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推荐阅读:坏坏老公,借个娃、技能无冷却?我化身亡灵天灾!、天上掉下个空间塔、邪君宠上身:爱妃,别乱撩、神州战神、时光里的蜜果、次元旅行家、大剑仙时代、最强箭术、风之剑痕、
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灵明何事辨三台?行满自归元海。不论成仙成佛,须从个里安排。清清净净绝尘埃,果正飞升上界。
话说寺里的僧人在天明时发现三藏师徒不见了,纷纷议论:“既没挽留,也没告别,更没求告,就这么干干净净地把活菩萨放走了!” 正说着,只见南关厢有几个大户人家前来请僧人做法事。众僧拍着手说:“昨晚没留意,他们今夜都驾着云走啦。” 众人一齐朝着天空跪拜致谢。这消息一传开,满城的官员和百姓都知道了,那些大户人家纷纷置办猪、牛、羊、鸡、鱼等五牲以及花果,前往生祠祭祀酬谢,这里暂且不表。
再说唐僧师徒四人,餐风宿露,一路平安无事,走了半个多月。忽然有一天,他们看到一座高山,唐僧心里又害怕起来,说道:“徒弟们,前面那山岭陡峭,一定要小心啊!” 行者笑着说:“师父,这边的路已经快到佛地了,肯定不会有什么妖邪。您放宽心,别担忧。” 唐僧说:“徒弟,虽说佛地不远了,但之前那寺里的僧人说,到天竺国的国都还有两千里路,还不知道到底要走多远呢。” 行者道:“师父,您是不是又把乌巢禅师传授的《心经》忘了?” 三藏说:“《般若心经》就像我随身的衣钵,自从乌巢禅师教我之后,我哪一天不念,哪一刻能忘?倒背如流,怎么会忘呢!” 行者说:“师父只是会念,却没向那位师父请教过经义。” 三藏说:“你这猴头!怎么又说我没解得经义!那你解得吗?” 行者说:“我解得,我解得。” 从这之后,三藏和行者就不再说话了,旁边的八戒笑得直不起腰,沙僧也乐坏了,说道:“瞧这嘴硬的!跟我一样,都是妖精出身,又不是什么参禅的和尚,听过讲经,也不是应佛的僧人,见过说法!在这里装模作样,摆架子,还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不吭声了?快讲!快解解看!” 沙僧又说:“二哥,你还真信他?大哥就是说些大话,哄师父赶路。他也就会耍弄金箍棒罢了,哪里懂得讲经!” 三藏说:“悟能、悟净,别乱说。悟空所说的解,是超越言语文字的,那才是真正的解。”
师徒四人一边说着话,一边不知不觉走过了不少路程,翻过了几个山冈,路旁很快出现了一座大寺庙。三藏说:“悟空,前面是座寺庙。你看那寺庙,规模不大不小,琉璃碧瓦显得十分气派;半新半旧的样子,八字红墙庄重古朴。隐隐约约能看到苍松像盖子一样偃卧着,也不知道是几千几百年前的古物留存至今;潺潺的流水声宛如弹奏的琴弦,也不清楚是哪个朝代开山时留下来的。寺庙的三门上,写着‘布金禅寺’四个大字;悬挂的匾额上,题着‘上古遗迹’。”
行者看了,确认是 “布金禅寺”,八戒也说是 “布金禅寺”。三藏骑在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 这莫不是到舍卫国的国界了吧?” 八戒说:“师父,真奇怪啊!我跟着师父这几年,从来没认过路,今天竟然也认得了。” 三藏说:“不是你认得路,我常常诵读经典,知道佛在舍卫城只树给孤园讲经。这园子是给孤独长者向太子买下来,请佛讲经的。太子说:‘我这园子不卖。他要是想买,除非用黄金铺满整个园子。’给孤独长者听了,就用金砖铺地,铺满了园子,才买下太子的只园,请来世尊说法。我想这布金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典故得名的。” 八戒笑着说:“运气真好!要是真是这个故事,我们也去摸块金砖送人。” 大家又笑了一阵,三藏才下了马。
师徒四人走进三门,只见三门下,挑担的、背包的、推车的,都把车担放下,坐在一起;有的去睡觉,有的在聊天。忽然看到他们师徒四人,长得俊的俊,丑的丑,大家都有些害怕,纷纷让开了道路。三藏生怕惹事,嘴里不停地念叨:“大家斯文点!斯文点!” 这时,众人也都收敛了一些。他们转过金刚殿后,很快有一位禅僧走了出来,看起来威仪不凡,气质高雅。
那禅僧面容如同满月般光洁,身形好似菩提树般挺拔。
手持锡杖,衣袖随风飘动,脚穿芒鞋,走在石头路上。
三藏上前问讯,那僧人赶忙还礼道:“师父从哪里来?” 三藏说:“弟子陈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宝地,冒昧前来拜访,想借住一晚,明天就出发。” 那僧人说:“这荒山是十方僧众共有的寺院,任何人都可以来此随喜,何况长老您是东土来的神僧,能够供养您,是我们的荣幸。” 三藏道谢后,随即招呼三个徒弟一起同行。他们走过回廊和香积厨,径直来到方丈室。双方行过相见礼,分宾主坐下。行者三人也垂手站立在一旁。
话说这时寺里听说来了东土大唐取经的僧人,寺里大大小小的和尚,不管是常住的、挂单的,还是长老、行童,全都前来拜见。喝完茶后,摆上了斋饭。这时长老正要开斋念偈语,八戒却已经迫不及待,馒头、素食、粉汤一股脑儿往嘴里塞。方丈里人很多,有见识的人称赞三藏的威仪,喜欢玩乐的人则都看着八戒吃饭。沙僧眼尖,看到这场景,暗暗捏了八戒一把,轻声说:“斯文点!” 八戒着急了,大声叫起来:“‘斯文!’‘斯文!’可肚子空空啊!” 沙僧笑着说:“二哥,你不懂。天下有多少所谓的‘斯文’人,要是论起肚子里的东西,其实跟你我差不多。” 八戒这才停下狼吞虎咽。三藏念完结斋的偈语,左右的人撤下席面,三藏表示感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话说寺里的僧人在天明时发现三藏师徒不见了,纷纷议论:“既没挽留,也没告别,更没求告,就这么干干净净地把活菩萨放走了!” 正说着,只见南关厢有几个大户人家前来请僧人做法事。众僧拍着手说:“昨晚没留意,他们今夜都驾着云走啦。” 众人一齐朝着天空跪拜致谢。这消息一传开,满城的官员和百姓都知道了,那些大户人家纷纷置办猪、牛、羊、鸡、鱼等五牲以及花果,前往生祠祭祀酬谢,这里暂且不表。
再说唐僧师徒四人,餐风宿露,一路平安无事,走了半个多月。忽然有一天,他们看到一座高山,唐僧心里又害怕起来,说道:“徒弟们,前面那山岭陡峭,一定要小心啊!” 行者笑着说:“师父,这边的路已经快到佛地了,肯定不会有什么妖邪。您放宽心,别担忧。” 唐僧说:“徒弟,虽说佛地不远了,但之前那寺里的僧人说,到天竺国的国都还有两千里路,还不知道到底要走多远呢。” 行者道:“师父,您是不是又把乌巢禅师传授的《心经》忘了?” 三藏说:“《般若心经》就像我随身的衣钵,自从乌巢禅师教我之后,我哪一天不念,哪一刻能忘?倒背如流,怎么会忘呢!” 行者说:“师父只是会念,却没向那位师父请教过经义。” 三藏说:“你这猴头!怎么又说我没解得经义!那你解得吗?” 行者说:“我解得,我解得。” 从这之后,三藏和行者就不再说话了,旁边的八戒笑得直不起腰,沙僧也乐坏了,说道:“瞧这嘴硬的!跟我一样,都是妖精出身,又不是什么参禅的和尚,听过讲经,也不是应佛的僧人,见过说法!在这里装模作样,摆架子,还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不吭声了?快讲!快解解看!” 沙僧又说:“二哥,你还真信他?大哥就是说些大话,哄师父赶路。他也就会耍弄金箍棒罢了,哪里懂得讲经!” 三藏说:“悟能、悟净,别乱说。悟空所说的解,是超越言语文字的,那才是真正的解。”
师徒四人一边说着话,一边不知不觉走过了不少路程,翻过了几个山冈,路旁很快出现了一座大寺庙。三藏说:“悟空,前面是座寺庙。你看那寺庙,规模不大不小,琉璃碧瓦显得十分气派;半新半旧的样子,八字红墙庄重古朴。隐隐约约能看到苍松像盖子一样偃卧着,也不知道是几千几百年前的古物留存至今;潺潺的流水声宛如弹奏的琴弦,也不清楚是哪个朝代开山时留下来的。寺庙的三门上,写着‘布金禅寺’四个大字;悬挂的匾额上,题着‘上古遗迹’。”
行者看了,确认是 “布金禅寺”,八戒也说是 “布金禅寺”。三藏骑在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 这莫不是到舍卫国的国界了吧?” 八戒说:“师父,真奇怪啊!我跟着师父这几年,从来没认过路,今天竟然也认得了。” 三藏说:“不是你认得路,我常常诵读经典,知道佛在舍卫城只树给孤园讲经。这园子是给孤独长者向太子买下来,请佛讲经的。太子说:‘我这园子不卖。他要是想买,除非用黄金铺满整个园子。’给孤独长者听了,就用金砖铺地,铺满了园子,才买下太子的只园,请来世尊说法。我想这布金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典故得名的。” 八戒笑着说:“运气真好!要是真是这个故事,我们也去摸块金砖送人。” 大家又笑了一阵,三藏才下了马。
师徒四人走进三门,只见三门下,挑担的、背包的、推车的,都把车担放下,坐在一起;有的去睡觉,有的在聊天。忽然看到他们师徒四人,长得俊的俊,丑的丑,大家都有些害怕,纷纷让开了道路。三藏生怕惹事,嘴里不停地念叨:“大家斯文点!斯文点!” 这时,众人也都收敛了一些。他们转过金刚殿后,很快有一位禅僧走了出来,看起来威仪不凡,气质高雅。
那禅僧面容如同满月般光洁,身形好似菩提树般挺拔。
手持锡杖,衣袖随风飘动,脚穿芒鞋,走在石头路上。
三藏上前问讯,那僧人赶忙还礼道:“师父从哪里来?” 三藏说:“弟子陈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宝地,冒昧前来拜访,想借住一晚,明天就出发。” 那僧人说:“这荒山是十方僧众共有的寺院,任何人都可以来此随喜,何况长老您是东土来的神僧,能够供养您,是我们的荣幸。” 三藏道谢后,随即招呼三个徒弟一起同行。他们走过回廊和香积厨,径直来到方丈室。双方行过相见礼,分宾主坐下。行者三人也垂手站立在一旁。
话说这时寺里听说来了东土大唐取经的僧人,寺里大大小小的和尚,不管是常住的、挂单的,还是长老、行童,全都前来拜见。喝完茶后,摆上了斋饭。这时长老正要开斋念偈语,八戒却已经迫不及待,馒头、素食、粉汤一股脑儿往嘴里塞。方丈里人很多,有见识的人称赞三藏的威仪,喜欢玩乐的人则都看着八戒吃饭。沙僧眼尖,看到这场景,暗暗捏了八戒一把,轻声说:“斯文点!” 八戒着急了,大声叫起来:“‘斯文!’‘斯文!’可肚子空空啊!” 沙僧笑着说:“二哥,你不懂。天下有多少所谓的‘斯文’人,要是论起肚子里的东西,其实跟你我差不多。” 八戒这才停下狼吞虎咽。三藏念完结斋的偈语,左右的人撤下席面,三藏表示感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4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