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推荐阅读:神州战神、无限之精彩人生、万仙联盟、渔色大宋、三国修改器、漫威世界里的祈求者、染指河山、情夫住隔壁:女人,乖一点、大唐神朝、妃要爬墙:王爷,相亲请排队、
话说薛姨妈看了薛蝌的来信后,把小厮叫进来问道:“你听你大爷说,到底是怎么把人打死的?” 小厮回答:“小的也没听得太清楚。那天大爷跟二爷说……” 说到这儿,小厮回头看了看,见周围没人,才接着说:“大爷说,自从家里闹得鸡飞狗跳,他也没心思了,就打算到南边去置办货物。那天,大爷想着找个人一起去,这人住在咱们城南二百多里地的地方。大爷去找他,半路上碰到了以前跟大爷关系很好的蒋玉菡,他带着一些小戏子进了城。大爷就和他在一家铺子里吃饭喝酒,那个跑堂的老是拿眼睛瞟蒋玉菡,大爷就生气了。后来蒋玉菡走了。第二天,大爷请之前找的那个人喝酒,喝着喝着,想起前一天的事儿,就叫跑堂的换酒,那跑堂的来得慢了点儿,大爷就骂了起来。那个人不乐意了,大爷一气之下,拿起酒碗就朝他砸过去。谁知道那个人也是个无赖,竟然把头伸过去,让大爷砸。大爷拿着酒碗,一下砸到了他的脑袋上,那人当时就流血了,倒在地上。一开始还骂骂咧咧的,后来就没声儿了。” 薛姨妈问:“当时就没人上去劝劝吗?” 小厮说:“这个大爷没提,小的也不敢乱说。” 薛姨妈说:“你先下去歇着吧。” 小厮答应着出去了。这边薛姨妈亲自去找王夫人,托王夫人转求贾政帮忙。贾政问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只能含糊地应下,说等薛蝌递了呈子,看看本县怎么批复,再做打算。
薛姨妈又到当铺里取了银子,让小厮赶紧送去。三天后,果然有了回信。薛姨妈接到信,马上让小丫头告诉宝钗,两人赶忙一起看信。只见信上写着:带去的银两用作了衙门上下的打点费用。哥哥在监牢里没受太多苦,请太太放心。只是这里的人很刁钻,死者家属和证人都不松口,就连哥哥请的那个朋友也帮着他们。我和李祥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幸好找到一个靠谱的讼师,答应给他银子,他才出了个主意,说必须把和哥哥一起喝酒的吴良拉扯进来,想办法把他保出来,再给他银子,让他帮忙把事情摆平。要是他不答应,就说张三是他打死的,明摆着把事儿推到这个外乡人身上,他承受不住,事情就好办了。我照他说的做了,吴良果然出来了。现在正在收买死者家属和证人,又写了一张呈子。前天递上去的,今天批下来了,看看呈子底稿就知道情况了。
接着,信里还附上了呈子底稿,内容是:呈子的递交人某某,为兄长遭受飞来横祸,代为申诉冤屈一事。我亲哥哥薛蟠,祖籍南京,现寄居西京。在某年某月某日,带着本钱前往南方做生意。走了没几天,家里的仆人送信回来,说他出了人命官司。我立刻赶到案发地,得知哥哥误伤了姓张的人,现在被关在监狱里。据哥哥哭诉,他和这个姓张的人向来不认识,也没有仇怨。只是因为换酒时发生口角,我哥哥把酒泼到地上,恰好张三低头捡东西,一时失手,酒碗误碰到张三的囟门,导致他死亡。承蒙官府拘拿审讯,哥哥害怕受刑,就承认是斗殴致人死亡。多亏官府仁慈,察觉到其中可能有冤情,所以还没有定案。我哥哥在狱中想申诉辩解,但这违反了相关规定。我念及手足之情,冒死代他呈上这份呈子,恳请官府开恩,提审证人,核实情况,那真是莫大的恩情。我们全家都会感恩戴德,永远铭记。急切呈上此呈子。
官府的批复是:经过尸场检验,证据确凿。而且审讯时并未用刑,你哥哥自己承认是斗殴杀人,供词都记录在案。如今你远道而来,并非亲眼所见,怎么能编造不实之词胡乱控告。本应治你的罪,姑且念在你为兄长心切,暂且饶恕。此呈子不予批准。
薛姨妈听到这儿,说道:“这不是救不回来了吗?这可怎么办呀!” 宝钗说:“二哥的信还没看完呢,后面还有。” 接着又念道:“有要紧的事儿问送信的人就知道了。” 薛姨妈便向送信的人询问,那人说:“县里早就知道咱们家有钱,必须在京城里找有权有势的人疏通关系,再送上一份厚礼,才有可能复审,从轻定案。太太现在得赶紧行动,再晚的话,大爷可能就要吃苦头了。”
薛姨妈听了,让小厮先回去,立刻又到贾府,把事情的原委跟王夫人说了,恳请贾政帮忙。贾政只肯托人跟知县说情,却不肯提及送银子的事儿。薛姨妈担心这样没用,就求凤姐跟贾琏商量,花了几千两银子,才把知县买通。薛蝌那边也把关系打通了。之后,知县挂牌坐堂,把所有的邻居、保人、证人、死者家属等都传了过来,又从监牢里提出薛蟠。刑房书吏一一进行点名。知县先让地保陈述最初的口供,又让死者家属张王氏和死者的叔叔张二上前问话。张王氏哭着说:“小的男人叫张大,住在南乡,十八年前就去世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也都死了,就剩下这个死去的儿子张三,今年二十三岁,还没娶媳妇呢。因为小的家里穷,养不活他,他就在李家店里当跑堂的。那天中午,李家店派人来叫我,说‘你儿子让人打死了’。我的青天老爷啊,小的当时就吓昏过去了。跑到那儿一看,我儿子头破血流地躺在地上喘气,问他话也说不出来,没过一会儿就死了。小的当时就想揪住那个小混蛋拼命。” 众衙役大声吆喝了一声。张王氏赶紧磕头说:“求青天老爷为我伸冤啊,小的就这一个儿子了。” 知县让她下去,又问李家店的人:“那张三是你店里雇佣的工人吗?” 李二回答:“不是雇佣的,是跑堂的。” 知县问:“那天在尸场上,你说张三是薛蟠用碗砸死的,你是亲眼看见的吗?” 李二说:“小的当时在柜台,听说客房里要酒。没过一会儿,就听见有人喊‘不好了,打伤了’。小的跑进去,只见张三躺在地上,话也说不出来。小的赶紧喊地保,又派人去通知他母亲。他们到底是怎么打的,小的真不知道,求太爷问问当时喝酒的人就清楚了。” 知县喝道:“初审时你的口供,说你是亲眼所见,怎么现在又说没看见?” 李二说:“小的前几天吓糊涂了,乱说的。” 衙役又吆喝了一声。知县便问吴良:“你当时也在那儿喝酒吗?薛蟠是怎么打的,如实招来。” 吴良说:“小的那天在家,薛大爷叫我去喝酒。他嫌酒不好要换,张三不肯。薛大爷一生气,把酒往他脸上泼过去,也不知道怎么就碰到脑袋上了。这是小的亲眼看见的。” 知县说:“胡说!前几天在尸场上,薛蟠自己承认是用碗砸死的,你说你亲眼看见,怎么今天的供词不一样?掌嘴!” 衙役答应着就要动手,吴良连忙求饶说:“薛蟠真的没和张三打架,就是酒碗失手碰在脑袋上了。求老爷问问薛蟠,就是您的大恩大德了。” 知县让人把薛蟠带上来,问道:“你和张三到底有什么仇怨?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从实招来。” 薛蟠说:“求太老爷开恩,小的真没打他。就因为他不肯换酒,所以小的拿酒泼他,没想到一时失手,酒碗误碰在他脑袋上。小的马上给他止血,哪里知道止不住,血越流越多,过了一会儿他就死了。前几天在尸场上,小的怕太老爷要打,所以才说是用碗砸他的。只求太老爷开恩啊。” 知县喝道:“你这个糊涂东西!本县问你怎么砸他的,你就供称是因为恼他不换酒才砸的,今天又说是失手碰的。” 知县装模作样,做出要打要夹的样子,薛蟠却一口咬定自己的说辞。知县让仵作把前几天尸场上填写的伤痕情况如实上报。仵作禀报说:“前几天检验,张三的尸身上没有其他伤,只有囟门处有一处瓷器造成的伤口,长一寸七分,深五分,头皮破裂,囟门处的骨头脆裂破了三分。确实是磕碰伤。” 知县对照尸格记录,发现相符,心里早知道书吏把伤情改轻了,也不反驳追问,随便就让众人画押。张王氏哭喊着:“青天老爷!前几天听说还有好多处伤,怎么今天都没了?” 知县说:“你这妇人胡说,现有尸格记录,你难道不知道吗?” 又问死者的叔叔张二:“你侄儿死的时候,你知道他有几处伤?” 张二赶忙说:“脑袋上一处伤。” 知县说:“这不就对了。” 让书吏把尸格记录拿给张王氏看,还让地保和死者的叔叔指给她看,现有尸场的证人都供称他们没有打架,不构成斗殴。知县只按照误伤的情况,吩咐众人画押。把薛蟠关进监狱,等候上级批示,其他人让原保人领走,随后退堂。张王氏哭着大吵大闹,知县让众衙役把她撵了出去。张二也劝张王氏说:“确实是误伤,怎么能冤枉人呢。现在太老爷已经断案了,别再胡闹了。” 薛蝌在外面打听清楚了情况,心里很高兴,就派人回家送信。等上级的批示下来,就可以准备打点赎罪的事儿了,他决定先住下来等消息。这时,只听到路上三三两两的人传说,有个贵妃去世了,皇上为此停止上朝三天。这里离皇陵不远,知县忙着办理相关差事,铺设道路,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薛蝌觉得在这里干等着也没什么用,不如到监狱里告诉哥哥,让他安心等着,“我回家去,过几天再来。” 薛蟠也怕母亲担心难过,托人带信说:“我没什么事儿,只要再给衙门使几次银子,就能回家了。只是别舍不得花钱。”
薛姨妈又到当铺里取了银子,让小厮赶紧送去。三天后,果然有了回信。薛姨妈接到信,马上让小丫头告诉宝钗,两人赶忙一起看信。只见信上写着:带去的银两用作了衙门上下的打点费用。哥哥在监牢里没受太多苦,请太太放心。只是这里的人很刁钻,死者家属和证人都不松口,就连哥哥请的那个朋友也帮着他们。我和李祥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幸好找到一个靠谱的讼师,答应给他银子,他才出了个主意,说必须把和哥哥一起喝酒的吴良拉扯进来,想办法把他保出来,再给他银子,让他帮忙把事情摆平。要是他不答应,就说张三是他打死的,明摆着把事儿推到这个外乡人身上,他承受不住,事情就好办了。我照他说的做了,吴良果然出来了。现在正在收买死者家属和证人,又写了一张呈子。前天递上去的,今天批下来了,看看呈子底稿就知道情况了。
接着,信里还附上了呈子底稿,内容是:呈子的递交人某某,为兄长遭受飞来横祸,代为申诉冤屈一事。我亲哥哥薛蟠,祖籍南京,现寄居西京。在某年某月某日,带着本钱前往南方做生意。走了没几天,家里的仆人送信回来,说他出了人命官司。我立刻赶到案发地,得知哥哥误伤了姓张的人,现在被关在监狱里。据哥哥哭诉,他和这个姓张的人向来不认识,也没有仇怨。只是因为换酒时发生口角,我哥哥把酒泼到地上,恰好张三低头捡东西,一时失手,酒碗误碰到张三的囟门,导致他死亡。承蒙官府拘拿审讯,哥哥害怕受刑,就承认是斗殴致人死亡。多亏官府仁慈,察觉到其中可能有冤情,所以还没有定案。我哥哥在狱中想申诉辩解,但这违反了相关规定。我念及手足之情,冒死代他呈上这份呈子,恳请官府开恩,提审证人,核实情况,那真是莫大的恩情。我们全家都会感恩戴德,永远铭记。急切呈上此呈子。
官府的批复是:经过尸场检验,证据确凿。而且审讯时并未用刑,你哥哥自己承认是斗殴杀人,供词都记录在案。如今你远道而来,并非亲眼所见,怎么能编造不实之词胡乱控告。本应治你的罪,姑且念在你为兄长心切,暂且饶恕。此呈子不予批准。
薛姨妈听到这儿,说道:“这不是救不回来了吗?这可怎么办呀!” 宝钗说:“二哥的信还没看完呢,后面还有。” 接着又念道:“有要紧的事儿问送信的人就知道了。” 薛姨妈便向送信的人询问,那人说:“县里早就知道咱们家有钱,必须在京城里找有权有势的人疏通关系,再送上一份厚礼,才有可能复审,从轻定案。太太现在得赶紧行动,再晚的话,大爷可能就要吃苦头了。”
薛姨妈听了,让小厮先回去,立刻又到贾府,把事情的原委跟王夫人说了,恳请贾政帮忙。贾政只肯托人跟知县说情,却不肯提及送银子的事儿。薛姨妈担心这样没用,就求凤姐跟贾琏商量,花了几千两银子,才把知县买通。薛蝌那边也把关系打通了。之后,知县挂牌坐堂,把所有的邻居、保人、证人、死者家属等都传了过来,又从监牢里提出薛蟠。刑房书吏一一进行点名。知县先让地保陈述最初的口供,又让死者家属张王氏和死者的叔叔张二上前问话。张王氏哭着说:“小的男人叫张大,住在南乡,十八年前就去世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也都死了,就剩下这个死去的儿子张三,今年二十三岁,还没娶媳妇呢。因为小的家里穷,养不活他,他就在李家店里当跑堂的。那天中午,李家店派人来叫我,说‘你儿子让人打死了’。我的青天老爷啊,小的当时就吓昏过去了。跑到那儿一看,我儿子头破血流地躺在地上喘气,问他话也说不出来,没过一会儿就死了。小的当时就想揪住那个小混蛋拼命。” 众衙役大声吆喝了一声。张王氏赶紧磕头说:“求青天老爷为我伸冤啊,小的就这一个儿子了。” 知县让她下去,又问李家店的人:“那张三是你店里雇佣的工人吗?” 李二回答:“不是雇佣的,是跑堂的。” 知县问:“那天在尸场上,你说张三是薛蟠用碗砸死的,你是亲眼看见的吗?” 李二说:“小的当时在柜台,听说客房里要酒。没过一会儿,就听见有人喊‘不好了,打伤了’。小的跑进去,只见张三躺在地上,话也说不出来。小的赶紧喊地保,又派人去通知他母亲。他们到底是怎么打的,小的真不知道,求太爷问问当时喝酒的人就清楚了。” 知县喝道:“初审时你的口供,说你是亲眼所见,怎么现在又说没看见?” 李二说:“小的前几天吓糊涂了,乱说的。” 衙役又吆喝了一声。知县便问吴良:“你当时也在那儿喝酒吗?薛蟠是怎么打的,如实招来。” 吴良说:“小的那天在家,薛大爷叫我去喝酒。他嫌酒不好要换,张三不肯。薛大爷一生气,把酒往他脸上泼过去,也不知道怎么就碰到脑袋上了。这是小的亲眼看见的。” 知县说:“胡说!前几天在尸场上,薛蟠自己承认是用碗砸死的,你说你亲眼看见,怎么今天的供词不一样?掌嘴!” 衙役答应着就要动手,吴良连忙求饶说:“薛蟠真的没和张三打架,就是酒碗失手碰在脑袋上了。求老爷问问薛蟠,就是您的大恩大德了。” 知县让人把薛蟠带上来,问道:“你和张三到底有什么仇怨?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从实招来。” 薛蟠说:“求太老爷开恩,小的真没打他。就因为他不肯换酒,所以小的拿酒泼他,没想到一时失手,酒碗误碰在他脑袋上。小的马上给他止血,哪里知道止不住,血越流越多,过了一会儿他就死了。前几天在尸场上,小的怕太老爷要打,所以才说是用碗砸他的。只求太老爷开恩啊。” 知县喝道:“你这个糊涂东西!本县问你怎么砸他的,你就供称是因为恼他不换酒才砸的,今天又说是失手碰的。” 知县装模作样,做出要打要夹的样子,薛蟠却一口咬定自己的说辞。知县让仵作把前几天尸场上填写的伤痕情况如实上报。仵作禀报说:“前几天检验,张三的尸身上没有其他伤,只有囟门处有一处瓷器造成的伤口,长一寸七分,深五分,头皮破裂,囟门处的骨头脆裂破了三分。确实是磕碰伤。” 知县对照尸格记录,发现相符,心里早知道书吏把伤情改轻了,也不反驳追问,随便就让众人画押。张王氏哭喊着:“青天老爷!前几天听说还有好多处伤,怎么今天都没了?” 知县说:“你这妇人胡说,现有尸格记录,你难道不知道吗?” 又问死者的叔叔张二:“你侄儿死的时候,你知道他有几处伤?” 张二赶忙说:“脑袋上一处伤。” 知县说:“这不就对了。” 让书吏把尸格记录拿给张王氏看,还让地保和死者的叔叔指给她看,现有尸场的证人都供称他们没有打架,不构成斗殴。知县只按照误伤的情况,吩咐众人画押。把薛蟠关进监狱,等候上级批示,其他人让原保人领走,随后退堂。张王氏哭着大吵大闹,知县让众衙役把她撵了出去。张二也劝张王氏说:“确实是误伤,怎么能冤枉人呢。现在太老爷已经断案了,别再胡闹了。” 薛蝌在外面打听清楚了情况,心里很高兴,就派人回家送信。等上级的批示下来,就可以准备打点赎罪的事儿了,他决定先住下来等消息。这时,只听到路上三三两两的人传说,有个贵妃去世了,皇上为此停止上朝三天。这里离皇陵不远,知县忙着办理相关差事,铺设道路,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薛蝌觉得在这里干等着也没什么用,不如到监狱里告诉哥哥,让他安心等着,“我回家去,过几天再来。” 薛蟠也怕母亲担心难过,托人带信说:“我没什么事儿,只要再给衙门使几次银子,就能回家了。只是别舍不得花钱。”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5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