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案件252

推荐阅读:战龙归来林北林天策战龙归来林北林楠战龙归来林北苏婉战龙归来林北苏婉_逆剑狂神林轩唐玉林轩唐玉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林轩逆剑狂神唐玉的小说

    06:20 市局刑侦队值班室
    老杨把搪瓷缸子往暖气片上磕了磕,昨夜残留的茶叶渣簌簌掉落。玻璃窗外飘着今冬第一场雪,技术科小吴蜷在拼接椅上打盹,怀里还抱着那台老式光谱仪。
    "醒醒,食堂炸油条了。"老张提着铝制饭盒进来,蒸腾的热气在镜片上凝成白雾。他掏出手帕慢条斯理擦拭,露出眼尾刀刻般的皱纹:"防汛局那笔朱砂款,我比对过九十年代物价——五十吨的量够把整条临江染红。"
    小吴抹了把嘴角口水,突然蹦起来:"昨晚我重新扫描了铜鼎内壁!"他在键盘上敲出个三维模型,"这些螺旋纹根本不是装饰,是液体高速旋转形成的冲刷痕迹!"
    08:45 临江市第二中学
    操场东南角的香樟树挂着冰棱,小林踩过冻硬的积雪,警靴在图书馆台阶上打滑。档案室王老师推了推玳瑁眼镜:"陆小暖的借阅记录?这孩子总借《船舶图鉴》,上周还问过港区潮汐表。"
    泛黄的借书卡上,少女的字迹工整得吓人。"1998.7.14,《内河航运安全规范》..."老秦用镊子夹起卡片,夹层忽然掉落半片银杏叶书签,叶脉间藏着针尖大小的数字——。
    "这叶子是防汛局大院摘的。"门卫老孙头呵着白气搓手,"那几棵银杏,95年夏天移栽时浇的是江心岛运来的土。"
    10:30 港务局退休干部楼
    301室飘出煎带鱼的焦香,老杨按了三次门铃才等到回应。前调度科科长赵建国趿拉着棉拖鞋,电视机里正重播98年抗洪纪录片。
    "TB-37?那船吃水怪得很。"老赵用假肢戳了戳茶几上的港区地图,"七月大汛期还非要夜航,调度日志记的是运沙船,可甲板缝里漏的像是精白米。"
    他突然扯开左裤腿,铝合金义肢接缝处刻着串编号:TB-37-0715。"95年修船厂爆炸丢的腿,慰问金装在印着防汛局公章的信封里。"老人冷笑,"钱崭新得能割手,连号钞票从中间断了两张。"
    12:15 市局法医解剖室
    不锈钢台面凝结着冰珠,小林将童尸肝组织切片放进培养皿。"铜离子沉积量是正常值的37倍,"她调整显微镜焦距,"这些环状纹路...像是定期摄入高浓度铜化合物!"
    老秦拎着食堂打的烩面推门而入,热气惊醒了冷藏柜顶的野猫。"当年防汛局家属院统一配送牛奶,"他突然用筷子挑起面条,"陆小暖家订的是不是豆奶?"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冲向物证柜。1998年7月14日的送奶工登记表上,陆家订户栏被红笔涂改成豆奶,但收据存根的油墨检测显示原为"特供37号乳品"。
    14:50 临江制药厂旧址
    生锈的铁门卡在积雪里,老张用警棍别开条缝。破碎的玻璃反应釜上落着乌鸦,仓库墙面的《危险品存放表》被酸液蚀出星状斑痕。
    "丙三醇采购量够开化妆品厂了。"小吴扫着尘封的账本,突然被蜘蛛网糊了满脸,"98年防汛局在这提纯过朱砂...等下!这批甘油运输单写的是仁和堂收货!"
    阴暗处传来铁桶滚动声,看门狗狂吠中,老杨从废弃冷库拖出个结冰的铝罐。罐底钢印在夕阳下泛着冷光:"TB-37-95 军需特制"。撬开密封盖的刹那,刺鼻的铜锈味惊飞满室寒鸦。
    17:00 仁和堂煎药房
    二百个紫砂壶在文火上咕嘟,陈掌柜的助听器传出尖锐啸叫。"防汛局当年要过多少陈皮?"老张拂去秤杆上的药渣,"三十七吨?那得把华南的橘子园摘秃!"
    老杨突然掀翻装药材的笸箩,在桃木柜台缝隙抠出半张蜡纸。1995年的《特殊物料交接单》上,"朱砂"栏被修改成"陈皮",涂改液成分与水文站使用的消字灵完全一致。
    "作孽啊..."陈掌柜的铜烟锅敲在"妙手回春"匾额上,"那些铜罐子卸货时,我亲眼看见渗黑水..."话音未落,后院晾晒的何首乌轰然倒塌,露出藏在竹匾背面的三十七个铜制奶瓶。
    19:30 防汛局家属院3号楼
    陆长明家的防盗门结着冰霜,老秦哈气暖开锁芯。梳妆台抽屉深处,小林摸出本塑料封皮日记,内页缺失的七月十五日残留着纸纤维——与国安局碎纸机里的残渣形态吻合。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748/17544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