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2章 科技司第一课【求追读】

第32章 科技司第一课【求追读】

推荐阅读: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斯莱特林的养蛇人风流杀手伤心暂停,姐要干翻娱乐圈第41周生存报告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俄罗斯风云录

    因为刘宽用的是后世简体字,与此时的草书、俗体字虽有类似,却也有区别。
    再加上他写的随意——有的是横着写,有的竖着写,并用脉络结构图连在一起,纯粹是辅助他思考问题用的。
    所以,苏铨看了几眼,却也只能通过“火车”、“炼钢”等几个词眼,推测刘宽是在思考打造火车之事。
    他随即收回目光,看向刘宽,道:“阁下对打造火车之事可是已经有成算了?”
    “额,目前只有个大概想法。”刘宽先答了句,随即问:“苏郎中对打造火车之事了解多少?”
    苏铨拉来一张椅子,坐在了刘宽对面,又示意刘宽也坐。
    “我也是前日才被陛下任命为科技司郎中——打造火车之事,也是那时听陛下提起过两句。”
    “陛下先铁路是随跨江大桥而来,绵延数千里,极可能由松江府上海县至北平。”
    “又铁路并非给寻常车马走的,只适合火车奔行。当时我便问陛下,何为火车,你猜陛下怎么答复的?”
    听了这话,刘宽带入这几日所了解的老朱性格,猜测着道:“陛下该不会是让苏郎中来问我吧?”
    苏铨笑起来,“哈哈哈,阁下真是聪慧,一猜即中!”
    刘宽也笑了,却笑得有点无奈。
    果然,老朱将解释的事情也推给他了。
    当然,也可能是老朱心里对火车的认知仍不清楚,怕错了,回头在臣子面前丢脸的缘故。
    苏铨这时又道,“陛下还,我虽为科技司郎中,但科技司却当以阁下为主心骨。”
    “陛下甚至直言,之所以调我入科技司,便是为阁下解决一些朝廷、官场上的问题,并协助阁下尽快打造出火车。”
    “不过,我尚且不知何为火车,便是想帮助阁下,也无从入手啊,只能劳烦阁下为我解惑了。”
    刘宽听苏铨总用“阁下”这种尊称来称呼他,感觉颇不适应,同时又有些猜测。
    于是问:“苏郎中可知我来历?”
    让刘宽意外的是,苏铨却摇了摇头,道:“陛下只阁下是跟那跨江大桥、铁路一起来到大明的,其并非什么天上谪仙,而是与我等一样的凡人。”
    “至于阁下究竟来自何处,陛下并未,似乎也不想我问。”
    到这里,苏铨深深看了刘宽一眼。
    那神色很明白:千万不要出你的来历,我不要听!
    ‘看来老朱既不想让其他人将我当做下凡谪仙,也不想将我后世之人的身份泄露出去啊。’
    ‘果然还是对我有一定防备的。’
    刘宽心中感慨了下,对这一结果倒是没太过意外——到底,老朱就是个封建帝王。
    回过神,刘宽便决定直接聊工作,但当他要开口时,却忽然想到,如今跟苏铨解释,日后科技司再有其他官员到来,他怕是又要解释。
    那样一来,不知要做多少重复工作。
    不如想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他先问:“苏郎中,据我所知,科技司应该还会有一位尚书及其他官员吧?不知这些同僚何时能到任?”
    苏铨摇头,“科技司不会有尚书了——前日早朝陛下便下旨,六部恢复旧制,都只有一个尚书,以侍郎为辅,以郎中为各司主官。”
    “至于科技司其他同僚,今日早朝陛下又任命了另一位员外郎,估计稍后就会过来。”
    “剩下的如主事、司务等官员,陛下可由你上任后推荐。”
    由我推荐?
    看来是想让我自己挑人了。
    刘宽心道。
    他习惯性地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道:“苏郎中,不如这样,将司里的那四个书吏也叫过来。”
    “让他们一起听我讲何为火车,并记录成册,如此日后再有其他官吏加入科技司,便可通过阅读记录了解火车。如何?”
    苏铨点头,“此乃良策。”
    完,他就要出去喊人。
    刘宽见了不禁无语——他又不是职场白,怎么可能让上司去做跑腿的事?
    当即赶紧起身,道:“苏郎中且坐着,我去喊他们就是。”
    苏铨微愣,随即笑着坐下。
    刘宽来到院中,见柳延四人仍在打扫院子,便道:“诸位先别打扫了,都拿上笔墨纸砚过来。”
    “是。”
    四人应了声,便放下扫帚等工具,去西厢拿笔墨纸砚。
    刘宽带着四人回到他的“办公室”时,见苏铨也拿来了一份笔墨纸砚,神色淡然地坐在附近的一张桌案边。
    又见柳延四人站在那里,有些拘谨,刘宽便道:“你们都找位置坐下吧,稍后将我的讲话内容记录下来。”
    其余三人都听话的找位置坐,唯有赵文远先看了苏铨一眼,见苏铨毫无表示,这才后知后觉地跟着找位置坐。
    显然,赵文远还没弄清楚这科技司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刘宽并没有准备跟一个书吏计较。
    他拿出秋月抄写的蒸汽机、火车相关资料,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
    “诸位应该都知道了,前几日随跨江大桥一起出现的还有一条铁路。”
    “根据亲军探查,这条铁路极可能由松江府上海县至北平,长达两千余里。”
    听到这里,柳延四人明显都露出了震惊神色——他们之前虽知铁路的存在,却也是才知道铁路竟有这么长!
    刘宽继续道,“即便是一条普通的官道,也能给大明百姓出行带来很大便利,更不用大明尚未有的铁路了。”
    “有人可能会问,铁路究竟有何用?既然是路,自然做交通之用。”
    “不过铁路并不方便人、马匹、马车行走,而是专给火车奔行的。”
    “我们科技司设立后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打造火车,好让这条铁路派上用场。”
    “接下来便涉及到我今日所讲之事的重点——什么是火车。”
    “火车其实是一种俗称,其正式名称应是‘蒸汽列车’。那么什么是蒸汽列车呢?”
    “如马车,是以马匹拉动一个车厢,故名马车。所以,蒸汽列车则是以蒸汽机拉动多节车厢组成的一列车组,故名蒸汽列车!”
    到这里,刘宽注意到苏铨以及柳延等书吏都在运笔如飞的记录着,便停了下来。
    其实他方才语速已经相当缓慢,但毕竟的太多,而苏铨几人又未必习惯听写,想要将他所言都记下来很难。
    但如果他们聪明的话,便该知道,不是每个字都需要记下——只需记住要点,之后再整理即可。
    过了会儿,刘宽才接着道:“打造蒸汽列车有两个重点:一为炼钢,因为无论是蒸汽机,还是列车车轮等部件,又或是铁路轨道,都需要以钢铁铸造。”
    “二便是打造蒸汽机——这是一种对于大明匠人来讲颇为复杂的机器,不过有我给出的构造图,并进行指导,是可以复制出来的···”
    然后,刘宽找出了蒸汽机的构造图,又对着图给苏铨几人讲了蒸汽机的作用原理。
    讲完后,刘宽见几人都在埋头书写,便想喝口茶。
    结果发现,他都不知道这科技司中是否有茶叶——不远处桌上倒是放着一个暖水壶。
    这种明代的暖水壶是漆器包裹瓷瓶,又或者以藤条缠绕棉布包裹瓷瓶,以达到一定的保温效果。
    刘宽还没有养成指使属下伺候他的习惯,便起身去倒水。
    他倒水的声音响起,其他人才察觉。
    郑智良最先出声道:“员外郎要喝水可招呼卑职来做,哪用得着亲自动手啊。”
    话间,他已快步过来,要接过刘宽手中的暖水壶。
    刘宽却已经将其放了下来,对郑智良道:“这等事哪用得着你们帮忙?回座位上去吧。”
    “是。”郑智良又退了回去。
    “苏郎中可要喝水?”刘宽又问。
    苏铨笑着摇了摇头,道:“我并不像阁下般讲了许多话,不渴。”
    刘宽点点头,端着茶杯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发现水并不烫,他便喝了一口。
    心里则想着,为了安全起见,回头最好还是自己带暖水壶过来——倒不是怕人给他下毒,主要是不知这水又没有烧开,又是放了几日的,是否卫生。
    放下茶杯,刘宽问:“我方才所讲的这些,诸位可有不明白的地方?”
    柳延等人一时不出声。
    苏铨则问,“这火车为何必须行于铁路之上?可否在官道上行驶?”
    刘宽道:“当火车速度提起来之后,会跑得很快,便是我们打造出第一代火车,也有可能快如奔马。”
    “再加上其拉着多个车厢组成的列车组,上面载了数万斤,乃至数十万斤的货物。”
    “苏郎中可以想象下那种情景,再想想火车是否适合在官道上奔行。”
    刘宽的话很直白,也很好懂。
    苏铨当即就想象了下,然后面色微变,道:“若如阁下所讲,火车行驶在官道上,怕是十分颠簸,可能导致列车组散乱互撞。”
    “而若是有人在官道上被火车撞到,怕是会粉身碎骨,还会致使火车倾覆。”
    “另外,官道怕是也不堪火车碾压,估计几趟之后就会变得难以行车。”
    或许是受到苏铨提问的鼓励,赵文远跟着出声了。
    他道:“请问刘副郎,为何不让蒸汽机只拉一节车厢?这样应该可以在官道上行驶了吧?”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806/17839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