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机器时代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963章 光辉也要搞改进型?

第963章 光辉也要搞改进型?

推荐阅读: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战锤:从伊斯塔万开始最强雄狮老婆入我怀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满门忠烈被抄家,我直入陆地神仙

    光辉也要搞改进型?
    光辉也要搞改进型?
    “不至于吧……”
    对于宋闻聪这样的老一辈技术人员来说,这个答案确实显得有些反直觉。
    印空军虽然一度给我国造成过相当大的麻烦,并且到目前为止仍然在试图持续给我们造成麻烦,但其主要武器装备基本都是从各国进口。
    如今华夏的航空工业都已经基本上跟欧洲人坐一桌了,你斯坦航空公司连大部件组装苏30MKI都能出问题。
    他能比吗?
    比不了知道吧?
    不过,稍微年轻一些的人,比如杨韦,还是很快理解的常浩南的意思:“常总说的确实有道理。”
    “我记着……他们研发的光辉战斗机,就是那个LCA,好像是今年年初才首飞吧?”
    “没错,1月14号。”
    旁边很快有人回答道:“而且首飞的TD1严格来说是一架技术验证机,不是原型机。”
    “我记得当时,那边还出了不少报道,有意无意地拿LCA和我们的歼10作对比来着……”
    听到这里,众人随之发出一阵笑声。
    如果说1997年以前,把这这两种飞机放在一起对比还勉强算有点道理。
    毕竟虽然飞机的体量不同,但至少在纸面上都是正儿八经的标准三代机。
    在真正飞起来之前,谁也别笑话谁。
    甚至TD1验证机完成装配的时间还比1001号歼10早不少。
    可如今已经是2001年,还这么干就有点夜郎自大那意思了。
    那架TD1验证机1995年就完工下线,结果调试了足足6年才首飞。
    的了。
    ……
    南亚次大陆。
    班加罗尔。
    科塔·那拉亚博士正带着几名高级军官,在总装工厂内参观即将首飞的TD2验证机。
    相比于下线之后连启动发动机都困难、拖了4年时间到1999年才进行地面测试的TD1,眼前这架TD2在装配质量上已经有了明显进步。
    至少在地面上并没有出太多问题。
    之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首飞,更多还是出于谨慎。
    而正在一行人身后不远处进行最后阶段总装的TD3,甚至已经可以视为技术状态较为稳定的原型机了。
    按照计划,它将在下线的一年内就进行首飞。
    而LCA的第一架全状态原型机PV1,也已经开始了大部件生产。
    尽管这样的表现放在全世界范围内实在有些不值一提,但对于第一次尝试自力更生的印度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实打实的进步。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工厂,那拉亚博士的嘴角不由得露出几分笑意。
    但是,站在他旁边的几名军官,表情却并不太好看。
    尤其是佩戴着上将军衔的空军参谋长阿尼尔·蒂普尼斯。
    在印军的指挥序列中,他是空军的最高领导。
    “博士。”
    蒂普尼斯转头看向那拉亚:“我想你应该已经知道了。”
    “知道什么?”
    后者的脸上闪过一丝茫然。
    他知道的事情很多,实在不知道对方在打什么谜语。
    “就在前天,华夏空军列装了他们的第一批歼10战斗机。”
    蒂普尼斯语气严肃地回答道:
    “而且,跟过去公开过的那种型号有些不同。”
    “原来你是说这件事……”
    那拉亚松了口气,显然还没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我分析,他们自己装备的这个版本,是以降低了一定机动性为代价,提高了航程和载弹量,总体发展方向更加接近于一种多用途战机。”
    “当然,在超视距空战当中,比较大的载弹量意味着可以打出更多轮次的空空导弹,本身也是一种优势。”
    蒂普尼斯有些不耐烦地点点头:
    “博士,你说的这些我当然知道。”
    “我想说的是,他们目前在滇省部署这种新式飞机,会不会完全压制住我们即将服役的LCA?”
    按照计划,LCA将在2006年左右服役,以印度标准而言,说是“即将”倒也问题不大。
    面对这个有些没道理的问题,那拉亚眼中满是疑惑。
    他并非军人,因此不知道空军方面对华夏人突袭东北七邦的担忧。
    不过,在思考半晌之后,他还是回答道:
    “虽然LCA在技术上大致和歼10相当,但华夏人的歼10,原本就是一架体量接近F16的中型战斗机,现在又经过改进,起飞重量恐怕已经是阵风甚至台风的水平……而我们的LCA空重只有五吨半,正常载油挂弹之后,起飞重量也不到9吨……”
    “如果只是空战,那我相信这两个型号应该旗鼓相当,尤其是LCA的敏捷性会远远超过对手,在视距内可能占优,但要说综合性能,那我们的飞机受限于体量,恐怕没有足够的多用途潜力……”
    应该说,这一段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那拉亚并不知道涡扇10的具体情况,只能当做是和F110或者AL31F差不多的型号。
    而一台这样的发动机,推动一架空重毕竟在9吨以上,甚至很有可能达到10吨的飞机,显然并不太够。
    至于超视距空战和多用途能力,除非技术水平相差很多,否则那是小飞机的先天劣势。
    然而,这段话听在蒂普尼斯耳朵里,可就有些不是味道了。
    “那拉亚博士。”
    上将走到TD2验证机前面,伸手在机翼前缘轻轻拍了拍:
    “我想,我们空军也需要技术更加先进,战斗力更强的LCA改进型号。”
    听到这话,那拉亚自然是高兴的,赶紧也凑上前两步:“我们确实有一项针对LCA进行改进的计划,目前命名为LCA MK1A。”
    “大体上,就是把目前的F404发动机更换为推力更大的F414,然后提高内油量并更换新型机载设备,包括相控阵雷达和主动中距弹,顺便还能获得一些对地攻击能力。”
    实际上,那拉亚本人还是比较理智的。
    这个改进型虽然真的存在,但目前只能算是个想法。
    按照他的计划,应该是在LCA MK1装备部队之后,再着手进行升级。
    现在跟蒂普尼斯说起来,也不过是为了在这位空军参谋长面前露个脸,让对方有个印象而已。
    说穿了就是画饼。
    然而,让博士万万没想到的是。
    这一画,彻底把自己画进了一个坑里——
    蒂普尼斯竟然直接顺坡下驴:
    “博士,能否在目前这几架验证机的基础上,直接开始您刚刚说的升级计划?”
    直到此时,那拉亚才终于感觉到了几分不妙:“很难。”
    他赶紧往回找补:“眼下MK1的原型机都还没总装完成,如果现在就急着改进,那基础不稳,很容易出现其它的连带问题。”
    “我建议,还是等到基础型号的LCA交付之后,再考虑下一步升级的问题。”
    博士的话让蒂普尼斯陷入了沉默:
    “嗯……”
    “实际上,空军正计划将基础型LCA的采购量从原计划的76架缩减到24架或者18架。”
    听到这句话,那拉亚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怎么……”
    “你知道,按照计划,LCA直到2006年附近才会加入空军,到那个时候,基础型的性能应该已经落后,我们不可能大量购买一种战斗力不如主要对手的型号。”
    蒂普尼斯耸耸肩回答道:“不过,博士您也不要太担心,减少掉的那些数量并不是被直接取消订单,而是会转而采购你刚刚所说的升级型号。”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037/78822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