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复山河 > 第三百二十八章、战略布局

第三百二十八章、战略布局

推荐阅读: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斯莱特林的养蛇人风流杀手伤心暂停,姐要干翻娱乐圈第41周生存报告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俄罗斯风云录

    “于将军,赣州的情况,你最为熟悉。
    伪朝主力都在湖广,留守广东的精兵仅有一镇。
    若是让你领兵,可有把握从敌军手中夺回赣州府?”
    听到楚王点名,于大胆就知道大事不妙。
    名字中带有“大胆”,不等于他就真的胆大包天。
    赣州府这么快沦陷,本质上还是上次守城的时候,缺德事干的太多,同当地军民结下了血海深仇。
    别人领兵收复赣州,或许还有几分机会。
    换成他带兵过去,估摸着投降官军的赣州军民都会变成精锐,成为刺向楚国的一柄利刃。
    “王爷,末将无能,难以当此大任!”
    于大胆果断拒绝道。
    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唯独送命的差事不能接。
    别收复赣州府,就算守住江西其他地区,他都没有把握。
    原因非常简单,大虞朝廷固然在盘剥百姓,可义军也没好到哪里去。
    尤其是湖广战事爆发后,沉重的徭役任务就成了一座大山,压的江西百姓喘不过气来。
    如果战事持续下去,势必还要向民间加征赋税。
    他们是造反起家的,自然清楚这么干,存在严重的隐患。
    可有些事情,明知道饮鸩止渴,也必须要干。
    在这方面义军和大虞朝廷的处境,其实并没有多少区别。
    想要干掉敌人,就必须发动战争,发动战争就必须向民间加税。
    楚国唯一稍好的是财政,前期劫掠的财富尚未耗尽,政府可以正常运转。
    然而乱世之中,有钱不如有粮。
    义军的破坏力,远大于建设能力。
    受战争影响,治下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均田地的许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政治口号。
    造反的结果,无非是士绅手中的土地,入到了造反功臣集团手中。
    后期加入的读书人,也跟着分了一份蛋糕。
    尚未分配的土地,暂时属于国有,或者是卫嘉瑞的私产。
    不是没人提出过问题,只不过提出问题的人,都消失在了楚国朝堂上。
    从就穷怕了的起义军,造反成功之后,只想攫取更多的利益。
    自上而下,都舍不得分出蛋糕。
    “于将军,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
    现在这种危机时刻,岂能临阵脱逃!”
    兵部尚书方克诚开口警告道。
    楚国不乏悍将,只是不知道是否遭遇诅咒,他们内部公认的悍将,基本上死的都很快。
    无论是赣州守将,还是前面的永州守将、长沙守将、武昌守将,都是楚军中的翘楚。
    随便拉出来一个,在楚国建立过程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正是因为能力强,才被楚王派出去,镇守要害之地。
    现在这些人都死了,其余大将在武昌会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能轻易调动。
    最适合的人选,就是于大胆。
    不光熟悉赣州的情况,自身还有不俗的战绩,先后歼灭的官军不下两万。
    “方大人,休要污蔑本将!
    本将拒绝,那是为楚国的江山社稷负责。
    我于大胆是楚王带出来的,什么性格王爷最清楚。
    能干就能干,干不了就是干不了,末将从来不假话。
    从起兵到现在,末将最多的时候,也不过领兵一万。
    即便是领兵一万,末将都吃力万分。
    末将这点儿能力,顶多指挥几千兵马,再多就要出问题。
    要挽救江西局势,收复赣州府,没有数万精锐无法完成。
    再加上辅兵和民夫,怕是要超过十万之数。
    这么多人,末将都数不清楚,如何指挥他们打仗?”
    于大胆没好气的回怼道。
    他最看不起这些夸夸其谈的文人,如果不是场合不对,他恨不得立即给方克诚一顿胖揍。
    眼前的一幕,让卫嘉瑞很是为难。
    于大胆的话,虽然不中听,但基本上阐述了事实。
    军队越多,对将领指挥能力要求越高。
    这次率领五十万大军,发起武昌会战,他自己都感受到了压力。
    从出征到现在,内部闹出的乱子,就从来没有断过。
    明明占据兵力优势,到了局部战场上,他们还是经常吃亏。
    前前后后折损了数万兵马,歼灭的官军,怕是连一千之数都凑不齐。
    船大难调头。
    几乎每一次军事调整,都慢了官军一步。
    隔三差五的,被敌军占便宜。
    单独来看,每一次的损失都不大,可架不住每天都在损失。
    楚国的精锐都在湖广前线,留守江西的部队多是老弱,其中最能打的当属赣州守军,现在人都没了。
    就算不收复赣州,仅仅只是维持现状,那也非常棘手。
    除非武昌前线迅速大获全胜,否则谁去后方主持大局,都是丢城失地的结局,无非是丢多少的问题。
    “江西的局势,确实非常危险。
    罢了,从前线抽调五万大军回援江西。
    再从各府抽调兵力,组织一支十万人的部队,争取把敌军赶出江西。
    如果事不可为,那就以保住江西其他州府为上。
    诸位爱卿,可有人愿意为孤分忧?”
    提高了支持力度,同时降低了任务要求。
    原本烫手的任务,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收复赣州府有难度,但仅仅只是守城,压力一下子就多了。
    从前线回到江西,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期间的丢城失地,同样不需要负责。
    官军兵力有限,战线被拉长之后,攻势也会逐步减缓。
    见一众同僚跃跃欲试,于大胆直接转过头,来了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刚才为了推卸苦差事,拒绝的太过彻底,现在没法出来争取。
    “王爷,末将愿领兵,保卫江西大地!”
    卫嘉良率先跳了出来。
    武昌会战不好打,面对李牧的那样的强敌,他对获得胜利完全没有把握。
    既然这边难以获得收获,那就换个战场试试。
    伪朝那么多将领,李牧却只有一个。
    避开这个最强,甭管遇上谁,都算是赚了。
    “好!”
    “三弟既然主动请缨,那么回援江西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见自己的弟弟出来领取任务,卫嘉瑞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镇守后方,不光需要能力,更需要忠心。
    没有一上来就给予全力支持,并非他不知道局势严峻,主要还是担心下属做大。
    手握十万军,掌控江西防务,还控制着前线大军的后勤,隐患实在是太大。
    如果有野心的话,完全可以脱离他自立。
    以义军的标准,百万民夫就是百万兵。
    “王爷,末将还有一个的要求,希望您能把段圣德段大人派到末将麾下听用。”
    卫嘉良略显犹豫的道。
    赣州一战之后,段圣德就收获了“当代毒士”的美名。
    功劳虽大,却没有获得重用。
    并非卫嘉瑞不重视人才,主要是段圣德的行为,同士大夫们的价值观严重不符,遭到了一众文官的排斥。
    个人能力再强,想出来的方案再好,总需要有人去实。
    遭到百官抵制后,段圣德负责的事务,全部都搞的一团糟。
    他本人的能力,也没有强到,能够压服百官的地步。
    连续遭遇挫折之后,就被闲置了起来。
    “此事孤答应了,不过三弟,此人当慎用之!”
    卫嘉瑞语重心长的提醒道。
    坦率的,他真怕脱离视线后,卫嘉良和段圣德一起搞出幺蛾子。
    得民心不一定得天下,但搞得天怒人怨,肯定夺取不了天下。
    ……
    武昌城。
    官军的捷报要从广东绕道,抵达前线的时间,比叛军收到消息晚了三天。
    “叛军异动的真相,搞清楚了。
    张宁收复了赣州府,此刻正在向吉安府发起进攻,江西地区不稳。
    为了稳定后方,卫逆选择只能从前线抽兵。
    江西战场发生变故,就让他仓促分兵,如果浙江战场再发生变故,那就更热闹了。
    顾头不顾腚,接下来有乐子瞧了!”
    李牧拿着战报调侃道。
    胜利来的太及时,卫逆的分兵,在他看来就是妥妥的败笔。
    江西后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武昌会战。
    双方的主力,都在前线压着,叛军根本输不起。
    后方再怎么危险,也要先打赢决战再。
    现在分兵,相当于告诉下面的士兵,后方老巢出现了问题。
    别的士兵不敢保证,反正江西籍的士兵,士气肯定会受到影响。
    大决战尚未开始,叛军的总兵力就从六十万下降到了五十万。
    胜利的天平,已然开始向官军倾斜。
    “卫逆分兵,他们的盟友,不可能没有想法。
    本来就有间隙,现在的矛盾,又加深了一份。
    叛军的实力,进一步遭到削弱,我们是不是该动一下了?”
    见识到了自家侄子的微操打法,李原的胆气也跟着增长。
    规模反击,性价比确实高,但效率太低了。
    永宁帝虽然没有直接下旨,让他们立即发起决战,但书信上的催促之意,还是能感受到的。
    皇帝放低了姿态,让他这做臣子的压力山大。
    “叔父,还是太早了一些。
    最少要等河南、山东的官军动起来,才是决战的最佳时机。
    且先等着看吧,江西战场还有乐子瞧。
    我已经下令广州各卫,抽调五万大军一起参战。
    赣州的两万多名降兵,其实也可以利用起来。
    叛军对他们进行过军事训练,据战斗力在卫逆叛军中,排名还是靠前的。
    全部加在一起,我们在江西可以动用的兵力,足有八万多人。
    趁着敌人的援军尚未抵达,正好闹一场大的。
    倘若速度足够快,可以直接把战线推到南昌一线。
    半个江西沦陷,叛军的后勤必然出乱子,卫逆肯定会坐不住。
    与其主动出去寻求战机决战,不如逼迫叛逆,向我们发起大决战!”
    李牧平静的解释道。
    这一次会战,主战场打的太过平淡。
    惊心动魄的大战,都发生在主战场之外。
    不是李牧求战不积极,主要是为了战略布局。
    河南和山东官军南下,加上占据松江府的官军,对傅逆形成战略夹击。
    江西和浙江战场的点燃,让卫逆腹背受敌。
    战术上的胜利,只能重创敌军。
    战略上的胜利,才能迅速把叛军歼灭。
    从广西起兵到现在,大战持续了三年多,给东南各省造成的伤害太大。
    虽然没有具体统计过,但李牧可以肯定,这场叛乱造成的人员损失绝对超过两千万。
    直接战死的只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病死、饿死在了逃亡路上。
    继续拖下去,东南各省就要打废了。
    为了尽快平息叛乱,他必须加快速度。
    “如果叛军知道你的想法,搞不好人家直接调头就跑。
    全部都给安排上,接下来的大战,那帮乱党怕是要手忙脚乱了。
    不过除了战场之外,你也要多关心一下朝政。
    我们不是普通武将,作为勋贵系的核心,必须时刻留心朝中政局变化。
    为了筹集军费,朝廷被迫重启前朝的捐官制度。
    从最低的从九品,一直到三品大员,都被拿出来明码标价。
    虽然授予的仅仅只是虚职,但只要开了这个头,后续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保证。
    朝廷有多缺钱,你是知道的。
    按照这种局面持续下去,让捐官入仕入职,也只是时间问题。
    恐怕未来某一天,只要舍得出钱,商贾也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朝堂上执掌大权。
    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到后面,李原也愤愤不平起来。
    文官们固然讨厌,可人家也考出来的。
    哪怕中间有裙带关系,但能够从科场杀出来的,才学绝对不会太低。
    这些人能够和他们这些勋贵,一起主导朝政,他可是可以接受的。
    可那些商贾,仅仅只是因为有钱,就要进入朝堂分享权力,就超过他底线了。
    “叔父的对,让商贾入朝为官,绝对是祸国殃民。
    长此以往下去,势必国将不国。
    想来朝廷诸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对捐官做出了限制。
    等到局势好转,这一恶政,就会被陛下罢黜。”
    李牧顺势附和道。
    对一个政权来,最重要的就是财税。
    大虞的问题是用正常手段,根本收不起来足够的税款。
    为了筹钱,只能想歪招。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891/18259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