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推荐阅读:重生鬼仙途、宿主大佬又美又飒、重生火影之千手绳树、我在异界有座城、氪金使我超神、我对同桌的你凶不起来、我才不是叫花子、我在末世建个城、传奇公爵、穿成八零团宠小福宝、
秦钟一去世,宝玉悲痛万分,哭得撕心裂肺。李贵等人费了好大劲儿,劝解了许久,宝玉才止住哭声。回府的时候,他依然满脸哀伤,沉浸在悲痛之中。贾母资助了几十两银子,还另外准备了祭奠的物品,让宝玉去为秦钟吊唁烧纸。七天后,秦钟便被送殡入土,这里便不再多提。此后,宝玉每日都沉浸在对秦钟的思念与哀悼里,然而也只能徒叹奈何。
日子一天天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天,贾珍等人前来向贾政禀报:“园子里的工程都已经完工了,大老爷已经去看过,现在就等老爷您去瞧瞧。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还可以再改造,之后就能题匾额和对联了。” 贾政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匾额和对联还真是个难题。按道理,应该请贵妃赐题才对,可是贵妃如果没有亲眼看到园子的景致,大概也不会随便拟题。要是一直等到贵妃游幸之后再请她题字,这么大的园子,这么多的亭台楼阁,要是没有字来标注,总觉得单调无趣,就算有花柳山水,也难以增色。” 旁边的清客们笑着回应道:“老世翁所言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想法:各处的匾额和对联肯定不能少,但现在也别急着确定名字。咱们先根据园中的景致,用两字、三字或者四字,大致贴合意境地拟出来,暂且做成灯匾和对联挂起来。等贵妃游幸的时候,再请她确定正式的名字,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贾政等人听了,纷纷表示赞同:“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今天就先去看看,把匾额和对联题了,如果合适就用;要是不合适,再把雨村请来,让他重新拟定。” 众人笑着说:“老爷今天拟定的肯定很好,何必还要等雨村呢。” 贾政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我从小在花鸟山水的题咏方面就没什么天赋,如今上了年纪,又被各种事务缠身,对于这些怡情悦性的文章就更加生疏了。就算拟出来,恐怕也会迂腐古板,反而不能为花柳园亭增添光彩,不太妥当,倒显得没意思了。” 清客们笑着说:“这也没关系。我们大家一起看,共同拟定,各取所长,好的就留下,不好的就删掉,也未尝不可。” 贾政说:“这个说法很对。而且今天天气暖和,大家正好去逛逛。” 说完,便起身带领众人前往园子。
贾珍先去园子里通知众人。正巧,最近宝玉因为思念秦钟,一直郁郁寡欢,贾母常常让人带他到园子里玩耍。此时宝玉也刚进园子,忽然看见贾珍走来,贾珍笑着对他说:“你还不出去,老爷马上就来了。” 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和小厮们,急忙往园外跑去。刚转过弯,就迎面碰上贾政带着一众客人走来,想躲也来不及,只好站在一旁。贾政最近听说私塾先生称赞宝玉特别擅长对对联,虽然不喜欢读书,却在这方面有些别样的才情。今天偶然碰到这个机会,便让宝玉跟着一起。宝玉只好跟在后面,还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贾政刚走到园门前,只见贾珍带着许多执事人员,在一旁恭敬地站着。贾政说:“你先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看看外面再进去。” 贾珍听了,立刻让人把门关好。贾政端正地审视园门,只见正门有五间,上面是桶瓦泥鳅脊的样式;门栏和窗棂,都是精心雕刻的新鲜花样,没有用朱粉涂抹装饰;清一色的水磨群墙,下面是白石砌成的台阶,雕刻成西番草的图案。左右望去,都是雪白的粉墙,下面是虎皮石,依着地势砌成,果然不落俗套,毫无富丽俗气,贾政看了很是欢喜。于是他让人打开门,只见迎面有一座翠绿的山峰挡住了视线。清客们都赞叹道:“好山,好山!” 贾政说:“要是没有这座山,一进园子,所有的景色就都尽收眼底了,那还有什么趣味。” 众人都说:“太对了。若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怎么能想到这样的设计。” 说完,往前一看,只见白色的石头高耸林立,有的像鬼怪,有的像猛兽,纵横交错,相互拱卫,石头上面苔藓斑驳,藤萝缠绕掩映,中间隐隐露出一条羊肠小道。贾政说:“我们就从这条小路进去游览,回来的时候从另一边出去,这样才能把园子的景色都看遍。”
说完,贾政让贾珍在前面带路,自己扶着宝玉,缓缓走进山口。一抬头,忽然看见山上有一块镜面般的白石,这里正是迎面需要题字的地方。贾政回头笑着说:“各位请看,这里题什么名字才好呢?” 众人听了,有的说应该题 “叠翠” 二字,有的说该题 “锦嶂”,还有的说 “赛香炉”“小终南” 等等,各种各样的名字,有好几十个。
原来,众人心里早知道贾政是想借此机会试试宝玉的学业长进如何,所以只是用一些俗套的名字来敷衍。宝玉也料到了他们的心思。贾政听了众人的提议,便回头让宝玉来拟一个名字。宝玉说:“我曾听古人说过:‘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且这里并不是主山正景,本来也没什么可题的,只是游览途中的一个过渡罢了。不如直接写上‘曲径通幽处’这句古诗,倒显得大方气派。” 众人听了,都纷纷称赞:“太对了!二公子天分高,才情出众,不像我们这些读死书的人。” 贾政笑着说:“可别胡乱夸奖。他年纪小,不过是拿一点见识当十点用,大家取笑罢了。再看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日子一天天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天,贾珍等人前来向贾政禀报:“园子里的工程都已经完工了,大老爷已经去看过,现在就等老爷您去瞧瞧。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还可以再改造,之后就能题匾额和对联了。” 贾政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匾额和对联还真是个难题。按道理,应该请贵妃赐题才对,可是贵妃如果没有亲眼看到园子的景致,大概也不会随便拟题。要是一直等到贵妃游幸之后再请她题字,这么大的园子,这么多的亭台楼阁,要是没有字来标注,总觉得单调无趣,就算有花柳山水,也难以增色。” 旁边的清客们笑着回应道:“老世翁所言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想法:各处的匾额和对联肯定不能少,但现在也别急着确定名字。咱们先根据园中的景致,用两字、三字或者四字,大致贴合意境地拟出来,暂且做成灯匾和对联挂起来。等贵妃游幸的时候,再请她确定正式的名字,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贾政等人听了,纷纷表示赞同:“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今天就先去看看,把匾额和对联题了,如果合适就用;要是不合适,再把雨村请来,让他重新拟定。” 众人笑着说:“老爷今天拟定的肯定很好,何必还要等雨村呢。” 贾政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我从小在花鸟山水的题咏方面就没什么天赋,如今上了年纪,又被各种事务缠身,对于这些怡情悦性的文章就更加生疏了。就算拟出来,恐怕也会迂腐古板,反而不能为花柳园亭增添光彩,不太妥当,倒显得没意思了。” 清客们笑着说:“这也没关系。我们大家一起看,共同拟定,各取所长,好的就留下,不好的就删掉,也未尝不可。” 贾政说:“这个说法很对。而且今天天气暖和,大家正好去逛逛。” 说完,便起身带领众人前往园子。
贾珍先去园子里通知众人。正巧,最近宝玉因为思念秦钟,一直郁郁寡欢,贾母常常让人带他到园子里玩耍。此时宝玉也刚进园子,忽然看见贾珍走来,贾珍笑着对他说:“你还不出去,老爷马上就来了。” 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和小厮们,急忙往园外跑去。刚转过弯,就迎面碰上贾政带着一众客人走来,想躲也来不及,只好站在一旁。贾政最近听说私塾先生称赞宝玉特别擅长对对联,虽然不喜欢读书,却在这方面有些别样的才情。今天偶然碰到这个机会,便让宝玉跟着一起。宝玉只好跟在后面,还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贾政刚走到园门前,只见贾珍带着许多执事人员,在一旁恭敬地站着。贾政说:“你先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看看外面再进去。” 贾珍听了,立刻让人把门关好。贾政端正地审视园门,只见正门有五间,上面是桶瓦泥鳅脊的样式;门栏和窗棂,都是精心雕刻的新鲜花样,没有用朱粉涂抹装饰;清一色的水磨群墙,下面是白石砌成的台阶,雕刻成西番草的图案。左右望去,都是雪白的粉墙,下面是虎皮石,依着地势砌成,果然不落俗套,毫无富丽俗气,贾政看了很是欢喜。于是他让人打开门,只见迎面有一座翠绿的山峰挡住了视线。清客们都赞叹道:“好山,好山!” 贾政说:“要是没有这座山,一进园子,所有的景色就都尽收眼底了,那还有什么趣味。” 众人都说:“太对了。若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怎么能想到这样的设计。” 说完,往前一看,只见白色的石头高耸林立,有的像鬼怪,有的像猛兽,纵横交错,相互拱卫,石头上面苔藓斑驳,藤萝缠绕掩映,中间隐隐露出一条羊肠小道。贾政说:“我们就从这条小路进去游览,回来的时候从另一边出去,这样才能把园子的景色都看遍。”
说完,贾政让贾珍在前面带路,自己扶着宝玉,缓缓走进山口。一抬头,忽然看见山上有一块镜面般的白石,这里正是迎面需要题字的地方。贾政回头笑着说:“各位请看,这里题什么名字才好呢?” 众人听了,有的说应该题 “叠翠” 二字,有的说该题 “锦嶂”,还有的说 “赛香炉”“小终南” 等等,各种各样的名字,有好几十个。
原来,众人心里早知道贾政是想借此机会试试宝玉的学业长进如何,所以只是用一些俗套的名字来敷衍。宝玉也料到了他们的心思。贾政听了众人的提议,便回头让宝玉来拟一个名字。宝玉说:“我曾听古人说过:‘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且这里并不是主山正景,本来也没什么可题的,只是游览途中的一个过渡罢了。不如直接写上‘曲径通幽处’这句古诗,倒显得大方气派。” 众人听了,都纷纷称赞:“太对了!二公子天分高,才情出众,不像我们这些读死书的人。” 贾政笑着说:“可别胡乱夸奖。他年纪小,不过是拿一点见识当十点用,大家取笑罢了。再看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4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