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洪荒大传之舒元卿 > 第77章 首阳讲道,后土预言

第77章 首阳讲道,后土预言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话说,当日通天见元始离开昆仑山,直奔人族而去。
    心道,两位师兄皆已下山,自己亦不能空留大殿,忙唤出多宝,对其言道,
    “多宝,为师欲下山,再游历洪荒,寻找成圣机缘,汝亦一起吧。”
    多宝一听,满心欢喜。
    只因来了昆仑山,一直在三清大殿中静修,内心早就烦腻,又不好明言。
    现在听老师之言,焉能不喜?
    “老师,吾等何时动身?”
    “就在此时。”
    “谨遵老师之命。”
    言罢,两人身影已消失于三清大殿中。
    再说太上那边,经过五百年时间,终于宣告功法大成,取名曰《丹经》。
    此功法是根据人族体质,再结合自己修行之大道而创。
    太上对炼丹之道颇具心得,此功法亦加入了很多炼丹之术。
    据传,后世很多炼丹修真,其炼丹之方皆取自这套功法。
    太上体内一查,暗自一惊,发现这些年,元神中之鸿蒙紫气正逐步炼化。
    此时,心里更笃定,成圣机缘一定在于人族。
    走出山洞,心情大好,识海一片清明,浑身顿时有说不出之舒适。
    功法既成,太上已在考虑,如何将《丹经》传授给人族?
    突然,灵光一现,暗骂自己糊涂。
    何不学道祖与舒元卿之法,向人族讲道,以此来传播自己之功法。
    想到此,却发现缺一处讲道之所。
    随后,太上驾起祥云,升在空中,慢慢找寻中…
    一日,正在行进间。
    忽见,眼前出现一座巍峨山峰,高耸入云,郁郁葱葱。
    从云端俯视,见山峰峰顶,乃是一处圆形盆地。
    盆地中央,有两块巨石,互为萦绕,形成一个阴阳太极形状,前面又天然生出一处平地。
    见此,心中暗叹,真乃天然讲道之所。
    落得云来,站在巨石之上,四周一望,内心忍不住赞叹。
    有诗为证,
    雾霭林深青鸾鸣,崖危苍藤猿声啼。
    九霄仙鹤排云过,山涧五色彩云壁。
    又见石壁,不知谁人刻有首阳山三字。
    “原来此山名曰首阳山,将作为吾太上第一次讲道之所。”
    见此,太上自言自语道。
    于是,太上端坐云团,散出无边气势,向洪荒人族宣告道,
    “吾乃昆仑三清之太上,将在百年后,在首阳山讲道三千年,人族有缘人皆可来之。”
    话音刚落,伴随一股强大法力散出。
    顷刻间,整个人族识海中,生成了一幅去首阳山之路线图。
    顿时,整个人族沸腾了。
    话说,当日人族比武结束,元始现身,鼓励欲拜其师者,可前往昆仑山。
    广成子等众人,在得到去昆仑山之路径图后,相约去了昆仑。
    而玄都本欲亦去,但想到,太上之语曾曰,“吾俩有师徒之缘。”,于是就选择留了下来。他坚信,太上还会出现,不然作为一名大神通者,不会与自己如此言之。更不会无缘无故现身竹林,且还赐下法宝。
    若真能拜太上为师,自然是最佳,毕竟其还是元始师兄呢?
    想到此,玄都选择回家,默然守候之。
    这时,有人问他为何不去昆仑山修道?他总是笑而不语。
    一日,玄都正在家中陪伴妻子,忽闻太上之语,内心激动无比。
    于是,告别妻子,欲去首阳山听道。
    临行前,望着妻子恋恋不舍之眼神,玄都明白,这一去,两人将分别三千年之久。
    但为了人族未来,他毅然踏上了去首阳山之路。
    此时,玄都惊讶发现,去首阳山者也是络绎不绝。
    原来当初人族从原始口中得知,昆仑三清有三人,分别是大师兄名曰太上,二师兄是元始,还有三师弟通天。
    很多人族等比武结束后,纷纷回转自己部落,把原始收徒之事告知部落族人。
    此时,有人提出,原始愿意收人族为徒,其师兄自然也会,那何不拜实力更强之太上为师呢?这时,也有人提出,元始已给了去昆仑山之路线图,而其师兄人不知现在何处,是否会收徒,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建议去昆仑山修道比较靠谱。
    两种人之言语皆是有理,结果是一部分人选择留下,而另一部分人选择去昆仑山修道。
    今日,终于等到三清之首太上讲道之语,留下这一波人,激动异常,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马上就去了首阳山。
    短短百年间,首阳山已聚集了大量人族。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族竟是从昆仑山退回来的。
    太上见讲道时间已至,不理会众人,就独立讲起道来。
    再说当时元始回了昆仑,发现三清大殿中通天已不在。
    掐指一算,已知通天师弟又游历洪荒去了。
    神识散开,发现已有人族正往昆仑山赶来,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
    元始内心早有想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听自己道法。
    能听者,皆需机缘与实力。
    其理念与后世“宁缺毋滥”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183/19255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