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虎牢关五

推荐阅读:僵约:末日危机后,最强僵尸诞生换婚后,纨绔世子白日装乖夜抵门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上辈子被冷落的前夫,他不理我了大唐傀儡医九十年代拆迁户极道剑尊穿书七零:我拿捏了高冷大队长陈轩许静沈冰岚天海医科大学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

    虽然自己没费一兵一卒就得了洛阳,但又是一阵不爽是怎么回事。
    他已经尽量高估李儒的计谋了,但最后还是忍不住迈步走进了他设下的圈套。
    不行!
    不管怎么样,早晚一定要报复回去。
    刘备三人回了大营。
    袁绍正在召集众人饮酒作乐。
    刘备当即就要上前质问袁术,是不是私藏了传国玉玺。
    还有袁绍,之前招董卓进京是不是包藏祸心。
    但被孙坚一把拉住。
    曹操上前两步对着袁绍拱手道:“哎!盟主,我等三人空耗此行。”
    袁绍摆了摆手:“坐下吧!明日我们便进兵虎牢关,让着杨子平知道我们的厉害。”
    “好!”
    下面响起一阵应好声。
    夜晚!
    曹操、刘备、孙坚三人齐聚曹操的大帐。
    刘备直接说道:“叔父和父亲才亡故不过三日,他们兄弟二人居然还有心情摆宴?
    袁家兄弟,真是孝子贤孙啊!”
    语气中还充满的讥讽。
    孙坚摇了摇头。
    曹操出言道:“哎!没想到啊!我曹操居然有一天会成为他人的棋子!”
    嗯?
    这下孙坚有些不明白了。
    于是问道:“孟德何出此言?”
    曹操苦笑道:“当时我借着王允的七星宝刀,孤身前去刺董,但失败了,你们都知道吧?”
    刘备和孙坚都点了点头。
    曹操继续说道:“你们知道我是怎么逃出洛阳的吗?”
    怎么逃出洛阳?
    不是你一路逃回来的?
    难道其中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
    还没等两人发问。
    曹操就说道:“我是被人救下的。
    当时董卓的亲卫统领胡赤儿已经追上了我,就在我以为就要丧命在洛阳城内了。
    谁知这时冒出来十几个手持强弩的黑衣人。
    所以我才能活着逃出洛阳。
    但我出了洛阳以后,各地却没有人通缉和追杀于我。
    所以我才安然的回到谯郡。”
    孙坚和刘备对视一眼。
    他们居然不知道还有这事?
    哎!
    曹操叹息道:“现在看来,我当时不过是一枚棋子啊!
    而弈棋的人应该就是袁隗和董卓。
    我派人打探过。
    果然!
    第二天董卓从袁隗手中得到了禁军的兵权。
    现在想来,这局应该是董卓赢了。
    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又怎么会在意我这一枚棋子的死活?
    在联想今天杨子平的话,我都明白了。
    最后这一局,袁家赢了,董卓和大汉都输了!”
    这?
    刘备和孙坚两人都有些懵。
    感觉明白了什么,又没明白。
    很快两人就告辞了。
    在两人走后。
    戏忠和曹仁走进了曹操的大帐。
    戏忠拱手道:“主公!今日看来劝说杨子平不顺,明日这关下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丧命于此!”
    曹仁什么都没说,安安静静的走到一旁直接坐了下来。
    曹操听见戏忠的话,摇了摇头。
    说道:“不会的!”
    这?
    戏忠问道:“杨子平拒不开关,不管其有任何理由,皆不能成为阻挡讨董联盟大军。
    袁本初身为讨董盟军的盟主,不可毫无建树,这一战怎么都要打...”
    曹操打断了他,苦笑道:“讨董联盟大军?”
    哈哈哈!
    说着说着他就笑了起来。
    笑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这?
    戏忠和曹仁都懵了。
    曹操这是怎么了?
    过来好一会。
    曹操用衣袖擦了擦眼角,说道:“志才啊!你不觉得我很可笑吗?”
    这?
    曹仁问道:“孟德!你这是...”
    曹操抬手打断了他,说道:“我告诉你们,这天下根本就没有逆贼!”
    这?
    曹仁和戏忠彻底懵了。
    曹操这是疯了吗?
    怎么今天去了一趟虎牢关,就变得神经了?
    是受什么刺激了吗?
    要知道曹操可是讨董联盟最坚定的人了。
    现在说出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
    曹操看着两人说道:“来来来!我告诉你们,杨子平今天对我说的话。
    几年前,....”
    曹操不仅把杨升的原话说了。
    其中还包括他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
    必然袁绍逼何进让何苗统兵北军支援雁门,和力劝何进引外兵进京,消灭十常侍。
    再到他孤身刺董,失败后在不明势力的接应下,逃出了洛阳。
    接着发布诏书,联合诸侯讨伐董卓,意图光复大汉。
    刚开始戏忠和曹仁两人还在感叹。
    这杨升和杨家真是大汉的栋梁,倾尽全力的保护大汉北疆安稳。
    其实算起来。
    从之前的杨震开始,杨家一直都是大汉的柱石。
    杨震开学讲经二十多年。
    最后官至太尉,为官二十多年清廉公正,没有任人唯亲,也不谋私利。
    堪称为官者的楷模。
    其子杨秉不和外戚勾结,断然拒绝了当时大将军梁冀的高官厚禄拉拢。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094/18950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