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推荐阅读:让你重生了却遗憾,你怎么还顺便暴富了?、八零之快来接你媳妇孩子、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重生鬼仙途、系统逼我当神医、宿主大佬又美又飒、重生火影之千手绳树、我在异界有座城、氪金使我超神、我对同桌的你凶不起来、
有一首词,词牌名为《南柯子》,内容是这样的:要常常清扫内心,细细去除尘世的杂念,千万别让那心中的坑堑埋没了本真的佛性。要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这样才能探讨生命的初始。心中的性灵之烛需要不断地挑亮,如同曹溪的水流自在呼吸,不要让心猿意马般的杂念使气息粗重。日日夜夜都要绵绵不绝地守护这份宁静,这才彰显出修行的功夫。
这首词,说的正是唐僧师徒摆脱通天河的寒冰之灾,有幸靠白鼋驮着登上彼岸之后的事。师徒四人继续西行,此时正赶上严冬时节,只见树林在烟雾中透着淡淡的光,山峦的轮廓在水外显得格外清冷。师徒们正走着,忽然又遇到一座山。山路狭窄,山崖高耸,石头众多,山岭险峻,人马前行十分困难。三藏在马上拉紧缰绳,喊道:“徒弟。” 这时,孙行者带着八戒、沙僧上前侍立,问道:“师父,有什么吩咐?” 三藏说:“你们看前面那山很高,恐怕有虎狼作怪,妖兽伤人,这次一定要小心!” 行者说:“师父放心,别担心。我们兄弟三人,齐心合力,一心向佛,凭借降妖除魔的本领,还怕什么虎狼妖兽!” 三藏听了,只好放下心来,继续前行。到了山谷口,登上山崖,抬头望去,好一座山:
山势巍峨高耸,峰峦陡峭险峻。巍峨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陡峭险峻的峰峦阻碍着碧空。怪石杂乱地堆积着,就像蹲坐的老虎,苍松斜斜地挂着,好似腾飞的巨龙。岭上鸟儿啼叫,声音娇美动听,崖前梅花绽放,香气格外浓郁。山涧的溪水潺潺流淌,透着阵阵寒意,山巅的云朵黯淡,似乎带着凶险。又见那飘飘的雪花,凛冽的寒风,饥饿的老虎在山中咆哮。寒鸦找不到栖息的树枝,野鹿寻觅不到安身的巢穴。可叹赶路的人难以继续前行,只能皱着眉头,愁容满面地用手蒙着头。
师徒四人冒着风雪严寒,浑身颤抖着,走过那巅峰峻岭,远远望见山坳中有楼台高耸,房舍清幽。唐僧在马上高兴地说:“徒弟们啊,这一天又饿又冷,幸好那山坳里有楼台房舍,想必是庄户人家或者庵观寺院。我们去化些斋饭,吃了再走。” 行者听了,急忙睁大眼睛看去,只见那边凶云隐隐,恶气纷纷,便回头对唐僧说:“师父,那边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三藏问:“明明有楼台亭宇,怎么不是好地方?” 行者笑着说:“师父啊,你哪里知道,西方路上有很多妖怪邪魔,他们善于点化庄宅。不管是楼台房舍,还是馆阁亭宇,都能变幻出来哄骗世人。你知道‘龙生九种’,其中有一种叫‘蜃’。蜃吐出的气,就像楼阁浅池。要是在大江上起了大雾,蜃就会现出这种景象。倘若有鸟鹊飞过来,肯定会停下来歇脚。哪怕有成千上万只鸟鹊,都会被它一口气吞掉。这种东西害人最厉害了。那边气色凶恶,千万不能进去。”
三藏说:“既然不能进去,可我实在是饿了。” 行者说:“师父要是真饿了,就请下马,在这平地上坐下,我到别处去化些斋饭给你吃。” 三藏依言下了马。八戒拉住缰绳,沙僧放下行李,随即解开包裹,取出钵盂,递给行者。行者接过钵盂,吩咐沙僧说:“贤弟,千万别往前走。好好保护师父,让他稳稳地坐在这里,等我化斋回来,再往西走。” 沙僧答应了。行者又对三藏说:“师父,这个地方凶险多,吉祥少,千万不要随便走动。老孙我去化斋了。” 唐僧说:“不必多说,你快去快回。我在这里等你。” 行者转身刚要走,却又回来,说:“师父,我知道你坐不住,我给你个安身的法子。” 说着,他取出金箍棒,晃了一晃,在平地上画了一个圈子,让唐僧坐在中间,让八戒、沙僧在左右侍立,把马和行李都放在身边,然后对着唐僧合掌说:“老孙画的这个圈,比铜墙铁壁还厉害。不管是什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只要你们不走出这个圈子,在中间稳稳地坐着,就能保证安全;要是走出圈子,肯定会遭遇毒手。千万记住,千万记住!一定要牢记!” 三藏依照他的话,师徒几人都端端正正地坐下。
行者这才驾起云头,去寻找村庄化斋,一直往南行。忽然,他看到古树参天,原来是一个村庄。行者按下云头,仔细观看,只见:
雪花欺凌着衰败的柳树,冰层凝结在方形的池塘。稀疏的翠竹轻轻摇曳,透出青色,郁郁葱葱的松树凝聚着翠色。几间茅屋仿佛被银妆素裹,一座小桥像是用粉砌成。篱笆边水仙花微微吐出,屋檐下长长的冰柱垂着。飒飒的寒风送来奇异的香气,白雪茫茫,却不见梅花开放的地方。
行者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打量着村庄的景色。只听 “呀” 的一声,柴门打开,走出一个老者,手里拖着藜杖,头上戴着羊裘,身上穿着破衲衣,脚上踏着蒲鞋。老者拄着杖,仰起头朝天说:“西北风起了,明天应该会天晴。” 话还没说完,后面跑出一只哈巴狗,朝着行者汪汪乱叫。老者这才转过头,看见行者捧着钵盂,便打了个问讯说:“老施主,我是东土大唐派去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刚刚路过宝地,我师父肚子饿了,特地到府上化些斋饭。” 老者听了,点点头,顿了顿藜杖说:“长老,你先别化斋,你走错路了。” 行者说:“没错。” 老者说:“去西天的大路在正北方。从这里到那里有千里之遥,你怎么不往大路走呢?” 行者笑着说:“就是正北方。我师父现在就在大路上坐着,等我化斋回去呢。” 老者说:“你这和尚胡说。你师父在大路上等你化斋,就这千里之遥,就算会走路,也得走六七天;再走回去又要六七天,那还不把他饿坏了?” 行者笑着说:“不瞒老施主说,我刚刚离开师父,还不到一盏热茶的工夫,就走到这里了。现在化了斋,还得赶回去给师父做午斋呢。” 老者听了,心里害怕,说:“这和尚是鬼!是鬼!” 急忙转身往屋里走。行者一把拉住他说:“施主,你去哪儿?有斋饭就快化一些。” 老者说:“不方便!不方便!你到别家去吧!” 行者说:“你这施主,真不懂事!你说我离这里有千里之遥,要是再换一家,不又得走千里?那真要把我师父饿死了。” 老者说:“实不相瞒,我家老小七口人,才淘了三升米下锅,还没煮熟呢。你到别处转转再来吧。” 行者说:“古人说:‘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就在这儿等一等。” 老者被缠得不耐烦了,举起藜杖就打。行者坦然不惧,被他照光头上打了七八下,只当是给他挠痒痒。老者说:“这是个撞头的和尚!” 行者笑着说:“老官儿,随便你怎么打,只要记住:一杖一升米,慢慢算。” 老者听了,急忙扔掉藜杖,跑进去把门关了,嘴里直喊:“有鬼!有鬼!” 吓得一家人战战兢兢,把前后门都关上了。行者见他关了门,心里想:“这老贼刚才说淘米下锅,不知道是真是假。常言说:‘道能感化贤良,佛能点化愚昧。’且让老孙进去看看。” 好个大圣,捻着诀,施展隐身遁法,径直走进厨房。果然,锅里热气腾腾,煮了半锅干饭。行者把钵盂往锅里一插,满满地舀了一钵盂,然后驾云往回走,暂且不提。
这首词,说的正是唐僧师徒摆脱通天河的寒冰之灾,有幸靠白鼋驮着登上彼岸之后的事。师徒四人继续西行,此时正赶上严冬时节,只见树林在烟雾中透着淡淡的光,山峦的轮廓在水外显得格外清冷。师徒们正走着,忽然又遇到一座山。山路狭窄,山崖高耸,石头众多,山岭险峻,人马前行十分困难。三藏在马上拉紧缰绳,喊道:“徒弟。” 这时,孙行者带着八戒、沙僧上前侍立,问道:“师父,有什么吩咐?” 三藏说:“你们看前面那山很高,恐怕有虎狼作怪,妖兽伤人,这次一定要小心!” 行者说:“师父放心,别担心。我们兄弟三人,齐心合力,一心向佛,凭借降妖除魔的本领,还怕什么虎狼妖兽!” 三藏听了,只好放下心来,继续前行。到了山谷口,登上山崖,抬头望去,好一座山:
山势巍峨高耸,峰峦陡峭险峻。巍峨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陡峭险峻的峰峦阻碍着碧空。怪石杂乱地堆积着,就像蹲坐的老虎,苍松斜斜地挂着,好似腾飞的巨龙。岭上鸟儿啼叫,声音娇美动听,崖前梅花绽放,香气格外浓郁。山涧的溪水潺潺流淌,透着阵阵寒意,山巅的云朵黯淡,似乎带着凶险。又见那飘飘的雪花,凛冽的寒风,饥饿的老虎在山中咆哮。寒鸦找不到栖息的树枝,野鹿寻觅不到安身的巢穴。可叹赶路的人难以继续前行,只能皱着眉头,愁容满面地用手蒙着头。
师徒四人冒着风雪严寒,浑身颤抖着,走过那巅峰峻岭,远远望见山坳中有楼台高耸,房舍清幽。唐僧在马上高兴地说:“徒弟们啊,这一天又饿又冷,幸好那山坳里有楼台房舍,想必是庄户人家或者庵观寺院。我们去化些斋饭,吃了再走。” 行者听了,急忙睁大眼睛看去,只见那边凶云隐隐,恶气纷纷,便回头对唐僧说:“师父,那边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三藏问:“明明有楼台亭宇,怎么不是好地方?” 行者笑着说:“师父啊,你哪里知道,西方路上有很多妖怪邪魔,他们善于点化庄宅。不管是楼台房舍,还是馆阁亭宇,都能变幻出来哄骗世人。你知道‘龙生九种’,其中有一种叫‘蜃’。蜃吐出的气,就像楼阁浅池。要是在大江上起了大雾,蜃就会现出这种景象。倘若有鸟鹊飞过来,肯定会停下来歇脚。哪怕有成千上万只鸟鹊,都会被它一口气吞掉。这种东西害人最厉害了。那边气色凶恶,千万不能进去。”
三藏说:“既然不能进去,可我实在是饿了。” 行者说:“师父要是真饿了,就请下马,在这平地上坐下,我到别处去化些斋饭给你吃。” 三藏依言下了马。八戒拉住缰绳,沙僧放下行李,随即解开包裹,取出钵盂,递给行者。行者接过钵盂,吩咐沙僧说:“贤弟,千万别往前走。好好保护师父,让他稳稳地坐在这里,等我化斋回来,再往西走。” 沙僧答应了。行者又对三藏说:“师父,这个地方凶险多,吉祥少,千万不要随便走动。老孙我去化斋了。” 唐僧说:“不必多说,你快去快回。我在这里等你。” 行者转身刚要走,却又回来,说:“师父,我知道你坐不住,我给你个安身的法子。” 说着,他取出金箍棒,晃了一晃,在平地上画了一个圈子,让唐僧坐在中间,让八戒、沙僧在左右侍立,把马和行李都放在身边,然后对着唐僧合掌说:“老孙画的这个圈,比铜墙铁壁还厉害。不管是什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只要你们不走出这个圈子,在中间稳稳地坐着,就能保证安全;要是走出圈子,肯定会遭遇毒手。千万记住,千万记住!一定要牢记!” 三藏依照他的话,师徒几人都端端正正地坐下。
行者这才驾起云头,去寻找村庄化斋,一直往南行。忽然,他看到古树参天,原来是一个村庄。行者按下云头,仔细观看,只见:
雪花欺凌着衰败的柳树,冰层凝结在方形的池塘。稀疏的翠竹轻轻摇曳,透出青色,郁郁葱葱的松树凝聚着翠色。几间茅屋仿佛被银妆素裹,一座小桥像是用粉砌成。篱笆边水仙花微微吐出,屋檐下长长的冰柱垂着。飒飒的寒风送来奇异的香气,白雪茫茫,却不见梅花开放的地方。
行者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打量着村庄的景色。只听 “呀” 的一声,柴门打开,走出一个老者,手里拖着藜杖,头上戴着羊裘,身上穿着破衲衣,脚上踏着蒲鞋。老者拄着杖,仰起头朝天说:“西北风起了,明天应该会天晴。” 话还没说完,后面跑出一只哈巴狗,朝着行者汪汪乱叫。老者这才转过头,看见行者捧着钵盂,便打了个问讯说:“老施主,我是东土大唐派去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刚刚路过宝地,我师父肚子饿了,特地到府上化些斋饭。” 老者听了,点点头,顿了顿藜杖说:“长老,你先别化斋,你走错路了。” 行者说:“没错。” 老者说:“去西天的大路在正北方。从这里到那里有千里之遥,你怎么不往大路走呢?” 行者笑着说:“就是正北方。我师父现在就在大路上坐着,等我化斋回去呢。” 老者说:“你这和尚胡说。你师父在大路上等你化斋,就这千里之遥,就算会走路,也得走六七天;再走回去又要六七天,那还不把他饿坏了?” 行者笑着说:“不瞒老施主说,我刚刚离开师父,还不到一盏热茶的工夫,就走到这里了。现在化了斋,还得赶回去给师父做午斋呢。” 老者听了,心里害怕,说:“这和尚是鬼!是鬼!” 急忙转身往屋里走。行者一把拉住他说:“施主,你去哪儿?有斋饭就快化一些。” 老者说:“不方便!不方便!你到别家去吧!” 行者说:“你这施主,真不懂事!你说我离这里有千里之遥,要是再换一家,不又得走千里?那真要把我师父饿死了。” 老者说:“实不相瞒,我家老小七口人,才淘了三升米下锅,还没煮熟呢。你到别处转转再来吧。” 行者说:“古人说:‘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就在这儿等一等。” 老者被缠得不耐烦了,举起藜杖就打。行者坦然不惧,被他照光头上打了七八下,只当是给他挠痒痒。老者说:“这是个撞头的和尚!” 行者笑着说:“老官儿,随便你怎么打,只要记住:一杖一升米,慢慢算。” 老者听了,急忙扔掉藜杖,跑进去把门关了,嘴里直喊:“有鬼!有鬼!” 吓得一家人战战兢兢,把前后门都关上了。行者见他关了门,心里想:“这老贼刚才说淘米下锅,不知道是真是假。常言说:‘道能感化贤良,佛能点化愚昧。’且让老孙进去看看。” 好个大圣,捻着诀,施展隐身遁法,径直走进厨房。果然,锅里热气腾腾,煮了半锅干饭。行者把钵盂往锅里一插,满满地舀了一钵盂,然后驾云往回走,暂且不提。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4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