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推荐阅读:枕上豪门:腹黑老公难伺候、你夺我血脉,我杀你全族不过分吧?、还珠之云倾帝心、闺华记、美漫之道门修士、守护流年芳华、断魂坡、在线等挺急的、武侠世界大改写、做最凶的那个、
有一首偈子写道:
佛法本从心中生,也由心来使其灭。生灭到底由谁定,请君自己细辨别。既然一切皆由心,何必再听别人说?只需下足苦功夫,如扭铁中血般难。用绒绳穿过牛鼻,挽个虚空结实结。将牛拴在无为树,不让它肆意撒野。别把贼子当亲儿,心中法念全忘绝。别让它把我欺瞒,先狠狠打上一拳。显现的心也无真心,显现的法也会停歇。人牛皆不见踪影时,碧空如洗光皎洁。好似秋月一般圆满,彼此之间难以分别。
这篇偈子,是玄奘法师领悟透彻《多心经》后,开启修行新境界的体现。此后,长老常常念诵,将其铭记于心,一点灵光自然透显。
且说唐僧师徒三人,一路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很快又到了炎热的夏天。只见:
花朵凋谢,蝴蝶没了嬉戏的兴致;树木高大,蝉儿在枝头喧闹。
野蚕结茧,火红的石榴花娇艳夺目,池塘里新荷初露。
这天,他们正在赶路,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又看见山路旁有一处村舍。三藏说:“悟空,你看太阳已经落到西山,月亮从东海升起。幸好路旁有户人家,我们就去借住一晚,明天再继续赶路。” 八戒说:“说得对。我老猪肚子都饿了,正好去人家化些斋饭吃,吃饱了有力气挑行李。” 行者说:“你这个贪恋家的家伙!才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抱怨了!” 八戒说:“哥啊,我可不像你,喝风就能饱。我自从跟了师父这几天,常常饿着半个肚子,你知道吗?” 三藏听了,说道:“悟能,你要是一心想着家,就不像个出家人了,要不你还是回去吧。” 那呆子吓得赶紧跪下说:“师父,你别听师兄的话。他冤枉我。我没抱怨什么,他就说我抱怨。我是个直性子的人,只是说肚子饿了,想找个人家化斋,他就骂我是恋家鬼。师父啊,我受了菩萨的戒行,又承蒙师父怜悯,心甘情愿服侍师父去西天,发誓绝不反悔。这就是‘吃苦修行’。怎么能说我不像出家人呢!” 三藏说:“既然这样,你起来吧。”
那呆子一下子跳起来,嘴里还嘟囔着,挑起担子,只好死心塌地地跟着往前走。很快就到了路旁人家的门口,三藏下马,行者接过缰绳,八戒放下行李,三人都站在绿荫下。三藏拄着九环锡杖,整理了一下藤缠篾织的斗篷,先走到门前。只见一位老者,斜靠在竹床上面,嘴里小声地念着佛。三藏不敢大声说话,慢慢地说道:“施主,问您好。” 那老者一下子跳起来,急忙整理好衣襟,出门还礼说:“长老,有失远迎。您从哪里来?到我这寒舍有什么事?” 三藏说:“贫僧是东土大唐的和尚,奉圣旨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经。刚才来到贵地,天色已晚,想在您府上借住一晚,希望您能行个方便。” 那老儿摆摆手,摇摇头说:“去不得,西天的经可难取了。要取经,往东天去吧。” 三藏听了,嘴里没说话,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菩萨指明往西去,这老人家怎么说往东走?东边哪有真经?……” 他不好意思说出口,半天没有回答。
行者向来脾气急躁,忍不住上前大声说道:“你这老头,年纪这么大了,一点都不懂事。我们出家人大老远来借宿,你就用这些丧气话吓唬我们。要是你家实在地方小,没地方睡,我们在树底下坐一夜也行,不会打扰你。” 那老者拉住三藏说:“师父,你不说话也就罢了,你那个徒弟,长着张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像个痨病鬼似的,怎么能冲撞我这老人家!” 行者笑着说:“你这老头,太没眼力见儿了!那些长得好看的,中看不中用。别看我老孙个头小,可结实着呢,浑身都是筋肉。”
那老者说:“你肯定有些本事吧。” 行者说:“不敢吹牛,还算说得过去。” 老者问:“你家在哪里?因为什么事削发做了和尚?” 行者说:“老孙我老家在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从小就当妖怪,名叫悟空。凭本事挣了个齐天大圣的名号。就因为不接受天庭的俸禄,大闹天宫,惹了一场灾祸。如今脱了劫难,消了灾祸,转而拜入佛门,求取正果,保护我这唐朝皇帝派来的师父去西天拜佛,哪怕山再高,路再险,水再宽,浪再大,又有什么可怕的!我老孙能捉怪,能降魔,降龙伏虎,上天入地,这些事儿都懂一些。要是你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碗瓢盆自己响,门自己开的怪事,老孙我就能帮你摆平。”
那老儿听了这番话,哈哈大笑说:“原来是个油嘴滑舌、到处化缘的和尚。” 行者说:“你儿子才油嘴滑舌呢!这段时间,我因为跟着师父赶路辛苦,都懒得说话了。” 那老儿说:“要是你不辛苦,也不懒说话,那还不得把我烦死!你既然有这样的本事,那去西方倒也能行。你们一行有几个人?请到我家里住下吧。” 三藏说:“多谢老施主不嫌弃之恩。我们一行三个人。” 老者问:“另外一个人在哪里?” 行者指着说:“你这老头眼花了吧,那绿荫下站着的不是吗?” 老儿确实眼花,抬头仔细一看,一见到八戒那副模样,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然后爬起来往屋里跑,一边跑一边喊:“关门!关门!妖怪来了!” 行者追上去拉住他说:“老头别怕,他不是妖怪,是我师弟。” 老者战战兢兢地说:“好!好!好!一个比一个丑的和尚!” 八戒走上前说:“老倌儿,你要是只看相貌,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虽然长得丑,但是都很有用。”
佛法本从心中生,也由心来使其灭。生灭到底由谁定,请君自己细辨别。既然一切皆由心,何必再听别人说?只需下足苦功夫,如扭铁中血般难。用绒绳穿过牛鼻,挽个虚空结实结。将牛拴在无为树,不让它肆意撒野。别把贼子当亲儿,心中法念全忘绝。别让它把我欺瞒,先狠狠打上一拳。显现的心也无真心,显现的法也会停歇。人牛皆不见踪影时,碧空如洗光皎洁。好似秋月一般圆满,彼此之间难以分别。
这篇偈子,是玄奘法师领悟透彻《多心经》后,开启修行新境界的体现。此后,长老常常念诵,将其铭记于心,一点灵光自然透显。
且说唐僧师徒三人,一路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很快又到了炎热的夏天。只见:
花朵凋谢,蝴蝶没了嬉戏的兴致;树木高大,蝉儿在枝头喧闹。
野蚕结茧,火红的石榴花娇艳夺目,池塘里新荷初露。
这天,他们正在赶路,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又看见山路旁有一处村舍。三藏说:“悟空,你看太阳已经落到西山,月亮从东海升起。幸好路旁有户人家,我们就去借住一晚,明天再继续赶路。” 八戒说:“说得对。我老猪肚子都饿了,正好去人家化些斋饭吃,吃饱了有力气挑行李。” 行者说:“你这个贪恋家的家伙!才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抱怨了!” 八戒说:“哥啊,我可不像你,喝风就能饱。我自从跟了师父这几天,常常饿着半个肚子,你知道吗?” 三藏听了,说道:“悟能,你要是一心想着家,就不像个出家人了,要不你还是回去吧。” 那呆子吓得赶紧跪下说:“师父,你别听师兄的话。他冤枉我。我没抱怨什么,他就说我抱怨。我是个直性子的人,只是说肚子饿了,想找个人家化斋,他就骂我是恋家鬼。师父啊,我受了菩萨的戒行,又承蒙师父怜悯,心甘情愿服侍师父去西天,发誓绝不反悔。这就是‘吃苦修行’。怎么能说我不像出家人呢!” 三藏说:“既然这样,你起来吧。”
那呆子一下子跳起来,嘴里还嘟囔着,挑起担子,只好死心塌地地跟着往前走。很快就到了路旁人家的门口,三藏下马,行者接过缰绳,八戒放下行李,三人都站在绿荫下。三藏拄着九环锡杖,整理了一下藤缠篾织的斗篷,先走到门前。只见一位老者,斜靠在竹床上面,嘴里小声地念着佛。三藏不敢大声说话,慢慢地说道:“施主,问您好。” 那老者一下子跳起来,急忙整理好衣襟,出门还礼说:“长老,有失远迎。您从哪里来?到我这寒舍有什么事?” 三藏说:“贫僧是东土大唐的和尚,奉圣旨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经。刚才来到贵地,天色已晚,想在您府上借住一晚,希望您能行个方便。” 那老儿摆摆手,摇摇头说:“去不得,西天的经可难取了。要取经,往东天去吧。” 三藏听了,嘴里没说话,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菩萨指明往西去,这老人家怎么说往东走?东边哪有真经?……” 他不好意思说出口,半天没有回答。
行者向来脾气急躁,忍不住上前大声说道:“你这老头,年纪这么大了,一点都不懂事。我们出家人大老远来借宿,你就用这些丧气话吓唬我们。要是你家实在地方小,没地方睡,我们在树底下坐一夜也行,不会打扰你。” 那老者拉住三藏说:“师父,你不说话也就罢了,你那个徒弟,长着张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像个痨病鬼似的,怎么能冲撞我这老人家!” 行者笑着说:“你这老头,太没眼力见儿了!那些长得好看的,中看不中用。别看我老孙个头小,可结实着呢,浑身都是筋肉。”
那老者说:“你肯定有些本事吧。” 行者说:“不敢吹牛,还算说得过去。” 老者问:“你家在哪里?因为什么事削发做了和尚?” 行者说:“老孙我老家在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从小就当妖怪,名叫悟空。凭本事挣了个齐天大圣的名号。就因为不接受天庭的俸禄,大闹天宫,惹了一场灾祸。如今脱了劫难,消了灾祸,转而拜入佛门,求取正果,保护我这唐朝皇帝派来的师父去西天拜佛,哪怕山再高,路再险,水再宽,浪再大,又有什么可怕的!我老孙能捉怪,能降魔,降龙伏虎,上天入地,这些事儿都懂一些。要是你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碗瓢盆自己响,门自己开的怪事,老孙我就能帮你摆平。”
那老儿听了这番话,哈哈大笑说:“原来是个油嘴滑舌、到处化缘的和尚。” 行者说:“你儿子才油嘴滑舌呢!这段时间,我因为跟着师父赶路辛苦,都懒得说话了。” 那老儿说:“要是你不辛苦,也不懒说话,那还不得把我烦死!你既然有这样的本事,那去西方倒也能行。你们一行有几个人?请到我家里住下吧。” 三藏说:“多谢老施主不嫌弃之恩。我们一行三个人。” 老者问:“另外一个人在哪里?” 行者指着说:“你这老头眼花了吧,那绿荫下站着的不是吗?” 老儿确实眼花,抬头仔细一看,一见到八戒那副模样,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然后爬起来往屋里跑,一边跑一边喊:“关门!关门!妖怪来了!” 行者追上去拉住他说:“老头别怕,他不是妖怪,是我师弟。” 老者战战兢兢地说:“好!好!好!一个比一个丑的和尚!” 八戒走上前说:“老倌儿,你要是只看相貌,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虽然长得丑,但是都很有用。”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3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