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黄巾终定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起初众人都同意推广汉语拼音,毕竟这样一来启蒙的难度就会小很多。
    但大部分人都反对推行简化字,表示要遵循祖制。
    最后还是杨升上前,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的出现。
    文字逐步演变成甲骨文、金文、小篆、行书、直到现在汉隶书。
    期间各种繁杂的文字他都一一介绍。
    一直到到秦始皇废弃各国的所用字,把每一个字都统一一个写法,这一套下来。
    众人都闭嘴了。
    毕竟用杨升的话来说,这是历史的发展进程,是他们挡不住的。
    而且杨升自己所写的书法,他们也都临摹过。
    确实是现在汉隶的进化版,笔画硬朗整体字看着更美观。
    看着简体字和汉语拼音被成功实行了下去。
    他不由的松了口气。
    有时他在想要不要成立一下教育部呢?
    自己麾下也还欠缺一个劝学从事,找谁呢?
    蔡邕,名声和学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顶尖的人!
    说干就干,于是他就朝着蔡邕家而去。
    两天后。
    教育部成立了。
    蔡邕接下了劝学从事的职位。
    当杨升在他面前说起,他准备在雁门三郡的教育上和雁门书院内推广汉语拼音和简体字时。
    让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蔡邕十分抵触这两样东西。
    认为杨升有些离经叛道了,对着他好一通训斥。
    喷得杨升一脸无语。
    但杨升一在坚持,毕竟这是能让大量人在短时间内学会并写出来的快捷办法。
    也是缩短平民子弟和世家子弟之间差距的最佳办法。
    他说什么都不会就此轻易舍弃掉。
    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在郭全、张臶两人的劝说下两人才放下争执。
    蔡邕最后还是松了口,表示雁门书院杨升不得插手,其他任由他去折腾。
    杨升一脸的无奈。
    想在短短几年内就把一个人培养成一个读书人,只能靠这些办法了。
    这个时代只有家境殷实的人家或者世家才会在孩子3至4岁就开始启蒙了。
    而且多数都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启蒙。
    这都还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
    记住前提,这是家境殷实的人家或者世家。
    普通平民百姓呢?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饱都困难,哪里有什么机会启蒙学习呢?
    可能大部分人一生都没有听见过读书声。
    如果照古法进行启蒙,那么要多少人当教俞习?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后世统一入学的办法。
    3岁的孩子直接入学但太小,只能把年龄放大到7岁。
    7岁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少年知事的时候了,也是最适合学习的时候。
    原本想着蔡邕同样推广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也好全面推广开。
    但现在嘛!
    他大手一挥,把思教部的几十人划在了教育部下面,直接对他负责。
    几天后。
    经过初步培训的人已经能够掌握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了。
    但随着深入学习,众人才发现,这简化字用来启蒙和推广太合适不过了。
    不仅没有了繁琐的笔划,而且容易记住,书写的也更快了。
    而且从简体字反过来看繁体字,也完全能看懂。
    毕竟这东西完全就是一脉相承的。
    众人都是识字的人,反过来学习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上手十分快捷。
    但蔡邕对此依旧嗤之以鼻。
    接下来就是数学和历史了。
    有了前面的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他们很容易就接受了阿拉伯数字。
    这天。
    杨升难得清闲,在后院看起了书。
    别说,八月的天气还是有点的热啊!
    他坐在树荫下还稍显凉快些,旁边还摆放着水果和一些糕点。
    最主要是旁边用扇子给他轻轻扇风的人。
    伴随着旁边飘来的阵阵香风。
    令人心旷神怡。
    蔡邕、郭全和他麾下的人,把家里有的书都送进了工匠坊。
    到现在已经全部完成刊印,但不管是什么书杨升都有一本,
    同时书院已经开刊印他编写的教材了。
    这天他正在看的是蔡邕的稀世珍藏。
    之前他也看过不少杂书。
    其中就有号称是历代皇帝都会读的一篇课文。
    号称是皇帝必读西汉时期贾谊的《过秦论》。
    杨雄的大作《太玄经》,自己祖爷爷的杨震《因风灾上疏谏微行》等。
    今天看的是班固亲笔着作的《汉书》,看着里面好多都是自己不知道历史趣闻。
    特别的东方朔和汉武帝记事篇。
    里面记载了好多东方朔和汉武帝的各种趣事。
    直到他看到里面有这么一段,“高奴有洧水,肥可燃?”
    原本他都准备翻过去了,但他忽然看到了个熟悉的词。
    洧水?
    洧水不是起源于黄河,流经豫州的一条支流吗?
    而且之前他率军南下就曾经渡过。
    怎么会在高奴?
    而且高奴?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094/18949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