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复山河 > 第三百二十六章、重启捐官

第三百二十六章、重启捐官

推荐阅读: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斯莱特林的养蛇人风流杀手伤心暂停,姐要干翻娱乐圈第41周生存报告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俄罗斯风云录

    关中,白水县。
    “大哥,回去吧!
    这鬼天气,都能把人给冻死,应该不会有商旅路过了。”
    在咧咧寒风下,身着破棉袄的干瘦青年,颤颤巍巍道。
    山贼做到他们这份儿上,也算是一个奇迹。
    都是老实巴交的汉子,如果不是家中断粮,也不会想起干这无本买卖。
    看众人手中的武器就知道,这是一支草台班子队伍。
    除了少数人手持大刀外,其余人拿的都是竹枪。
    经过了数千年的开发,关中大地的各个山头,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一片。
    为数不多的山林,都被世家大族占据。
    想要赶制长枪,也找不到合适的圆木。
    竹子生长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廉价的竹枪成了各地山贼、土匪、义军们的最爱。
    “再等等吧!
    赶上这青黄不接的时节,如果迟迟没有收获,今年的日子就要难熬了。”
    领头的中年男子一脸无奈的道。
    最近几年,关中大地天灾不断。
    刚出现粮食歉收的时候,地主老爷们为了兼并土地,还很慷慨的借粮。
    还不上钱简单,直接拿土地抵债,不够的话当长工慢慢还钱。
    再不够的话,还有可以卖身为奴。
    在这一过程中,官府不仅没有赈灾,反倒是不断加征辽饷。
    几年折腾下来,不光自耕农破产,一些富户、地主也承受不住压力,加入到了破产队伍中。
    眼看着粮仓中存粮不断减少,天灾依旧没有停下来,老爷们也变得吝啬了起来。
    顾忌家族名声的,还做做样子赈灾,更多的都选择了冷眼旁观。
    老爷们不需要那么多奴仆丫鬟,到了这种青黄不接的时节,想卖儿卖女都找不到正经人家。
    破产农民只能自谋生路,民间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
    严苛的户籍制度,限制了灾民流动。
    世家大族为了自家的安全,纷纷组建民团,配合官府镇压民间起义。
    血腥的杀戮,暂时压制住了矛盾,却无法解决民间缺粮的困境。
    为了填饱肚子,百姓或是进山草为寇,或是流亡他乡。
    “大哥,现在这种时节,商旅本将不多。
    我们一天遇上的,基本上都是逃荒的穷鬼,根本没有什么可抢的。
    与其在这里苦等,不如召集乡邻干一票大的,直接抢了黄举人。
    想来以黄家的存粮,应该能让我们渡过这个灾年。”
    干瘦青年白六跃跃欲试道。
    草为寇之后,受自身实力限制,他们惹不起镖师押运的商队,只能抢单的商旅。
    收获自然高不到哪里去,维持生计尚且困难,距离过好日子还差的远。
    同最初的预期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加入抢生意的同行越来越多,商人都不敢单独行动了,劫掠的收益是越来越少。
    “休得胡言!”
    “黄家是县中大族,光民团就有数百人。
    前些日子,他们还剿杀了清水寨的五百多口,可不是我们能招惹的!”
    白二当即怒斥道。
    乱世之中,人丁兴旺就是利器。
    黄家能够拉出数百人的民团,直接让县内的山贼土匪闪避。
    不长眼的清水寨,就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血的代价。
    “不抢黄家,那就去找周家借粮。
    现在白水县中,就数他们两家存粮最多。
    王家和苟家前面开仓放了粮,我们也受过他们的恩惠,再去找他们借粮不道义。”
    白六再次提议道。
    在江湖上混,当以道义为先。
    倒不是他们道德节操多高,主要是山寨内部想要稳定,必须靠“义”字约束下面的弟。
    一旦高层带头抛弃道义,下面的弟背叛起来,就没有了心理障碍。
    当然,最主要还是有更好的选择。
    县中大户又不只一家,犯不着干不义之事。
    “找周家借粮,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周家虽然人丁不旺,但周家老大在外地做官,在县令都要给他们几分面子。
    这才短短数十年,就靠着巧取豪夺,兼并了数万亩土地。
    一旦抢了周家,势必引来官府的围剿。”
    白二略显犹豫的道。
    这支山贼队伍,全是村中的乡邻。
    大家为了在荒年求生存,才跟着入了伙。
    一旦官军围剿,这拖家带口的,怎么撤离就成了难题。
    “大哥,现在天下这么乱,白莲教那帮人可是整天宣扬的白莲圣母降世。
    据他们在南方举兵,已经闹出了老大的动静。
    现在关中干旱少雨,我看要不了多久,他们又要发起叛乱了。
    我们是去借粮,又不是去屠戮周家满门。
    有反贼在前面吸引火力,朝廷哪里顾得上我们!”
    白六的话音地,众人瞬间脸色大变。
    “你什么时候,同白莲教勾搭上的?”
    “他们可是反贼,一旦牵连上了,那是要诛九族的!”
    白二当即质问道。
    造反和草为寇,可不是一个概念。
    封建王朝时期,地方上的山贼土匪,从来都没有断绝过。
    地方衙门的官员,都是捂盖子的高手。
    为了自己的考评,只要不惹出大乱子,他们就会假装看不见。
    毕竟,出兵剿匪是要消耗钱粮的,官员们也需要核算成本。
    除了自己不长眼,撞枪口上被朝廷剿灭的外,更多都要等养肥之后再出手。
    在此之前的围剿,多半都是做做样子,借机从民众身上搜刮钱财。
    山贼们也非常配合,见官军杀过来,就立即退入深山老林躲避。
    剿贼的钱一旦收上来,那就是官老爷们的钱,战事每多拖延一天,都是在从老爷们身上割肉。
    折腾几天无果之后,队伍就会撤走。
    狠心一点的,还会屠戮一个倒霉蛋村庄,拿着他们的人头冒充山贼充当战功。
    浮财由官军将领瓜分,空下来的土地,则是士绅老爷们支持剿匪的回报。
    等到官军退去,山贼们再次开始重新营业。
    看似双方没有联系,实际上山贼土匪都是士绅和官员们捞钱的利器。
    某些时期朝廷吏治清明,没有百姓草为寇,他们也会安排人去草。
    当然,这种事情一般都会隔上几层,不会和他们直接扯上关系。
    除非到了王朝末年,否则地方士绅为了自己的名声,一般不会和这些黑势力直接扯上关系。
    “大哥,我只是被朋友拉过去听听而已,又没有真加入白莲教。
    现在白莲教的信徒,遍布关中各地,有过接触的人多得去了。
    何况同他们接触,也不是没有收获。
    许多情报,都是从那边获得的。
    据南方的义军,都攻克了南京,马上就要夺取天下了。
    真要是义军打过来,我们跟着加入进去,没准还能搏上一身富贵。”
    白六当即解释道。
    听到义军攻占南京,其他人没有多少反应,白二却是大惊失色。
    相比没有见过世面的弟,他这个山贼头子,可是见过一些市面的。
    当初从军的时候,就没少听上官念叨江南的花花世界,其中南京出现的频率尤为高。
    作为大虞朝的两京之一,南京如果沦陷,绝对是捅破天的大事。
    一个应付不好,真的会改朝换代。
    “罢了!
    这些事情,暂时不和你计较了。
    不过同白莲教接触,必须要提高警惕。
    他们要造反,我们不拦着,可是让我们加入进去不行。
    陕西临近九边,边军随时都可能杀过来,绝不是我们可以抵挡的。
    像我们的这样的山寨,边军仅需十名甲士,就可以轻松剿灭。”
    白二叹息一声道。
    只有在边军中混过,才知道边军的厉害。
    他们这山寨,在白水县中也算打响了名号,不过依旧是草台班子。
    并非他不想训练弟,纯粹是粮食供应不足。
    大家吃饱饭都难,根本经不起操练。
    ……
    京师,太和殿。
    “陛下,湖广战场节节胜利,叛军主力都被吸引了过去,现在正是收复江北的最佳时机。
    ……”
    早朝一开始,就有官员献上了平贼策。
    计划是李牧叔侄提出来的,但不等于他们要冲在第一线。
    勋贵系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自然不会只有他们几个勋贵大佬,下面同样有一帮弟。
    主要以勋贵、武将为主,可同样也有一些文官。
    这些人多是勋贵子弟,或是自己科举入仕,或是靠父辈恩荫入仕。
    虽然担任的是文职,却不被文官集团接受。
    先天的出身,让他们和勋贵们关系更加紧密,成为了勋贵系在文官中的力量。
    因为受排挤的缘故,这些人大都在一些边缘部门任职,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有限。
    话语权再低的官员,只要有资格在大殿上开口话,那都是有价值的。
    不用深入研究,所有人都清楚,这份平贼策是几位勋贵系大佬捣鼓出来的。
    “陛下,刘大人所言有理。
    叛军主力被牵制在湖广,现在确实是收复江北的最佳时机。
    河南、山东等地的官军一起发力,趁机收复徐州、淮扬等地,把战线推回长江边上,战略上就全活了。
    到时候我们南北夹击叛军,要不了多久,白莲教逆贼就只能被平定!”
    万宇轩率先支持道。
    屁股决定脑袋,他这个兵部尚书,承担了太多的压力。
    没有被撤换掉,主要是位置太烫手,朝中没有大员肯接手。
    既要为战事不利背锅,又要面临勋贵们的抢班夺权,同时还要承受文官喷子们的火力。
    只要能够挽救局势,甭管建议是谁提出来的,他都会支持。
    到了这一刻,已经无关党派,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生前身后名。
    甭管是谁拦路,那都是他的敌人。
    “万大人,户部没钱啊!”
    户部尚书庞承杰当即叫苦道。
    他跳出来反对,同样是屁股决定脑袋。
    朝廷早就入不敷出,户部恨不得一枚铜板,当成十枚花。
    目前山东、河南地区最能打的部队,还是从北方抽调过来的边军,其中以辽东骑兵表现最为亮眼。
    让他们卖命,先要支付钱粮,这些人才会动。
    忽悠、拖欠的套路,他们见的太多了,现在已经不买账。
    理论上来,还可以放权给地方,让两省巡抚筹钱平叛。
    怎奈两地距离京师太近,真要是放了权,永宁帝就睡不着觉了。
    事实上,南边的几个总督,就让他寝食难安。
    同是否忠诚没有关系,纯粹是皇帝本能的猜忌。
    何况北方不同于南方,刚刚被北虏抢了一遍,下面遍地都是饥民,叛乱时有发生。
    有烂摊子要收拾,即便是放了权,想要筹集钱粮也不容易。
    最近这段日子,边军看似没有大动作,但剿灭的股叛乱却不少。
    要么是地方上有人出钱,请他们出手;要么等叛军抢完之后,他们再跳出来摘桃子。
    “没钱,就想办法筹钱。
    国事艰难,大家都多担待一下。
    庞大人,户部有什么筹钱办法,赶紧提出来吧!
    围剿叛军的战机一旦错过,后续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不是这么点儿了。”
    首辅万俊辉缓缓开口道。
    关键时刻,他这个首辅必须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好在这份军事提议,不会损害朝中各派的利益,大家都想早日平定白莲教叛乱。
    一众文官在围剿白莲教叛军的问题上,同勋贵系利益是一致的。
    唯一利益攸关的是边军部队,其中又以辽东镇为主。
    不过武将的话语权,本来就不高,朝廷做决策很少听取他们的意见。
    何况现在人不在现场,纵使有不同的想法,也没机会出来。
    靠利益输送,在朝中建立的关系网,那玩意儿根本靠不住。
    出于大局上的考虑,文官们想都没想,就替他们做出了决定。
    “想要筹钱,怕是只有开放纳捐了!
    光监生资格不够,还要开放更高层次的功名。
    如果纳捐数额足够高,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牵扯到官员任命,具体的实施细则,还要吏部一起参与制定。”
    庞承杰刚完,立即就在朝堂上引发轩然大波。
    “庞大人,你知道自己在什么嘛?”
    “在场诸位大人,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历经千辛万苦,才能站在朝堂上。
    现在一群商人,只要掏几个钱,就能和我等并列。
    置天下读书人于何地?”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891/18259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