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推荐阅读:战神之帝狼归来顾靖泽白今夏、窥情:官心计、异世小霸王、最强狂暴升级、万古第一神、时空法则、秋叶原拓荒史、从三十岁开始自律变强、挖天庭墙角、黑暗风暴、
话说贾母从王夫人那儿回来,看到宝玉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心里满是欢喜。她心里犯嘀咕,生怕贾政往后又喊宝玉去应酬那些麻烦事儿,就把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叫了过来,特意嘱咐他:“以后但凡碰上会人待客这类事儿,你家老爷要是想叫宝玉,你可别上来传话,就跟他回说,这是我说的:一来宝玉挨打挨得太狠,得踏踏实实地调养好几个月才能走动;二来他最近星宿不利,祭了星之后不能见外人,得过了八月才准许出二门。” 那小厮头儿听了,赶紧领命离开。贾母又把李嬷嬷、袭人等人喊来,让他们把这话原原本本传达给宝玉,好让宝玉放宽心。
宝玉本来就不乐意跟那些士大夫之类的男人打交道,对穿着官服去应酬、参加贺喜吊丧这些事更是厌恶至极。今天得了贾母这话,可算是如获至宝,越发肆意起来。他不但把亲戚朋友都拒之门外,就连家里每天早晚请安的规矩,也全按自己的性子来。每天就只在园子里闲逛、休息,每天一大早到贾母和王夫人那儿露个面就回来。他还心甘情愿地给丫鬟们当差跑腿,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有时候,像宝钗她们瞅准机会劝他上进,他立马就火冒三丈,说道:“好好的一个清清白白的姑娘,怎么也学得追名逐利,成了国贼禄鬼那一类人。这都怪前人没事儿瞎折腾,写些东西来误导后世的男人。我怎么这么倒霉,就连闺阁里的女子也染上了这股歪风,真是辜负了天地孕育灵秀的美德!” 一生气,他除了四书,把别的书全给烧了。大家见他这般疯癫,也就不再跟他讲这些正经事儿了。唯独林黛玉从小就没劝过他去追求功名,所以宝玉对黛玉格外敬重。
闲话少叙。且说王熙凤自从金钏儿死后,突然发现有几家仆人常来给她送东西,还时不时过来请安讨好,她自己心里直犯嘀咕,完全摸不着头脑。这天又有人来送东西,晚上趁没人的时候,她笑着问平儿:“这几家平时跟我没什么来往,怎么突然跟我这么近乎?” 平儿冷笑着说:“奶奶连这都想不起来了?我猜他们的女儿肯定都是太太房里的丫头。如今太太房里有四个大丫头,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月钱,剩下的都是每个月几百钱。现在金钏儿死了,他们肯定都眼巴巴地盯着这一两银子的名额呢。” 王熙凤一听,恍然大悟,笑着说:“对呀对呀,多亏你提醒我。我看这些人也太贪心了,钱也赚够了,苦活又轮不到他们,弄个丫头在那儿充个数也就算了,还想着这个。罢了罢了,他们几家的钱又不会花到我头上,这是他们自找的,送什么来,我就收什么,反正我心里有数。” 王熙凤心里有了主意,就故意拖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得差不多了,找个机会才去回王夫人的话。
这天中午,薛姨妈母女和林黛玉等人正在王夫人房里一起吃西瓜,王熙凤瞅准机会,跟王夫人说:“自从玉钏儿的姐姐去世后,太太跟前就少了一个人。太太要是看准了哪个丫头合适,就吩咐一声,下个月发放月钱的时候好安排。” 王夫人听了,琢磨了一下,说:“依我看,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够用就行,不一定非得要四个五个,这事儿干脆就算了吧。” 王熙凤笑着说:“按道理说,太太说得没错。这本来就是老规矩,别人屋里还留着两个呢,太太倒是打破惯例了。不过省下一两银子也没多少。” 王夫人又想了想,说:“也罢,这个月钱还是照发,不用补人了,就把这一两银子给她妹妹玉钏儿吧。她姐姐服侍了我一场,落得那样的下场,现在剩下她妹妹跟着我,多拿一份月钱也不为过。” 王熙凤答应着,回头找到玉钏儿,笑着说:“大喜事儿,大喜事儿。” 玉钏儿赶紧过来磕头谢恩。
王夫人接着问道:“正好问问你,现在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月例是多少?” 王熙凤回答说:“这是定好的规矩,每人二两银子。赵姨娘加上贾环兄弟的二两,一共四两,另外还有四串钱。” 王夫人又问:“都按数给她们了吗?” 王熙凤见问得奇怪,赶忙说:“那肯定按数给呀!” 王夫人说:“前几天我好像听见有人抱怨,说少了一吊钱,这是怎么回事?” 王熙凤连忙笑着解释:“姨娘们的丫头,月例本来每人一吊钱。从去年开始,外头商量着把姨娘们每位丫头的月例减半,每人五百钱,每位姨娘有两个丫头,所以就少了一吊钱。这可怨不着我,我还巴不得多给她们呢,是外头有人克扣,难道我还自己掏钱补上不成。这事儿我只是接手照办,怎么来就怎么去,我做不了主。我还说了两三回,想把这两份月例补上。他们说就这么个预算,我也没办法再说了。现在我每个月发钱,连日子都不会错。以前在外头领钱的时候,哪个月不闹亏空,就没顺顺利利地发过一回。”
王夫人听了,也就不再追究。过了半天,又问:“老太太屋里有几个月例是一两银子的丫头?” 王熙凤说:“本来有八个,现在只有七个了,其中一个是袭人。” 王夫人说:“这就对了。你宝兄弟那儿并没有月例一两银子的丫头,袭人还算老太太房里的人。” 王熙凤笑着说:“袭人原本是老太太的人,只是给了宝兄弟使唤。她这一两银子还是从老太太丫头的月例里领。现在要是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就裁掉这一两银子,那可绝对不行。要是说再给老太太添一个人,倒可以裁掉袭人的这份。要是不裁,那环兄弟屋里也得添一个,这样才公平合理。像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个月每人一吊钱月钱,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个月每人五百钱,这都是老太太定的,别人哪能抱怨生气呢。” 薛姨妈笑着说:“听听凤丫头这张嘴,就跟倒核桃似的,账算得清楚,道理也讲得明白。” 王熙凤笑着说:“姑妈,难道我说错了吗?” 薛姨妈笑着说:“说得没错,就是你说得太快,慢点儿说不就省力些嘛。” 王熙凤刚要笑,赶紧又忍住了,等着王夫人指示。
宝玉本来就不乐意跟那些士大夫之类的男人打交道,对穿着官服去应酬、参加贺喜吊丧这些事更是厌恶至极。今天得了贾母这话,可算是如获至宝,越发肆意起来。他不但把亲戚朋友都拒之门外,就连家里每天早晚请安的规矩,也全按自己的性子来。每天就只在园子里闲逛、休息,每天一大早到贾母和王夫人那儿露个面就回来。他还心甘情愿地给丫鬟们当差跑腿,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有时候,像宝钗她们瞅准机会劝他上进,他立马就火冒三丈,说道:“好好的一个清清白白的姑娘,怎么也学得追名逐利,成了国贼禄鬼那一类人。这都怪前人没事儿瞎折腾,写些东西来误导后世的男人。我怎么这么倒霉,就连闺阁里的女子也染上了这股歪风,真是辜负了天地孕育灵秀的美德!” 一生气,他除了四书,把别的书全给烧了。大家见他这般疯癫,也就不再跟他讲这些正经事儿了。唯独林黛玉从小就没劝过他去追求功名,所以宝玉对黛玉格外敬重。
闲话少叙。且说王熙凤自从金钏儿死后,突然发现有几家仆人常来给她送东西,还时不时过来请安讨好,她自己心里直犯嘀咕,完全摸不着头脑。这天又有人来送东西,晚上趁没人的时候,她笑着问平儿:“这几家平时跟我没什么来往,怎么突然跟我这么近乎?” 平儿冷笑着说:“奶奶连这都想不起来了?我猜他们的女儿肯定都是太太房里的丫头。如今太太房里有四个大丫头,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月钱,剩下的都是每个月几百钱。现在金钏儿死了,他们肯定都眼巴巴地盯着这一两银子的名额呢。” 王熙凤一听,恍然大悟,笑着说:“对呀对呀,多亏你提醒我。我看这些人也太贪心了,钱也赚够了,苦活又轮不到他们,弄个丫头在那儿充个数也就算了,还想着这个。罢了罢了,他们几家的钱又不会花到我头上,这是他们自找的,送什么来,我就收什么,反正我心里有数。” 王熙凤心里有了主意,就故意拖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得差不多了,找个机会才去回王夫人的话。
这天中午,薛姨妈母女和林黛玉等人正在王夫人房里一起吃西瓜,王熙凤瞅准机会,跟王夫人说:“自从玉钏儿的姐姐去世后,太太跟前就少了一个人。太太要是看准了哪个丫头合适,就吩咐一声,下个月发放月钱的时候好安排。” 王夫人听了,琢磨了一下,说:“依我看,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够用就行,不一定非得要四个五个,这事儿干脆就算了吧。” 王熙凤笑着说:“按道理说,太太说得没错。这本来就是老规矩,别人屋里还留着两个呢,太太倒是打破惯例了。不过省下一两银子也没多少。” 王夫人又想了想,说:“也罢,这个月钱还是照发,不用补人了,就把这一两银子给她妹妹玉钏儿吧。她姐姐服侍了我一场,落得那样的下场,现在剩下她妹妹跟着我,多拿一份月钱也不为过。” 王熙凤答应着,回头找到玉钏儿,笑着说:“大喜事儿,大喜事儿。” 玉钏儿赶紧过来磕头谢恩。
王夫人接着问道:“正好问问你,现在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月例是多少?” 王熙凤回答说:“这是定好的规矩,每人二两银子。赵姨娘加上贾环兄弟的二两,一共四两,另外还有四串钱。” 王夫人又问:“都按数给她们了吗?” 王熙凤见问得奇怪,赶忙说:“那肯定按数给呀!” 王夫人说:“前几天我好像听见有人抱怨,说少了一吊钱,这是怎么回事?” 王熙凤连忙笑着解释:“姨娘们的丫头,月例本来每人一吊钱。从去年开始,外头商量着把姨娘们每位丫头的月例减半,每人五百钱,每位姨娘有两个丫头,所以就少了一吊钱。这可怨不着我,我还巴不得多给她们呢,是外头有人克扣,难道我还自己掏钱补上不成。这事儿我只是接手照办,怎么来就怎么去,我做不了主。我还说了两三回,想把这两份月例补上。他们说就这么个预算,我也没办法再说了。现在我每个月发钱,连日子都不会错。以前在外头领钱的时候,哪个月不闹亏空,就没顺顺利利地发过一回。”
王夫人听了,也就不再追究。过了半天,又问:“老太太屋里有几个月例是一两银子的丫头?” 王熙凤说:“本来有八个,现在只有七个了,其中一个是袭人。” 王夫人说:“这就对了。你宝兄弟那儿并没有月例一两银子的丫头,袭人还算老太太房里的人。” 王熙凤笑着说:“袭人原本是老太太的人,只是给了宝兄弟使唤。她这一两银子还是从老太太丫头的月例里领。现在要是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就裁掉这一两银子,那可绝对不行。要是说再给老太太添一个人,倒可以裁掉袭人的这份。要是不裁,那环兄弟屋里也得添一个,这样才公平合理。像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个月每人一吊钱月钱,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个月每人五百钱,这都是老太太定的,别人哪能抱怨生气呢。” 薛姨妈笑着说:“听听凤丫头这张嘴,就跟倒核桃似的,账算得清楚,道理也讲得明白。” 王熙凤笑着说:“姑妈,难道我说错了吗?” 薛姨妈笑着说:“说得没错,就是你说得太快,慢点儿说不就省力些嘛。” 王熙凤刚要笑,赶紧又忍住了,等着王夫人指示。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5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