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探春

推荐阅读:贫道姓张,嚣张的张老六修仙:我靠捡修为横扫三界斩神:月神?王者女神修炼法则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逍遥四公子万圣毒仙全民:求生游戏,我有空间戒指权力之巅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臣对: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着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
    背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棣很庆幸自己的记忆力超强,能记住那么多名篇名作。读书,果然是有用的。
    当然,也不可能照搬全抄,得删减改换,毕竟有些文字是不合时宜的。
    抄的是那个时空状元卷,出自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答万历皇帝的策问题《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是那个时空唯一存世的状元卷。
    一旦动笔,便如行云流水般,脑子里一片清明,一字一句跳跃出来,只需照抄便可。
    这篇标准的八股文既然会被点作状元卷,自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大抵是说作为一国之君,当以法治国,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等等。赵秉忠生活在五百年后的明代,其时的封建君权制已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国家制度、君臣共治已臻完善,将那时的论点放诸此时自然是超前的,却也更能蛊惑人心……
    他心无旁骛的写着,连殿中的骚动也未发觉。
    赵煦原本端坐殿上,饶有兴致的观望着殿中进士作题,最终目光落在了王棣身上。
    也算是久仰大名了,这王三郎只比自己大了两岁,长得丰神俊朗,且眉宇身姿颇多英气,难怪说是文武双全呢。那几阕词很见功力,据说便是苏学士、周美成、秦少游这等词坛圣手也是赞不绝口。这倒罢了,大晏相公五岁便有“神童”之誉,十四岁获得进士出身,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大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大宋倚声家之初祖”。入宋以来,年少而能诗词者并不少见,但文才如王棣者,怕是空前绝后的了。《论语集注》一出,便是成名大儒也是瞠目结舌、自叹弗如啊。还有那《菜根谭》,蕴含人生哲理,深刻的体现了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可为儒家通俗读物之范本。这样的人,只能用“天纵奇才”形容,实乃国家之幸,朕之大幸。
    先前,赵煦得知省试策问题时大为恼火,以为刘安世此举是故意针对王棣等贡生,惜才心切,暗暗盘算该如何将这等绝世英才招揽入朝。好在刘安世还算未泯良知、悬崖勒马,最终点了王棣为省元。于少年皇帝而言,可谓是双喜临门,一则王棣未被罢落,二则刘安世迷途知返、或是将知贡举一事当作了投名状排队站位了。后者更让赵煦开怀……这种情绪或者说是念头是不可表露出来的,皇祖母尚在,一切需诫急用忍,欲速则不达。
    这会儿满殿进士作考,朝堂大佬来了好几位,赵煦不由得踌躇满志,眼见王棣笔走龙蛇,一时好奇,便走下殿来,慢慢的到了王棣身边观看。
    作为主考官的皇帝现场观看考生答题是不合惯例的,一干臣工可不乐意了,赶忙出声制止。当然,也没例法规定皇帝不可如此。
    刘挚端坐不动,只望了亦步亦趋跟在皇帝身边的李宪一眼。
    李宪晓得刚正森严的刘相公手段,心中暗暗叫苦,权衡再三,唯有低声提醒皇帝礼仪不可悖。
    赵煦津津有味的看王棣写道:“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而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之所不及者,必遗漏焉,故伪增受赏所从来也;语玄默者,首推汉文,彼其简节疏目,可谓阔矣!而注精于修持,则修持之所默化者,必洋溢焉,故四海平安所由然也……”
    写的好啊——后世人谈起精明的帝王,首推汉宣帝,他治理时官员称职,百姓安宁,可谓治理有效了!但他却又专意于检察,那么检察不到的地方,必有遗漏,靠造假得赏的人也就随之而来了;后世人说的深沉静默的帝王,首推汉文帝,他简约节制,不巧立名目,可谓是政策宽缓了!而他又特别注重修养持重,这种修养持重思想潜移默化,发扬光大,所以四海平安的社会就出现了。
    甚得联心,甚得联心哪,这才是经国济世之才,若依此言,何愁不能国泰民安、四海清平?
    皇帝看的意犹未尽,有些恼怒李宪再三提醒之举,瞪了老宦一眼,悻悻地走回殿上,想了想,低声说道:“李阿公,吾要看到这篇策问。”
    李宪愣了愣,低声应了声“是”。
    殿试殿试,殿中之试也,皇帝才是拍板定夺的不二之人。
    虽说殿试有初考官、覆考官、详定官等,但只是皇帝会临时选定办理殿试的具体事宜的殿试官员,只是起到挑选推荐的作用,最后还需皇帝划甲定名次。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11/92900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