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阵问长生 > 第六百三十九章 还原

第六百三十九章 还原

推荐阅读:都市无敌战神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怎么‘还原’传书令?”
    通过几天摸索,又翻找了大量阵书,再结合自己对《烽火元磁阵》的理解,墨画大致有了一些头绪。
    还原传书令,基于“元磁传书”的原理。
    寻常玉简的元磁阵,是元磁单阵。
    而传书令涉及的元磁阵,是元磁复阵。
    元磁复阵,需要通过阵枢,控制不同元磁阵之间的磁纹传感,以及讯息传达。
    墨画通过自己手中的传书令发现:
    自己若想发一条讯息给顾叔叔,就要先通过神识,操控磁墨,显化文字。
    文字显现,磁墨变化,会引起不定磁纹变更。
    不定磁纹变更,通过隐晦的次雷纹,传达到定式磁纹。
    定式磁纹中的阵枢控制,和磁纹传感,将这种阵纹变化,传递到同一复阵中的,另一枚传书令——也就是顾叔叔的那枚“传书令”中的底层定式磁纹中。
    而后顾叔叔的那枚传书令,通过底层定式磁纹,接收传感。
    再通过次雷纹,不定磁纹,磁墨,文字的流程,将这种感应,显化成文字。
    整个过程,便是将一枚传书令中的文字信息,由表及里,依次通过磁墨,不定磁纹,次雷纹,定式磁纹,以及阵枢传感,传递到另一枚传书令。
    另一枚传书令,再由里及表,通过底层定式磁纹,次雷纹,不定磁纹,磁墨的依次传递,最终显现为文字。
    两者联系起来,便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元磁复阵的循环。
    墨画叹了口气。
    只是这些,不是他如今能学的。
    以他如今的神识水准,还学不了这种复式的元磁阵法。
    至少要十七纹以上,筑基后期神识才行。
    好在“还原”传书令的文字,不需要掌握整套元磁传感的复阵,只需要截取,最后终端的那一段元磁传递就行。
    因为文字一旦传递,整个过程,便是既定的。
    抹消文字,也只是抹消掉了最后的磁墨,更改了不定磁纹,其他过程,不会变动。
    定式磁纹,是固定不变的。
    磁流,是次生雷流,是隐性的,是元磁流动中,残留下的次雷纹,同样是固定的。
    这样一来,只需要重构出,传书令中的定式磁纹。
    同时以衍算,窥视并记录下磁流残留下的次雷纹。
    以定式磁纹,加上次雷纹,便可模拟出不定磁纹。
    一旦不定磁纹确定,便可通过磁墨,“还原”成文字。
    墨画点了点头。
    这一整套阵法逻辑,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或许会有些瑕疵,但大体应该没什么谬误。
    传书令一旦使用,必然会产生磁流,残留次雷纹的痕迹。
    这种次雷纹,微弱而隐晦,一般修士看不到。
    而自己借天机算法融合,增幅神识,可以观测到这些隐而不显的次雷纹痕迹的。
    目前唯一的问题,反倒是定式磁纹……
    墨画发现了,不同传书令中,定式磁纹其实是不一样的。
    这件事,他之前没意识到。
    是拆了顾长怀送他的“传书令”后,墨画才深刻明白的……
    墨画看着手里这枚,已经被拆成两片,暴露了底层定式阵纹,但因为手法“粗暴”了些,玉令上有了些裂纹,已经是“战损”版的“传书令”,不由叹了口气……
    为了研究阵法,墨画“忍痛”,把顾叔叔送自己的传书令,给拆掉了……
    他手里有三枚令牌,涉及元磁传书的阵理。
    太虚门的太虚令,他肯定不能拆。
    想拆也没那个能力拆……
    秃鹰的那块传书令,暂时也不能拆。
    里面可能有秘密,一旦拆坏了,秘密就没了。
    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只能拆掉,顾叔叔送自己的这枚传书令了。
    拆坏了,顶多就跟顾叔叔赔个礼,道个歉,也没多大损失。
    而通过“学以致用”的拆解,墨画切实地,明白了里面的一些阵法逻辑。
    也明白了,他若想通过还原“磁纹”,来复原“文字”,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定式磁纹。
    因为墨画发现,传书令中的定式磁纹,他看不懂……
    二品十六纹,烽火元磁阵中的定式磁纹,墨画学会了,而且烂熟于胸。
    但传书令里的定式阵纹,他看着却一头雾水。
    两者阵纹,形制相似,但细节的变化,又非常多。
    可以看出,是一类阵纹,但又分不清楚,具体的阵纹,具体有什么含义。
    这跟五行八卦类阵纹不同。
    五行八卦阵纹,虽有变式,基本式样是相同的。
    可以明显看出,每道阵纹,对应五行八卦中的何种属性,何种八卦。
    就像火系阵纹,自然象征“火”。
    但元磁阵纹,却很抽象,更像是一类“指事”或“会意”的文字。
    根本分辨不出,具体是在“象征”着什么。
    而记载玉简、传书令、乃至太虚令的功能,又都由定式磁纹决定。
    搞不明白这些定式磁纹的含义,以后学元磁类阵法,估计只能“依葫芦画瓢”。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884/18212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