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推荐阅读:武道至巅、来到异世大唐,我是皇子小李二、重生后,从基层刑警开始无敌、都离婚了,我相亲你醋什么、重开的我不想在卷了、黑土佣兵传奇:龙煞的逆袭之路、不对劲!那个冷傲前夫怎么又来了!、太阳就是hope、延平宫史、顾客太多,我炒泡面锅铲冒火星!、
诗曰:
万里长江似建瓴,东归大海若雷鸣。
浮天雪浪人皆惧,动地烟波鬼亦惊。
竭力只因清国难,勤王端拟耀天兵。
潜踪敛迹金山下,斩将搴旗在此行。
话说这长达九千三百里的扬子大江,它远接三江,即汉阳江、浔阳江、扬子江。江水从四川奔腾而下,一直流入大海,中途连通着无数地方,因此被称作万里长江。此地处于吴、楚交界,江心有两座山,一座叫金山,一座叫焦山。金山上建有一座寺庙,寺庙环绕着山而建,这便是所谓的寺裹山;焦山上也有一座寺庙,隐藏在山凹之中,从外面看不到其全貌,这就是山裹寺。这两座山屹立在江中,正好占据着楚尾吴头的位置,一边是淮东的扬州,另一边是浙西的润州,也就是如今的镇江。
且说润州城郭,由方腊手下的东厅枢密使吕师囊镇守江岸。吕师囊原本是歙州的富户,因向方腊献上钱粮,被封为东厅枢密使。他自幼熟读兵书战策,擅长使用一条丈八蛇矛,武艺高强。他部下统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号称 “江南十二神”,共同镇守润州江岸。这十二神分别是:
擎天神福州沈刚游奕神歙州潘文得
遁甲神睦州应明六丁神明州徐统
霹雳神越州张近仁巨灵神杭州沈泽
太白神湖州赵毅太岁神宣州高可立
吊客神常州范畴黄幡神润州卓万里
豹尾神江州和潼丧门神苏州沈拚
话说枢密使吕师囊,率领着五万南兵,据守江岸。在甘露亭下,排列着三千多只战船,江北岸的瓜洲渡口,空荡荡的,没有什么险阻。
此时,先锋使宋江奉诏征剿方腊,兵马战船、五军诸将,水陆并进,船骑同行,已经抵达淮安,约定在扬州会合。当日,宋先锋在营帐中与军师吴用等人商议:“此地距离大江不远,江南岸就是贼兵的防守之处。谁愿意先去探路,打听隔江的消息,以便我们进兵?” 帐下有四员战将站出来,都表示愿意前往。这四人分别是小旋风柴进、浪里白跳张顺、拚命三郎石秀和活阎罗阮小七。
宋江说:“你们四人分成两路,张顺和柴进一路,阮小七和石秀一路,你们直接前往金、焦二山住宿,打听润州贼巢的虚实,然后回来向我在扬州汇报。” 四人辞别宋江,各自带了两个随从,扮作客人,取道前往扬州。当时,沿途的百姓听说大军要来征剿方腊,都带着家眷搬到村里躲避。柴进等四人在扬州城里分开,各自准备了一些干粮。石秀和阮小七带着两个随从,前往焦山去了。
再说柴进和张顺也带着两个随从,把干粮带在身边,各自佩带着锋利的尖刀,手持朴刀,四人朝着瓜洲进发。此时正值初春,阳光温暖,花香四溢。他们来到扬子江边,登高远望,只见滔滔雪浪,滚滚烟波,好一派壮观的江景!有诗为证:
万里烟波万里天,红霞遥映海东边。
打鱼舟子浑无事,醉拥青蓑自在眠。
柴进和张顺二人看到北固山下,一片青白二色的旌旗,岸边一字排开许多船只,而江北岸上,一根木头都没有。柴进说:“瓜洲路上,虽然有房屋,却没有人居住,江上也没有渡船,怎么才能知道隔江的消息呢?” 张顺说:“我们得找间屋子住下,看我潜水过江,到对面金山脚下,打听一下虚实。” 柴进说:“这主意不错。”
当下,四个人跑到江边,看到有几间草房,全都门窗紧闭,推也推不开。张顺绕到侧面,撬开一堵墙壁,钻了进去,看见一个白发婆婆从灶边走了过来。张顺问:“婆婆,你家为什么不开门?” 婆婆回答:“不瞒客人说,如今听说朝廷派大军来和方腊厮杀,我们这里正是风口要地。有些人家都搬到别处去躲避了,只留下我在这里看房子。” 张顺问:“你家男人去哪里了?” 婆婆说:“去村里看望家人了。” 张顺又问:“我们有四个人,想渡江过去,哪里能找到一只船?” 婆婆说:“船哪里去找?最近吕师囊听说大军要来和他打仗,把所有船只都拘管到润州去了。” 张顺说:“我们四个人自带粮食,只想在你家借住两天,给你些银子当房钱,不会打扰你。” 婆婆说:“住倒是可以,只是没有床席。” 张顺说:“我们自己有办法。” 婆婆又说:“客人,只怕早晚有大军来!” 张顺说:“我们自有办法回避。”
于是,婆婆打开门,让柴进和随从进来。他们把朴刀靠在一旁,放下行李,拿出一些干粮烧饼吃了起来。张顺再次来到江边,眺望江景,只见金山寺矗立在江心。但见:
江吞鳌背,山耸龙鳞。烂银盘涌出青螺,软翠帷远拖素练。遥观金殿,受八面之天风;远望钟楼,倚千层之石壁。梵塔高侵沧海日,讲堂低映碧波云。无边阁,看万里征帆;飞步亭,纳一天爽气。郭璞墓中龙吐浪,金山寺里鬼移灯。
张顺在江边看了一会儿,心里琢磨:“润州的吕枢密,肯定经常到这山上来。我今晚去走一趟,一定能知道消息。” 他回来和柴进商量:“如今到了这里,一只小船都没有,怎么了解隔江的情况。我今晚把衣服里包上两个大银锭,顶在头上,直接游到金山寺去,给那些和尚一些贿赂,探听虚实,回来报告先锋哥哥。你就在这里等着。” 柴进说:“早点办完事情就回来。”
万里长江似建瓴,东归大海若雷鸣。
浮天雪浪人皆惧,动地烟波鬼亦惊。
竭力只因清国难,勤王端拟耀天兵。
潜踪敛迹金山下,斩将搴旗在此行。
话说这长达九千三百里的扬子大江,它远接三江,即汉阳江、浔阳江、扬子江。江水从四川奔腾而下,一直流入大海,中途连通着无数地方,因此被称作万里长江。此地处于吴、楚交界,江心有两座山,一座叫金山,一座叫焦山。金山上建有一座寺庙,寺庙环绕着山而建,这便是所谓的寺裹山;焦山上也有一座寺庙,隐藏在山凹之中,从外面看不到其全貌,这就是山裹寺。这两座山屹立在江中,正好占据着楚尾吴头的位置,一边是淮东的扬州,另一边是浙西的润州,也就是如今的镇江。
且说润州城郭,由方腊手下的东厅枢密使吕师囊镇守江岸。吕师囊原本是歙州的富户,因向方腊献上钱粮,被封为东厅枢密使。他自幼熟读兵书战策,擅长使用一条丈八蛇矛,武艺高强。他部下统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号称 “江南十二神”,共同镇守润州江岸。这十二神分别是:
擎天神福州沈刚游奕神歙州潘文得
遁甲神睦州应明六丁神明州徐统
霹雳神越州张近仁巨灵神杭州沈泽
太白神湖州赵毅太岁神宣州高可立
吊客神常州范畴黄幡神润州卓万里
豹尾神江州和潼丧门神苏州沈拚
话说枢密使吕师囊,率领着五万南兵,据守江岸。在甘露亭下,排列着三千多只战船,江北岸的瓜洲渡口,空荡荡的,没有什么险阻。
此时,先锋使宋江奉诏征剿方腊,兵马战船、五军诸将,水陆并进,船骑同行,已经抵达淮安,约定在扬州会合。当日,宋先锋在营帐中与军师吴用等人商议:“此地距离大江不远,江南岸就是贼兵的防守之处。谁愿意先去探路,打听隔江的消息,以便我们进兵?” 帐下有四员战将站出来,都表示愿意前往。这四人分别是小旋风柴进、浪里白跳张顺、拚命三郎石秀和活阎罗阮小七。
宋江说:“你们四人分成两路,张顺和柴进一路,阮小七和石秀一路,你们直接前往金、焦二山住宿,打听润州贼巢的虚实,然后回来向我在扬州汇报。” 四人辞别宋江,各自带了两个随从,扮作客人,取道前往扬州。当时,沿途的百姓听说大军要来征剿方腊,都带着家眷搬到村里躲避。柴进等四人在扬州城里分开,各自准备了一些干粮。石秀和阮小七带着两个随从,前往焦山去了。
再说柴进和张顺也带着两个随从,把干粮带在身边,各自佩带着锋利的尖刀,手持朴刀,四人朝着瓜洲进发。此时正值初春,阳光温暖,花香四溢。他们来到扬子江边,登高远望,只见滔滔雪浪,滚滚烟波,好一派壮观的江景!有诗为证:
万里烟波万里天,红霞遥映海东边。
打鱼舟子浑无事,醉拥青蓑自在眠。
柴进和张顺二人看到北固山下,一片青白二色的旌旗,岸边一字排开许多船只,而江北岸上,一根木头都没有。柴进说:“瓜洲路上,虽然有房屋,却没有人居住,江上也没有渡船,怎么才能知道隔江的消息呢?” 张顺说:“我们得找间屋子住下,看我潜水过江,到对面金山脚下,打听一下虚实。” 柴进说:“这主意不错。”
当下,四个人跑到江边,看到有几间草房,全都门窗紧闭,推也推不开。张顺绕到侧面,撬开一堵墙壁,钻了进去,看见一个白发婆婆从灶边走了过来。张顺问:“婆婆,你家为什么不开门?” 婆婆回答:“不瞒客人说,如今听说朝廷派大军来和方腊厮杀,我们这里正是风口要地。有些人家都搬到别处去躲避了,只留下我在这里看房子。” 张顺问:“你家男人去哪里了?” 婆婆说:“去村里看望家人了。” 张顺又问:“我们有四个人,想渡江过去,哪里能找到一只船?” 婆婆说:“船哪里去找?最近吕师囊听说大军要来和他打仗,把所有船只都拘管到润州去了。” 张顺说:“我们四个人自带粮食,只想在你家借住两天,给你些银子当房钱,不会打扰你。” 婆婆说:“住倒是可以,只是没有床席。” 张顺说:“我们自己有办法。” 婆婆又说:“客人,只怕早晚有大军来!” 张顺说:“我们自有办法回避。”
于是,婆婆打开门,让柴进和随从进来。他们把朴刀靠在一旁,放下行李,拿出一些干粮烧饼吃了起来。张顺再次来到江边,眺望江景,只见金山寺矗立在江心。但见:
江吞鳌背,山耸龙鳞。烂银盘涌出青螺,软翠帷远拖素练。遥观金殿,受八面之天风;远望钟楼,倚千层之石壁。梵塔高侵沧海日,讲堂低映碧波云。无边阁,看万里征帆;飞步亭,纳一天爽气。郭璞墓中龙吐浪,金山寺里鬼移灯。
张顺在江边看了一会儿,心里琢磨:“润州的吕枢密,肯定经常到这山上来。我今晚去走一趟,一定能知道消息。” 他回来和柴进商量:“如今到了这里,一只小船都没有,怎么了解隔江的情况。我今晚把衣服里包上两个大银锭,顶在头上,直接游到金山寺去,给那些和尚一些贿赂,探听虚实,回来报告先锋哥哥。你就在这里等着。” 柴进说:“早点办完事情就回来。”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3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