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171章 杨赐的提点一

第171章 杨赐的提点一

推荐阅读:皇修盛唐风华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毁容沉塘后,特工王妃送全家火葬场!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创业在晚唐僵约:末日危机后,最强僵尸诞生换婚后,纨绔世子白日装乖夜抵门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但杨赐一句老夫感觉时日无多,就记挂着你的婚事,不然如何下去见你父母?
    好吧!
    一切都是杨赐做主,他这个主事人连发言权都没有。
    最后由张臶推算出十二月二十六日是吉时。
    转眼时间来到年底。
    学校也放了寒假。
    教学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也纷纷回到了教育部。
    准备继续下一个学期的教育内容学习。
    杨升也接见了众人推举的代表。
    刚开始他还以为众人会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什么的。
    但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才疏学浅,怕误人子弟。
    特别的当他们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
    杨升对众人的反应很满意。
    毕竟教师一职,最重要的是德行。
    思索了一会。
    他提笔给众人写了一篇后世韩愈的《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里面他还修改了一些内容,最后的李蟠求学于韩愈他就没写。
    而是改为“赠天下有德之师,今升作《师说》以贻之。”
    看完杨升的大作,不少人都放下了之前担心。
    觉得自己能在杨升麾下任教一方,也是自己等人的荣幸。
    随着《师说》的传播,杨升又在北方读书人当中刷了一波声望。
    蔡邕几人看完之后都沉思了一番。
    叹了口气之后,来了一句,子平之才不可琢磨,可惜...。
    最后杨升直接把这篇师说作为所有进入教育部,即将担任教师的人必读文章。
    转眼时间来到了十二月二十六日。
    这天天气难得转暖,也没有下雪。
    不得不说,张臶这时间推算的真好。
    看着自己将军府内到处张灯结彩的。
    杨升虽然没结过婚,但总觉得这一切是不是都太快了些。
    但很快众人贺喜的声音就打断了他。
    不少百姓听说杨升成婚,纷纷送了礼物,有送鸡、鸭的,有送粮食和各种礼物的。
    杨升拒绝不过来,于是直接吩咐赵风和张辽,让他们两人按市价收购百姓们送来的东西。
    关羽远在云中没有回来,但他让王旭捎带了他的祝福。
    看着麾下众人,除了有事走不开的人没回来,其他人都到了。
    最开心莫过于杨赐、蔡邕、王毓和麾下一干文士了。
    最后杨升接在将军府外面的街道上摆开流水席,让前来观礼的百姓们也坐下吃席。
    甚至后来人手不够用,杨升直接下令让军中伙房里面的人都来帮忙。
    大宴一直持续到夜晚!
    杨升借着醉酒才被人抬回了后院。
    进了婚房,杨升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看着坐在床边美艳动人,娇羞的蔡琰。
    他不由的心头一跳。
    自己两世为人,恋爱都还没谈过,但现在就结婚了?
    还是第一次结婚?
    随后走上前轻轻拉起了她的手。
    蔡琰不敢看他,红着脸低声道:“还请夫君怜惜!”
    ...
    杨升新婚过后,时间来到一月中旬。
    这天杨赐难得来到了太守府。
    看着外面大雪天却孤身一人而来的杨赐,他不由的有些诧异。
    但还是恭敬的把杨赐迎进了前厅。
    等杨赐坐定,他刚准备说话。
    杨赐直接说道:“子平!老夫有些话要和你说。”
    额?
    怎么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看着一脸严肃的杨赐。
    他还是对着旁边的张辽说道:“文远!带人退下,守住前厅任何人不得靠近!”
    “诺!”
    很快两人坐定。
    杨赐先是看了一眼杨升才说道:“子平!看到你成婚了,老夫也了却了一桩心事!”
    杨升刚要说话就被杨赐打断了。
    杨赐接着说道:“老夫来到雁门已经好几个月了。
    从你麾下众人,在到你的治下,看得出来你确实用心了。
    也看得出你的志向不小!
    老夫十分欣慰!
    但这里面有几个很大很大的问题。
    甚至有很大可能会威胁到你自己的生命安全!
    所以老夫今日上门,给你提个醒!”
    嗯?
    很大的问题?
    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这?
    杨升不由得重视起来,拱手道:“还请伯父教我!”
    杨赐摆了摆手,说道:“第一,你治下人才辈出,政治清明,武备充足。
    麾下悍将众多,可谓是兵强马壮!”
    嗯!
    杨升点头,这没什么问题啊?
    自己治下现在有三个郡。
    但政治清明自己武备充足,鲜卑人不敢南望。
    百姓安居乐业,是大汉少有的乐土。
    而且他还花费大力气新修水利和道路、重视农耕、鼓励办学、收取商税。
    最主要的是收复云中两郡,安抚流民、恢复两地的民生,这些可都没花刘宏和朝廷一毛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094/18949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