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称帝前夕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就在袁术、刘表、刘焉三方在荆州、益州之地互相算计,随时准备互相攻伐的时候。
洛阳!
杨升这几天可谓是忙的脚不沾地。
自从他宣布准备建国称帝之后,就没有一天能清闲下来。
首先就是官职问题。
因为他采用三省六部制,但他自己又加了几部在里面。
这些官职倒没什么,但接下来的各部的郎中、员外郎、主事,寺卿、侍郎、侍中这些官职都需要选任人担任。
他和王毓、荀攸、田丰、王必一连忙了好几天才堪堪把人员定下来。
于此同时进行的是之前皇宫的收尾工作,将军府里面的东西也开始不断的运进皇宫里面去,这座建了三年多的皇宫也即将迎来它的新主人。
这天,随着几件大事被敲定下来。
杨升也难得的松了口气,其他几人也都松了口气。
突然他看着王毓几人身上的衣服,瞬间才想起之前他就让人设计了新官服。
毕竟大汉朝的官服都是一个样式,文官着黑袍,武将着红色。
从外观来看,所有人都是一样,完全分不清官职大小。
他看了看天色还早。
于是说道:“好了!
官位的事情现在已经基本定下,就算以后有改动估计也是微调。
现在我要说一件关于官员的大事。
官服!”
官服?
这?
王毓几人一愣。
杨升继续说道:“新朝就不止要改革官员制度,就连官服我也想一并改了!
大汉之前的官服太过统一,也难以区分官职大小。
所以,我准备以颜色来区分官职。
必然三省之首按制度必须着紫色官服,各部尚书着红色、各部佐官着绿色等等。
如此大家一看官服就知道官职的大小....。”
说着说着杨升就停了下来。
众人都以为杨升已经说完了。
王毓率先拱手道:“主公之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但自古以来....!”
杨升抬手打断了他,说道:“说到官职大小,我准备按品级和官服来区分大小!
你们意下如何?”
这?
众人顿时又错愕了!
荀攸拱手道:“主公!这官职之事自古以来都是以官职、印绶来分。
如此大规模的改制品级,是否不妥?”
杨升摆手道:“你们先听我说完!
我准备从上往下给各级官员分品级。
第一,品级制度如同构建了一个庞大而有序的金字塔结构。
最上层是我们,下面则是无数的基层官员。
从基层的小吏到朝中的大员,每一级都有其明确的位置。
这会使得整个官僚体系层级分明,便于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通过品级划分,不同级别的官员职责与权力范围得以清晰界定。
比如在地方行政中,县令负责一县的民生事务,而郡守统管数县,刺史统管数郡,他们品级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管理事务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
这样能避免权力的模糊与重叠,减少官员之间因职责不清而产生的推诿、拖沓现象,更利于政令推行。
第三品级的存在为官员提供了明确的晋升目标。
我想所有人做官都是奔着升官而来来到。
官员们为了提升自己品级,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待遇,会努力做出政绩。
这种激励机制激发了官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合理的晋升途径也有助于留住人才,保持整个朝堂的稳定。”
这?
下面的几人听完杨升这一大段话,对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
杨继续说道:“此事我们就先定下来,如果以后推行不下去或者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在改进!
而且新朝就要有新的气象,此事就这么定了!”
眼看杨升已经把事情定下了。
荀攸拱手道:“那不知主公打算如何分品级?”
杨升思索了一下,九品中正制他虽然了解的不多。
但后来的隋、唐、宋、明的官僚制度都脱胎于这一套,但在他看来后来的品级制度已经和九品中正制完全就是两个东西。
相同的只有前面两个字“九品”而已,而不是单纯的把“中正制”这三个字给取消掉了而已。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中的“品”,最开始说的并不是后来朝代用衡量官职大小的品级。
而说的是对某一个即将要为官之人品评。
而且品评一个人是否适合为官,主要有三个内容。
第一,家世,评的是这个人家庭出身和背景,其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第二,行状,评的是这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
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第三,定品,评的是确定这个人品级。
洛阳!
杨升这几天可谓是忙的脚不沾地。
自从他宣布准备建国称帝之后,就没有一天能清闲下来。
首先就是官职问题。
因为他采用三省六部制,但他自己又加了几部在里面。
这些官职倒没什么,但接下来的各部的郎中、员外郎、主事,寺卿、侍郎、侍中这些官职都需要选任人担任。
他和王毓、荀攸、田丰、王必一连忙了好几天才堪堪把人员定下来。
于此同时进行的是之前皇宫的收尾工作,将军府里面的东西也开始不断的运进皇宫里面去,这座建了三年多的皇宫也即将迎来它的新主人。
这天,随着几件大事被敲定下来。
杨升也难得的松了口气,其他几人也都松了口气。
突然他看着王毓几人身上的衣服,瞬间才想起之前他就让人设计了新官服。
毕竟大汉朝的官服都是一个样式,文官着黑袍,武将着红色。
从外观来看,所有人都是一样,完全分不清官职大小。
他看了看天色还早。
于是说道:“好了!
官位的事情现在已经基本定下,就算以后有改动估计也是微调。
现在我要说一件关于官员的大事。
官服!”
官服?
这?
王毓几人一愣。
杨升继续说道:“新朝就不止要改革官员制度,就连官服我也想一并改了!
大汉之前的官服太过统一,也难以区分官职大小。
所以,我准备以颜色来区分官职。
必然三省之首按制度必须着紫色官服,各部尚书着红色、各部佐官着绿色等等。
如此大家一看官服就知道官职的大小....。”
说着说着杨升就停了下来。
众人都以为杨升已经说完了。
王毓率先拱手道:“主公之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但自古以来....!”
杨升抬手打断了他,说道:“说到官职大小,我准备按品级和官服来区分大小!
你们意下如何?”
这?
众人顿时又错愕了!
荀攸拱手道:“主公!这官职之事自古以来都是以官职、印绶来分。
如此大规模的改制品级,是否不妥?”
杨升摆手道:“你们先听我说完!
我准备从上往下给各级官员分品级。
第一,品级制度如同构建了一个庞大而有序的金字塔结构。
最上层是我们,下面则是无数的基层官员。
从基层的小吏到朝中的大员,每一级都有其明确的位置。
这会使得整个官僚体系层级分明,便于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通过品级划分,不同级别的官员职责与权力范围得以清晰界定。
比如在地方行政中,县令负责一县的民生事务,而郡守统管数县,刺史统管数郡,他们品级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管理事务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
这样能避免权力的模糊与重叠,减少官员之间因职责不清而产生的推诿、拖沓现象,更利于政令推行。
第三品级的存在为官员提供了明确的晋升目标。
我想所有人做官都是奔着升官而来来到。
官员们为了提升自己品级,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待遇,会努力做出政绩。
这种激励机制激发了官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合理的晋升途径也有助于留住人才,保持整个朝堂的稳定。”
这?
下面的几人听完杨升这一大段话,对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
杨继续说道:“此事我们就先定下来,如果以后推行不下去或者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在改进!
而且新朝就要有新的气象,此事就这么定了!”
眼看杨升已经把事情定下了。
荀攸拱手道:“那不知主公打算如何分品级?”
杨升思索了一下,九品中正制他虽然了解的不多。
但后来的隋、唐、宋、明的官僚制度都脱胎于这一套,但在他看来后来的品级制度已经和九品中正制完全就是两个东西。
相同的只有前面两个字“九品”而已,而不是单纯的把“中正制”这三个字给取消掉了而已。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中的“品”,最开始说的并不是后来朝代用衡量官职大小的品级。
而说的是对某一个即将要为官之人品评。
而且品评一个人是否适合为官,主要有三个内容。
第一,家世,评的是这个人家庭出身和背景,其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第二,行状,评的是这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
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第三,定品,评的是确定这个人品级。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094/18952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