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未来的路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七十吨可以卖好几万金了。
而且这还是参考了黄酒的价格,按现在散白的质量卖一斗一金都有人买。
只是买的多少而已。
而平时用的钱币,叫五铢钱。
五铢钱说的不是面值,“铢”是钱币的重量单位。
一铢等于0.65克,也就是说一枚标准的五铢钱重量是五铢,也就是3.25克。
而东汉时期,一金为二十两,一两是。
一两金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所以一金等于24铢×20两,就是480铢。
换算下来汉代一金应该和96枚五铢钱对等。
当然这是大汉朝廷制定的标准。
但这个标准从制定的那天起上下一直都在不断往上浮动,但幅度都不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个比例就开始崩坏了。
之前到了桓帝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四百多钱换一金。
在汉灵帝刘宏继位后,因为缺钱享乐,所以大量的铸造发行五铢钱,这就导致五铢钱连续的贬值。
现在的一金已经到了可以换到五百多枚五铢钱了。
部分地区更是到了七百多钱换一金的情况。
也就是原本的物价在桓、灵两帝在位期间已经翻了近七倍多。
眼见钱都不值钱了,汉灵帝干脆停止了铸钱的事。
但却从光和元年(178年)开始,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
史称卖官鬻爵。
到现在的光和五年(182年),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演变到了连三公都可以卖的地步。
其实卖官鬻爵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了,但那是为了和匈奴开战积攒实力,卖的也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虚职而已。
哪像刘宏,三公大臣的位置只要给钱都随便卖。
但不得不说大汉真的很幸运,这种处于经济崩坏边缘的情况却一直持续到了董卓专权时期。
到后来董卓在虎牢关失利,退出洛阳来到长安。
来到长安后董卓贪图享乐,修筑郿坞搜集天下珍宝和美女肆意享受。
后来因为没钱了,更是派人融了先秦时期的铜人,大量铸造劣质的五铢钱,也称“小钱”。
就更加的导致五铢钱贬值,终于大汉的经济体系彻底崩溃了。
之后造成中原地区一金可换万钱的情况。
到最后甚至有些地方直接放弃了五铢钱,改为以物易物或者直接以金为货币进行交易。
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到了三国鼎立后才稍稍缓和过来。
在三国鼎立之后,社会也相对稳定了下来。
随后曹魏、蜀汉和孙吴都先后发行过自己铸造的钱币,都想重新整合自己治下已经崩坏的经济。
曹魏发行了“新五铢”,是一种新铸造的五铢钱,只改了一下钱币上的字而已,想逐渐取代了之前的汉五铢钱。
蜀汉发行了“直百钱”,意思是一枚新钱顶以前的一百枚五铢钱。
孙吴虽然是发行自己货币最晚的一方。
但也发行了印着“大泉五十”、“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面值的新铜币。
可见当时三国的经济一团糟乱,从发行货币的面值上也能看得出来这时期通货膨胀得厉害。
虽然后来晋一统天下,但经济情况刚刚有所好转就来到了八王之乱,接着就是数百年的南北朝。
这种混乱的经济状态一直到杨坚再次完成大一统之后才开始把经济整治过来。
接下来是纸了。
纸应该会比较轻一些。
但自己不打算卖。
棉布嘛!
这个没啥概念,但看着这密度一立方米应该也有个一吨吧!
根据原主的记忆,现在的布匹从麻布到蜀锦、丝绸价格也在逐渐上涨。
麻布也从之前的两钱一尺涨到了十几钱一尺,蜀锦和丝绸更是超过了四百钱一尺。
汉代一匹布标准来算,是长十丈、宽五尺,而一丈有十尺,而一尺是33.33厘米。
一匹布也就是一百尺也就是33米长,宽度一米六左右。
一匹麻布的价格都要几百钱,差不多到一金多了。
这棉布怎么也应该比麻布要贵吧!
但他也不准备卖掉这些棉布,准备留着以后有大用。
毕竟衣、食、住、行,衣为第一。
衣、食现在自己是不愁了。
肉的密度接近一立方米一吨,一箱应该也有七十吨朝上。
猪肉的价格这个没太关注过。
肉类更是不可能卖的,和棉布之类的完全可以留着作为战争物资储备起来。
毕竟这些东西以后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至于酒,如果能售卖出去,那妥妥的就是起兵的资金。
但自己现在敢卖吗?
先别说自己现在正处于黄巾的老巢。
就算出了广宗,大汉律也明确规定了,盐、铁、酒都是受朝廷严格管控的,私自售卖和酿酒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虽然现在朝廷法度不严,河北地界、青州、徐州地界贩卖私盐和私自酿酒、贩酒的就更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这还是参考了黄酒的价格,按现在散白的质量卖一斗一金都有人买。
只是买的多少而已。
而平时用的钱币,叫五铢钱。
五铢钱说的不是面值,“铢”是钱币的重量单位。
一铢等于0.65克,也就是说一枚标准的五铢钱重量是五铢,也就是3.25克。
而东汉时期,一金为二十两,一两是。
一两金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所以一金等于24铢×20两,就是480铢。
换算下来汉代一金应该和96枚五铢钱对等。
当然这是大汉朝廷制定的标准。
但这个标准从制定的那天起上下一直都在不断往上浮动,但幅度都不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个比例就开始崩坏了。
之前到了桓帝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四百多钱换一金。
在汉灵帝刘宏继位后,因为缺钱享乐,所以大量的铸造发行五铢钱,这就导致五铢钱连续的贬值。
现在的一金已经到了可以换到五百多枚五铢钱了。
部分地区更是到了七百多钱换一金的情况。
也就是原本的物价在桓、灵两帝在位期间已经翻了近七倍多。
眼见钱都不值钱了,汉灵帝干脆停止了铸钱的事。
但却从光和元年(178年)开始,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
史称卖官鬻爵。
到现在的光和五年(182年),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演变到了连三公都可以卖的地步。
其实卖官鬻爵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了,但那是为了和匈奴开战积攒实力,卖的也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虚职而已。
哪像刘宏,三公大臣的位置只要给钱都随便卖。
但不得不说大汉真的很幸运,这种处于经济崩坏边缘的情况却一直持续到了董卓专权时期。
到后来董卓在虎牢关失利,退出洛阳来到长安。
来到长安后董卓贪图享乐,修筑郿坞搜集天下珍宝和美女肆意享受。
后来因为没钱了,更是派人融了先秦时期的铜人,大量铸造劣质的五铢钱,也称“小钱”。
就更加的导致五铢钱贬值,终于大汉的经济体系彻底崩溃了。
之后造成中原地区一金可换万钱的情况。
到最后甚至有些地方直接放弃了五铢钱,改为以物易物或者直接以金为货币进行交易。
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到了三国鼎立后才稍稍缓和过来。
在三国鼎立之后,社会也相对稳定了下来。
随后曹魏、蜀汉和孙吴都先后发行过自己铸造的钱币,都想重新整合自己治下已经崩坏的经济。
曹魏发行了“新五铢”,是一种新铸造的五铢钱,只改了一下钱币上的字而已,想逐渐取代了之前的汉五铢钱。
蜀汉发行了“直百钱”,意思是一枚新钱顶以前的一百枚五铢钱。
孙吴虽然是发行自己货币最晚的一方。
但也发行了印着“大泉五十”、“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面值的新铜币。
可见当时三国的经济一团糟乱,从发行货币的面值上也能看得出来这时期通货膨胀得厉害。
虽然后来晋一统天下,但经济情况刚刚有所好转就来到了八王之乱,接着就是数百年的南北朝。
这种混乱的经济状态一直到杨坚再次完成大一统之后才开始把经济整治过来。
接下来是纸了。
纸应该会比较轻一些。
但自己不打算卖。
棉布嘛!
这个没啥概念,但看着这密度一立方米应该也有个一吨吧!
根据原主的记忆,现在的布匹从麻布到蜀锦、丝绸价格也在逐渐上涨。
麻布也从之前的两钱一尺涨到了十几钱一尺,蜀锦和丝绸更是超过了四百钱一尺。
汉代一匹布标准来算,是长十丈、宽五尺,而一丈有十尺,而一尺是33.33厘米。
一匹布也就是一百尺也就是33米长,宽度一米六左右。
一匹麻布的价格都要几百钱,差不多到一金多了。
这棉布怎么也应该比麻布要贵吧!
但他也不准备卖掉这些棉布,准备留着以后有大用。
毕竟衣、食、住、行,衣为第一。
衣、食现在自己是不愁了。
肉的密度接近一立方米一吨,一箱应该也有七十吨朝上。
猪肉的价格这个没太关注过。
肉类更是不可能卖的,和棉布之类的完全可以留着作为战争物资储备起来。
毕竟这些东西以后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至于酒,如果能售卖出去,那妥妥的就是起兵的资金。
但自己现在敢卖吗?
先别说自己现在正处于黄巾的老巢。
就算出了广宗,大汉律也明确规定了,盐、铁、酒都是受朝廷严格管控的,私自售卖和酿酒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虽然现在朝廷法度不严,河北地界、青州、徐州地界贩卖私盐和私自酿酒、贩酒的就更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094/18947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