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1章 定期体检,设医学院【求追读】

第11章 定期体检,设医学院【求追读】

推荐阅读:重生红隼,我为洪荒之主腹黑佣兵王妃新婚夜植物人老公突然睁开眼万金娘子梦里千年修仙,醒来后我无敌闪婚夫妻宠娃日常从上山到上朝从烂仔到黑道枭雄腹黑邪王:俏皮王妃太难宠荒原谍影

    刘宽才谢完,朱标便登上楼来。
    “父皇,让地方卫所组建铁路护卫队之事儿臣已经吩咐下去。另外,母后让人来传话,问父皇是否要多备一人的午宴。”
    朱元璋与马皇后夫妻多年,一听这话,便领悟到,马皇后多半是得知了“跨江大桥与桥上怪人”之事。
    便提醒他可以设宴招待人家——如此既不失待客之道,也能视以亲近。
    他哈哈一笑道,“刘公子自六百年后来,咱是该设宴款待。你速去让人回复,就按家宴准备。”
    朱标见朱元璋待刘宽如此亲近,也很高兴,点点头便又下楼去传话了。
    刘宽却是才记起,方才忘了马皇后的事。
    后世有不少喜欢明史的人认为,朱元璋是一柄锋利无匹的宝刀,马皇后则是唯一能容纳这把宝刀的刀鞘。
    故而马皇后一死,这柄宝刀不仅伤人,也伤己,最终伤了大明。
    刘宽则认为,有马皇后在,朱元璋应该会收着些脾气,好相处些。
    于是,等朱标上来,刘宽便郑重其事地道:“还有一事方才忘了告知陛下与殿下。”
    朱元璋此时心情很不错,笑着问:“何事?”
    刘宽道:“根据后世历史记载,马皇后将病逝于洪武十五年八月份。”
    刘宽这简单的一句话,让老朱、朱再次有种如遭晴天霹雳之感,一时脑袋都空了。
    马皇后比朱元璋四岁,若在明年去世,那便是五十整,虚岁五十一,起来并不算早逝。
    但也称不上高寿。
    最主要的是,如今马皇后人还好好的,虽贵为皇后,却仍每日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众皇子皇孙的衣食也都亲自过问,可谓无微不至。
    所以,父子俩根本就没有马皇后突然离世的心理准备!
    朱标先回过神来,急问:“我母后是患上哪种疾病去世的?”
    刘宽叹道,“此事史书也不曾记载,又或者记载了,却遗失与战火之中。”
    朱元璋忽然杀气腾腾地道:“这些史官都该杀!如此重要之事,要么不记载,要么便是保护不力至于史料遗失,要他们有何用?!”
    刘宽、朱标感受到朱元璋的惊天杀意,都吓了一跳。
    朱标劝道,“父皇,如今事情尚未发生,也不知缘由,如何能怪罪于史官?咱们眼下最需要想的,是如何应对此事,好不让母后在明年病逝。”
    刘宽则道:“陛下,如今距离后世史载的马皇后病逝之事发生尚有一年,只要做好准备,还是有很大可能改变此事的。”
    朱元璋深吸了口气,稍稍收敛杀意,问:“刘公子对此事有何建议?”
    刘宽对这事早有想法,闻言道:“我们当前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其一,嘱咐皇后娘娘注意照顾身体,这种注意涉及日常饮食、起居。因为后世人认为,一些疾病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便埋下了祸根,不得不防。”
    “其二,让太医定期为娘娘检查身体——预防疾病,要比病发了再去治疗容易很多。”
    “尤其是一些疾病,在刚开始时病人根本没感觉,待症状显现,已然难治。”
    “因此,在后世,上到国家领导人,下至稍微富裕的百姓,都会定期体检,无病安心,有病治疗,早治早好。”
    “其三,在京师建立医学院,召集天下名医汇聚于此。”
    “一则让他们交流医术,促进医学发展;二则可方便明年皇孙、皇后病发时,及时请诸多名医会诊。”
    大明不是后世,交通不是靠双腿,就是靠车马,从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到京师(南京),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之久。
    而有些病症是耽搁不得的,或者初期能治好,拖得久了便治不好了。
    对于急症病人来讲,名医在本地还是在千里之外,完全是生死两个概念。
    所以刘宽才提出了第三条建议。
    除此之外,他也是想借机让大明尽快拥有一家医学院,让医学尽快发展起来。
    便于百姓治病的话且不,倘若他真的回不去后世,只能留在大明,以后生命保障就得交给大明的大夫们。
    他并没有看不起明代大夫医术的意思,但此时的医学水平、医疗条件乃至医药方面,跟后世真的完全没法比。
    很多后世的病,在此时可能会要人命。
    刘宽可不想穿越到明朝没几年,便因得了个感冒就一命呜呼了。
    话后世似乎有人推测,马皇后跟朱标都是得感冒死的?
    这明古代感冒死亡率不低啊,且不分贵贱,运气不好的话,有钱有势也治不好!
    念及此处,刘宽越发觉得,应该将发展大明医学当做第一等重要之事去做。
    听了刘宽的话,朱标道:“刘公子所前两点倒是好办,但第三条···刘公子可知如今大明太医院有多少名医?”
    刘宽还真不知道这事,便问:“多少?”
    朱标道,“即便算上院使、院判,也只有六位名医而已。事实上,院判、院使只因追随我父皇较早,受到信重因而得职,二人只能衬得上一县之名医。”
    “倒是四位御医,皆是我父皇开国后从各方征召而来,为一府乃至一行省之名医,个个医术惊人。”
    刘宽听了惊讶,没想到洪武时期大明太医院的名医这么少,名副其实的才四个。
    他觉得,这虽不能是朱雄英、马皇后、朱标相继病死的主要原因,但肯定占有一定因素。
    他不明白的是,向来注重自家人(或者护短)的朱元璋,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朱标接着道:“几年前,有人上书太医院的名医太少,有失皇家体面,请我父皇多征召名医聚于京师。”
    “随后便有御史进谏,天下各地名医有数,若将地方名医聚于京师,地方百姓患疑难重兵将求治无门,此不仁也。”
    “我父皇认为这御史的对,于是便驳回了先前那人的建议,故如今太医院只有四位名医。”
    “因此,若如刘公子所,聚集天下名医于京师,地方百姓怕是求医无门,民间也会非议我皇室自私不仁啊。”
    朱标这番话其实的比较犹豫。
    一则,为了明年能够保住儿子、母亲的性命,他恨不得将全天下的名医都召集到京师来。
    二则,他又清楚地知道,这种做法不利于地方百姓,是自私不仁之举。
    不过,朱标才完,便听朱元璋道:“咱以前认为那御史得对,那是不知你娘、雄英还有你都会早早病死!”
    “如今咱既然知道了此事,哪里还管得了地方百姓?咱回宫里就下发圣旨,征调各地名医到京师来!”
    朱标听得愕然,大约是没想到朱元璋会出这种话。
    刘宽倒是不意外。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固然爱百姓,但他更爱自家人,这是人性的体现——能够做到大爱无私的人,终究是极少数。
    刘宽没想到“汇聚名医于京师之事”上还有这么多道道。
    他稍稍思考,便道:“陛下,殿下,咱们可以先征召天下名医汇聚与京师一两年,待明年皇孙、皇后无恙,再令其中大部分名医归乡。”
    “到时候,只需留下一部分名医,一则增加太医院名医数目,二则组建医学院。”
    “此后可令天下名医每隔两三年进京来开一次医术交流大会,以此促进大明医学的发展。”
    “如此,过个十几年,不仅医学会有所进步,还能培养出更多名医来。”
    朱元璋听了直接点头,“这主意不错——不管怎样,先让天下名医到京师再。咱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亲人病逝而不作为!”
    朱标也觉得,若只是聚集天下名医于京师一两年,不会给地方造成太过恶劣的影响,便没多什么。
    定下建立医学院之事,刘宽决定趁机出另一件事,免得日后不好再。
    他道,“陛下,其实在我们后世人看来,不论是皇后、皇孙之病逝,还是后来太子殿下病逝,陛下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听见这话,朱标立马替刘宽紧张起来,心道:刘公子,你可真敢啊——上一个对我父皇如此话的人,还在大牢里蹲着呢。
    但出乎朱标意料的是,朱元璋不仅没生气,反而认真问道:“什么责任,刘公子尽管来——只要能让妹子活得久些,咱愿意改正。”
    ‘老朱对马皇后果然是真爱啊。’
    感叹了句,刘宽便道:“陛下当有个心理准备,我所的事,涉及到去年才被陛下废掉的中书省及宰相之职。”
    这一下,朱标不止是紧张了,心都悬了起来。
    “胡惟庸案”可是如今大明朝的禁忌话题,虽已过去一年多,却无人敢在朱元璋面前提起相关之事。
    朱标没想到刘宽竟敢,很可能要的还是质疑、反对之语。
    他不禁想,后世人是不是都像刘宽这么胆大?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806/17839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