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礼款楚大夫 会葵邱义戴周天子

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礼款楚大夫 会葵邱义戴周天子

推荐阅读:掐指一算:不可,那是你姐!守护火影世界金手指不够强,卡bug不就好了秦晚殷无离白华漫天,仙族永恒娇妻难逃:夫君日日蛇尾失控因为怕输就全点攻击力了师叔祖明明超强却非要摆烂我真不是法爷高考落榜回家捕鱼

    话说屈完再次来到齐军,请求面见齐侯商议事情。管仲说:“楚国使臣又来,想必是来请求结盟的。您应以礼相待。” 屈完见到齐桓公后,行再拜之礼。桓公回礼,询问他的来意。屈完说道:“我国国君因为没有进贡的缘故,招致您的征讨,我国国君已经知道错了。您若肯退兵三十里,我国国君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 桓公说:“大夫若能辅佐你们国君恢复旧日的职分,让我能向天子有所交代,我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呢?” 屈完称谢后离去。回到楚国,他向楚王禀报说:“齐侯已答应我退兵,我也承诺进贡,国君不可失信。” 没过多久,谍报传来:“八国的军队已经拔营起寨。” 成王再次派人去核实,回报说:“军队已退了三十里,在召陵驻扎。” 楚王说:“齐军退兵,肯定是怕了我们。” 便想反悔进贡的事。子文说:“那八国的国君,对一个普通人都不失信,国君您怎能让一个普通人对国君失信呢?” 楚王听后,沉默不语。于是命令屈完带着八车金帛,再次前往召陵犒劳八国的军队,又准备了一车菁茅,先在齐军面前展示过,然后备好表文,前往周朝进贡。
    再说许穆公的灵柩运回本国,世子业继位,主持丧事,这就是僖公。僖公感激桓公的恩德,派遣大夫百佗率领军队前往召陵会合。桓公听说屈完再次到来,便吩咐诸侯:“把各国的战车和士兵,分成七队,分别驻扎在七个方位。齐国的军队驻扎在南方,以抵挡楚国的正面进攻。等齐军的战鼓敲响,七路军队同时击鼓,兵器铠甲务必十分整齐,以此彰显中原的威势。” 屈完进入齐军营地后,向齐侯献上犒劳军队的物品。桓公命令将这些物品分发给八国军队。菁茅查验过后,仍让屈完收管,由楚国自行进贡。桓公问:“大夫可曾见识过我们中原的军队?” 屈完回答:“我僻居南方,从未见过中原的强盛,希望能见识一下。” 桓公与屈完一同登上战车,只见各国的军队分别占据一方,连绵数十里不断。齐军中一声鼓响,七路鼓声随即呼应,如同雷霆轰鸣,惊天动地。桓公喜形于色,对屈完说:“我有这么多的军队,用来作战,何愁不能取胜?用来攻城,何愁不能攻克?” 屈完回答道:“您之所以能在中原主持会盟,是为天子宣扬德意,抚恤百姓。您若用仁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若依仗人多势众逞威风,楚国虽然狭小,却有坚固的方城作为城墙,有滔滔的汉水作为护城河,城高池深,您即便有百万大军,也未必能派上用场!” 桓公听后,面露惭色,对屈完说:“大夫真是楚国的良臣啊!我希望能与贵国重修先君时的友好关系,怎么样?” 屈完回答:“承蒙您的恩惠,为楚国的社稷祈福,愿意接纳我国国君加入同盟,我国国君怎敢置身事外?请让我与您定下盟约,可以吗?” 桓公说:“可以。” 当晚,桓公留屈完在营中住宿,设宴款待。
    第二天,在召陵设立盟坛,桓公手持牛耳,担任主盟,管仲为司盟。屈完代表楚王的命令,与各国共同立下盟书:“从今往后,世代通好结盟。” 桓公率先歃血,七国诸侯与屈完依次歃血。仪式结束后,屈完再次行礼致谢。管仲私下与屈完交谈,请求释放聃伯,让他回到郑国。屈完也代蔡侯向齐国谢罪。双方各自许下承诺。管仲下令班师回朝。
    在途中,鲍叔牙问管仲:“楚国的罪行,以僭越称王最为严重。您却以不进贡包茅为由,我实在不理解。” 管仲回答:“楚国僭越称王已经三代了,我因此将它视为蛮夷,排斥它。倘若责令楚国取消王号,楚国怎会低头听从我们?若它不听从,势必引发战争,一旦战端开启,双方相互报复,灾祸数年都难以平息,南北从此不得安宁。我以包茅为借口,能让楚国容易接受我们的命令。只要它有服罪的名声,就足以在诸侯面前炫耀,向天子交差,这不比兵连祸结、没完没了要好吗?” 鲍叔牙听后,赞叹不已。胡曾先生写诗道:“楚王南海目无周,仲父当年善运筹。不用寸兵成款约,千秋伯业诵齐侯。”
    髯翁也写诗讥讽桓公和管仲就这样草草收场,对楚国并没有实质性的损害,所以齐兵退后,楚兵依旧侵犯中原,桓公和管仲却无法再次兴兵讨伐楚国。诗中写道:“南望踌躇数十年,远交近合各纷然。大声罪状谋方壮,直革淫名局始全。昭庙孤魂终负痛,江黄义举但贻愆。不知一歃成何事,依旧中原战血鲜!”
    陈国大夫辕涛涂得知班师的命令后,与郑国大夫申侯商议:“军队如果取道陈国和郑国,粮草衣物的耗费巨大,国家必定不堪重负。不如向东沿着海道返回,让徐国和莒国承担供给的劳役,这样我们两国便能稍得安宁。” 申侯说:“好,您去试试进言。” 涛涂对齐桓公说:“您北伐戎狄,南征楚国,若率领诸侯的大军,到东夷展示军威,东方的诸侯畏惧您的威严,怎敢不前来朝见进贡呢?” 桓公说:“大夫所言极是。” 过了一会儿,申侯求见,桓公将他召入。申侯进言说:“我听说‘军队出征不宜超过时限’,这是怕劳顿百姓。如今从春天到夏天,历经霜露风雨,军队疲惫多病。若取道陈国和郑国,粮草衣物就如同从自家仓库取用一样方便。若取道东方,倘若东夷阻塞道路,军队恐怕难以作战,那该如何是好?涛涂这是为自己的国家考虑,并非良策。您可要明察啊!” 桓公说:“若不是大夫这番话,我差点误了大事!” 于是下令在军中捉拿涛涂,让郑伯把虎牢之地赏赐给申侯,以表彰他的功劳。还让申侯扩建城邑,作为南北的屏障。郑伯虽然听从了命令,但从此心中不快。陈侯派使者送上财物,再三请罪,桓公才赦免了涛涂。诸侯各自回到本国。桓公因管仲功劳巨大,便剥夺大夫伯氏的骈邑三百户,赏赐给管仲,增加他的封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22410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