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推荐阅读:燃钢之魂、从三十岁开始自律变强、雁未迟穿越、逍遥仙门、玄黄之下、驿路狂奔:快递小哥向前冲、医流高手、全职星路、激流勇进、温宠入骨:大叔太会撩、
箴曰:
上天时刻监察着人间,大地之神也洞察一切。
明面上有王法层层相继,暗地里有鬼神紧紧相随。
忠直之心应当长存,喜怒之情切忌冲动。
有人因不知节制而家破,有人因贪污不廉而丢官。
劝君时刻警醒自己,世间之事可叹、可惊、可畏。
话说当时,宋太公搬来一个梯子,爬上墙头向外张望,只见火把映照下,大约有一百多人。为首的两个,正是郓城县新上任的都头,乃是兄弟俩:一个叫赵能,一个叫赵得。两人高声喊道:“宋太公!你要是懂事,就赶紧把儿子宋江交出来,我们自会从轻发落;要是你把他藏起来,不叫他出来投案,那可就别怪我们连你这老头一起抓了去!” 宋太公问道:“宋江什么时候回来的?” 赵能说:“你别胡说!有人在村口看见他从张社长家店里喝完酒回来,还有人一直跟到这儿。你还想抵赖?” 宋江在梯子旁说道:“父亲,您跟他们费什么口舌!孩儿我这就挺身而出,去官府投案。县里和府上我都有相识的人,就算明天吃官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已经有大赦的事,肯定会减罪。求这些人有什么用!赵家这小子本就是个刁徒,如今突然做了都头,哪里懂得什么义理!他和孩儿我又没什么交情,求他也是白搭,还不如去投案,省得受这窝囊气。” 宋太公哭着说:“是我害了孩儿啊!” 宋江说:“父亲别烦恼,吃了官司,说不定还是我的福气。要是孩儿躲在江湖上,碰上一班杀人放火的弟兄,被他们裹挟进去,哪里还能见到父亲。就算被发配到其他州府,也有期限,日后回来务农,还能早晚侍奉父亲终老。” 宋太公道:“既然孩儿这么说,我自会上下打点,给你谋个好地方。”
宋江便爬上梯子,大声说道:“你们先别闹。我的罪行又不该死,如今已经大赦,肯定会减轻刑罚。请两位都头到我家来,喝上几杯,明天我们一起去官府。” 赵能说:“你别耍心眼儿骗我进去!” 宋江道:“我怎么会连累父亲和兄弟。你们尽管进家里来。” 宋江便下了梯子,打开庄门,邀请两个都头到庄里的堂上坐下,连夜杀鸡宰鹅,摆酒招待他们。那一百名士兵,也都好酒好肉招待,还送了些钱物。宋江拿出二十两花银,送给两位都头,当作打点的费用。当夜,两个都头就在宋江庄上住下了。第二天五更,大家一同来到县前的住处。等到天亮,押着宋江去县里。知县时文彬见了,十分高兴,责令宋江供认罪状。当下宋江一笔供认:“前年秋天,我典买阎婆惜为妾。因为她行为不端,我一时醉酒,与她争论斗殴,不慎将她误杀,一直逃避罪责在外。如今被缉捕到官府,对之前的事情供认不讳,甘愿领罪。” 知县看完供状,暂且将宋江收押在牢里监候。
满县的人听说宋江被抓,谁不怜惜他,都到知县那里为他求情,详细讲述宋江平日的好处,还说 “阎婆惜家又没了苦主,还请相公从轻发落”。知县心里本就有八分想要开脱宋江,当时便依了供状,免去宋江上长枷和戴手杻,只是将他散禁在牢里。宋太公亲自上下打点,花费了不少钱帛。那时阎婆已经去世半年,张三也没了姘头,不再来纠缠。县里整理好文案,等六十日的期限一到,就将宋江解送到济州听候判决。本州府尹看了申解的情由,考虑到有大赦的恩典,已经可以减罪,便拟定了罪名,将宋江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本州的官吏中,也有认识宋江的,再加上他又花了钱打点,这叫做断杖刺配,又没有苦主作证,众人帮忙周旋,所以刑罚并不太重。当堂给宋江戴上行枷,押了一道牒文,派两个防送公人,无非就是张千、李万。
当下两个公人领了公文,监押着宋江来到州衙前。宋江的父亲宋太公和兄弟宋清都在那里等候,摆了酒席,请两个公人吃饭,还送了些银两,让他们路上对宋江宽松些。让宋江换了衣服,整理好包裹,穿上麻鞋。宋太公把宋江叫到僻静处,叮嘱道:“我知道江州是个好地方,鱼米之乡,我特地花钱把你送到那里。你要放宽心,耐心等待,我会让四郎去看望你,盘缠也会经常让人给你送去。你这次去,正好经过梁山泊,要是他们下山来劫你入伙,你千万不能答应,免得被人骂作不忠不孝。这一点你一定要牢记在心。孩儿,路上慢慢走,老天可怜,早点回来,我们父子团圆,弟兄相聚!” 宋江流着泪,拜别了父亲。兄弟宋清送了一程。宋江临别时嘱咐兄弟道:“我的官司你们不用担心。只是父亲年纪大了,我又不能尽人子之道,总是被官司缠身,背井离乡。兄弟,你早晚在家侍奉父亲,不要为了我去江州,扔下父亲没人照顾。我在江湖上认识的人多,他们都会帮助我,盘缠自然有办法解决。老天要是可怜我,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宋清流着泪拜别了哥哥,回家侍奉父亲宋太公,暂且不表。有诗为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天时刻监察着人间,大地之神也洞察一切。
明面上有王法层层相继,暗地里有鬼神紧紧相随。
忠直之心应当长存,喜怒之情切忌冲动。
有人因不知节制而家破,有人因贪污不廉而丢官。
劝君时刻警醒自己,世间之事可叹、可惊、可畏。
话说当时,宋太公搬来一个梯子,爬上墙头向外张望,只见火把映照下,大约有一百多人。为首的两个,正是郓城县新上任的都头,乃是兄弟俩:一个叫赵能,一个叫赵得。两人高声喊道:“宋太公!你要是懂事,就赶紧把儿子宋江交出来,我们自会从轻发落;要是你把他藏起来,不叫他出来投案,那可就别怪我们连你这老头一起抓了去!” 宋太公问道:“宋江什么时候回来的?” 赵能说:“你别胡说!有人在村口看见他从张社长家店里喝完酒回来,还有人一直跟到这儿。你还想抵赖?” 宋江在梯子旁说道:“父亲,您跟他们费什么口舌!孩儿我这就挺身而出,去官府投案。县里和府上我都有相识的人,就算明天吃官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已经有大赦的事,肯定会减罪。求这些人有什么用!赵家这小子本就是个刁徒,如今突然做了都头,哪里懂得什么义理!他和孩儿我又没什么交情,求他也是白搭,还不如去投案,省得受这窝囊气。” 宋太公哭着说:“是我害了孩儿啊!” 宋江说:“父亲别烦恼,吃了官司,说不定还是我的福气。要是孩儿躲在江湖上,碰上一班杀人放火的弟兄,被他们裹挟进去,哪里还能见到父亲。就算被发配到其他州府,也有期限,日后回来务农,还能早晚侍奉父亲终老。” 宋太公道:“既然孩儿这么说,我自会上下打点,给你谋个好地方。”
宋江便爬上梯子,大声说道:“你们先别闹。我的罪行又不该死,如今已经大赦,肯定会减轻刑罚。请两位都头到我家来,喝上几杯,明天我们一起去官府。” 赵能说:“你别耍心眼儿骗我进去!” 宋江道:“我怎么会连累父亲和兄弟。你们尽管进家里来。” 宋江便下了梯子,打开庄门,邀请两个都头到庄里的堂上坐下,连夜杀鸡宰鹅,摆酒招待他们。那一百名士兵,也都好酒好肉招待,还送了些钱物。宋江拿出二十两花银,送给两位都头,当作打点的费用。当夜,两个都头就在宋江庄上住下了。第二天五更,大家一同来到县前的住处。等到天亮,押着宋江去县里。知县时文彬见了,十分高兴,责令宋江供认罪状。当下宋江一笔供认:“前年秋天,我典买阎婆惜为妾。因为她行为不端,我一时醉酒,与她争论斗殴,不慎将她误杀,一直逃避罪责在外。如今被缉捕到官府,对之前的事情供认不讳,甘愿领罪。” 知县看完供状,暂且将宋江收押在牢里监候。
满县的人听说宋江被抓,谁不怜惜他,都到知县那里为他求情,详细讲述宋江平日的好处,还说 “阎婆惜家又没了苦主,还请相公从轻发落”。知县心里本就有八分想要开脱宋江,当时便依了供状,免去宋江上长枷和戴手杻,只是将他散禁在牢里。宋太公亲自上下打点,花费了不少钱帛。那时阎婆已经去世半年,张三也没了姘头,不再来纠缠。县里整理好文案,等六十日的期限一到,就将宋江解送到济州听候判决。本州府尹看了申解的情由,考虑到有大赦的恩典,已经可以减罪,便拟定了罪名,将宋江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本州的官吏中,也有认识宋江的,再加上他又花了钱打点,这叫做断杖刺配,又没有苦主作证,众人帮忙周旋,所以刑罚并不太重。当堂给宋江戴上行枷,押了一道牒文,派两个防送公人,无非就是张千、李万。
当下两个公人领了公文,监押着宋江来到州衙前。宋江的父亲宋太公和兄弟宋清都在那里等候,摆了酒席,请两个公人吃饭,还送了些银两,让他们路上对宋江宽松些。让宋江换了衣服,整理好包裹,穿上麻鞋。宋太公把宋江叫到僻静处,叮嘱道:“我知道江州是个好地方,鱼米之乡,我特地花钱把你送到那里。你要放宽心,耐心等待,我会让四郎去看望你,盘缠也会经常让人给你送去。你这次去,正好经过梁山泊,要是他们下山来劫你入伙,你千万不能答应,免得被人骂作不忠不孝。这一点你一定要牢记在心。孩儿,路上慢慢走,老天可怜,早点回来,我们父子团圆,弟兄相聚!” 宋江流着泪,拜别了父亲。兄弟宋清送了一程。宋江临别时嘱咐兄弟道:“我的官司你们不用担心。只是父亲年纪大了,我又不能尽人子之道,总是被官司缠身,背井离乡。兄弟,你早晚在家侍奉父亲,不要为了我去江州,扔下父亲没人照顾。我在江湖上认识的人多,他们都会帮助我,盘缠自然有办法解决。老天要是可怜我,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宋清流着泪拜别了哥哥,回家侍奉父亲宋太公,暂且不表。有诗为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3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