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复山河 > 第三百零二章 、议封爵

第三百零二章 、议封爵

推荐阅读:豪门第一宠:大叔,求放过武炼阴阳崩铁:开局悲悼伶人,送葬出云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甜妻还小总裁需娇宠姜南初陆司寒书剑长安重生嫡女赴凰途,鸳鸯袖里握兵符末世战车,我从自行车开始进化!魔神乐园公子,何不成尸仙?

    “乌力盖,你是来看笑话的么?”
    话间,巴沙尔缓缓从灌木丛中起身。
    既然暴露了,继续藏着也没有任何意义。现在他就是案板上的肉,只能期待对方手下留情。
    “巴沙尔,你想多了。
    到现在这副田地,我自顾尚且不暇,哪有功夫看你笑话啊!
    贪婪和低估虞军,是我们犯下的最大错误。
    无论海拉尔部,还是巴雅尔图部都损失惨重。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到草原上,恐怕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为今之计,最佳选择是我们两部合二为一,共同面对草原上的新局势。”
    乌力盖的话,让巴沙尔的心沉到了谷底。什么合二为一,分明就是想要吞并巴雅尔图部。
    “真是好大的胃口!
    巴雅尔图部,带甲之兵足有五万之多。
    就算折损了几千骑兵,依旧是草原上有数的大部,你也不怕噎着!”
    巴沙尔厉声质问道。
    不过虚张声势的成分太浓,根本没有造成效果。
    真要是有五万带甲骑兵,那么现在草原上的霸主,就是他们巴雅尔图部,而不是新崛起的鞑靼一族。
    带甲骑兵没那么多,但五万青壮还是有的。因为生活的需要,这些人拆分成了多个部放牧。
    折损了数千骑兵,看似对他们影响不大,实际上却是伤筋动骨。
    整个巴雅尔图部,最能打的骑兵,基本上都葬送在战场上,剩下的就是一群牧民。
    海拉尔部的情况,也没有好上多少。
    只不过乌力盖运气不错,及时和分散在外的人马完成了汇合,顺势吞并了一些盟友的兵马。
    草原上弱肉强食,大家都习惯依附强者,中部为了生存,一个个都是合格的墙头草。
    “巴沙尔,你怎么看不明白呢!
    我这么干,完全是为了让鬼方一族再次伟大。
    前面的大败,就是你一意孤行导致的,难道还要一错再错么?”
    乌力盖故作惋惜的道。
    吃了败仗,总是需要有人负责的。
    作为一名掌权者,必须学会甩锅。
    虽然之前分兵劫掠是大家商议的结果,但计划是巴沙尔提出来的。
    当然,最主要还是他遇上了魄的巴沙尔。
    如果对方实力更强一些,身边有上一两千骑兵,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为了尽快逃命,巴沙尔一行人不光累死了战马,还丢弃了甲胄。
    一些士兵,甚至连兵器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相遇,要是不做点儿什么,那就对不起老天爷赐予的机会。
    “乌力盖,你的好听。
    别忘了现在草原上的霸主是鞑靼人,他们是不会允许鬼方崛起的。
    海拉尔部,本来就是他们的眼中钉。
    吞并了巴雅尔图部,那就触及了他们的底线。
    哪怕合两部之力,也不会是鞑靼人的对手!”
    巴沙尔试图恐吓道。
    鬼方一族分裂多年,任何试图统一鬼方的部,都会遭到重拳。
    以往的时候,维护草原平衡的是大虞。
    随着大虞的日渐衰,新崛起的鞑靼一族,延续了大虞的草原平衡战略。
    一面打压实力最强的部,一方面挑起各部间的仇恨。
    海拉尔、巴雅尔图这些大部,都是鞑靼人针对的目标。
    拥有辉煌历史的鬼方人,自然不甘心一直受压制,私底的动作一直都没断过。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双方先后发生了五次大战。
    因为内部问题,各部无法紧密配合,每一次都是以他们的失败而告终。
    “既然你选择拒绝,那么这些问题,就无需你操心了。
    伟大的鬼方一族,终将再次站在草原之巅!”
    随着话音地,得到乌力盖眼神示意的一众部,纷纷向巴沙尔一行人杀去。
    血腥的屠戮开始,来不及再点儿什么,巴沙尔就被箭雨射成了刺猬。
    他们之前是依附巴雅尔图部的,现在换了主子,需要重新纳投名状。
    眼前的杀戮,只是草原局势变化的一个缩影。
    战场上的失败,打破了原来的平衡,成为了草原势力大洗牌的导火索。
    ……
    京师。
    随着济南会战的结束,详细的战报,也被送到了宫中。
    看着奏折上的数据,永宁帝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胜利来的太突然,完全超乎了他的预料。
    “好!”
    “好!”
    “好!”
    “这仗打的漂亮!”
    永宁帝忍不住夸赞道。
    有了上一次济南大捷做铺垫,对舞阳侯再次取得大胜,他已经不再怀疑。
    没有办法,前面的战报太实诚了。
    兵部官员核验的时候,上报的首级数量,居然完全对得上。
    是真虏,那就是真虏,一点儿水分都没有。
    至于其他无法准确验证数据,以他的专业水平,也发现不了问题。
    上一次战报是如此,那么这一次,想来也差不多。
    潜意识里的信任,让永宁帝直接认可了这份捷报。
    “陛下,大臣们在外面等着了。”
    苏浩宇开口提醒道。
    济南大捷的消息,早在两天前,就在京中流传。
    不过当时大战还在继续,锦衣卫送来的情报,只提到了官军大胜,并没有具体战绩。
    知道勤王大军获胜,百官们自然是时刻关注前线战报。
    收到捷报入京的消息,一个个就急忙赶赴皇宫。
    北虏长驱直入劫掠,政治影响巨大。
    如果不让他们留下点儿什么,让敌人知道厉害,那么这种事将成为常态。
    无论是为了朝廷的颜面,还是出于战略安全考虑,大虞都必须发起反击。
    在敌军撤退过程中,一众勤王大军,纷纷上场表演。
    包括一直划水的辽东镇,也主动出击,陆续解决了几支运送战利品队伍,累计战杀真虏上千。
    可惜总体上,大虞朝还是败多胜少。
    这是后勤的锅。
    很多勤王大军,因为来的太过仓促,携带的物资不足。
    本该为勤王大军提供战略物资的地方衙门,因为官僚系统的腐朽,表现的非常迟缓。
    以至于不少勤王大军,抵达前线之后,过上了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没有出现大规模哗变,都是忠君爱国的表现。
    饿着肚皮上战场杀敌,效果自然不佳。
    即便是环境如此恶劣,各部还是累计斩杀了数千北虏。
    只是这样的战绩,显然无法令永宁帝满意,也不能让百官们满意。
    才斩获几千真虏首级,哪怕不考虑含金量,数据上也赶不上第一次济南大捷。
    “让他们进来吧!”
    永宁帝笑着道。
    看得出来,他现在心情非常不错。
    战场上连续的失利,前线的捷报,就成了最好的良药。
    哪怕战报上,勤王大军付出的伤亡更大,也被他给无视了。
    步兵打骑兵,不付出点儿代价,这怎么可能呢!
    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兵马折损大,补充上损失即可。
    打了胜仗,不光皇帝高兴,百官们也高兴。
    能够取得显赫战绩,证明大虞朝还是能行的,暂时不需要考虑改朝换代。
    只要再接再厉,平定了白莲教之乱,一切又会回归正轨。
    作为既得利益者,朝廷既然能够抢救,谁也不想推倒重来。
    ……
    “山东地区的北虏损失惨重,剩下的残余力量,正忙着向北逃窜。
    其他地区的北虏,也在撤离中,兵部可有进一步的作战计划?”
    永宁帝关心的问道。
    哪怕战场上打的一团糟,对兵部他依旧寄予厚望。
    倒不是喜欢重用文臣,纯粹是平衡需要。
    既然要重用勋贵系将领,那就必须安排制衡手段。
    稳固兵部的地位,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陛下,兵部已经严令各地兵马,拦截北归的敌军。
    目前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定会给敌军予以重创。
    眼下最棘手的是钱粮,朝廷拖欠的军饷数额,实在是太过巨大。
    下面的官兵,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会生出大乱子。
    其次是嘉奖有功之臣。
    主要是舞阳侯所部,先后取得两次大捷,给予了敌军重创。
    战绩之显赫,为国朝百年来第一人。
    按照功绩,理应进行封爵。”
    万宇轩当即回答道。
    作为兵部尚书,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同一般文官不一样。
    不怕下面的将帅能打,就怕下面的人不能打。
    前线的每一份显赫战绩,都有兵部的一份功劳。
    反之前线的每一次战败,也有兵部的一份责任。
    至于武将做大的问题,那是未来的事情。
    眼下他考虑的是怎么尽快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倘若前线再吃败仗,他这兵部尚书就没法干了。
    “钱粮的问题,户部和内阁一起想办法解决。
    封赏有功之臣的事,诸位爱卿都议一议吧!”
    永宁帝点头道。
    甭管兵部尚书能力怎么样,最少办事还是符合他心意的。
    眼下朝廷穷,没有办法拿出钱财进行嘉奖,那就只能在官爵上予以照顾。
    实缺给不了,那就给虚职。
    总之,必须把军心给安抚好了。
    “陛下,作为首功之臣,以舞阳侯的功绩,当加封世袭侯爵。
    次功者两广提督李牧,功绩也够得上侯爵。
    不过考虑其资历和年纪,往下压一压也可。
    再往下左军参将秦天瑞、中军参将刘启峰、右军参将叶弘昌,也勉强到了封爵门槛。
    其中秦参将出自兴国公一脉,刘参将出自南阳侯一脉,叶参将出自平原侯一脉。
    因意外变故,这三家的爵位,至今尚未定。
    让他们沿袭祖宗爵位,同样符合规矩。”
    完,景国良就退到一边,等待百官们的反应。
    “不妥!”
    “公爷,舞阳侯加封世袭侯爵,不存在争议。
    李提督加封侯爵,或者是伯爵均可,也没什么好争议的。
    左军参将秦天瑞、中军参将刘启峰、右军参将叶弘昌,他们三人从军不过三年。
    在军中的表现虽然不错,却也称不上惊艳。
    如果对三人封爵,那么九边之地,可以封爵的将领就多了。
    在军功封爵上,朝廷必须一碗水端平。
    让三人袭承家族爵位,同样不可取。
    虽然同出一门,但血缘关系早就出了五服。
    论起血缘,三家中排在他们前面的人还有一大堆,不符合礼仪。”
    礼部尚书当即反对道。
    维护朝廷法度和礼仪,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有人带头反对,很快就获得了一众文官们的支持。
    支持启用勋贵担任主帅,那是局势恶化下的无奈选择,不等于他就会条件放任勋贵集团做大。
    相较于其他政治团体,勋贵最大的弊端就是圈子太,人才来源匮乏。
    大虞朝一共就那么一百多位世袭勋贵,先天上就制约了这个群体的成长。
    每增加一名勋贵,都是在注入新鲜血液。
    急着推出秦天瑞、刘启峰、叶弘昌三人,那是文官们将丧失嫡系子孙勋贵的袭爵问题,无限期给搁置了。
    问就是:存在争议。
    熟悉政治的都知道,一般这种长时间的搁置行为,就是不准备办了。
    站在朝廷的角度,减少勋贵数量,就减少了财政供养人口。
    可是对勋贵集团来,却是一场灾难。
    上一次京中大爆炸之后,有十几家倒霉蛋勋贵,因为嫡系团灭,至今爵位悬空未。
    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相当于勋贵集团的基数,削减了十分之一。
    理论上来,在继承权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皇帝可以指定袭爵人。
    怎奈永宁帝迟迟不肯表态,礼部就顺势无限期搁置了这些家族的爵位继承。
    这种冷处理持续多久,谁也不准。
    运气好的话,没准哪天皇帝心情好,就把事情给办了。
    倘若运气不好,拖上几代人都没解决爵位问题的,也不是没有。
    一般来,拖的时间越长,保住爵位的概率就越低。
    主要是人走茶凉。
    越往后家族人脉关系越淡,没人在皇帝跟前念叨,被遗忘是大概率事件。
    秦天瑞、刘启峰、叶弘昌三人能够获得资源扶持,实际上已经是三家的人脉,在最后发挥作用。
    毕竟,政治资源不是无限的,大家都有后辈需要培养。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891/18259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