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左良玉的避战,铁打的襄阳
推荐阅读:穿越之魔法大陆、功夫帝皇、万宝真仙、病娇世界:我抱紧反派女帝大腿!、电影科技时代、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女尊:开局就被女帝关进后宫、黄金瞳:鉴宝天师、都市阵法师、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
看左良玉如此忧虑,他的好大儿、挂平贼将军大印的左梦庚率先出列。
“父王,不必忧虑。陛下召我又如何,不召我又如何?”
“父王有八十万大军,手下战将如云,可领兵者上千。又兼居天下通衢,水陆便利,民阜物丰,实力最雄。”
“如今,天下大乱,张献忠称王,李自成称王,旗人入关,蒙古人入关,谁人都想问鼎。”
“依儿臣看,这明末、犹如唐末,讲的是实力。只要咱保存实力,就谁也不敢动咱。”
......
左梦庚说完,众将都点头称是。
副将马士秀出列,左良玉之下,马士秀为第一主帅。
“大王,陛下封了两异姓王。可平西王吴三桂,折戟平阳,手里只剩下一万多兵马,完全是名不副实。”
“前番陛下诏大王入京勤王,大王已上书具奏,列进军事项。非大王不愿行,实不可行也。”
“武昌四战之地,大王大军一走,必为李自成、袁宗第、刘体纯之流所乘。”
“再说了,陛下也不想想,八十万大军出征,要粮饷几多?陛下一毛不拔,大军估计到不了京师,就像李建泰出征一样,到了半路就作鸟兽散。”
“而且,京师城高池深、固若金汤,流贼决无力破。”
“这不,京师无忧,武昌也无忧,这才是最好的结局。想必陛下,还要感激大王。”
马士秀果然是左良玉手下第一帅,这事,都能辨得崇祯理亏、左良玉深谋远虑。
......
紧接着,号称“外五营大校”的马进忠?、金声桓、惠登相、王允成、李成五员大将,纷纷出列支持左梦庚和马士秀。
言语激烈中,体现着对左良玉的拳拳之心。
紧接着,卢鼎?、张应祥?、卢光祖、李国英、徐恩盛、郝效忠、常登、徐勇、吴学礼、张应元、徐育贤.....一干武将,也纷纷表态,口气都非常大,视天下为无物。
最敢说的,是猛将王允成。
一言不合,就纵兵抢掠建德、池州,还扬言攻打南京的王允成,胆子极大,无法无天。
崇祯皇帝传令斩他,都斩不掉。
他深知,他这条命,是左良玉保下的。所以,他只听左良玉、左梦庚、左家的。
其他的,天王老子都不好使。
他俨然,是左良玉家里一条最忠心的猎狗。
“大王、大将军,前番,李自成发来密信,让大王做湘王。”
“要我说,这湘王,才是真正的顶级王,比崇祯皇帝给的宁南王,要响亮得多。”
“如果崇祯皇帝有诚意,也得给大王封个湘王、或者鄂王,还要世袭罔替,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
王允成这话,其实说到了左梦庚的心坎上。
若是两字王、还世袭罔替的话。他熬住不死,也能是一个两字王。与皇家那些亲王一个级别,荣耀无边。
......
众将听着王允成充满豪气的话,都高声叫好。左良玉封的越大,他们的利益就最大。
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人,给众人泼了一盆大冷水。
此人,正是左良玉的心腹柳敬亭。左良玉对他,一向引为知己,言听计从。
“大王之功,无愧于大明。”
“宁锦之战,大王首战告捷,击溃后金,一战成名,保大明北疆。”
“后四方用兵,从大凌河到黄河,从陕西到四川,平流贼、灭流寇,捷报频传,天下有战事、就有大王身影,无人可出其右。”
“然天下战乱,无人能独善其身。李自成致信封王,是其穷途末路之时。崇祯皇帝下诏封王,是李自成大军长驱直入之时。”
“常言道,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得制造最大的危机。当前天下没有危机,大王不可轻出。不利则损兵折将,战胜还无尺寸之功。”
“当此之时,陛下不召大王,是因为他觉得,凭他一己之力,就能攻克襄阳、樊城。”
“等到他在襄阳、樊城损兵折将,转过头来,就会想起大王。”
“到时候,湘王、鄂王之封,不难也!”
......
众将,大喜!
柳敬亭的话,也说到了左良玉心坎上。
他不是不明白,他一次次违抗军令,一次次抗旨不尊,一次次避战消极,肯定会引起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的不满。只是,此时的他,已无法回头。
在乱局中,他选择了一次独善其身,就一发不可收拾,就开始肆意妄为、为所欲为,又选择了无数次独善其身。
可是,这动荡的年代,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更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左良玉猛然起身,拔出长剑,大声道:
“诸位,自今日起,各军开出城外,大规模整训、练兵,顺便剿贼。”
“这样,即使陛下以后质问,本王也有话说。”
“末将遵令......”
副将马士秀带头,一众大将齐声领命。
这些年,他们打仗打得太多了、太苦了、太累了。跟着左良玉之后,好不容易熬到张献忠走了、李自成走了,他们一家独大,过了一年安生日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父王,不必忧虑。陛下召我又如何,不召我又如何?”
“父王有八十万大军,手下战将如云,可领兵者上千。又兼居天下通衢,水陆便利,民阜物丰,实力最雄。”
“如今,天下大乱,张献忠称王,李自成称王,旗人入关,蒙古人入关,谁人都想问鼎。”
“依儿臣看,这明末、犹如唐末,讲的是实力。只要咱保存实力,就谁也不敢动咱。”
......
左梦庚说完,众将都点头称是。
副将马士秀出列,左良玉之下,马士秀为第一主帅。
“大王,陛下封了两异姓王。可平西王吴三桂,折戟平阳,手里只剩下一万多兵马,完全是名不副实。”
“前番陛下诏大王入京勤王,大王已上书具奏,列进军事项。非大王不愿行,实不可行也。”
“武昌四战之地,大王大军一走,必为李自成、袁宗第、刘体纯之流所乘。”
“再说了,陛下也不想想,八十万大军出征,要粮饷几多?陛下一毛不拔,大军估计到不了京师,就像李建泰出征一样,到了半路就作鸟兽散。”
“而且,京师城高池深、固若金汤,流贼决无力破。”
“这不,京师无忧,武昌也无忧,这才是最好的结局。想必陛下,还要感激大王。”
马士秀果然是左良玉手下第一帅,这事,都能辨得崇祯理亏、左良玉深谋远虑。
......
紧接着,号称“外五营大校”的马进忠?、金声桓、惠登相、王允成、李成五员大将,纷纷出列支持左梦庚和马士秀。
言语激烈中,体现着对左良玉的拳拳之心。
紧接着,卢鼎?、张应祥?、卢光祖、李国英、徐恩盛、郝效忠、常登、徐勇、吴学礼、张应元、徐育贤.....一干武将,也纷纷表态,口气都非常大,视天下为无物。
最敢说的,是猛将王允成。
一言不合,就纵兵抢掠建德、池州,还扬言攻打南京的王允成,胆子极大,无法无天。
崇祯皇帝传令斩他,都斩不掉。
他深知,他这条命,是左良玉保下的。所以,他只听左良玉、左梦庚、左家的。
其他的,天王老子都不好使。
他俨然,是左良玉家里一条最忠心的猎狗。
“大王、大将军,前番,李自成发来密信,让大王做湘王。”
“要我说,这湘王,才是真正的顶级王,比崇祯皇帝给的宁南王,要响亮得多。”
“如果崇祯皇帝有诚意,也得给大王封个湘王、或者鄂王,还要世袭罔替,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
王允成这话,其实说到了左梦庚的心坎上。
若是两字王、还世袭罔替的话。他熬住不死,也能是一个两字王。与皇家那些亲王一个级别,荣耀无边。
......
众将听着王允成充满豪气的话,都高声叫好。左良玉封的越大,他们的利益就最大。
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人,给众人泼了一盆大冷水。
此人,正是左良玉的心腹柳敬亭。左良玉对他,一向引为知己,言听计从。
“大王之功,无愧于大明。”
“宁锦之战,大王首战告捷,击溃后金,一战成名,保大明北疆。”
“后四方用兵,从大凌河到黄河,从陕西到四川,平流贼、灭流寇,捷报频传,天下有战事、就有大王身影,无人可出其右。”
“然天下战乱,无人能独善其身。李自成致信封王,是其穷途末路之时。崇祯皇帝下诏封王,是李自成大军长驱直入之时。”
“常言道,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得制造最大的危机。当前天下没有危机,大王不可轻出。不利则损兵折将,战胜还无尺寸之功。”
“当此之时,陛下不召大王,是因为他觉得,凭他一己之力,就能攻克襄阳、樊城。”
“等到他在襄阳、樊城损兵折将,转过头来,就会想起大王。”
“到时候,湘王、鄂王之封,不难也!”
......
众将,大喜!
柳敬亭的话,也说到了左良玉心坎上。
他不是不明白,他一次次违抗军令,一次次抗旨不尊,一次次避战消极,肯定会引起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的不满。只是,此时的他,已无法回头。
在乱局中,他选择了一次独善其身,就一发不可收拾,就开始肆意妄为、为所欲为,又选择了无数次独善其身。
可是,这动荡的年代,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更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左良玉猛然起身,拔出长剑,大声道:
“诸位,自今日起,各军开出城外,大规模整训、练兵,顺便剿贼。”
“这样,即使陛下以后质问,本王也有话说。”
“末将遵令......”
副将马士秀带头,一众大将齐声领命。
这些年,他们打仗打得太多了、太苦了、太累了。跟着左良玉之后,好不容易熬到张献忠走了、李自成走了,他们一家独大,过了一年安生日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3/3724/17355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