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明德书院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顾刺史和宋县令满脸心痛,神色惋惜地离开了良民村。
    没过两天,就有人送了四头牛外加两个孩子的启蒙书籍和笔墨来。
    郝仁那天婉拒了顾刺史的美意,说孩子在村中上学就很好。
    顾刺史幽幽地看他:
    “不要毁了下一代。”
    郝仁:……
    苏知知开始有点犹豫,但是很快就决定了,她想去县里上学。
    “我去!爹,我想去!”
    苏知知满眼小星星地看着郝仁夫妇。
    因为平日很少有机会出山,她偶尔有机会去县城里,觉得县城里人多热闹。
    街上有糖人、炸糕等好多吃食,还有很多街头艺人杂耍。
    县城离黑匪山近得半日就能到,要是去了县里念书,她就可以在县城和村里两边玩了。
    更重要的是,她翻了一下刚送来的启蒙书,发现她都学过了,再学一遍的话肯定很轻松。
    苏知知缠着伍瑛娘,眼里明晃晃写着“想去”。
    伍瑛娘推着苏知知往外边走:
    “好了,先别吵了,我和你爹商量一下这事。今天要去学堂的。”
    苏知知不闹了,背着书箱走了。
    郝仁看着衙役送来的书本,神色不明。
    伍瑛娘看着夫君,用打趣的口气道:
    “怎么?女儿想出去,你舍不得了?”
    郝仁喉间叹出一口气,又低又长。
    “阿仁,你知道,我们不可能一辈子困在山里,总有一日会出去。”  伍瑛娘坐在门口擦拭她的红缨长枪。
    她多年前独自行走江湖,初次遇到裴璇时,两人不打不相识。
    当年她用的就是这杆长枪。
    “璇儿若是还活着,以她的性子,不会拘着知知。  你看知知见到阿澈那么高兴,她也想要同龄的玩伴。别的孩子能做的,她为何不能?”
    伍瑛娘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入了郝仁的耳朵。
    风吹得门外的树冠轻摇。
    满树枝叶映着风和阳光哗啦啦作响,似有人低语。
    郝仁犹豫再三,终究是不忍心把苏知知拘束在山中:
    “去就去吧,反正离得不远,上学就在县城,放假就回村里。”
    郝仁和伍瑛娘这边做好了决定。
    没过几日,正好薛玉成暗中派了亲信来。
    为了让薛澈安心在浔州住下,他们已经为薛澈造好了新的身份户籍,是薛家早就在岭南没落的旁支庶子,恰好与薛澈同名。
    对外可称家中长辈早亡,寄养在郝仁家中。
    岭南太偏远,不会有人查过来,也不会有人见过薛澈。
    和户籍信息一起送来的,还有银票和金子,外加不少珍贵药材。
    接下来的日子,郝仁忙着提前安排好村中事务,伍瑛娘则给苏知知和薛澈置办日常用品。
    四月中旬的时候,一家人整整齐齐地搬家去县城。
    县城人杂,为了安全着想,跟着一起去的还有秦老头和孔武。
    看着就像是一对夫妻带着上下老小进城。
    阿宝也跟来了,远远地在上空盘旋,恰好在灼热的日光中给一家人投下一片阴凉。
    驴车晃晃悠悠,孔武坐在前头赶驴。
    苏知知坐在后边的车上,兴奋得手舞足蹈:
    “去了县城,要先吃龙须糖!”
    “要去街上看喷火!”
    “还有那个观什么楼看唱戏……”
    薛澈观察着周围环境。
    他之前被吴老三绑来是关在车里的,没见过一路来时的场景,这会儿才意识到黑匪山的位置其实很偏很隐蔽。
    虽然离县城距离不远,一般人很难找到这山洼里来。
    伍瑛娘从装干粮的包裹里拿出装了泉水的竹筒,还有一些晒干的肉脯、果干分给大家吃。
    等到了县城,他们租了个两进两出的院子。
    苏知知和薛澈还有孔武在街上吃吃逛逛了几日,很是开心,一直到要去书院那日才想起来问一句:
    “娘,我和阿澈去哪念书呀?”
    伍瑛娘:“明德书院。”
    苏知知和薛澈要入读的是明德书院。
    明德书院是白云县唯一的启蒙私塾,在这就读的都是五至十二岁的孩子。
    县里面有条件念书的人家,大多把孩子送到这来。
    一是因为单独在家中请启蒙夫子对百姓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二是因为,翻遍白云县上下,能教书的也就那几位夫子,想单独请也请不到人。
    明德书院的夫子们起码都是中过秀才的,是当地有名气的读书人。
    书院里男女学生都有。
    大瑜鼓励女子念书,后宫设立了不少女官之职。一心向学的女子也有机会参加皇后或长公主主持的女官考核。
    因此各地书院中都有女学生,虽然比例少,但并不稀奇。
    苏知知在路上问个不停:
    “娘,县里的书院和村里学堂有什么不一样?”
    伍瑛娘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如何作答,她也没在书院念过书。
    她自小习武,看书识字都是师父教的,还是为了读懂枪法。
    “娘也不清楚,但是你在书院上课时不能吃零嘴了。”  伍瑛娘叮嘱。
    苏知知:“那我可以给夫子吃吗?”
    薛澈在旁边不由得开口:“也不可以的。”
    他想起之前在村中念书时,苏知知时不时就掏出个烤地瓜、干枣什么的跟大家分着吃。
    秦夫子不但没制止,还吃得很乐呵。
    伍瑛娘又叮嘱:
    “在书院里要好好完成功课,不要去抓鸟爬树,挖草捉虫。”
    苏知知反问:“娘,我是去念书的,怎么会去捉虫子呢?”
    伍瑛娘:“……娘是说万一。”
    几人说着,就走到了明德书院门口。
    明德书院地处白云县东侧,在县城边缘,依山而建。
    书院大门古朴厚重,门环上的纹路已经被磨得看不清样式,门楣上书“明德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门童引着三人去见书院山长柳明枝。
    柳明枝曾中过举,教书几十年,教过的学子也有不少如今在外地做官,因此在白云县很有威望。
    伍瑛娘带着两个孩子来的时候,柳明枝正在作画,画的是山间花鸟图。
    山间树枝上停着一双红嘴相思鸟。
    柳明枝几次落笔又停下,总觉得少了几分生动意趣。
    “山长,有位娘子带两位学子来了,是顾刺史推荐来的。”  门童禀报。
    柳明枝放下笔。
    顾刺史跟他打过了招呼,他知道会有两个山里的孩子来书院念书。
    他料想过大概会是佝偻局促的母亲带着裤腿沾泥点的孩子来。
    可他一抬头,就见一个眉间很英气的妇人牵着两个面容秀气的孩子。
    干干净净,举止有礼。
    柳明枝怀疑他是不是认错了:
    “这位娘子可是自良民村来?”
    伍瑛娘点头,将准备好的东西交到门童手上:
    “山长,这是束脩,两个孩子就有劳山长费心了。我们从良民村来了县城,在县里赁了个地方住下,要是孩子在书院有什么事,山长尽可差人来寻我们。”
    柳明枝拒绝伍瑛娘拿来的束脩:
    “顾刺史已经和老夫说过了你们的情况,你们村为浔州治安尽了不少力,可免除束脩。”
    伍瑛娘还是坚持要给。
    这是孩子念书的费用,他们给得起就一定会给。
    伍瑛娘又对着柳明枝客气地嘱托几句,然后摸摸两个孩子的头:
    “知知、阿澈,在书院好好念书,过十日就能回家了。”
    苏知知看着伍瑛娘离开的背影,在心中已经开始掰指头数日子了。
    明德书院学生不少,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分为勤学堂、桃李堂、闻道堂。
    学生水平从低到高。
    勤学堂的学生还在学《千字文》时,闻道堂的学生已经在写文章了。
    薛澈:“请问山长,学生当去何处?”
    柳明枝的目光从两张稚嫩的小脸上扫过:
    “先考一考。“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113/19227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