极限了。
    想要提高产量,只能再扩大生产。
    不过,李天明不着急,还是那句话,步子不能迈得,否则容易扯着蛋。
    如果厂里第一年能接到50000台订单,创造近400万的产值,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多……
    那就太惹眼了。
    往后那就要看睡莲这个牌子能不能赢得老百姓的青睐,在市场上站住脚了。
    如果只靠海城,他们这个厂迟早完蛋。
    一座城市的市场饱和度是很有限的,电风扇又不属于消耗品。
    现在这年头,电风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算得上一个大件儿了。
    谁家没事年年换新的,买回家都指望能用个十几二十年,最好能传代,人死了东西还在。
    李天明上辈子买的那个牡丹牌电风扇,一直用了十几年,除了噪音越来越大,一点儿别的毛病没有,最后还是闺女嫌弃太丑给扔掉了。
    在这种质量标准下,睡莲想要发展下去,只有走出去这一条路。
    由海城出发,覆盖整合华北地区,然后再和华生、牡丹这样的老品牌去掰手腕。
    想要做到这一点,质量自然是第一位的。
    “我这些天反复强调的,你必须往脑子里记,别怕得罪人,谁要是不好好干,该换就换掉。”
    李天明在巡视的同时,还不忘教天生如何管理。
    天生也很好学,李天明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记录了下来。
    李天明和李学庆商量过,未来电风扇厂就交给天生。
    他还有好些事要做,自然不能被一个小小的电风扇厂给捆住了手脚。
    李学庆家的两个儿子,也不是没考虑过,可天有和天来两兄弟太木讷,地里的活是行家里手,可要让他们做管理,还是太勉强了。
    这边正忙着,李蓉跑了进来。
    “哥,家里来且(客人)了。”
    李天明听了不禁好奇。
    “谁来了?”
    “是我嫂子她妈!”
    呃?
    李天明不由得一怔。
    这老太太怎么来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29/19445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