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推荐阅读:天上掉下个空间塔、邪君宠上身:爱妃,别乱撩、神州战神、时光里的蜜果、次元旅行家、大剑仙时代、最强箭术、风之剑痕、武侠大师、重生之唐人、
王夫人把金钏儿的母亲叫了来,当面赏给她几件簪子耳环之类的首饰,又吩咐去请几位僧人来念经超度。金钏儿的母亲磕了头,谢过恩后便离开了。
宝玉见过贾雨村回来,听说了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的事,心里早就悲痛万分。回到家,又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他也无话可说。见宝钗进来,他才寻了个机会出来,整个人失魂落魄,不知该往哪里去。他背着手,低着头,一边唉声叹气,一边慢慢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厅上。
刚转过屏门,没想到迎面走来一个人正要往里走,两人不巧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厉声喝道:“站住!” 宝玉吓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他父亲贾政,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能乖乖地垂手站在一旁。贾政问道:“好好的,你垂头丧气地唉声叹气干什么?刚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了你半天才出来;出来了吧,一点都没有慷慨洒脱的谈吐,还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我看你脸上满是愁闷的神色,这会儿又唉声叹气。你还有什么不满足、不自在的?无缘无故这样,到底是为什么?” 宝玉平日里口才伶俐,可此时一心都在为金钏儿难过,恨不得自己也跟着去了。如今听父亲说这些话,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
贾政见他惊慌失措,回答得也不像往常那样,本来没什么气,这下倒生出三分气来。刚要开口说话,突然有下人来禀报:“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 贾政听了,心里犯起了嘀咕,暗自寻思:“平日里和忠顺府没什么来往,今天怎么派人来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吩咐 “快请”,急忙走出去一看,原来是忠顺府的长史官,他赶忙把人接到厅上坐下,让人献上茶。
还没等寒暄几句,长史官就先开口说道:“下官此次前来,并非擅自登门,实在是奉了王爷的命令,有件事想求您帮忙。看在王爷的面子上,烦请老大人作主,这样不但王爷感激,连下官等人也会感恩不尽。” 贾政听了这话,一头雾水,连忙陪着笑脸起身问道:“大人既然是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什么吩咐,还望大人明示,学生一定遵照指示办理。” 长史官冷冷地笑了笑,说:“也不用您办理什么,只需要大人您 “也不用您办理什么,只需要大人您说一句话就行。我们府里有个唱小旦的琪官,一向在府里好好的,可这几天竟然三五天都没回去,我们到处找,也没找到他的下落,所以四处打听。这城里十有八九的人都说,他最近和您家那位衔玉而生的公子交往密切。我们也知道,您府上和别家不一样,不能随便进去找人,所以就启禀了王爷。王爷说:‘要是别的戏子,一百个也无所谓;可这琪官机灵会说话,为人谨慎老实,很合我老人家的心意,实在是缺他不可。’所以求老大人您转告令郎,请把琪官放回来,一来可以宽慰王爷的殷切请求,二来我们也能免去四处寻找的辛苦。” 说完,连忙鞠了一躬。
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立刻让人去叫宝玉。宝玉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赶过来。贾政劈头就问:“你这个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就罢了,怎么还做出这种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是忠顺王爷跟前伺候的人,你算什么东西,竟然无缘无故把他引逗出来,现在祸事都连累到我了。” 宝玉吓了一跳,连忙回道:“我真的不知道这件事。我连‘琪官’这两个字是什么都不清楚,更别说‘引逗’他了!” 说着就哭了起来。
贾政还没来得及说话,只见长史官冷笑着说:“公子就别掩饰了。他要么藏在您家里,要么您知道他的下落,早点说出来,我们也能少受点苦,难道公子就不念及这份情?” 宝玉连连说不知道,还说 “这恐怕是误传,不一定是真的”。长史官冷笑道:“现在证据都有了,何必还耍赖?您要是不当着老大人的面说出来,公子岂不是要吃亏?既然说不认识这个人,那红汗巾子怎么会在公子的腰上?” 宝玉听了这话,吓得魂飞魄散,目瞪口呆,心里暗自想:“这话他怎么会知道!他连这么机密的事都知道了,其他的事大概也瞒不住他。不如把他打发走,免得他再说出别的事来。” 于是说道:“大人既然知道他的底细,怎么连他买房置地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呢?我听说他在东郊离城二十里的地方,有个叫紫檀堡的地方,他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地,盖了几间房子。说不定他在那里呢。” 长史官听了,笑着说:“这么说,他肯定在那里。我先去找找看,要是找到了就算了,要是没找到,还得再来请教。” 说完,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贾政此时气得眼睛都歪了,一边送长史官,一边回头命令宝玉 “不许动!等会儿有话问你!” 一直把官员送走了。他刚一转身,就看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大声喝令小厮 “快打,快打!” 贾环看见父亲,吓得浑身发软,赶紧低下头站住。贾政问道:“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任由你到处闲逛,像匹野马一样!” 他喝令把跟着贾环上学的人叫来。贾环见父亲正在气头上,就趁机说道:“刚才我本来没跑,只是从那井边经过,看见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那人头有这么大,身子有这么粗,泡得实在是可怕,所以我才赶紧跑了过来。” 贾政听了又惊又疑,问道:“好端端的,谁会去跳井?我们家从来没有这种事,从祖宗以来,对待下人都是宽厚仁慈的。大概是我近年来对家务疏于管理,执事的人擅自作威作福,才导致出了这种暴殄生命的祸事。要是被外人知道了,祖宗的颜面何在!” 他喝令赶紧把贾琏、赖大、兴儿叫来。
宝玉见过贾雨村回来,听说了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的事,心里早就悲痛万分。回到家,又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他也无话可说。见宝钗进来,他才寻了个机会出来,整个人失魂落魄,不知该往哪里去。他背着手,低着头,一边唉声叹气,一边慢慢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厅上。
刚转过屏门,没想到迎面走来一个人正要往里走,两人不巧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厉声喝道:“站住!” 宝玉吓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他父亲贾政,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能乖乖地垂手站在一旁。贾政问道:“好好的,你垂头丧气地唉声叹气干什么?刚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了你半天才出来;出来了吧,一点都没有慷慨洒脱的谈吐,还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我看你脸上满是愁闷的神色,这会儿又唉声叹气。你还有什么不满足、不自在的?无缘无故这样,到底是为什么?” 宝玉平日里口才伶俐,可此时一心都在为金钏儿难过,恨不得自己也跟着去了。如今听父亲说这些话,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
贾政见他惊慌失措,回答得也不像往常那样,本来没什么气,这下倒生出三分气来。刚要开口说话,突然有下人来禀报:“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 贾政听了,心里犯起了嘀咕,暗自寻思:“平日里和忠顺府没什么来往,今天怎么派人来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吩咐 “快请”,急忙走出去一看,原来是忠顺府的长史官,他赶忙把人接到厅上坐下,让人献上茶。
还没等寒暄几句,长史官就先开口说道:“下官此次前来,并非擅自登门,实在是奉了王爷的命令,有件事想求您帮忙。看在王爷的面子上,烦请老大人作主,这样不但王爷感激,连下官等人也会感恩不尽。” 贾政听了这话,一头雾水,连忙陪着笑脸起身问道:“大人既然是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什么吩咐,还望大人明示,学生一定遵照指示办理。” 长史官冷冷地笑了笑,说:“也不用您办理什么,只需要大人您 “也不用您办理什么,只需要大人您说一句话就行。我们府里有个唱小旦的琪官,一向在府里好好的,可这几天竟然三五天都没回去,我们到处找,也没找到他的下落,所以四处打听。这城里十有八九的人都说,他最近和您家那位衔玉而生的公子交往密切。我们也知道,您府上和别家不一样,不能随便进去找人,所以就启禀了王爷。王爷说:‘要是别的戏子,一百个也无所谓;可这琪官机灵会说话,为人谨慎老实,很合我老人家的心意,实在是缺他不可。’所以求老大人您转告令郎,请把琪官放回来,一来可以宽慰王爷的殷切请求,二来我们也能免去四处寻找的辛苦。” 说完,连忙鞠了一躬。
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立刻让人去叫宝玉。宝玉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赶过来。贾政劈头就问:“你这个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就罢了,怎么还做出这种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是忠顺王爷跟前伺候的人,你算什么东西,竟然无缘无故把他引逗出来,现在祸事都连累到我了。” 宝玉吓了一跳,连忙回道:“我真的不知道这件事。我连‘琪官’这两个字是什么都不清楚,更别说‘引逗’他了!” 说着就哭了起来。
贾政还没来得及说话,只见长史官冷笑着说:“公子就别掩饰了。他要么藏在您家里,要么您知道他的下落,早点说出来,我们也能少受点苦,难道公子就不念及这份情?” 宝玉连连说不知道,还说 “这恐怕是误传,不一定是真的”。长史官冷笑道:“现在证据都有了,何必还耍赖?您要是不当着老大人的面说出来,公子岂不是要吃亏?既然说不认识这个人,那红汗巾子怎么会在公子的腰上?” 宝玉听了这话,吓得魂飞魄散,目瞪口呆,心里暗自想:“这话他怎么会知道!他连这么机密的事都知道了,其他的事大概也瞒不住他。不如把他打发走,免得他再说出别的事来。” 于是说道:“大人既然知道他的底细,怎么连他买房置地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呢?我听说他在东郊离城二十里的地方,有个叫紫檀堡的地方,他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地,盖了几间房子。说不定他在那里呢。” 长史官听了,笑着说:“这么说,他肯定在那里。我先去找找看,要是找到了就算了,要是没找到,还得再来请教。” 说完,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贾政此时气得眼睛都歪了,一边送长史官,一边回头命令宝玉 “不许动!等会儿有话问你!” 一直把官员送走了。他刚一转身,就看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大声喝令小厮 “快打,快打!” 贾环看见父亲,吓得浑身发软,赶紧低下头站住。贾政问道:“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任由你到处闲逛,像匹野马一样!” 他喝令把跟着贾环上学的人叫来。贾环见父亲正在气头上,就趁机说道:“刚才我本来没跑,只是从那井边经过,看见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那人头有这么大,身子有这么粗,泡得实在是可怕,所以我才赶紧跑了过来。” 贾政听了又惊又疑,问道:“好端端的,谁会去跳井?我们家从来没有这种事,从祖宗以来,对待下人都是宽厚仁慈的。大概是我近年来对家务疏于管理,执事的人擅自作威作福,才导致出了这种暴殄生命的祸事。要是被外人知道了,祖宗的颜面何在!” 他喝令赶紧把贾琏、赖大、兴儿叫来。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5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