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机器时代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302.第302章 没办法低调了(二合一)

302.第302章 没办法低调了(二合一)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302. 没办法低调了(二合一)
    晚宴的规格超过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
    在新闻联播里经常听到名字的几位,几乎都露了面。
    当然,本就知道这段历史的常浩南对此倒是并不很意外。
    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建国之初的华夏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师从苏联,但却并没有像后者一样建立起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功勋体系。
    甚至连军队都没有,就更别提一般公民了。
    除了在1955年时集中授予过的三大勋章——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之外,一直到前世的2011年以前,华夏都再没有正式设立过任何勋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制度化、规范化授予的功勋就只有军队和警察系统内部颁发的一二三等功奖章。
    受制于管辖权限的问题,非军警身份的人哪怕功劳大破天,也是不可能获得的。
    只能换成别的方式打擦边球。
    这才有了常浩南拿到的那枚有些怪异的一等“猎蝠行动”纪念章。
    按照规定,一等功往上,是荣誉称号。
    然而荣誉称号的授予同样不成体系,往往是根据获得者的事迹而定制一个专属头衔。
    从好的方面讲,这可以算是一种殊荣。
    但在操作层面上,其实会带来很多麻烦。
    比如并没有一个办法把获得荣誉称号这件事情给直观地体现出来。
    总不能走到哪都把奖状带身上吧。
    又比如,假设一个人获得了两个荣誉称号,那么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它们谁在先谁在后。
    原则上,荣誉称号不分高低。
    但无论从观感上还是实际上,同为荣誉称号的“爱军精武标兵”和“志愿军一级英雄”之间显然还是存在差距。
    至于军警体系以外的荣誉,那就更乱套了,有些颁奖机构甚至只管发奖不管记录,导致很多听上去高大上的荣誉其实根本没有价值。
    由此而造成获奖者本人的心理落差还在其次,更要命的是催生了很多利用这方面漏洞招摇撞骗的不法之徒。
    在信息不够通畅的时代,出省跟出国差不多,我在a省说自己是B省xx荣誉的获得者,根本就无从查起。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总算开始出现改观。
    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并且规定,获奖者中,一线基层工人的比例不能低于三分之一。
    而常浩南他们获得的华夏青年五四奖章,则是的颁奖仪式,必须要搞得隆重、搞得远超标准。
    因此不仅出席的领导身份惊人,跟着一起来的媒体也是一个个都如雷贯耳。
    显然,这件事情必定会得到声势空前的宣传。
    总之当整场庆祝活动结束,常浩南回到家时,已经接近当天午夜时分了。
    他看着摆在桌上的奖状和奖牌,掏出手机输入了一串电话号码。
    这是常浩南自己个人的习惯,在一切最终尘埃落定之前,不会半场开香槟。
    现在连仪式都已经办完,自然是要把这个喜讯通知到家里。
    但是看着手机屏幕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按下拨号键。
    太晚了,明天再说。
    连续几个小时的亢奋过后乍一放松下来,首先席卷而来的自然是疲惫。
    再加上昨天晚上因为要准备获奖感言以及熟悉仪式流程同样没有休息好,因此常浩南只是换了个衣服就躺到床上睡了过去。
    ……
    1997年这功夫,华夏连有线网络都还没普及,移动网络更是个连概念都不是很明晰的玩意,所以不会像未来一样,这边仪式结束,那边媒体马上发布新闻的网络版本并上热搜。
    而此时的华夏电视台也刚刚完成一次大的设备升级和换代,正在从录播新闻转向直播新闻的过程中,反应速度同样还没有那么快。
    一般情况下,对于新闻做出反应最快的,反而还是报纸和广播的老两样。
    因此,”》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还不至于让周莉如此失态。
    但硕大而显眼的标题下面还有一行稍小的字——
    常浩南秦文贵李斌刘笑公举东宋芳蓉获殊荣。
    在正式发布的新闻中,把六个人的名字顺序做了替换。
    不再是按照姓氏笔画顺序,而是按照获得奖章的编号。
    而常浩南拿到的,正是五四奖章的1号。
    所以排在到底什么级别,周莉尚且不清楚。
    但是能让所有报纸用头版头条集中报道,显然不是什么平常的事情。
    她下意识地想要直接联系常浩南确认此事并送上祝贺,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之前冷冷清清的校园里面也逐渐热闹起来。
    周莉决定还是先上好今天的几节课再说。
    常浩南取得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努力,作为父母,在孩子上了大学之后能提供的帮助着实有限。
    她暗暗告诫自己,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不能得意忘形。
    作为一个上了各大机关报头版头条的人……的母亲,还是要矜持一些。
    否则也是在给儿子丢脸。
    然而有些事情,并不是她想低调就能低调的……
    一名几乎是卡着上班时间到达,差点就要迟到的同事进来之后,对正在埋头备课的周莉提到了这件事:
    “周老师,我今天来上班的路上听广播,说昨天发了个什么大奖,里面有个获奖者的名字和你儿子一样诶……”
    常浩南作为四届之前的优秀毕业生,至今在学校里还是留着一些知名度的。
    对方的一句话瞬间把办公室里面所有的注意力引向了周莉。
    “周老师的儿子?”
    “我记得是叫常浩南?是从咱们学校考到京航去的吧?”
    很快有人注意到了那一摞平时几乎没人感兴趣的报纸。
    “今天报纸的头版头条好像也是这件事诶……华夏青年五四奖章,好像是很高级的奖。”
    “我看看……真是叫常浩南……”
    事已至此,周莉只好抬起头,深吸一口气,然后用跟平常说话别无二致的语气回答道:
    “确实和我儿子的名字一样。”
    “那个就是他。”
    周莉的回答让刚刚还吵吵嚷嚷的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包括刚才首先提起这件事的那位同事,所有人都用几乎同步的惊愕面孔看向了她。
    前者刚才本来也就是找个话题聊天而已,从始至终都没想过新闻里的常浩南竟然真的就是周莉的儿子。
    毕竟在上班的路上听广播,自然不会听得多么认真。
    更别提原本也只是凑热闹的其他人了。
    单位订的报纸,每个办公室都只有一份,平时也根本没什么人会去看,也就这么大的喜事,您怎么一点都没跟单位上透露啊……”
    得,这下不用怀疑了。
    肯定是真的。
    毕竟对周莉的称呼都已经改成您了……
    姜志超作为校长来说,中规中矩,不好不坏。
    在他接任校长的六七年时间里,学校虽然在稳定地走下坡路,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大环境导致的问题,跟任何个人的关系都不大。
    唯一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这个人比较喜欢溜须拍马,不过一般来说,这和学校的普通老师们也没什么关系。
    只是今天的情况,显然不一般。
    因为他拍马的对象,变成了周莉……
    众人的表情瞬间切换成了震惊。
    当然,还有羡慕。
    毕竟到了他们这个岁数还在普通教师岗位上的,甭管职称多高,基本也都已经到头了,因此大部分的心思和期望,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虽然平时不会明着拿子女较劲,但稍稍的攀比之心还是难免。
    只是这一次,周莉的下一代,实在有点犯规了……
    稍稍停顿一下之后,姜志超又继续说道:
    “唉,您看我这校长当得不合格啊,一直到教育局沈局长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我这才知道咱们学校出了这么个名留青史的校友……”
    “呃,……姜校长,我其实也是早上看了报纸才知道的这件事情,小南也没有通知我,估计他现在还在休息,没来得及跟我们联系吧……”
    面对着满脸堆笑的姜志超,周莉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她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哪怕在刚刚看到了儿子获奖的报道之后,也从未有过什么母凭子贵的想法。
    但是这显然难不倒姜志超,他马上换了一个角度:
    “面对荣誉不骄不躁,不愧是周老师培养出来的儿子……”
    总之,一顿连贯的彩虹屁过后,姜校长总算是表明了来意:
    “周老师,我记得……小常同学应该是今年本科毕业?”
    不知不觉间,连对常浩南的称呼都发生了变化。
    “没错,不过他已经通过了免试研究生推选,下半年还要继续读研。”
    周莉不经意间的回答又在办公室众位同僚的心头狠狠扎了一刀。
    子女年龄比较大的,只好无奈地摇摇头,感慨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这么逆天。
    而子女年龄稍小,还没有高考的,已经在考虑怎么跟周莉去取取经了。
    不过姜志超的重点倒是不在这里:
    “我的意思是,毕业班的暑假应该比平时要长很多吧,要是您家小南暑假有空的话,不知道能不能让他回学校,给学弟学妹们讲个话?”
    听到这个请求,说实话,周莉心动了。
    作为一个母亲,孩子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就,自然是希望他能衣锦还乡,给全家长长脸的。
    不过理智还是让她没有直接点头,而是缓了一手:
    “这个……我可以替您向他转达,不过小南毕竟已经成年了,而且他在外面也很忙,就连今年过年,都只在家呆了不到一星期,所以我没办法替他做这个决定。”
    这个无懈可击的回答让姜志超没办法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下去,只好话锋一转:
    “这样也好,学校方面的意思,也是尊重小常同学自己的意见。”
    “不过周老师,还有一件事,等会教育局沈局长要亲自来送喜报,所以您看……能不能把上午的课和其它老师串一下?”
    这个要求倒是合情合理,旁边的一名数学老师自告奋勇地接下了上午空出来的两节课程。
    ……
    看着周莉和姜志超离开的身影,一名跟前者年纪相仿的老师不无感慨地叹了口气:
    “要是我儿子也能像周老师儿子那样出息就好咯……周老师,教子有方啊……”
    “我最佩服周老师的倒不是这个。”
    另外一名坐在角落里、稍显年轻的老师跟着说道:
    “假如把你们放在今天周老师那个位置上,姜校长说让把孩子叫回来讲话的时候,你们能像她那样忍住不直接点头么?”
    一个问题,让整个办公室再度陷入了沉默。
    过了好一会,才又有人发出了一声感叹:
    “周老师,教子有方啊……”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037/18741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