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推荐阅读:妃要爬墙:王爷,相亲请排队、神州战神、都市之万界至尊、李道风江雪瑶、闪婚成宠、徒儿,你无敌了,下山祸害未婚妻吧、相亲当天,豪门继承人拉着我领证、重生八戒之子、豪门第一宠:大叔,求放过、魅罗、
有诗写道:
酒色确实能误国误民,自古以来美色常使忠良陷入困境。
商纣王因妲己导致宗庙社稷丧失,吴王夫差为西施使国家灭亡。
人们贪恋青春享乐,却不知美色如暗藏的利刃。
武松已斩杀了贪淫的妇人,莫要再埋怨命运的无常。
话说那天,武都头转过身,看到叫他的人,立刻俯身跪地,行起大礼。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武松的嫡亲哥哥武大郎。武松拜完,说道:“一年多没见哥哥了,怎么会在这儿?” 武大道:“二哥,你走了这么久,怎么一封书信都不寄给我?我又埋怨你,又想念你。” 武松问:“哥哥怎么会既怨我又想我呢?” 武大道:“我怨你,是因为当初你在清河县,一喝醉就和人打架,还常常吃官司,我得经常跟着去衙门听候处理,没有一个月能安稳过日子,可把我折腾苦了,这就是怨你的原因。想你呢,是因为我最近娶了个媳妇,清河县的人都欺负我,没人给我撑腰。你要是在家,谁敢来放肆?我在那儿实在待不下去了,只能搬到这儿租房子住,所以就盼着你能在身边,这便是想你的缘由。” 各位看官须知,武大郎和武松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武松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的力气,不然,又怎么能打死那只猛虎呢?而武大郎身高不满五尺,面目长得凶恶,模样滑稽可笑。清河县的人见他长得矮小,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 “三寸丁谷树皮”。
清河县有个大户人家,他家有个使女,小名叫潘金莲,年纪二十多岁,颇有几分姿色。那大户想纠缠她,这使女却总向主人婆告状,怎么都不肯依从。大户因此怀恨在心,不但倒贴了些嫁妆,还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把潘金莲嫁给了他。自从武大郎娶了这妇人,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浪荡子弟,就常到他家来捣乱。原来这妇人见武大郎身材矮小,模样丑陋,又不懂风情,可她自己却各方面都好,尤其是喜好偷汉子。有诗为证:
潘金莲的容貌十分出众,她眉如含愁的初春柳叶,眼若藏情的三月桃花。
要是遇到风流的公子哥儿,轻易就能与他们私会偷情。
潘金莲过门之后,武大郎为人懦弱老实,那些人时不时就在门前叫嚷:“好一块羊肉,却掉进了狗嘴里。” 武大郎在清河县实在待不下去了,就搬到阳谷县紫石街租房子住,每天依旧挑着担子卖炊饼。这天,武大郎正在县前做买卖,恰好碰到了武松。武大道:“兄弟,前几天我在街上听到人们纷纷议论,说‘景阳冈上有个打虎的壮士,姓武,县里知县让他做了都头’。我心里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觉得是你,没想到今天才碰上。我先不做买卖了,咱俩一起回家。” 武松问:“哥哥家在哪里?” 武大郎用手指着说:“就在前面紫石街。” 武松帮武大郎挑起担子,武大郎带着武松七拐八拐,径直朝紫石街走去。转过两个弯,来到一个茶坊隔壁,武大郎大声喊道:“大嫂,开门!” 只见芦帘一挑,一个妇人来到帘子下,回应道:“大哥,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武大道:“你叔叔在这儿呢,快来见见。” 武大郎接过担子进屋,又出来说:“二哥,进屋和你嫂嫂见见面。” 武松掀起帘子,走进屋里,与那妇人相见。武大郎介绍道:“大嫂,景阳冈上打死老虎,新当上都头的,就是我这个兄弟。” 那妇人双手抱拳,向前说道:“叔叔万福。” 武松说:“嫂嫂请坐。” 武松当下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那妇人赶忙上前扶住武松,说:“叔叔,可折煞奴家了。” 武松说:“嫂嫂受礼。” 那妇人说:“奴家也听说有个打虎的好汉,被迎到县前。奴家本打算去看看,可惜去晚了,没赶上,没见到。没想到竟然是叔叔。叔叔请上楼去坐。” 武松打量那妇人,只见:
她眉如初春的柳叶,仿佛含着无尽的忧愁;脸似三月的桃花,暗藏着万种风情。腰肢纤细,婀娜多姿,让飞燕和黄莺都显得慵懒;嘴唇小巧,声音轻盈,引得蜂蝶都为之癫狂。她容貌娇艳,如同能说话的花朵,身姿窈窕,浑身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当下,那妇人让武大郎请武松上楼,在主客席上坐下。三个人一起上了楼,妇人对武大道:“我陪叔叔坐着,你去准备些酒食来招待叔叔。” 武大郎应道:“好嘞。二哥你先坐会儿,我马上就来。” 武大郎下楼去了。那妇人在楼上看着武松这仪表堂堂的模样,心里暗自盘算:“武松和武大郎是嫡亲的亲兄弟,他却生得如此高大英武。我要是能嫁给这样的人,这辈子也算没白活。再看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的丈夫,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我怎么就这么倒霉!武松连大虫都能打死,肯定力气很大。听说他还没成亲,不如让他搬到我家住?没想到这缘分就这么来了!” 妇人脸上堆满笑容,问武松:“叔叔来这儿几天了?” 武松答道:“到这儿十几天了。” 妇人又问:“叔叔在哪儿住?” 武松说:“暂时在县衙里凑合着住。” 妇人说:“叔叔,这样可不方便。” 武松说:“我就一个人,好打理。早晚自有士兵伺候。” 妇人说:“那些人伺候叔叔,怎么能照顾周到呢?不如搬到家里来住。叔叔要是想喝点汤水,奴家亲自给叔叔做,总比那些粗人做得强。叔叔就算喝口清汤,也能放心。” 武松说:“多谢嫂嫂。” 妇人又问:“叔叔别处可有婶婶?可以接过来一起生活。” 武松说:“武二还没成亲。” 妇人接着问:“叔叔今年多大了?” 武松说:“虚度二十五岁。” 妇人说:“比奴家大三岁。叔叔这次从哪儿来?” 武松说:“在沧州住了一年多,本以为哥哥还在清河县,没想到搬到这儿来了。” 妇人说:“一言难尽啊!自从嫁给你哥哥,他太老实,总受人欺负,在清河县待不下去,才搬到这儿。要是有叔叔这般雄壮的人在身边,谁敢说个不字。” 武松说:“家兄向来本分,不像武二这么爱惹事。” 妇人说:“怎么能这么说呢!常言说:人没有刚强的骨气,就难以安身立命。奴家性子直爽,最看不惯那种软弱无能、优柔寡断的人。” 有诗为证:
酒色确实能误国误民,自古以来美色常使忠良陷入困境。
商纣王因妲己导致宗庙社稷丧失,吴王夫差为西施使国家灭亡。
人们贪恋青春享乐,却不知美色如暗藏的利刃。
武松已斩杀了贪淫的妇人,莫要再埋怨命运的无常。
话说那天,武都头转过身,看到叫他的人,立刻俯身跪地,行起大礼。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武松的嫡亲哥哥武大郎。武松拜完,说道:“一年多没见哥哥了,怎么会在这儿?” 武大道:“二哥,你走了这么久,怎么一封书信都不寄给我?我又埋怨你,又想念你。” 武松问:“哥哥怎么会既怨我又想我呢?” 武大道:“我怨你,是因为当初你在清河县,一喝醉就和人打架,还常常吃官司,我得经常跟着去衙门听候处理,没有一个月能安稳过日子,可把我折腾苦了,这就是怨你的原因。想你呢,是因为我最近娶了个媳妇,清河县的人都欺负我,没人给我撑腰。你要是在家,谁敢来放肆?我在那儿实在待不下去了,只能搬到这儿租房子住,所以就盼着你能在身边,这便是想你的缘由。” 各位看官须知,武大郎和武松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武松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的力气,不然,又怎么能打死那只猛虎呢?而武大郎身高不满五尺,面目长得凶恶,模样滑稽可笑。清河县的人见他长得矮小,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 “三寸丁谷树皮”。
清河县有个大户人家,他家有个使女,小名叫潘金莲,年纪二十多岁,颇有几分姿色。那大户想纠缠她,这使女却总向主人婆告状,怎么都不肯依从。大户因此怀恨在心,不但倒贴了些嫁妆,还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把潘金莲嫁给了他。自从武大郎娶了这妇人,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浪荡子弟,就常到他家来捣乱。原来这妇人见武大郎身材矮小,模样丑陋,又不懂风情,可她自己却各方面都好,尤其是喜好偷汉子。有诗为证:
潘金莲的容貌十分出众,她眉如含愁的初春柳叶,眼若藏情的三月桃花。
要是遇到风流的公子哥儿,轻易就能与他们私会偷情。
潘金莲过门之后,武大郎为人懦弱老实,那些人时不时就在门前叫嚷:“好一块羊肉,却掉进了狗嘴里。” 武大郎在清河县实在待不下去了,就搬到阳谷县紫石街租房子住,每天依旧挑着担子卖炊饼。这天,武大郎正在县前做买卖,恰好碰到了武松。武大道:“兄弟,前几天我在街上听到人们纷纷议论,说‘景阳冈上有个打虎的壮士,姓武,县里知县让他做了都头’。我心里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觉得是你,没想到今天才碰上。我先不做买卖了,咱俩一起回家。” 武松问:“哥哥家在哪里?” 武大郎用手指着说:“就在前面紫石街。” 武松帮武大郎挑起担子,武大郎带着武松七拐八拐,径直朝紫石街走去。转过两个弯,来到一个茶坊隔壁,武大郎大声喊道:“大嫂,开门!” 只见芦帘一挑,一个妇人来到帘子下,回应道:“大哥,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武大道:“你叔叔在这儿呢,快来见见。” 武大郎接过担子进屋,又出来说:“二哥,进屋和你嫂嫂见见面。” 武松掀起帘子,走进屋里,与那妇人相见。武大郎介绍道:“大嫂,景阳冈上打死老虎,新当上都头的,就是我这个兄弟。” 那妇人双手抱拳,向前说道:“叔叔万福。” 武松说:“嫂嫂请坐。” 武松当下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那妇人赶忙上前扶住武松,说:“叔叔,可折煞奴家了。” 武松说:“嫂嫂受礼。” 那妇人说:“奴家也听说有个打虎的好汉,被迎到县前。奴家本打算去看看,可惜去晚了,没赶上,没见到。没想到竟然是叔叔。叔叔请上楼去坐。” 武松打量那妇人,只见:
她眉如初春的柳叶,仿佛含着无尽的忧愁;脸似三月的桃花,暗藏着万种风情。腰肢纤细,婀娜多姿,让飞燕和黄莺都显得慵懒;嘴唇小巧,声音轻盈,引得蜂蝶都为之癫狂。她容貌娇艳,如同能说话的花朵,身姿窈窕,浑身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当下,那妇人让武大郎请武松上楼,在主客席上坐下。三个人一起上了楼,妇人对武大道:“我陪叔叔坐着,你去准备些酒食来招待叔叔。” 武大郎应道:“好嘞。二哥你先坐会儿,我马上就来。” 武大郎下楼去了。那妇人在楼上看着武松这仪表堂堂的模样,心里暗自盘算:“武松和武大郎是嫡亲的亲兄弟,他却生得如此高大英武。我要是能嫁给这样的人,这辈子也算没白活。再看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的丈夫,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我怎么就这么倒霉!武松连大虫都能打死,肯定力气很大。听说他还没成亲,不如让他搬到我家住?没想到这缘分就这么来了!” 妇人脸上堆满笑容,问武松:“叔叔来这儿几天了?” 武松答道:“到这儿十几天了。” 妇人又问:“叔叔在哪儿住?” 武松说:“暂时在县衙里凑合着住。” 妇人说:“叔叔,这样可不方便。” 武松说:“我就一个人,好打理。早晚自有士兵伺候。” 妇人说:“那些人伺候叔叔,怎么能照顾周到呢?不如搬到家里来住。叔叔要是想喝点汤水,奴家亲自给叔叔做,总比那些粗人做得强。叔叔就算喝口清汤,也能放心。” 武松说:“多谢嫂嫂。” 妇人又问:“叔叔别处可有婶婶?可以接过来一起生活。” 武松说:“武二还没成亲。” 妇人接着问:“叔叔今年多大了?” 武松说:“虚度二十五岁。” 妇人说:“比奴家大三岁。叔叔这次从哪儿来?” 武松说:“在沧州住了一年多,本以为哥哥还在清河县,没想到搬到这儿来了。” 妇人说:“一言难尽啊!自从嫁给你哥哥,他太老实,总受人欺负,在清河县待不下去,才搬到这儿。要是有叔叔这般雄壮的人在身边,谁敢说个不字。” 武松说:“家兄向来本分,不像武二这么爱惹事。” 妇人说:“怎么能这么说呢!常言说:人没有刚强的骨气,就难以安身立命。奴家性子直爽,最看不惯那种软弱无能、优柔寡断的人。” 有诗为证: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3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