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宋河山 > 第37章 人生总有再聚首

第37章 人生总有再聚首

推荐阅读: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诸天:无数的我,加入聊天群无始皇手谕,不得出银河边关牧者密续快穿世界吃瓜第一线归义非唐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仙岛养鸡:家族靠卖鸡蛋崛起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帝国崛起:西班牙

    过儿啊,圆润了。
    这是王棣再见苏过时的印象。
    是川蜀人士的基因?呃,应是喜好美食所致。
    数年未见,这苏三轮廓依稀,身材……一言难尽了。
    平素倒有书信往来,总不能……是文学之罪吧?
    关键在于,成长发育倒也罢了,可不可以学会纵向发展呢?
    王棣看看苏过,那眼神中的雀跃及无辜,还有些许赧然,再估摸着彼此间的海拔差,当即献上最灿烂且自认为最真挚的笑容:“苏三啊,好久不见。”
    苏三,离了洪洞县……
    太经典啦,有没有?
    苏三……过儿……那啥,表示不理解,横向发展的模范哪,当然不能简称为“横模”,只是眼皮子厚实多多,嗯,勉强能从眼缝里见着些微眼瞳子:“棣哥儿……”
    哇勒个去,要不要这么深情?
    打断木头那半声“姑……”,王棣同学略过某位厨……小伙伴,好整以暇的冲那住女郎点头作礼:“苏……小姐姐,好久不见!”
    “小姐姐”是恶趣味,“姑姑”自是唤不出口的。数年前,这位小姐姐硬要拿大,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作甚呢?总得还将回来。
    小姐姐确是长开了,十九岁,正当芳华,身形凹凸有致,亭亭玉立。女大十八变,数年未见,她变了不少,五官轮廓是未变的,但脸型瘦了些许,衬得鼻眼灵动精致了许多。川蜀多美女,她极好的印证了这句话。
    有趣的是,苏小妹同学脸上的神情隐隐透着疏离,似乎在刻意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早先,她肆无忌惮的表达对王棣的不屑一顾,实际上却是孩童间的好胜心理作祟,刻意摆出敌对的姿态,内心多半当对方是值得一起玩耍的伙伴。这点,从这数年她偶有书信与王棣可以得见。
    但眼下的若即若离却是真的。倒也正常,到了这年龄,结婚成家的大有人在,总得知晓男女之防。
    尤其是女子,十五及笄,一旦盘发插笄便算是成年,便可以谈婚论嫁了。苏小妹已经是大龄未婚女青年,纵然再叛逆,也不敢乱了礼教。
    男女有别,可非口头说说而已。
    但在她行标准的福礼过程中,王棣凑巧瞧见她眼角不自觉淌过的一丝不耐,不由暗自发笑:这小妮子啊,可不是循规蹈矩老老实实禀承家教礼数的主呢。
    过儿和姑姑冒雨在码头迎接,既表明了苏家待客的态度,另一方面亦是儿时玩伴间情谊的延续。
    但王棣身后的聂胜琼及小红却是“惊”到了苏氏姑侄。
    小红便是聂胜琼在“寒烟阁”时的侍婢,五岁时被卖入青楼,一直跟随聂胜琼左右,数年时间的相处,二人名为主婢,却似姊妹多些。聂胜琼为自己赎身从良,不舍小红,便一并为她赎了身,也算是全了这份情谊。
    小红今年十三岁,眉眼身段尚未长开,但眉目清秀,日后当不致长残。
    她倒还罢了,只是个长得还算秀丽的黄毛丫头,大户人家少不得都有些此类有收为妾室的丫鬟侍婢,可没甚稀罕的。但聂胜琼就不同了。
    她只安安静静地站着,着一身蓝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至若她的面容,不施粉黛,清丽婉约,典型的江南水乡美貌女子的五官,双眸黑白分明,澄静明亮,叫人难生亵渎之心。
    这样的女子,异性见了不免会怦然心动,同性见了要么自惭形秽,要么羡慕嫉恨。
    苏胖子(十八岁的年龄,可没法用“小胖子”形容)便眯了眯眼,瞬即睁大,转向王棣:“这二位小娘子是……”心里却是嘀咕不已:“王三郎啊王三郎,姑姑老惦记着你,你可莫要说已然婚娶了?若真如此,也……太不够哥们了……”
    也休怪苏过会作此想,王棣虽小聂胜琼两岁,大抵因为长期打熬身体之故,身高已窜到一米七八的样子,而且是穿衣显瘦脱衣显肉的那种:又因心智远超实际年龄,虽然眉目间尚存些许稚气,但骨子里流露出的气质却极为成熟,甚至偶见中年人方有的睿智。是以,年龄稍长差不多一米六五的聂胜琼与他相较,反倒似妹子多些。这二位男的俊女的美,站在一起极为般配,真真的亮瞎人的眼睛。
    王棣及聂胜琼二位当事人各怀心思,稍稍迟疑,宗沐抢着说道:“聂姑娘是王家小娘子的琴师哩。”
    “王家小娘子”指的是王未、王末姊妹,木头自认为光明正大的信息反而叫苏家姑侄想入非非:既是王家小娘子的琴师,怎地随着王棣来了杭州?奇怪也哉。
    数年前苏小妹及苏过跟随苏轼造访金陵半山园,结识了宗沐这位微雕小技师,成了玩耍在一起的小伙伴。宗沐最幼,比王棣还小一岁,不高不矮,身形适中,此次来杭州,最为欢喜,见了当年的小伙伴,愈发的“蠢蠢欲动”。
    只不过他对聂胜琼的介绍却让聂胜琼及王棣有些微的尴尬。没奈何,王棣咳了声,解释道:“聂姑娘是家里的客座琴师,此次一并前来,一是游历,二来也是见见故友。”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11/19395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