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推荐阅读:妃要爬墙:王爷,相亲请排队、神州战神、都市之万界至尊、李道风江雪瑶、闪婚成宠、徒儿,你无敌了,下山祸害未婚妻吧、相亲当天,豪门继承人拉着我领证、重生八戒之子、豪门第一宠:大叔,求放过、魅罗、
陈登向刘备献上计策说:“曹操所惧怕的人是袁绍。袁绍盘踞在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各郡,拥有百万军队,文官武将众多。如今为何不写信派人到他那里求救呢?”刘备说:“袁绍过去和我没有往来,如今我又刚刚打败他的弟弟,他怎么肯相助呢?”陈登说:“这里有一个人和袁绍家三代都有交情,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封信送给袁绍,袁绍一定会来相助。”刘备问是谁,陈登说:“这个人是您平日里十分敬重、屈尊结交的,怎么忘了呢?”刘备猛然醒悟说:“难道是郑康成先生吗?”陈登笑着说:“正是。”
原来郑康成名玄,他勤奋好学、才能出众,曾经跟随马融学习。马融每次讲学,都设置红色的帷帐,前面聚集着学生,后面排列着乐妓,侍女在左右环绕。郑玄听讲三年,眼睛从不斜视,马融对他感到十分惊奇。等到郑玄学成回家,马融感叹道:“能够领悟我学问精髓的,只有郑玄一人!”郑玄家中的侍女都通晓《毛诗》。有一个侍女曾违背郑玄的心意,郑玄让她长跪在台阶前。另一个侍女开玩笑地对她说:“‘胡为乎泥中?’”这个侍女马上回应:“‘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可见其家风的文雅。在桓帝时期,郑玄官至尚书,后来因为十常侍之乱,他弃官回乡,居住在徐州。刘备在涿郡的时候,就曾拜他为师,等到担任徐州牧,还时常亲自到他家请教,对他特别敬重。
当下刘备想到这个人,十分高兴,便和陈登一起亲自到郑玄家中,求他写信。郑玄慷慨地答应了,写好一封信,交给刘备。刘备马上派孙乾连夜带着信前往袁绍那里投递。袁绍看完信,暗自思量:“刘备攻灭了我的弟弟,本不该相助,但郑尚书郑重托付,我不得不去救他。”于是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起兵讨伐曹操。
谋士田丰说:“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仓库没有积蓄,不能再发动大军。应该先派人向天子献上捷报,如果不能通报,就上表称曹操阻隔了我们向天子进贡的道路,然后派兵驻扎在黎阳。再在河内增加船只,修缮武器,分别派遣精兵,屯扎在边境。三年之内,大事就可以平定。”谋士审配说:“不是这样。凭您的英明神武,加上河朔地区的强大实力,起兵讨伐曹操,易如反掌,何必拖延时间呢?”谋士沮授说:“制胜的策略,不在于势力强大。曹操法令严明,士兵训练有素,和公孙瓒困守孤城的情况不同。如今放弃向天子献捷的良策,却发动没有正当理由的战争,我私下认为您不该这么做。”谋士郭图说:“不对。向曹操用兵,怎么能说没有理由?您正应当及时早日成就大业。希望听从郑尚书的话,和刘备一起秉持大义,剿灭曹操这个逆贼,上合天意,下顺民情,实在是幸运至极!”四人争论不休,袁绍犹豫不决。
这时,许攸、荀谌从外面进来。袁绍说:“你们二人见识广博,且看看你们的主张。”二人行礼完毕,袁绍说:“郑尚书来信,让我起兵帮助刘备攻打曹操。起兵好,还是不起兵好?”二人齐声回答:“您以多胜少,以强攻弱,讨伐汉朝的逆贼来扶持汉室,应该起兵。”袁绍说:“你们二人的看法,正合我意。”便开始商议起兵的事。
袁绍先让孙乾回去回复郑玄,并约好刘备准备接应。一面命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出动骑兵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计精兵三十万,向黎阳进发。部署已定,郭图进言说:“您大举讨伐曹操,必须历数曹操的恶行,发文通告各郡,声讨他的罪行,然后才能名正言顺。”袁绍听从了他的建议,便让书记陈琳起草檄文。
陈琳字孔璋,向来很有才华。灵帝时担任主簿,因为劝谏何进不被采纳,又遭遇董卓之乱,便到冀州避难,袁绍任用他为记室。当下陈琳领命起草檄文,提笔一挥而就。檄文内容如下:
我听说英明的君主会在危难中谋划,以控制局势的变化;忠诚的臣子会考虑危难,以确立应变的权宜之计。所以有非凡的人才,然后才有非凡的事业;有非凡的事业,然后才能建立非凡的功勋。而这非凡之事,本来就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从前,秦朝衰弱,君主无能,赵高把持朝政,独揽大权,作威作福。当时的人被逼迫威胁,没有人敢直言。最终导致了望夷宫之变,秦朝祖宗的基业被毁灭,其遭受的污辱一直延续到现在,永远成为世人的鉴戒。到了吕后末年,吕产、吕禄专权,在内兼领南、北二军,在外统领梁、赵之地;独断专行,在宫中决策事务;下级欺凌上级,朝廷纲纪废弛,天下人都感到寒心。于是绛侯周勃、朱虚侯刘章愤怒起兵,诛杀叛逆,尊立汉文帝,所以能使王道兴隆,光辉显耀。这就是大臣确立权宜之计的明显例证。
司空曹操:他的祖父中常侍曹腾,与左悺、徐璜一起为非作歹,贪婪放纵,伤风败俗,残害百姓;他的父亲曹嵩,是被收养的乞丐,凭借贿赂获取官位,用金银财宝去贿赂权贵,窃取三公之位,败坏国家。曹操是宦官的遗丑,本来就没有美好的品德,为人狡诈好战,喜欢制造混乱、幸灾乐祸。
原来郑康成名玄,他勤奋好学、才能出众,曾经跟随马融学习。马融每次讲学,都设置红色的帷帐,前面聚集着学生,后面排列着乐妓,侍女在左右环绕。郑玄听讲三年,眼睛从不斜视,马融对他感到十分惊奇。等到郑玄学成回家,马融感叹道:“能够领悟我学问精髓的,只有郑玄一人!”郑玄家中的侍女都通晓《毛诗》。有一个侍女曾违背郑玄的心意,郑玄让她长跪在台阶前。另一个侍女开玩笑地对她说:“‘胡为乎泥中?’”这个侍女马上回应:“‘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可见其家风的文雅。在桓帝时期,郑玄官至尚书,后来因为十常侍之乱,他弃官回乡,居住在徐州。刘备在涿郡的时候,就曾拜他为师,等到担任徐州牧,还时常亲自到他家请教,对他特别敬重。
当下刘备想到这个人,十分高兴,便和陈登一起亲自到郑玄家中,求他写信。郑玄慷慨地答应了,写好一封信,交给刘备。刘备马上派孙乾连夜带着信前往袁绍那里投递。袁绍看完信,暗自思量:“刘备攻灭了我的弟弟,本不该相助,但郑尚书郑重托付,我不得不去救他。”于是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起兵讨伐曹操。
谋士田丰说:“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仓库没有积蓄,不能再发动大军。应该先派人向天子献上捷报,如果不能通报,就上表称曹操阻隔了我们向天子进贡的道路,然后派兵驻扎在黎阳。再在河内增加船只,修缮武器,分别派遣精兵,屯扎在边境。三年之内,大事就可以平定。”谋士审配说:“不是这样。凭您的英明神武,加上河朔地区的强大实力,起兵讨伐曹操,易如反掌,何必拖延时间呢?”谋士沮授说:“制胜的策略,不在于势力强大。曹操法令严明,士兵训练有素,和公孙瓒困守孤城的情况不同。如今放弃向天子献捷的良策,却发动没有正当理由的战争,我私下认为您不该这么做。”谋士郭图说:“不对。向曹操用兵,怎么能说没有理由?您正应当及时早日成就大业。希望听从郑尚书的话,和刘备一起秉持大义,剿灭曹操这个逆贼,上合天意,下顺民情,实在是幸运至极!”四人争论不休,袁绍犹豫不决。
这时,许攸、荀谌从外面进来。袁绍说:“你们二人见识广博,且看看你们的主张。”二人行礼完毕,袁绍说:“郑尚书来信,让我起兵帮助刘备攻打曹操。起兵好,还是不起兵好?”二人齐声回答:“您以多胜少,以强攻弱,讨伐汉朝的逆贼来扶持汉室,应该起兵。”袁绍说:“你们二人的看法,正合我意。”便开始商议起兵的事。
袁绍先让孙乾回去回复郑玄,并约好刘备准备接应。一面命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出动骑兵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计精兵三十万,向黎阳进发。部署已定,郭图进言说:“您大举讨伐曹操,必须历数曹操的恶行,发文通告各郡,声讨他的罪行,然后才能名正言顺。”袁绍听从了他的建议,便让书记陈琳起草檄文。
陈琳字孔璋,向来很有才华。灵帝时担任主簿,因为劝谏何进不被采纳,又遭遇董卓之乱,便到冀州避难,袁绍任用他为记室。当下陈琳领命起草檄文,提笔一挥而就。檄文内容如下:
我听说英明的君主会在危难中谋划,以控制局势的变化;忠诚的臣子会考虑危难,以确立应变的权宜之计。所以有非凡的人才,然后才有非凡的事业;有非凡的事业,然后才能建立非凡的功勋。而这非凡之事,本来就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从前,秦朝衰弱,君主无能,赵高把持朝政,独揽大权,作威作福。当时的人被逼迫威胁,没有人敢直言。最终导致了望夷宫之变,秦朝祖宗的基业被毁灭,其遭受的污辱一直延续到现在,永远成为世人的鉴戒。到了吕后末年,吕产、吕禄专权,在内兼领南、北二军,在外统领梁、赵之地;独断专行,在宫中决策事务;下级欺凌上级,朝廷纲纪废弛,天下人都感到寒心。于是绛侯周勃、朱虚侯刘章愤怒起兵,诛杀叛逆,尊立汉文帝,所以能使王道兴隆,光辉显耀。这就是大臣确立权宜之计的明显例证。
司空曹操:他的祖父中常侍曹腾,与左悺、徐璜一起为非作歹,贪婪放纵,伤风败俗,残害百姓;他的父亲曹嵩,是被收养的乞丐,凭借贿赂获取官位,用金银财宝去贿赂权贵,窃取三公之位,败坏国家。曹操是宦官的遗丑,本来就没有美好的品德,为人狡诈好战,喜欢制造混乱、幸灾乐祸。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913/18351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